餘秋雨的文筆到底有多好?品一下《文化苦旅》中的這幾句就知道了:
時間和文字在一個個老庭院裡所磨,這是文化存在的極溫暖方式。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裡蹀躞,以此為歸。
腳步已像一條長不可及的綢帶,平靜而飄逸地劃下一條波動的曲線,曲線一端,緊系腳下。
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燙帖著大地,潛伏在深谷。君臨萬物的高度,到頭來只構成自我嘲弄。
如果僅僅只是文筆優美、筆下空洞無物,餘秋雨的作品也不會那麼受歡迎。
揭開這層「詩化」的外衣後你會發現,藏在字裡的靈魂更令人動容、引人深思。
比如說,《文化苦旅》中的這幾句:
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吐出重重的嘆息。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述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薄,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一座普通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地上有多少熱鬧的鏡頭;一座高貴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天上有幾抹孤獨的雲霞。 在熱鬧的鏡頭中,你只需要平視和俯視;而對於孤獨的雲霞,你必須抬頭仰望。
當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十分無聊。人生就會成為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悶的重複。
富蘭克林說:
「在讀書上,數量並不列為首要,重要的是書的品質,與所引起的思索程度。」
而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就是一本可以引動思索的好書,他在優美的辭藻間,揉進了自己的見識、見解和態度,開卷養眼,掩卷養心。
這本書用山水風物的視角,帶著我們探尋中國歷史文化的靈魂和命運,探尋人生的真諦。古老的物像、大漠的荒荒,柔麗悽迷的小橋流水、清新婉約的江南文化,黃河文明的盛衰,歷史的深邃蒼涼……在餘秋雨的筆下緩緩流動。
這本歷史文化散文集內涵豐富深邃、語言平淡蘊藉、層次多重厚重,對當代散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文學審美品味、增長見識、增加文化方面的談資,一定要去讀讀餘秋雨的這本《文化苦旅》。
現如今,餘秋雨似乎成為了一個充滿爭議的作家,他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很多年了,但是他的作品確實是不錯的。
《文化苦旅》獲得了全國金鑰匙圖書二等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上海市第二屆文學藝術成果獎,臺灣最佳讀書獎。
在大陸,一印再印,在臺灣,一年內就重印11次,使臺灣出現了「到緣光咖啡屋聽巴赫、談餘秋雨」的社會時尚。在新加坡等華人地區同樣也出現了爭讀餘秋雨的熱潮。
我們的生活,也正如此,不斷地奮鬥,然後停歇下來,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再去奮鬥,再去停歇……就這樣不斷地去完善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的人生只能讀一本書,那首選就是《文化苦旅》,生活就像是旅行,一路上能能遇到各種風景,同時也有風雨。
它是我們的枕邊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讀過之後,你會獲得強大的人生力量,對於生活,對於人生,也會有新的感悟。
現在恰逢出版社活動,這本經典僅需38元,也就是兩盒煙錢,還是十分划算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的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