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創《周易》,臨終留下一段話,為易經核心,至今耐人尋味

2020-12-23 烽火系古今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易道廣大,潔淨精微,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儒家、道家皆奉為經典,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的發展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氏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是由周文王演繹的。

由此可見,我們稱周文王是《周易》創始人,實際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的。他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加上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相對完整的版本稱為《周易》。

商紂王沉迷美色,不理朝政,崇侯虎諂媚,說盡周文王的壞話。而周國勢力的不斷擴張,引起了商王的猜忌和不安,於是周文王就被關進了大牢。

周文王在獄中受盡欺辱,只能裝瘋賣傻。在被囚禁七年裡,他對上古時期的《易經》進行了整理,創造推演了《周易》,對後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文王臨終前,把兒子周武王叫到病榻前,說了一段遺言,讓他謹記在心。史官記下了這段流傳千古的修身齊家治天下的秘笈,後人稱為《保訓》,是《易經》的核心。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這樣的:舜帝幼年時還在鄉間田野裡,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在歷丘這個窮鄉僻壤的地方墾荒種植以維持生計。但他胸懷大志,雖身在鄉野,心懷天下,唯恐此生庸碌。就這樣,他孜孜不倦地研習《中》的道理。既考慮自身的意願,又照顧到眾人之所需,按"中"裡的要求為人處世。他用"中"的正直無私原則平衡陰陽得失、評判是非曲直,都能得到好的結果。

以上這段話,周文王說出了《易經》的核心:求中。

什麼是"中"?

北京故宮中和殿裡面懸掛著一塊匾額,寫著"允執厥中",這裡的"中"字和"求中"的"中",是同一個意思。

"中"在易經裡是一個最佳位置,一種最佳的狀態,也可以理解為"道"本源的狀態。

中正是最好的位置,自古以九五為尊。歷代的人,都把天子、皇帝稱為"九五之尊",就是這個道理。

周文王說的"求中",舜的"厥志",都是指修帝王之道。

如何才能做到"求中」?

如果我們事事都能做到避開「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那麼我們就做到了「中」。比如說:不悲不喜,適可而止,是求中;吃飯不吃過飽,是求中;說話做事留餘地,是求中;

皇帝管理國家不能走極端,管得寬鬆,底下人不積極,管的太嚴厲,底下人要造反,因此也要"求中"。

越是大道理,越是簡單。「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 這裡的真經講的就是《易經》。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

儒家以《易經》乾卦立派,道家以《易經》坤卦立派,諸子百家更是來源於《易經》思想!

就連高考、公務員國考命題,也有它的出現,2019年《易經》冷知識成為公務員考題。

自古以來,那些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士,皆把《易經》列為必讀書籍。

悟透易經中的道理能幫你度過遇到的坎坷

《易經》自身的複雜廣博,深奧晦澀。

孔子曾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

《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

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

在遠古知識匱乏的年代,周易就相當於今天的「百度知道」。

但是很多人覺得《周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現在每天都在看的是《圖解易經》。《圖解周易》,他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同時全書配有幾百張的彩圖。從起卦到講解,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讓你即使讀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經所說的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易經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64卦每一卦都是不同的生命密碼,不同的排列組合就對應著不同的選擇,每一種選擇緊跟著不同的人生命運,因此只要跟著易經做選擇,你的人生就不會差!

而且這本書才56元,現在56還能幹點啥?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能讓你逆風翻盤!

對自己以及家人都是最好的,能讓你們的日子越過越順。何樂而不為呢?一本易經,能讓你終生受益!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周易》創始人,臨終留下一段話,為易經核心之一,至今耐人尋味
    《周易》創始人,臨終留下一段話,為易經核心之一,至今耐人尋味《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易道廣大,潔淨精微,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儒家、道家皆奉為經典,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 周文王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段話,為何稱說出《周易》的核心
    但是,要說《周易》的核心,卻是在周文王死前留下的一段話。在周文王在臨終前,把兒子周武王叫到身邊,並跟兒子說了一段話,讓兒子銘記於心。後人稱後人稱為《保訓》,這段話也是《周易》的核心。這段話說出了《周易》的核心:求中。什麼才是求中呢?其實,在我們現代人的理解裡,「中庸之道」是狹義的,真正的「中」在易經裡是一個最佳位置,一種最佳的狀態,也可以理解為「道」本源的狀態。
  • 周文王臨終前遺言,為《易經》核心思想,耐人尋味,影響至今
    易經的發展經歷了4個版本:伏羲氏創造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然後是神農氏創造連山易,也叫連山八卦;再到黃帝軒轅氏創造歸藏易,也叫歸藏八卦;最後才是我們熟悉的《周易》,是由周文王演繹的。由此可見,我們稱周文王是《周易》創始人,實際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的。
  • 周文王去世前留下一句話,是《易經》的核心,專家至今琢磨不透
    大家好,今天老張來給各位講一下《易經》和《周易》,《周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總源頭。中國歷史上,《周易》是在經學、哲學與文化史上影響極為深遠和廣泛的經典。《周易》的核心是易道,《周易》是一部揭示天地變化之道的書,為的是濟物利民。
  • 周文王姬昌,臨終前一句話,透露《易經》核心!至今專家沒弄懂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包羅萬象、廣大精微,更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一提到易經,大家都會想起我們小時候,電視劇封神榜裡面看到的那位慈祥的老者——周文王姬昌!周文王在獄中受盡欺辱,故只能裝瘋賣傻,被囚禁七年,在獄中創造推演《周易》,對《周易》後世傳播起到重要作用,對上古時期的《易經》起到整理作用。它以儒家、道家皆以為經典,幾千年來對華夏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 周文王給兒子的一段遺言,是《易經》核心,只是至今無人讀透
    周文王給兒子的一段遺言,是《易經》核心,只是至今無人讀透很多人談到易經,都會認為它是一種迷信與騙術。其實,如今看來,這其實是對易經最大的誤解。《易經》雖然只有不到20頁的篇幅。毫不誇張地說,《周易》一書,可以堪稱中華民族智慧發展史,更是為後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經典教材。
  • 《易經》的精髓在周文王的家訓裡,300字的遺言,核心就這一個字
    《周易》是中國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佔筮書,同時也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總源頭。周文王可以稱為《周易》的創始人,但他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加上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相對完整的版本稱為《周易》。周文王在臨終前給兒子留下一段話,後人稱為《保訓》。
  • 3000年前周文王臨終遺言,為《易經》核心思想,專家至今琢磨不透
    《易經》被稱為三玄之冠,是群經之首,也是大道之源。《易經》是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多年的文化傳承,同時也是一部能夠充分反映出中國文化和東方智慧的巨著,凝聚了上下5000年來歷代先賢們的智慧結晶。易經的發展經歷了三代人,先是伏羲氏,後來是周文王,最後是孔子。
  • 三個問題告訴你,《易經》《易傳》《周易》的異同及核心
    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上說:《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易中天先生的《中國人的智慧》上說:夏代的《易》叫《連山易》,商代的《易》叫《歸藏易》。至於《周易》,倒是意見是統一的,周代的《易》叫《周易》。
  • 周文王說不是他!他只是推演《周易》
    《周易》原本不叫《周易》叫《易》他成書何時,至今無人知曉,根據一句傳言,大約可以推到新石器石器!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意思是說《易》經歷了上古時代聖人伏羲,中古時代聖人周文王,近古時代孔子,用時幾千年!有人說周文王就是《周易》的作者!這句話不錯,文王羑裡演周易!《周易》與《易》又不同,《易》是《周易》的前身!
  • 封神演義: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難道周易不是伏羲所創?
    便是伏羲所創的天、地、水、火、風、雷、山、澤等八卦。同時,這種八種自然元素,在上古神話的構成中也是最核心的元素。同時,也形成了東方文化思想的基本特徵。既然伏羲創立了八卦,那麼為什麼不能說是《周易》的作者?原因在於最初的八卦並非是由文字記載的,而是多以圖形出現。而且,雖然八卦是周易的內核所在,但只是其中一部分內容。
  • 《易經》的64個智慧:周文王創作《周易》,是為了復仇?
    眾所周知,《周易》六十四卦按照「非覆即變」的順序排列,為便於記憶卦序,朱熹在《周易本義》中編制了《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鹹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始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 周易到底是一部什麼性質的著作?
    從易理的角度,傅佩榮老師說易經的核心思想是「明天道以立人道」。首先,易經表達的是天道的自然運行規律,人道的必然發展規律。順天道規律者則生,逆天道者則亡。被道家奉為「三玄之冠」。三玄有「周易,老子,莊子」。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虞世南說「不知易,不足以為將相」。周易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自古以來從政治、經濟、軍事到生產、生活、思想,從安邦定國到衣食住行,從諸子百家到家常裡短、處處都有《易經》的影子。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中國院士臨終前留下的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 「中國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1990年一位老人臨終告誡
    哲學大師臨終留下一句話,千叮萬囑,將一本書視為中國崛起的依仗馮友蘭,這個名字背後,是近代中國的哲學光芒在閃爍,其留下的諸部哲學巨著,直到今天依舊影響著世人。直至臨終之前,他依舊心憂著中國的哲學未來,面對近旁子女的戀戀不捨,他卻心狠不顧,單留下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語罷,老人於1990年11月26日與世長辭,其留下的金口玉言卻值得世人警覺。
  • 商代青銅器和周文王的《周易》意味著神文化逐漸讓位給人類文化
    本文是作者大膽表示,該故事為獨家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周文王:「演《周易》提到西周文化,我們自然會想到《周易》。《周易》是一部對中國文化有著深遠影響的古籍,提出了陰陽構成宇宙萬物的觀點,並解釋了事物的變化。古代中國古代天文、曆法、醫學、音樂、建築等都與之密切相關。《周易》的縮寫是《易》,包括「經」和「傳」。
  • 《易經》的起源與發展《一》
    歷史上的《易經》,據說有三種,即所謂的「三易」:一易是神農時代的《連山易》;一易是黃帝時代的《歸藏易》;最後一易就是周文王被囚裡所作的《周易》。《周禮》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連山》,二日《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 《易經》十句智慧名言,博大精深,耐人尋味
    《易經》十句智慧名言,博大精深,耐人尋味《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用來佔筮的書,一般稱為《周易》。在《左傳》中已有《周易》的記載,說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了。1. 窮則變,變則通語出《易經·繫辭下》。
  • 歷史《易經》重要傳承人
    其次便是周文王,我們今天看到的《周易》主體便是周文王所創,看過封神演義的都知道,他在被囚禁時根據伏羲的八卦進行推理演繹,創造出了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還有一位最重要的人物便是春秋時期的孔子,在文王周易後添加了易傳,是我們今天認識易經的重要思想導讀。背後人們稱作十翼。
  • 《易經》由3位聖人傳承至今,孔子只是其中之一,剩下兩位是誰?
    易學界有一句話叫「易更三聖」,是說《易經》從發明到大成,有三位偉大的思想家起了重要的作用。這三個人就是始畫八卦的上古祖先伏羲氏,推演周易精微的周文王,發揮和傳承易學的精義的孔子。這三個人在易學的創立和發展史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