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的戰爭:金田起義爆發!洪秀全大敗清軍,在永安封王

2020-12-18 上遊新聞

道光三十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在金田爆發。

洪秀全出生於嘉慶年間,曾經四次參加科舉考試,一一落榜。當時整個清王朝境內,除了鴉片戰爭的侵蝕,還有西方民主思想開始漸漸滲透進中國,洪秀全也正是在這一歷史時期全盤接受了西方基督教思想,作為自己領導金田起義的指導思想。

洪秀全為廣東人,鴉片戰爭的爆發讓清王朝不得不開放通商口岸,這也成為了西方民主思想進入中國的一個入口。洪秀全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下,很快便被西方民主思想所主導,成為了拜上帝教的創始人。

當時的洪秀全和好友馮雲山在廣東東南地區大肆發展教眾,但是均無所獲,馮雲山便選擇去了廣西,而洪秀全則仍舊呆在廣東傳教。廣東作為對外通商口岸,清王朝對於這塊地方的監管力度也響應很大,洪秀全的傳教在廣東地區可以說是毫無進展。

馮雲山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進入廣西之後,傳教活動進行的異常順利。廣西這裡地處邊陲,當地百姓生活艱難,紛紛想要改變艱難的處境。拜上帝教的均分土地可以說是恰好在當時符合百姓內心的真正需求。

他很快就在桂平紫荊山匯集一萬多教眾,洪秀全聽到這個好消息,也離開了廣東,隻身來到了廣西。

道光三十年七月,拜上帝教的教眾已經達到了三萬之眾,可謂聲勢浩大。

洪秀全也開始下令秘密打造兵器,日夜訓練教眾,為自己轟轟烈烈的起義做準備。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洪秀全迎來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生日,這一年的洪秀全三十八歲。藉助這場生日,洪秀全帶領教眾誓師起義,正式扯起了反抗清王朝的大旗。

這一年道光皇帝病逝,鹹豐皇帝承襲帝位,太平軍趁機佔領江口鎮一帶。

清朝內部政權更迭,對於剛剛擁眾起義的洪秀全而言,此時無疑是最好的進攻時間。然而還沒有等待洪秀全進兵,清王朝的軍隊就浩浩蕩蕩的朝著太平軍衝殺過來。

清軍眼看太平軍蠢蠢欲動,分兩路進軍江口鎮:

東路大軍:從平南縣渡江,進攻江口鎮東北方向的太平軍

西路大軍:從平南縣渡江,進攻江口鎮西南方向的太平軍

可是,清軍的這次貿然進攻,太平軍早有準備。兩路大軍在在渡江途中就被太平軍藏於江口附近的伏兵襲擊,清軍損傷一千多人,退回了潯州。

太平軍在此次獲勝之後,想要趁勢拿下平南縣,從東線出兵走出廣西這塊貧瘠之地。可是平南縣防守嚴密,有大量的火炮防禦城池,楊秀清在帶領軍隊久攻不下,攻城一度受挫,遂決定調轉槍頭從西線武宣---象州一帶進軍桂林。

為了能夠徹底的將清軍牽制在江口鎮,太平軍在江口鎮晝夜擂鼓不休,迷惑清軍,想要從江口鎮西行進軍。

深夜之中,太平軍的主力全部拔營西行,撤離了江口鎮。

然而這一次太平軍的拔營西行卻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太平軍的貿然出兵讓清軍一時間迅速雲集,火速朝著太平軍進軍方向包抄過來,太平軍無法順利拿下象州,洪秀全只能下令退守在金田附近。

金田通往外界的要道僅僅只有四條:

東邊的江口鎮、南邊的鬱江、西北的武宣、東北的平南縣,這些要道中江口鎮、鬱江、武宣為水陸交通要道,這三條路均被清軍重兵把守,太平軍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完全衝出重圍。太平軍能夠選擇的僅僅有平南縣附近的一條山谷小路,這裡僅僅只有少量的清軍駐守,可以說是最為合適的出兵通道。

這天夜裡,太平軍再一次拔營而撤,擊潰了路上的少量清軍,順利突出重圍,兵鋒直指永安。

打破困局的太平軍在洪秀全的指揮下開始兵分兩路分別進軍永平:

水軍: 洪秀全、楊秀清、馮雲山帶領水師沿江而上

陸軍: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帶領陸軍北上

不僅如此,洪秀全還命令羅大綱帶領軍隊作為前鋒,一路上在附近收納貧民百姓入教,壯大聲勢。

三股勢力陸陸續續抵達永安城的外圍,準備進攻永安城。

永安城並非一座堅守的城池,他的東、西、北、三面均為高山環繞,南北兩個方向上有兩條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這裡城池低矮,易攻難守,可是說完全沒有戰略價值可言。洪秀全之所以要拿下永安城,也不過是徐圖漸進,想要尋求一處暫時的安身之所罷了。

三路大軍迅速逼近永安城,永安城雖說不是城牆高大的險城。可太平軍剛剛起義不久,並沒有充足的炮火強力攻城,只能憑藉人肉車輪戰不不停的攻城。正因為如此,太平軍的攻勢屢屢被清軍壓制,無法全力拿下永安城。

太平軍前鋒統帥羅大綱尋得大量的鞭炮,等到靠近城池的時候,士兵們將鞭炮引燃紛紛扔進了城牆上,守城的士兵被鞭炮的濃煙弄得看不清城下。羅大綱趁勢下達衝鋒命令,下令士兵拼死攻城,這些攻城的士兵個個頭頂木床作為屏障,趁著清軍城上大亂之際衝上了城池。

等到鞭炮濃煙散去,太平軍的一部分軍隊已經攻上了城池,城上城下的太平軍裡應外合,合力拿下了永安城。

拿下永安城,可是說是太平軍從金田起義的第一件大事,這一年的洪秀全下令重新整頓軍隊,規定禮制,分封諸王。

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太平天國的金田起義,無疑在滿身創傷的清王朝身上狠狠的刺了一刀。

這場起義,其實可以理解為清王朝萬裡河山中,滿是仇恨和怨恨的爆發性起義,清王朝經濟困敝,百姓民不聊生。王朝之沒落,百姓之艱苦,這一切的一切都一步步的激化了這場席捲江南,聲勢浩大的金田起義。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洪秀全目標是北上推翻清朝,為何在永安小城住了7個月?
    永安只是一座小城,太平軍前後住了7個月,實在是有意思。要知道,洪秀全的戰略目標非常明顯:北上推翻清朝,逐鹿中原,建立人間天國。無論何種角度看,永安都不適合長期駐兵,因為小城無法給部隊提供足夠給養,還可能被對手困死。李秀成言:沒有羅大綱奪取清軍糧食、彈藥,太平天國在永安就被撲滅了。
  • 永安冊封「首義五王」,洪秀全制衡楊秀清權力的嘗試
    1851年9月,先鋒大將羅大綱率兩千兵馬,採取聲東擊西戰術,攻破永安(蒙山縣),是太平天國軍興以來攻佔的第一座城市。12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建制,冊封「首義五王」,東王九千歲楊秀清、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南王七千歲馮雲山、北王六千歲韋昌輝、翼王五千歲石達開。所封之王,悉受東王節制,也就是受楊秀清節制。
  • 永安冊封「首義五王」,洪秀全對楊秀清權力制衡的一次嘗試
    先鋒大將羅大綱1851年9月率兩千兵馬,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攻破永安(蒙山縣),這是太平天國興盛以來攻下的第一座城。十二月,洪秀全在永安分封,冊封「首義五王」,東王九千歲,西王八千歲,蕭朝貴八歲,南王七千歲,馮雲山七歲,北王六千歲,韋昌輝五歲。
  • 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石達開戰功赫赫,為何就他沒有封地?
    根據太平天國制度,楊、蕭、馮、韋、石都是上帝的兒子、女婿,與洪秀全是一家人,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親王。有意思的是,永安封王時,戰功赫赫的翼王石達開並沒得到「軍師」頭銜,也沒有封地,就是個打工仔。太平天國實行「軍師負責」制,軍師相當於秦漢時期的丞相,天王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沒有實際權力。
  • 他做了什麼,逼的石達開不得不出走,並最終被清軍凌遲處死?
    1856年9月,天京之變後,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全部被殺,洪秀全由於常年深居後宮,對軍政要務並不精通,於是將永安 五王中僅剩的翼王石達開請回天京,「提理政務」。
  •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東王楊秀清大權在握,為什麼還鬥不過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發動起義後,立國號太平天國洪秀全自稱天王,同年12月攻下永安,在永安建立了太平天國的官制、禮制、軍制等基本制度;分封諸王;又頒行太平天國天曆
  • 馮雲山創建拜上帝會,作用比洪秀全還大,為何僅被封為南王?
    1851年8月,太平軍攻克永安城,天王洪秀全在這裡分封諸王,「以(楊)秀清為東王,軍事皆取決,蕭朝貴西王,馮雲山南王,韋昌輝北王,石達開翼王」。諸王的排名不太公平,馮雲山是拜上帝會的創建者,其作用甚至比洪秀全還大,卻僅排在第四位,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
  • 金田起義,太平軍戰鬥力為何強悍?4萬清軍為何不敵7000太平軍?
    清鹹豐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由此拉開序幕。清廷四處徵調大軍圍剿太平軍。金田起義時,共有男婦老幼2萬多人,能打仗的約有3000人,清軍共有9000餘人圍攻。太平軍到象州縣中平時,隊伍擴充到3萬餘人,能戰鬥的有5000餘人,清軍兵力為17000多人。
  • 太平天國永安六王各有各的死法,其中南王馮雲山之死充滿了詭異
    下面我要講的是太平天國永安封王后,除了天王洪秀全一人獨善其身外,其餘五王命運坎坷,各有各自不幸的遭遇,以及他們最後令人扼腕嘆息的結局。歷史上的許多造反者在沒有定都建立政權前,一般都不會舉行封王晉爵儀式。比如漢高祖劉邦在定都長安建立大漢王朝後,才論功行賞,大封功臣。大順皇帝李自成也是佔領北京建立大順政權後,才給手下將士加官進爵,以酬其功。
  • 太平天國永安建制:一次封王「鬧劇」,沒有誰是贏家
    然而,筆者認為,永安封王是一次「鬧劇」,沒有誰是贏家;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太平天國走向滅亡之第一步。封王時間特殊,其中暗藏玄機農曆10月25日,冊封「首義五王」,看似很平常,卻暗藏玄機。那麼,10月25日有什麼特殊性嗎?有,還非常特殊,因為23日,前軍主將蕭朝貴在城南戰鬥中身受重傷,命懸一線,不能處理軍政事務。
  • 孤膽英雄石達開,20歲封王,32歲被凌遲處死時不吭一聲
    《蜀海叢談》太平天國是世界歷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在南方興起後波及全中國,轟轟烈烈歷時14年。太平天國曾經建都天京,也提了一整套綱領、制度和政策等,沉重打擊了晚清的腐朽統治,加劇了晚清的滅亡速度,在歷史上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不過太平天國還是失敗了。太平天國失敗後,領導者的結局就很悲哀了。
  • 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之弟,獨當一面,悍勇無匹,受剮刑時神威不倒
    同年3月,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稱天王,建立了軍師和五軍主將制度,石達開為左軍主將,赫然方面軍領袖。12月,永安封王,石達開以左軍主將封翼王,「羽翼天朝」,稱五千歲,成為了太平天國中年紀最輕的王者。石達開的氣魄膽識、修為胸襟自然是世之楚翹,但其以弱冠之年高居尊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石家子弟的擁戴。
  • 王的盛宴——瘋狂封王的太平天國
    洪秀全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洪教主。教主是幌子,當帝王才是目的。金田起義後兩個月,農民軍攻佔武宣縣東鄉鎮,洪秀全迫不及待的自稱「天王」,建立太平天國,這就是「東鄉稱王」。有三尺布就敢開染坊,說的就是洪秀全這樣的人。但這個染坊開得還挺順利。隨後,太平軍攻佔廣西永安,雖然只是一個縣城,相對金田村來說,這已經是大城市了。
  • 14年封了兩千多個王,一萬多個丞相,怪不得太平天國這麼快倒了
    太平天國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奇葩的王朝,至於它的功過評說,後人一直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們今天只說故事,儘量不做評價。金田起義後,太平天國的實力開始迅速壯大,但在這一時期,太平天國內部還沒有王,連洪秀全自己也最多說自己是「上帝之子」。洪秀全登天王位是在打下武宣縣東鄉的時候,當時還只有洪秀全一個王。
  • 太平天國的南王馮雲山:還沒打出廣西就戰死了,可笑至極!
    二十七年七月洪秀全也到紫荊山,兩人每日抄寫洪秀全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並派人傳播,會眾與日俱增,及象州、潯州(治今桂平)、鬱林州(治今玉林)、平南、武宣、貴縣、博白等地。又隨洪秀全搗毀象州甘王廟,砸毀紫荊山雷廟,設總部於高坑衝。十二月因土豪王作新等買通官府而被捕,在桂平監獄秘密創製《天曆》。
  • 歷史上,太平天國的5位開國將領,為什麼沒有一人能活到40歲呢?
    楊秀清作為天王洪秀全最早的兄弟,也是太平天國的發起人之一,在「拜上帝會」成立後,曾多次助洪秀全一臂之力,逐漸成為洪秀全心腹之人,永安封王之時,楊秀清被封為太平天國軍師一職,加封「東王」。
  • 清軍當年的情報搜集有多糊塗!
    這個問題,只要上過小學歷史課的中國人都知道,是洪秀全! 但回到當年,從洪秀全金田起義算起,一直到天京內訌,這段期間,到底誰是太平天國首領?到底有沒有洪秀全這個人?不要說清朝方麵糊裡糊塗不清不楚,就算是在天京城內,這也是一個疑問,有不少人認為天京城內根本就沒有這號人,完全是東王楊秀清一手杜撰出來的!
  • 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
    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的領導下,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並且短時間內急速膨脹,到了1853年3月19日,攻破了南京,改為天京,並以此為都城。由於太平天國後期封了太多的王,我們就重點說說最初封的五王,以此做個比較,這樣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也能知曉了。東王楊秀清。如果說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精神領袖,那麼楊秀清在率領軍隊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之後就成為了這個政權中的實際領導人,此時的楊秀清已經集所有的權力於一身。
  • 太平天國裡最厲害的王,除了翼王石達開,您最佩服哪位?
    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持續了14年之久,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在太平天國歷史中湧現出不少有才能、有魄力的領袖,他們都先後封王,其中翼王石達開最讓我們扼腕嘆息,他的失敗也成為太平天國最悲壯的史詩! 如果給太平天國各王按照歷史功績排個序的話,第一位當然是天王洪秀全,其次,翼王石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