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3000年的《易經》水書如今被發現,專家百般保護卻仍面臨失傳

2020-12-26 網易

2020-12-21 17:36:02 來源: 漂江孤影

舉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就是出自《易經》之中最為人知的《周易》一書,也是眾多大學的校訓,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就是出自此處。意思就是說,君子就是要剛毅堅卓,發奮圖強,像大地一樣氣勢厚實和順,容納萬物。


  一、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易經》是我國的遠古文明的產物,是一部闡述天地時間的變化萬千的古老經典,是中國關於辯證法的哲學書。其實《易經》是一系列的書的合集,包括《連山》、《歸藏》和《周易》這三部圖書。現在,這三部圖書除了《周易》之外,其他的兩本書《連山》和《歸藏》都已經失傳了。

  《周易》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智慧的結晶,其中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天人合一」這一理論,就是出自這本著作。我們的古人,從古代起,就知道從整體的角度去把握和認識世界,把人和自然去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勸誡人們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長期以來,《周易》在民間都是被用來當作佔卜的聖書,這本書自古以來就是用來佔卜兇吉的,屬於巫醫樂師之中的「巫」術的一種表現形式。


  二、水書有可能就是失傳的《易經》

  其實,《易經》的內容不僅包括了佔卜術也就是巫術的內容,毫不誇張地說,《易經》可以說是涵蓋世間萬物,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易經》的內容包括了政治、經濟、生活、哲學、文學、藝術和環境等的方方面面,其中的很多的見解,雖然寫在幾百年前,但是放在現在來說,只能看到古人當時的智慧,放在現在來用也並不過時,也有人將這本書稱為「中國第一經」。《易經》對中國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是中國文化智慧的結晶,但是同時也是中國現存的古籍之中,存在謎底最多的一本書。

  水書,是用水族文字寫成的圖書,水書的形狀非常的像金文和甲骨文,這些文字主要是用來記載水族的宗教、倫理和哲學等方面的文化信息。是水族的祖先在遠古時期所流傳下來的一種獨特的的「易經」。一直以來,水書都是由水書先生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傳男不傳女,這些男性通過口耳相傳還有手抄經書的方式,使得水書沒有像其他的文字一樣後繼無人。但是,水書,現在仍然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傳承問題,水書作為一種文字體系,到現在為止僅存了1600個,隨著時間的推移,知曉水書的人的年紀越來越大,懂水書的人也越來越少,很多的年輕人忙於生活,忙於賺錢,並不願意去學習這些枯燥難懂的文字。

  由於水書主要是記載鬼神的圖書,書中大多記載的是宗教信仰的方位和日期等等,所以在某些方面與同樣是記載宗教的《易經》之中的《連山》非常的相似,所以,也有的專家,經過研究之後,水書存在的時間和內容都和《連山》極為相似,甚至有的地方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有的專家就認為水書就是早就已經失傳了3000多年的《易經》。


  三、神秘文化面臨後繼無人的窘境

  水書作為一種神秘的文字,剛剛被發現的時候,是在我國貴州的一些老人手裡的,專家們看到這些水書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的興奮的,但是興奮之餘,他們開始對這些祭祀,宗教和佔卜之類的文化進行破解,但是奈何這些文字過於高深,看過的專家們都連連搖頭,說:「根本看不懂」。那些保留著這些水書的貴州老人們,也只是對水書的內容一知半解,再加上水書的傳承靠的是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傳和手抄經書,其中的真實性已經無從考究了,所以,對水書的研究一度陷入了停滯的階段。

  水書,作為一種神秘的文化,人們為了研究水書上存在的秘密,以及水書與《易經》的關係,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這些努力都收效甚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水書大多保存在貴州的一些老人的手中,在我國的貴州,有兩名國家的水書傳承人,雖然其中省級和州級的傳承人有若干人,但是水書的傳承和保護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境界。

  因為水書獨特的傳承方式,再加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對研究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傳承水書的難度可以說是非常的難以想像,更不要說是弄懂再繼續傳承下去,想要看懂一點點水書都要花費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時間,再加上水書作為一種非常小眾的文字,想要依靠它來賺錢,可以說是無稽之談。所以說,想要學習和傳承水書,首先要耐得住寂寞,能平靜得下心,還要能甘受清貧,遠離喧囂。


  據統計,現在在全國的範圍內只存在著1000多名水書先生,不過他們大多都已經是年紀非常的大了,可以說是到了耄耋之年,身體都不太硬朗,所以,水書的傳承人的數量在急劇的減少。在這1000多名的水書先生裡,其中有80%以上的水書先生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為了水書能夠傳承下去,國家也是下了非常深的功夫,比如說,會讓一些電視臺去拍攝關於水書的紀錄片或者邀請水書先生們去參加節目,講述水書的故事,這樣可以讓大家都了解水書,進而對水書產生興趣,主動去學習和傳承水書。為了能夠保障水書先生們的基本生活,讓水書先生們能夠安心進行研究,國家還進行了財政補貼,給予先生們一定的生活補貼,使他們能夠正常的生活下去。雖然專家們百般保護這些水書,但是依舊面臨著要失傳的風險。


  為了能夠使水書能夠繼續傳承下去,水書先生們也開始打破常規,不再墨守成規,開始對外廣收弟子,就是希望那些真正喜歡水書的人,可以學習到水書,能夠在他們百年之後,能夠很好地將水書傳承下去,不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在現在失去了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失傳千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目前的學術界大部分人認為,這兩本書早在3000年前的時期就已經失傳。失傳千年的《易經》,在一貴州老人手中被發現!專家:根本看不懂但在2005年,貴州一位叫謝朝海的76歲老人站出來說:「我家有!」《連山》上的文字是水族的水書專家們一臉不解地詢問謝朝海老人,老人連忙跟專家說,這是水書,是水族的文字,字形跟甲骨文很相似,由「水書先生」時代流傳下來,專用於記載水族宗教、天文、地理和哲學等領域的信息,能看懂的人很少,看不懂是很正常的。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卻說一個字不認識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卻說一個字不認識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曾經「失傳」3000年,被人誤當成迷信,如今「專家」證實是科學
    在大部分人眼裡,《易經》與《周易》一樣,但真相併不是這樣。《易經》最開始包含三本簡單的書籍:《連山》,《歸藏》和《周易》,但因為《連山》和《歸藏》遺失了,因而世界上依然只存有《周易》,因而《周易》被視作《易經》。但,在二零零四年,考古工作者詫異地發現,已被確定遺失的《連山》被秘密保留了下來。
  • 失傳3千多年的《易經》重見天日,專家看後表示古人智慧太深奧了
    經書重見天日,專家居然看不懂其中文字儘管這本書在歷史上有記載,但它在三千多年中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並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在2005年,貴州一位叫謝朝海的76歲老人站出來說:「我家有!」《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可估量,如果謝朝海所言屬實,那麼轟動的不僅是中國更是整個世界。老人介紹的時候說,這一套書一共有五冊,是他們世代相傳用手抄下來的,而且祖上有規定,新的一代抄完之後,舊書便要燒毀,表示對上一代的尊敬。興奮不已的專家來到老人家裡。
  • 我國驚現上古文字,被證實是失傳已久的《連山易》,專家開心不已
    《易經》是一部積累筮佔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該書闡述了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其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夏代的《連山易》和商代的《歸藏易》早已經在2000多年前失傳了,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多年來,史學家們一直在苦苦尋找這兩本書的下落,可是連書存在的痕跡都沒有發現。
  • 被神話了的古書《易經》,被專家證實:竟然是中華失傳已久的古籍
    中國驚現國外神話中的上古「天書」,經專業認證,竟是失傳古籍蘇美爾的神話中曾出現過一部天書《天命書簡》,在後世的巴比倫神話中又被稱作了「命運書簡」,那麼這本書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呢專業人士們在不斷的尋找著這本書卻發現這本書在世界上現有的歷史館藏中了無蹤跡,當人們以為這部天書無跡可尋的時候,卻在我國發現了蹤跡。「天書」終究沒逃過專業人士的魔掌。經過專業人士不斷的考察與對比發現我國有著一部極其相似的古籍。這本圓點式的古籍正是《易經》。
  • 30年前湖北挖出一秦墓,出土813枚古書,是失傳2000年的易經
    這批古書許多都已經失傳了上千年,對此有專家表示:最令人震撼的還是那本《歸藏》,它的面世說明失傳千年的《易經》終於被找到。可能有人會疑惑,五本書中哪裡有《易經》的名字?其實大體來說《易經》就是《周易》。而實際上,周易的內容只有易經的三分之一。
  • 如今還會縮骨功的大師,練功六十載,卻因沒有繼承人而面臨失傳?
    其實我們生活當中也有許多神奇武術,比如「縮骨功」,不過如今縮骨功卻面臨著無人繼承的困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中國古代社會一直是一個等級分明的社會,比如一般的王朝,社會等級的劃分一般是這樣的:士、農、工、商。也就是讀書人和做官的排在第一,農民排在第二,工人和商人排在最後。
  • 蒙古4000年獵鷹馴化傳統面臨失傳 訓鷹師與世隔絕(組圖)
    原標題:蒙古4000年獵鷹馴化傳統面臨失傳 訓鷹師與世隔絕(組圖)   在遙遠的草原生活這這樣一群人,他們通過訓練老鷹,讓老鷹為他們捕捉獵物,近日,外媒報導稱蒙古4000年的獵鷹馴化面臨失傳,讓人倍感唏噓,更是引發網友熱議,據傳蒙古的阿爾泰山,人跡罕至,卻生活著一群靠獵鷹捕獵為生的人,如今,這項獨特的傳統正面臨失傳的尷尬境地。目前,全世界僅剩下約70名訓鷹師。由於阿爾泰山常年與外界隔絕,這一傳統才得以在蒙古流傳至今。
  • 青島地方拳種一半失傳 專家呼籲各方搶救扶持
    九水社區的居民正在練習九水梅花長拳。     提起太極拳、螳螂拳很多人都知道,但哪些是島城土生土長的拳種,青島現在還有多少拳種,知道的人就不多了。4月4日,記者探訪了發源於青島當地的九水梅花長拳以及在青島有近百年歷史的查拳,在探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些原本風行一時的拳種,由於種種原因,如今都在走向沒落。
  • 易經: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中國著名院士臨死前留下一句話!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結晶《易經》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是解釋世界日新月異的古代經典和中國辯證法哲學著作的書。實際上,《易經》是一系列叢書的集合,其中包括《連山》,《歸藏》和《周易》三本書。現在,除了《周易》之外,其他兩本書都已經失傳了。
  • 中國古代有三本易經,如今《歸藏》殘本被找到,揭開了千古懸案
    中國古代有三本易經,如今《歸藏》殘本被找到,揭開了千古懸案有一本將近6000多年的古書,儒家和道家都推崇為經典,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這本書就是《易經》。有人說《周易》和《易經》有什麼區別嗎?其實《周易》是《易經》中的一本,《易經》共有三部易書,分別是《周易》、《歸藏》、《連山》,最後兩本早已失傳上千年,只有《周易》留存於事,大家也就習慣性地稱之為《易經》。
  • 水書,神秘的水家易經
    有人說水書就是上古失傳的《連山易》,有人提出它與東巴文是世界上仍然「活著」的象形文字,有人認為它比甲骨文更古老,當它與中原古文化聯繫在一起,當它穿越時空默默昭示著遠古的信息時,更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水書由水書先生代代相傳,被稱為「水家人的易經」,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巫術用書。
  • 貴州81歲老人,拿出失傳三千年的《易經》,專家感慨:根本看不懂
    我國有很多哲學書籍,但是走出國門受到國際認可程度最高的一本哲學書籍,還得當屬《易經》。這是一本關於思想方面的經典文獻,主要是告誡後人應該要用辯證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萬物,讓人們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自然,更好地去生活。2015年,海昏侯墓被列為十大中國考古發現。
  • 古墓挖出9部「失傳醫書」,記載「起死回生」之術,專家:迷信
    在我國考古史上也有挖到有關於醫術的文物,有一座古墓之中還挖出9部「失傳醫術」,記載了「起死回生之術」,專家卻表示:迷信!出土西漢「老官山漢墓」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在修地鐵3號線時在施工的範圍內發現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古墓,隨後成都省博物館和荊州文物局聯合組成考古隊一直對古墓進行考古挖掘。
  • 火影忍者中這4種稀有遁術有2個已經失傳,另外2個即將失傳
    火影忍者開播到現在有20多年了,不少追番的小夥伴都已經逐漸踏入社會,火影忍者不知不覺間已經陪伴了我們整個童年,雖然火影已經完結但博人傳延續了火影的後續劇情,而在博人傳中很多忍術即將面臨失傳的窘境,其中遁術是最難保留的忍術。
  • 火影忍者中這5種稀有遁術有2個已經失傳,另外3個即將失傳
    火影忍者開播到現在有20多年了,不少追番的小夥伴都已經逐漸踏入社會,火影忍者不知不覺間已經陪伴了我們整個童年,雖然火影已經完結但博人傳延續了火影的後續劇情,而在博人傳中很多忍術即將面臨失傳的窘境,其中遁術是最難保留的忍術。
  • 曾遠銷海外,如今卻面臨失傳 「小棒槌」上碰出非遺!
    「這就是臨淄花邊的基本編織方法,以前臨淄婦女幾乎人人都會,現在怕是過上幾年就要失傳了。」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淄花邊傳承人之一的李國英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1887年,有外國人發現臨淄梭子長條花邊與義大利的棒槌花邊相似,就將義大利的棒槌長條花邊帶進了臨淄,故臨淄花邊又叫「棒槌花邊」。心靈手巧的臨淄人,將傳統的工藝與西方的編織技術進行了結合,形成了如今製作精美的臨淄花邊。1959年,北京人民大會堂山東廳裝修,其中一部分就用的是臨淄花邊。
  • 《金選長流》是本奇書,早已失傳,消失得無影無蹤的原因應有三點
    華夏文化源遠流長,在5000年的文明歲月中,祖先曾給我們留下不少經典書籍,同時也有很多典籍也相繼失傳。古代有一部奇書,名為《金選長流》,相傳它是一本不遜色於《易經》的重要書籍,可是它卻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至於該書為何會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