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我國五千年文明文化綱領,是我國文明傳承的根基,也是世界公認的人類文明智慧結晶,那麼易經從產生到傳承到今天都是那些先賢哲人引導的呢?
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八卦,從而衍生了易經,《易·繫辭》記載伏羲發明八卦的如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其次便是周文王,我們今天看到的《周易》主體便是周文王所創,看過封神演義的都知道,他在被囚禁時根據伏羲的八卦進行推理演繹,創造出了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
還有一位最重要的人物便是春秋時期的孔子,在文王周易後添加了易傳,是我們今天認識易經的重要思想導讀。背後人們稱作十翼。
上面說的三位,是易經的最主要的創造者。
後面的是易經的重要傳承和發揚者。
董仲舒是西漢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對於易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另外一位是鄭玄,對易經作了註解,把象、彖和經文結合在一起,提出五行生成說與爻震說,對於易經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到了三國時期,陸績對於易經有比較深入的研究,著《渾天儀說》《太玄經注》,並註解易經。
到了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將易學與佛學理論結合在一起,著有《周易大義》等書。
孔穎達被稱為唐初大儒,他繼承並且突破了王弼易學,依據易傳對易經進行解釋,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文人。
孫思邈大家比較熟悉了,是一位大醫學家,他提出「易具醫理,醫為易用」,將醫學和易學結合起來。
陳摶老祖把儒家,道家以及佛家各家思想融為一體,並且對外公布了多張易經的要圖。
朱熹是北宋易學集大成者,朱熹著述非常多如,《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提出「理」的觀念。
來知德是繼孔子後用象數注釋易經的又一位重要人物,其著作《周易集注》,易學成就更是獨樹一幟,時稱「絕學」,被稱為「孔子以來未曾有」,對後世影響至深
黃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在易學上有獨到的見解,其思想對於清代的影響很大。
尚秉和是晚清至民國時期易經的最重要的傳承發揚者,著作有《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周易尚氏學》,提出「未學易,先學筮」對於象數易學貢獻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