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無恥的政權,9年封王2700個

2021-02-07 吉祥滿族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

中國古代王朝中都有自己的封王系統和體制,什麼用的功勞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爵位,這都是有定製的。例如親王和郡王的區別,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但是在太平天國這個可恥的政權內部沒有這一套規定,洪秀全想封誰就封誰。在短短9年時間裡,洪秀全竟然一口氣冊封了2700多個所謂的王爺。這個數字比蘇聯的將軍們還多,由此可見這個政權的性質。按照法國總統龐加萊的話說:「由於它生於不義,必將死於恥辱!」

一、從剛剛發動起義,就註定了這是一場失敗的運動 洪秀全之所能能夠發動那場規模浩大的運動,完全是利用了人們知識匱乏和生存壓力大的特點。洪秀全起初在廣東地區傳教,但是廣東人都見過世面,因此沒人搭理洪秀全這個半吊子神棍。隨後洪秀全轉移到了廣西山區傳教,淳樸的廣西人民上當了。洪秀全開始瘋狂的洗腦加忽悠,自稱自己是天父的次子,真不知道耶穌什麼時候多了一個兄弟。不過由於這套把戲不同於之前的白蓮教等傳統教派,因此洪秀全得到了很大的市場。他的信徒越來越多,洪秀全認為發動起義的時候到了。1851年,洪秀全率領2萬多人發動了金田起義。剛剛開始起義,他就自稱為天王。這一點證明了他和中國其他農民起義完全是一個德行,剛剛開始就官本位思想十足。

廣西地區的軍隊數量與起義軍相當,但是由於久不上陣,所以被起義軍一再暴打。這才引起了清廷的注意,鹹豐皇帝命令各路軍隊夾擊太平軍。起初太平軍的局勢確實岌岌可危,不過太平軍內部還是有能人的,太平軍逐步穩住了陣腳。在剛剛佔領永安城之後,一場權力劃分的鬥爭就開始了。經過反覆的較量,最後確定了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人的王爵,其中以楊秀清的地位最高。要知道這是太平軍只剩下了幾千人,而且根本沒有什麼地盤可言。到了這個時候,還想著瘋狂,可見到了最後的瘋狂。事實證明,包括洪秀全和楊秀清等人在內,也沒有想到自己真的可以與清朝分庭抗禮。此時太平天國內部有6個王,還算基本合適。

二、洪秀全很快就違背了自己永不封王的承諾 在到處流竄的過程中,蕭朝貴和馮雲山戰死,而楊秀清逐漸掌握了軍政實權。1853年,太平軍攻克了東南的經濟政治中心南京。這對於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面的洪秀全來說,真是中了頭彩。在佔領了南京之後,太平軍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不過隨著政權的穩固,農民起義中常見的內訌開始了,也就是天京城內王殺王。從農民起義的老祖宗陳勝吳廣就是這樣,洪秀全自然也不例外。楊秀清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威脅到了洪秀全的地位,洪秀全絕對是玩心機的高手。他先利用韋昌輝殺了楊秀清,後來有利用秦日綱殺了韋昌輝。在石達開回到南京之後,洪秀全又殺掉了唯一的知情人秦日綱。不過洪秀全對石達開並不信任,他又冊封了自己的兩個哥哥為王。

洪秀全此舉是為了遏制石達開的權力,這最終激怒了石達開。石達開率領20萬精銳離開了南京城,他選擇了自立門戶。這一事件使洪秀全遭受了很大的打擊,他廢除了所有人的王爵,表示從此以後永不封王。但是清廷不會給他喘息的機會,在南京發生了一系列的變故之後,清廷開始南北夾擊太平天國。此時的太平天國真的到了朝中無人的地步,在這樣的情況下,洪秀全起用了李秀成、陳玉成、李世賢等將領,並且開始封他們為王。不過這些人在政治上都不足,就在此時洪秀全的堂弟洪仁玕來帶了南京。還有用自家人放心,由於洪仁玕在香港喝過洋墨水,因此洪秀全立刻封洪仁玕為幹王,總理軍國政事。到了此時,太平天國的形勢已經不容樂觀。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對太平天國展開了夾擊,洪秀全為了鼓舞士氣,開始瘋狂的封王。

三、在9年時間裡,冊封了2700多個王 為了穩定前線的軍心,洪秀全開始瘋狂的冊封部下為王。在太平天國初期,王爵是權力和榮耀的象徵,但是到了後期,王爵基本上爛大街了。起初封王時,還會選擇一個合適的封號。但是後來由於封王的人數太多,已經再也沒有什麼封號可選,最後乾脆全部都成為列王。截止湘軍攻克南京城時,洪秀全一共冊封了2730多王,這絕對是世界之最。蘇聯的將軍也不多1900多個,太平天國的王爵比蘇聯還恐怖。在南京城破之前,幾乎是個將領都是王,一個管理百十人的軍官都有可能是一個侯爵。王爵爛大街,侯爵就更不值錢。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克了南京城。在此之後,慈安、慈禧這兩個女人違背了當年鹹豐答應封王的承諾,也不過才封了曾國藩一個侯爵。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滿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商務合作事宜請聯繫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微信號:吉祥滿族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封了多少個王,真有2700個那麼多?真實情況又是如何?
    關於太平天國到底封了多少個王,現在網上流傳最多的說法,是2700多個! 這個數目對於只維持了約十八年(從1851年1月金田起義到1868年8月西捻軍全軍覆滅,梁王張宗禹下落不明)的政權來說,確實是多得離譜!濫封王爵破壞了論功行賞的原則,也成為了太平天國必然失敗的佐證之一。
  • 太平天國為何僅14年就走向滅亡?封了2700個王,民心早已失
    在這個組織發展的過程中,已經走向了失控,忘記了當初的理念,如果簡單的用一句話來說的話,太平天國的滅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封王太多。在太平天國的內部,封出了超過2700個王,而這些王又沒有什麼實權,卻以王的名義到處為非作歹,毀了太平天國的名譽,失了太平天國的民心,一個王讓百姓怨志載道是偶然,一群王讓百姓怨聲道,那就意味著民心已失。
  • 洪秀全遍地封王,2700多個王,爵位稱號都起不過來
    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發生過很多次農民起義,有的成功推翻了舊王朝開國立號,有的只是曇花一現就被剿滅,而今天要說的這場起義,就是歷史上最奇葩最神秘的太平天國。四次科舉失敗的洪秀全,認為自己升天見到了所謂的「天父、聖母」,便自封自己為教主,到處召集信徒,並與1851年在廣西金田村揭竿起義。洪秀全也真是個人才,這才打下了一個村,就已經建號太平天國了。
  • 14年封了兩千多個王,一萬多個丞相,怪不得太平天國這麼快倒了
    在中國古代,封侯拜將是無數人的夢想,更別提封王了。從漢朝開始,王爵基本都只在皇室宗親內冊封,不是皇室成員想要封王,已經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但就這麼一個王朝,在這個朝代短短14年的壽命中,竟然冊封了兩千多個王,這簡直太驚世駭俗了。
  • 倘若異姓可以封王,漢朝,誰可能被封王?
    漢初,劉邦通過白馬之盟,確立了非劉不王的制度。而非皇族不封王的制度幾乎被後世完全採用。那麼,加入異姓可以封王,整個劉氏漢家天下有多少可以封王呢? 1.漢初異姓八王和曹操 這就個人是漢朝已經封的九個異姓王,如果說算可以封異姓王的,這九個人一定要算裡面。
  • 王的盛宴——瘋狂封王的太平天國
    但這個染坊開得還挺順利。隨後,太平軍攻佔廣西永安,雖然只是一個縣城,相對金田村來說,這已經是大城市了。大城市當然要有大手筆,於是,洪秀全在永安大封功臣,當時拜上帝教的五位高層,光明左右使者,護教法王之類的,全部封王,他們就是太平天國初期的五王。護教法王們搖身一變,成了太平天國常委。這就是「永安建制」。
  • 洪秀全封王有多上癮?有人憑軍功上位,有人僅僅因為門守得好
    【太平天國系列534,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太平天國十四年,封王2700多人,堪稱我國歷史上平均年封王最多的政權,劃分到每一年,高達近200人。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洪秀全是不願意封王的。可惜,那時他一個新封的王,怎麼可能讓洪秀全親自拆看他的文書呢?1864年2月左右,這是洪秀全最後一次大面積封王,直接將所有的天將轉為王爵。此後幾個月,洪秀全又封了一些不著邊際的人為小王,以穩定天京城中人心,畢竟那時湘軍已經完成對天京的合圍,城中超級缺糧食。
  • 鹹豐遺命攻克天京者封王 曾國藩攻克天京後為何只被封侯
    1850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發動爆發了一場農民起義,建立太平天國政權。很快,太平軍就席捲廣西、江西、湖北、安徽、江蘇等省,於1853年定都金陵(今南京市),並將金陵改名為天京。對於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國運動,鹹豐皇帝憂心忡忡。
  • 短短幾年間,太平天國竟然封了兩千多個「王」,但多數都沒好下場
    「王」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指事字,其甲骨文像斧鉞之形,「王」便是以斧鉞象徵王權。本義是古代的最高統治者。秦漢以後,帝王改稱為皇帝,「王」就成為封建皇族或功臣封爵的最高項,如:諸候王、親王、郡王等。所以,在中國古代,「王」這個稱號,一直以來都是尊貴地位和至高無上的稱號。特別是在明清時期,那更是意味著不可逾越的權力。
  • 母親死後被封進「抽屜」,5歲封王8歲拜相,為何9歲就被賜死?
    政權的分裂,根據南北方位,9國出現對峙,敵對的局面。其中的劉宋是南朝中存在時間最久的國家。開國皇帝出身武將,雖生前政風清廉開明,卻因他不重視後代教育,導致身後朝政巨變。皇室宗親間,多次出現骨肉相殘的慘劇。宋文帝時期,政局穩定,吏治清明,開創新盛世。
  • 這人是劉邦唯一不敢殺的異姓王,而且封國還傳了五代,原因有三個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歌德 我們知道,當年劉邦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一口氣封了8個異姓王:張敖為趙王,英布為淮南王,臧荼為燕王,韓信封為楚王,彭越封為梁王
  • 明末封爵泛濫,吳三桂先被清朝封王,後被明朝封公,反賊也被封王
    宗室封爵的原則是,皇帝諸子分封為親王,親王嫡子繼承親王爵位,其他諸子則降等封王郡王,郡王嫡子繼承郡王爵位,其他諸子再降等襲封鎮國將軍,以此類推,接下來是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和奉國中尉,雖然後期朱元璋的子子孫孫不斷繁衍,宗室人數龐大,但是這個封爵的體制或者標準一直都沒有發生變化,被嚴格的遵循著。
  • 各個朝代皇帝2——新朝、更始政權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新朝:公元9年1月15日——公元23年10月6日,更始政權:公元23年3月—
  • 中國最後的漢人封建政權,維持21年的臺灣明鄭朝廷是什麼樣的?
    從此開始一直到1683年歸降清朝,臺灣經歷了21年的明鄭時期。明鄭,這是中國第一次在臺灣本島正式建立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封建政權,而在這21年,臺灣島發生了什麼呢?  明鄭時期的臺灣當然並不是一個國家,因為其始終奉明朝為正統,由於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所以明鄭政權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而在曆法上其始終奉南明永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而在統治者的稱號上,其外交文書中皆寫上「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
  • 太平天國封王的依據是什麼
    太平天國封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東王主政期間.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後,理所當然地遭到清軍的圍剿。太平軍出道即巔峰,雖然陷入清軍重圍,但1951年9月,羅大綱攻下永安,奪取了起軍後的第一座城市,實力進一步擴大.為了方便指揮軍隊作戰,進一步完善軍政架構,也為了提高大家的造反積極性,洪秀全天王發布封王詔書,分封諸王,東王楊秀清管治東方諸國,西王蕭朝貴管治西方諸國,南王馮雲山管治南方諸國,北王韋昌輝管治北方諸國,翼王石達開,使翼羽天朝。
  • 太平天國永安建制:一次封王「鬧劇」,沒有誰是贏家
    1851年農曆10月25日,天王洪秀全發布「五王詔令」,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之王,均受東王節制,此為永安建制,是太平天國建立政權之最初開始。永安建制,史學家評價很高:明確職責,增強凝聚力,為起義之勝利進軍提供了保障。
  • 清朝三百年,封了五個漢人為王,這五人結局如何?
    直到溥儀退位,清朝的統治持續了300年,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清朝仍然對漢族人很有歧視,即使在王朝末期,滿洲的八旗子弟腐朽墮落,為了維護王朝的統治,仍然壓制了漢族勢力的發展。太平天國時期,滿洲八旗和綠營官兵腐朽,沒有戰鬥力。清朝不得不放權,讓漢族人組織士兵團訓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在清朝,漢人很難被加冕為王爺。
  • 若劉備一統天下,關、張會封異姓王嗎?
    挺有意思的問題,雖然三國當中統一天下機率最小的就是蜀國,但是畢竟為假設性問題,倘若劉備統一天下肯定不會封異姓王,為何這麼說呢?一同探討一下。魔咒一個好漢三人幫,何況建國立業此種大舉,故此,每一位開國皇帝身旁少不了一幫功勳卓著的創業「夥伴」。
  • 1368年後的蒙古帝國——漠北草原的北元政權
    北元政權在歷史分為三大時期:公元1368年至公元1388年是北元相對穩定統一時期;公元1389年至公元1479年是北元分裂時期;公元1480年至1635年是北元重新統一的時期。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段時期實際上是蒙古帝國延續元朝國祚的時期,北元早已名存實亡。1368年,明廷派大將軍徐達率兵北伐,元朝政權土崩瓦解,元順帝率朝臣百官從大都(今北京)北逃上都。
  • 9.5分,是《無恥之徒》衍生劇!
    提示:微信改版,如果希望第一時間看到天天的推送,請將本號星標 星標方法:公眾號主頁-右上角-三個點-設為星標 圖文來源:天天美劇吧 美劇冬歇原因,《無恥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