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遍地封王,2700多個王,爵位稱號都起不過來

2020-12-17 悅花秋月

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發生過很多次農民起義,有的成功推翻了舊王朝開國立號,有的只是曇花一現就被剿滅,而今天要說的這場起義,就是歷史上最奇葩最神秘的太平天國。

四次科舉失敗的洪秀全,認為自己升天見到了所謂的「天父、聖母」,便自封自己為教主,到處召集信徒,並與1851年在廣西金田村揭竿起義。洪秀全也真是個人才,這才打下了一個村,就已經建號太平天國了。

起義軍一路徵戰,佔領了第一座城池永安城,在這洪秀全整肅軍隊,重賞手下並封了五個「王」,分別是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就這樣太平天國的首義五「王」正式出道。人家封個王,都是什麼秦呀燕呀,他是直接來個「東西南北」四方位,一看還有一個人,那就封個「翼」王吧,就像一個小天使一樣守護著其他四王。就這爵位稱號,但凡要是讀的書多一點,還真就想不出來了。洪秀全考了四次都沒有考上功名,反倒證明清朝的科舉是正常的。

洪秀全在這第一次封王后,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完全堪稱封王界的泥石流,太平天國自起義到滅亡,短短十三年,他就封了2700多個王爵,搞得太平天國遍地都是王爺,簡直「多如過江之鯽」。洪秀全完全就是太平天國最大的王位批發商,跟歷朝歷代的皇帝相比,他的王位銷量是絕對的遙遙領先,無人可以撼動。

一個沒有章法制度的太平天國,遍地都是王爺主子,人人只會貪圖享受,而下層百姓卻是不堪重負苦不堪言。自我陶醉還洋洋得意的洪秀全,卻不知滅亡的墳墓早已掘好。

相關焦點

  • 這個無恥的政權,9年封王2700個
    ,什麼用的功勞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爵位,這都是有定製的。但是在太平天國這個可恥的政權內部沒有這一套規定,洪秀全想封誰就封誰。在短短9年時間裡,洪秀全竟然一口氣冊封了2700多個所謂的王爺。這個數字比蘇聯的將軍們還多,由此可見這個政權的性質。按照法國總統龐加萊的話說:「由於它生於不義,必將死於恥辱!」
  • 太平天國後期,為何洪秀全要濫封王爵,竟然封了兩千七百多個王?
    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濫封王爵,竟然多達兩千七百多個王。這已經預示著是太平天國病入膏肓的時候了,已經沒有規矩、制度可言了,全憑洪秀全的個人喜好。也說明洪秀全已經失去理智,處於瘋狂的狀態了。
  • 太平天國封了多少個王,真有2700個那麼多?真實情況又是如何?
    關於太平天國到底封了多少個王,現在網上流傳最多的說法,是2700多個! 這個數目對於只維持了約十八年(從1851年1月金田起義到1868年8月西捻軍全軍覆滅,梁王張宗禹下落不明)的政權來說,確實是多得離譜!濫封王爵破壞了論功行賞的原則,也成為了太平天國必然失敗的佐證之一。
  • 洪秀全封王有多上癮?有人憑軍功上位,有人僅僅因為門守得好
    【太平天國系列534,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太平天國十四年,封王2700多人,堪稱我國歷史上平均年封王最多的政權,劃分到每一年,高達近200人。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洪秀全是不願意封王的。稍微看過一些有關太平天國早期史料的朋友們想必會注意到,太平天國剛起義的時候,只有一個王,那就是「太平王」洪秀全。太平軍攻佔永安之後,洪秀全封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四人為軍師,同時給了他們九千歲、八千歲、七千歲、六千歲的稱號,仍舊沒有把王爵封給這四個人,畢竟在洪秀全眼中,自己是王,別人如果也是王,必然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不符合太平天國自己的遊戲規則。
  • 封了2700個王,民心早已失
    而皇帝為了把持大權,會控制封王的數量,甚至會想辦法削藩、除王,就是為了讓王位更加牢固,減少這些王對自己的威脅,加強中央集權。對於剛剛建立的王朝來說,有宗室的支持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權利鞏固了,宗室太多,各種王太多,那對皇權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對百姓也是如此,歷代都有不少地方被封的王為霸一方,百姓怨聲載道。而太平天國居然封出兩千多個王,可見這有多誇張。
  • 王的盛宴——瘋狂封王的太平天國
    1852年,剛當上王沒幾個月,癮都還沒過夠的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先後戰死。如果沒有封王,歷史上最多落一筆「反賊馮雲山、蕭朝貴」。反正是要掛,不如有個威風的稱號,能夠青史留名,不枉來人世走一遭。如果可以採訪二人,想必他們不會後悔當這個王。這樣一來,太平天國還有四個王。
  • 愛王,聽王,扶王,戀王:太平天國王爺們的封號到底有多迷惑?
    我國古代封了許多王,這些封王的稱號大多都是有一定規則的,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採用東周時候的國名,這也是最常見的一類,比如秦王、晉王、楚王、齊王等等。這類稱號的封王是所有爵位中最高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一字王」。
  • 愛王,聽王,扶王,戀王:太平天國王爺的封號到底有多奇葩?
    我國古代封了許多王,這些封王的稱號大多都是有一定規則的,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採用東周時候的國名,這也是最常見的一類,比如秦王、晉王、楚王、齊王等等。這類稱號的封王是所有爵位中最高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一字王」。
  • 太平天國的王為什麼要封「禾乃師」「贖病主」這類稱號?
    那麼,楊秀清獲得的「禾乃師」「贖病主」的稱號是什麼意思?洪秀全又為什麼認可並支持楊秀清取得這樣的稱號呢?有學者認為,「禾乃師」、「贖病主」都是宗教稱號,並不代表爵位。不過,太平天國是政教合一的政體,宗教的地位比實際的爵位更有決定意義。有關「禾乃師」的意思,據洪秀全後來解釋:「朕是禾王,東王禾乃,禾是比天國良民,禾王禾乃俱是天國良民之主也。」
  • 14年封了兩千多個王,一萬多個丞相,怪不得太平天國這麼快倒了
    在中國古代,封侯拜將是無數人的夢想,更別提封王了。從漢朝開始,王爵基本都只在皇室宗親內冊封,不是皇室成員想要封王,已經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但就這麼一個王朝,在這個朝代短短14年的壽命中,竟然冊封了兩千多個王,這簡直太驚世駭俗了。
  • 「太平時,王殺王」,東王楊秀清,為何被天王洪秀全給殺了
    大清朝被太平天國搞得頭都大了,誰也沒想到鬧起內訌來,北王殺東王,天王殺北王,殺得是血流成河,不用大清動手,自己把自己整殘廢了。誰能想到,炙手可熱手握軍政大權的楊秀清居然被只知道吃喝玩樂的洪秀全給滅了。太平天國是洪秀全創建的,但是打天下的卻是楊秀清等人。可以說沒有楊秀清就沒有太平天國的輝煌。
  • 他堪稱一代人傑,當了13年皇帝,做了一件歷代皇帝都很難做到的事
    但也就是這麼一位人傑,在當皇帝期間做了一件事,歷代皇帝都很難做到的事情,讓人至今聽到都瞠目結舌。物以稀為貴!在中國封建王朝時期,「王爺」已經是除皇帝以外最高的爵位,幾乎所有的皇帝對冊封王位都是十分慎重。為什麼洪秀全會這麼瘋狂?據說他在位的13年間,所封的王位高達2700多個,創下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呢?這樣的事情歷代皇帝都很難做到,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析其中的奧秘。
  • 一字並肩王究竟有多牛?真實權力高於皇帝,薛仁貴終身未封王
    一字並肩王究竟有多牛?真實權力高於皇帝,薛仁貴終身未封王在民間的演義小說中,一字並肩王無疑是主角奮鬥的終生目標了,評書演義中薛仁貴就被唐皇封為一字並肩王,而俏羅成也被王世充封為一字並肩王。一字並肩王地位究竟有多高呢?
  • 短短幾年間,太平天國竟然封了兩千多個「王」,但多數都沒好下場
    「王」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指事字,其甲骨文像斧鉞之形,「王」便是以斧鉞象徵王權。本義是古代的最高統治者。秦漢以後,帝王改稱為皇帝,「王」就成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項,如:諸候王、親王、郡王等。所以,在中國古代,「王」這個稱號,一直以來都是尊貴地位和至高無上的稱號。特別是在明清時期,那更是意味著不可逾越的權力。
  • 「一字並肩王」是多大官,真能和皇帝比肩?跟現在一種稱號差不多
    王爺有屬於皇室成員也有不是皇室成員的,而關於王爺之間其實也是有大小的,像清朝的攝政王就是權力比較大的一個爵位,有一些王爺,混得不好的就連丞相都比不上。但是在王爺之中還有一個聽起來就很大的位置,那就是一字並肩王。這個官到底有多大呢?其實,它放在現代也就跟一種稱號比較像。在先秦時期的時候王並不是王爺的那個王,而是類似於皇帝的那種稱號。
  • 洪秀全大敗清軍,在永安封王
    他很快就在桂平紫荊山匯集一萬多教眾,洪秀全聽到這個好消息,也離開了廣東,隻身來到了廣西。道光三十年七月,拜上帝教的教眾已經達到了三萬之眾,可謂聲勢浩大。洪秀全也開始下令秘密打造兵器,日夜訓練教眾,為自己轟轟烈烈的起義做準備。道光三十年十二月,洪秀全迎來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生日,這一年的洪秀全三十八歲。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那麼雍正王朝的暗線劇情,是如何解釋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呢,今天宋安之以康熙帝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為何沒有真正封他為王爵,只是稱呼,他還只是貝子爵位呢來入手說說。首先來說說現實歷史的爭議謎團。不過也不能以此就認為雍正就一定是篡位,畢竟康熙帝晚年的行為的確捉摸不透,有時候的確讓人猜不透他的心思;諸如他明明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可以說相當重用,但是卻沒有升他為王爵,他只是貝子爵位,連個貝勒都不是,這樣來看,讓人都搞不清到底是不是真的重用老十四,所以在沒有新的歷史發現下,目前來說,雍正的確有著是否篡位的爭議,不能蓋棺定論他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 「天王遍地走」的太平天國:天王和宰相併存,堪稱古今官職大雜燴
    但也因為平時被上層統治者欺壓慣了,不是誰都有堅定的意志,所以這些起義軍一旦翻身,經常會迫不及待地掠取財寶,瓜分權力,失去他們的初衷。清末時期的天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成就還不很大,一個個領導者就已經開始封王封相,享樂爭權。也因此,平天國成為了一個短暫輝煌的國度。在這裡,古今各種官職大雜燴,似乎人人都是大王。
  • 馮雲山創建拜上帝會,作用比洪秀全還大,為何僅被封為南王?
    1851年8月,太平軍攻克永安城,天王洪秀全在這裡分封諸王,「以(楊)秀清為東王,軍事皆取決,蕭朝貴西王,馮雲山南王,韋昌輝北王,石達開翼王」。諸王的排名不太公平,馮雲山是拜上帝會的創建者,其作用甚至比洪秀全還大,卻僅排在第四位,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
  • 永安冊封「首義五王」,洪秀全制衡楊秀清權力的嘗試
    12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建制,冊封「首義五王」,東王九千歲楊秀清、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南王七千歲馮雲山、北王六千歲韋昌輝、翼王五千歲石達開。所封之王,悉受東王節制,也就是受楊秀清節制。 表面上看,永安封王,東王是人生贏家,「東王節制諸王」,楊秀清取得太平天國軍事領導權。確實,永安封王,洪秀全授予楊秀清很大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