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書又稱「鬼書」、「反書」,是水族的古文字、水族書籍的通稱。其流傳在黔南桂北龍江、都柳江上遊地帶的水族聚居區,水族語言稱其為「lesui」,音譯為「泐睢」,文字符號類似於甲骨文,也有漢字古體字。
有的字雖是仿漢字,但基本上是漢字的反寫,倒寫或改變漢字字型的寫法。水書文字為何與漢字不一樣,其寫法與漢字相反,這些問題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說在古代,水族先民因受統治階級所迫害,相傳其祖先「陸鐸公」創製「鬼書」以反對和報復統治者。水書和漢字是世界上使用的文字當中唯一的非拼音文字。
有人說水書就是上古失傳的《連山易》,有人提出它與東巴文是世界上仍然「活著」的象形文字,有人認為它比甲骨文更古老,當它與中原古文化聯繫在一起,當它穿越時空默默昭示著遠古的信息時,更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水書由水書先生代代相傳,被稱為「水家人的易經」,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巫術用書。水書就是各種鬼怪魂靈、各種禁忌事項及各種避邪驅鬼方法的集成,水族人民喪葬、祭祀、婚嫁、營建、出行、佔卜、節令、生產等,一舉一動都受水書的制約。因此,在水族的社會生活中,水書具有廣泛的作用和舉足輕重的地位。
水族是一個崇尚鬼神的民族。水族人民認為:無論是祖先亡靈,是動物、植物,還是一些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包括山、石、洞、水、風、雨、雷、電等,由於有某種「鬼」或「神」附體,都具有靈魂,這些靈魂永遠不會消亡,當某種物體不存在時,它的靈魂就會轉移到其他物體身上。水族的崇拜對象,從宏觀上講,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鬼,另一類是神。凡陰暗的、落後的、消極的、對人民不利的靈魂就是鬼,凡光明的、先進的、積極的、對人民有利的靈魂就是神。總的來講,神既可以施福於人類,也可以懲罰犯錯誤的人,而鬼往往都是加害於人類的。
傳說「水文字」是一個叫陸鐸公的人創造的,在貴州省獨山縣水巖鄉水東村,當地的水族和布依族人都用布依語和水語吟唱一首古老的民謠,翻譯成漢語是這樣的:「有個老人叫陸鐸,四季居住山洞中。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測吉兇。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時。書上已無好日子,無奈只好住洞中。若問深洞在哪裡,就在水巖和水東。」
水族古文字的結構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類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漢字,即漢字的反寫、倒寫或改變漢字形體的寫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種密碼符號。
書寫形式從右到左直行豎寫,無標點符號。水書主要靠手抄、口傳流傳至今。由於其結構多為象形,主要以花、鳥、蟲、魚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圖騰物如龍等所撰寫和描繪,仍保留著遠古文明的信息。
水書文字的數量,至今都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一些書刊介紹水書時,有說100餘字、200字的,也有說300餘字的。
據貴州民族學院潘朝霖研究員介紹,水書中出現的水族古文字的字頭或字數,目前尚難準確進行統計。據他目前掌握的資料推測,水族古文字的字數總量至少有2500多個,其中異體字約佔2/3,獨體字約為800多個。另外,水書中還有一些圖畫文字,屬段落表意的圖畫文字或詞組表義文字,很難用單字的字頭來計算。
水書種類繁多,共分為閱覽本、朗讀本、宮掌本、時象本、方位本、星宿本等,按內容又分為應用卷、誦讀卷兩類。「水書」因其運用場合的不同而分為「白書」(吉)和「黑書」(兇)。
應用卷本主要包括:《二十八宿卷》、《時辰卷》、《方位卷》、《60甲子擇用卷》、《歷年卷》、《巫術卷》、《擋惰卷》、《掌官卷》、《喪葬卷》、《營造卷》、《婚嫁卷》、《炭菊卷》、《壬辰卷》、《祭祖卷》、《殺牲卷》、《生辰卷》、《解慣卷》、《招魂卷》、《佔卜卷》等數十種之多。其中,佔卜卷本又分《卵卜分卷》、《銅錢卜分卷》、《草卜分卷》、《石卜分卷》、《米卜分卷》等數十種。誦讀卷本包括《正七卷》、《春寅卷》、《亥子醜卷》、《正馬二子卷》、《所春龍滔朗卷》、《寅亥戊卷》、《炭菊卷》、《祝辭卷》等等。
水族曆法屬於典型的稻作物候歷。插秧結束過的卯節,是預祝莊稼旺盛,糧食豐收;端節是新年開端。水歷年終十二月、歲首正月,分別對應陰曆的八、九月。水族的正月建戌是根據水書易經來定的,先天為體,後天為用,體為天地定位,體的先天乾為首,乾含戌,乾納甲,是十天幹之首,故水族先民以甲戌為歲首,也就是正月建戌。
在水書中發現了與河南偃師縣二里頭村夏朝「古都」陶瓷碎片上的一模一樣的文字水書與甲骨文、金文具有"姻緣關係",為學術界所認可。
甲骨文之父——王懿榮先生於1899年才發現甲骨文,至今才105年。水族地區的水文字碑,明代的已發現兩塊;並發現明代弘治年間水書木刻本。由此看出,絕非甲骨文發現之後才有水書問世,而是早在殷商時期就有水族古文字存在。
此後,由於出現劃時代的兩次民族大遷徙活動,使水族語言文化出現由同源而出現分化,然後再出現吸收逐步融合的現象。困擾考古界40餘年的夏代陶片上的24個符號,是河南省有關單位看到水書的報導之後,給貴州省檔案局提供請求辨認的,結果找到了對應的文字符號就有十多個。
水族古文字與夏代文化遺存符號一脈相承,由此看出,在夏商時期,華夏民族群體中就包含有水族的先民。
水書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撐著這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如,水書所承載的文化已遠遠超過水族社會的範疇,它不僅是研究水族宗教信仰、哲學思想、天文曆法、語言文字、生產生活等諸多方面的珍貴典籍,更是研究中華古文化和水、漢文化交流的歷史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