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悟空變做一隻蒼蠅,再次飛入獬豸洞,與王后商量計策。悟空用瞌睡蟲迷倒了王后的侍婢——狐精春嬌,然後變作她的樣子侍立於王后身旁,頻頻給賽太歲添酒。繼而,又拔下毫毛變成蝨子、臭蟲、跳蚤鑽到賽太歲身上,賽太歲奇癢難忍。悟空趁賽太歲脫衣抓蝨子,用假金鈴換過了妖怪的金鈴。悟空又一次來到洞口討敵罵陣,賽太歲不知金鈴有假,出門迎戰。悟空拿出真金鈴一搖,煙火黃沙將賽太歲緊緊困住。悟空正要結束賽太歲的性命,觀音菩薩從半空飛來。原來,賽太歲乃觀音的坐騎金毛鯕,因朱紫國王年幼打獵時,曾傷了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所生二子,佛母一怒,命金毛鯕下界給國王拆鳳三年以示懲戒。觀音騎上金毛鯕飛回南海,悟空則帶著王后重返王宮,朱紫國君臣百姓對唐僧師徒感恩不盡。
第七十二回
又是春光明媚的時節了,師徒四人行至一馬平川。唐僧興致頗高,遠遠望見一處人家,就執意自己獨自前去化緣。這戶人家只有七個美貌女子,見到唐僧十分熱情,把他讓進石屋,端上飯菜。不料,那飯菜都是用人肉、人腦做的,唐僧聞到羶腥,堅決不吃,拔腿想走。七個女子哪裡肯放,將唐僧吊在房梁上,又每人從肚臍中冒出絲繩,把院門緊緊封住。悟空師兄弟忽見院中放出白光,立時明白師父又遇險境,想必被妖怪捉了。悟空拘出本地土地,得知此地叫盤絲洞,由七個女妖佔據,每日她們都會去溫泉洗澡。悟空變做蒼蠅,隨七個女妖來到溫泉,本想趁其不備統統打死,又擔心:「好男不跟女鬥,別低了老孫的名頭!」就變為餓鷹,將女妖的衣服叼走了。八戒聽了悟空的敘述,埋怨他沒有斬草除根,於是自己自告奮勇舉著釘鈀趕到溫泉。女妖們沒了衣服,只得赤條條地呆在水裡,八戒一見,顧不得先降妖,而是變成一隻鯰魚在水下鑽來鑽去。女妖只得跳出溫泉,不等八戒使釘鈀,便從肚臍中放出絲繩,將他困住。女妖們逃回盤絲洞,顧不上吃唐僧,急忙命幾個乾兒子——蜜、螞、蜢、班、蠟、蜻、蠦在門前攔擋悟空等人。八戒逃了回來,悟空忙帶領八戒、沙僧攻打盤絲洞,蜜、螞、蜢、班、蠟、蜻、蠦哪是對手,幾下就被除掉了。悟空等救出唐僧,卻沒找到七個女妖,於是一把火燒了盤絲洞,繼續起程。
第七十三回
行不多遠,師徒四人見一座道觀「黃花觀」,便進去休息。不料,道長乃盤絲洞女妖的師兄,女妖逃離盤絲洞,正在此躲避。得知唐僧師徒在此,女妖便向道長哭訴了事情的經過,並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道長聽罷,取出毒藥沾在紅棗上,又將紅棗放入唐僧師徒的茶杯內。唐僧、八戒、沙僧未加提防,飲了茶後中毒倒地。幸虧悟空機警,沒喝那杯茶,與道長打鬥起來。七女妖趕來助陣,又從肚臍放出絲繩,悟空急忙逃走。悟空喚出土地,一問才知七女妖是蜘蛛精。悟空拔下七十根毫毛,變出七十個小悟空,把絲繩一通亂攪,果然扯出了七個大蜘蛛,悟空將其通通打死。道長揮劍來鬥悟空,戰了五六十個回合,見不是悟空的對手,就剝下衣裳,從兩肋下放出萬道金光將悟空罩住。悟空變做穿山甲,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正在悟空不知所措之際,黎山老姆現身,告訴悟空:要降道長鬚請紫雲山千花洞的毗藍婆出手。悟空果然請來了毗藍婆,毗藍婆只用一根繡花針就破了道長的金光,捉住了道長。原來,那道長是一蜈蚣精,而毗藍婆恰恰是只母雞。悟空使解藥救活了師父、師弟,將道觀一把火燒成了灰燼。
第七十四回
唐僧師徒行至獅駝嶺,太白金星前來報信,說此處有個獅駝洞,洞內有三個神通廣大的妖怪,領四五萬小妖吃人無數,囑咐唐僧師徒當心。悟空安頓師父、師弟休息,自已先去探山。半路上,悟空遇到一名小妖——小鑽風,從他口中套出了獅駝洞的妖怪都各有神通——大王能一口吞十萬天兵,二大王擅以鼻子捲住敵人,三大王的「陰陽二氣瓶」可將敵人化為漿水。悟空知道獅駝洞的妖怪已然嚴加防範,難以靠近,就打死了小鑽風,變成他的模樣混入獅駝洞。在洞中,悟空機智地嚇唬小妖們,說:「孫悟空神通廣大,我等又分不到唐僧肉吃,不如大家各自逃命去吧!」小妖們一聽有理,果然一鬨而散地逃走了。
第七十五回
「小鑽風」向三個大王復命,極力吹噓孫悟空的本領,把三個妖怪嚇得面如土灰,悟空得意至極,忍不住「撲哧」笑了起來,卻被三大王發現了他的真面目。三個妖怪上前將悟空綁住,撩開衣服一看,果然是猴身。妖怪抬出「陰陽二氣瓶」,把悟空吸了進去。悟空在瓶內覺得十分涼爽,不禁笑道:「這寶貝不過是圖有虛名!」哪知話音未落,瓶內噴出四十條火蛇、三條火龍,燃起了熊熊大火。悟空雖有避火訣,但時間一久,腿也被燒疼了。悟空急中生智,拔下腦後觀音所贈的三根救命毫毛,變出金剛鑽鑽破「陰陽二氣瓶」,自己變為蟭蟟蟲兒飛了出來。悟空叫了八戒,一同來到獅駝洞口討敵罵陣。大王跳了出來,與悟空、八戒交手,見自己不是對手,就張開巨口要吞八戒。八戒嚇得一頭扎在草裡,悟空卻迎上去,被妖怪一口吞了。八戒一見,連忙跑回去報信。卻說悟空妙計成功,在妖怪肚子內安了營。妖怪也知不妙,想把悟空嘔吐出來,悟空卻紋絲不動。妖怪又喝些藥酒,想藥死悟空,卻讓悟空過了酒癮。悟空喝了酒,就勢在妖怪肚裡,撒開了酒瘋,打起了醉拳。
第七十六回
妖怪不住地哀求悟空饒命,答應只要放過他,就送唐僧師徒通過此山。悟空正要出來,忽聽二大王悄悄對大王說:「等他出來時,一口咬住,嚼碎了!」悟空便將金箍棒往外一伸,那大王果然用力一咬,直把門牙都蹦碎了。三大王使激將法,叫悟空出來面對面地賭鬥。悟空留了個心眼兒,用毫毛變了根繩子,一頭兒系在妖怪心上,一頭兒抓在手裡,然後從妖怪的鼻孔中飛了出來。三個妖怪一見,搶刀就砍。悟空拽著繩子飛上山頭,那大王也像風箏一樣蕩了起來,又從空中掉到了地上。三個妖怪只得跪下,苦苦衰求悟空饒命,還說情願用轎子抬唐僧過山。悟空答應了,放妖怪回洞備轎,自己則來找師父。哪知正見八戒對師父說自己被妖怪吃了,八戒不安慰唐僧,只顧著叫散夥,讓沙僧仍回流沙河做妖怪,他要回高老莊當女婿,把白龍馬賣掉給唐僧買棺材。唐僧氣得放聲大哭。悟空過來打了八戒一耳光,把經過對他們講了,八戒再不敢多言。正說著,三個妖怪來了,原來他們背信棄義,來找唐僧師徒算帳。悟空捉弄八戒,要他去打前陣,結果八戒被二大王用鼻子捲住,俘虜進獅駝洞。悟空變做蟭蟟蟲兒,進洞救了八戒,二人又與妖怪打了起來。悟空機智地把金箍棒插入二大王鼻中,捉住了二大王。二大王不住地告饒,悟空再次放了他,要他抬轎來送師父。次日,妖怪果然來了,讓唐僧坐上轎一路抬著。不料,行至半路,三個妖怪亮出兵器,與悟空師兄弟打了起來,並令小妖趁亂捉走了唐僧。
第七十七回
悟空等一見唐僧被擒,心中不免著慌,八戒被大王咬住,沙僧被二大王用鼻子捲起來。悟空翻跟頭雲想跑,三大王現了本形——一隻金翅大鵬,飛了兩下就追上悟空,一爪抓住了。當晚,妖怪將師徒四人放入籠屜,打算蒸熟後吃。多虧悟空喚來北海龍王,請他用冷風護住了蒸鍋。悟空使手段擺脫了繩索,又救出師父、師弟,四人偷偷逃離了魔窟。不成想,妖怪很快發覺,追了上來,重新捉住了唐僧、八戒、沙僧,只有悟空逃走了。三個妖怪怕悟空不肯罷休,就放出消息,說已經把唐僧生吃了。悟空聽後,不禁失聲痛哭,想到自己已無事可做,便要去找如來摘下頭上的緊箍,還回花果山去逍遙自在。悟空來到靈山,如來告訴他,那大王、二大王分別是文殊、普賢的坐騎青獅、白象,而三大王則是開天闢地時鳳凰所生的大鵬,三個妖怪本領高強,只有自己方能降住。如來率文殊、普賢來到獅駝嶺,那大王、二大王一見,就乖乖地現了原形。三大王仍兇猛地撲向悟空,可如來用手一指,他就動彈不得,只好歸順了。悟空見妖怪已降,不禁想起師父又哭了起來,大鵬卻告訴他:「唐僧藏在柜子裡,哪裡吃了?」悟空大喜,連忙救出師父、師弟,師徒四人又逃過了這一難。
第七十八回
師徒四人一到比丘國,就發現一樁希奇事——家家戶戶門口都放著一個鵝籠,而籠內關的竟都是五六歲的小男孩。師徒四人百思不得其解,向路人打聽,才知三年前有個道士帶著個十六歲的美貌女子來此,將女子進獻給國王。那昏君一見,十分寵愛,封那道士為國丈。因為貪歡不已,昏君染了重病。國丈獻計說: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煎藥,就可千年不老。昏君為了長生,抓來各家小兒養在籠內。唐僧師徒聽罷義憤填膺,悟空當即使法術,將小兒們攝出,暫時交由土地、城隍等神照顧。第二天,唐僧去覲見國王倒換關文,悟空變成蟭蟟蟲兒隨他入宮。宮殿之上,國丈不顧禮儀,當眾羞辱佛法,唐僧無奈退了出來。悟空則留在殿上,繼續觀察。只見朝臣向國王報告:「鵝籠內的小兒不翼而飛!」國王十分惱火,國丈乘機道:「唐僧的肉比那些小兒要強萬倍,若以他的心肝煎藥,定能得萬年之壽!」悟空急忙飛回驛館,唐僧一聽,嚇得戰戰兢兢:「這如何是好?你若救得我命,情願與你做徒子、徒孫也!」悟空想了條移花接木的妙計,用泥巴做了自己面孔的面具,給唐僧帶上,自己則變成了唐僧的模樣。
第七十九回
不多時,御林軍就包圍了驛館,假唐僧大模大樣地隨他們來見國王,還爽快地答應把心挖給國王。哪知他挖開胸膛裡面竟有一大堆心,把國王嚇呆了。悟空現了本相,要替國王取國丈的黑心煎藥。悟空與國丈跳到空中打了起來,那妖怪打不過,化作一道寒光,帶著妖后不見了。國王、大臣們這才相信國丈是妖怪,熱情款待了唐僧師徒,求他們降妖捉怪。悟空喚來土地,得知河邊的楊樹下有機關,裡面就是妖怪的清華洞。悟空、八戒趕去,與妖怪一場惡鬥。忽然,壽星下凡,原來這妖怪乃壽星的坐騎白鹿。壽星請悟空饒了白鹿,悟空只得作罷,只將那女妖打死,乃是只狐狸精。悟空將寄養在土地、城隍處的小兒們送回城內,百姓們歡天喜地,四處稱頌唐僧師徒的恩德。
第八十回
這一日,唐僧師徒經過黑松林,唐僧為防不測,叫悟空在半空中觀察,自己則坐在馬上念經。忽然,不遠處有女子的啼哭和「救命」聲傳來,他們趕去一看,一棵樹下綁著一位妙齡女子,她自稱被強盜綁住,哀求唐僧等解救。唐僧為人善良,就叫八戒去解開女子身上的繩索,八戒樂不可支地奔了過去。悟空在空中早看見了一股黑氣,忙下來查看,見此情景立即阻止了八戒:「這不是什麼落難女子,乃是妖精變的!」唐僧歷經磨難,此時對悟空的話也深信不疑,於是師徒丟下那女子繼續趕路。妖怪仍不死心,向唐僧耳內傳話:「見死不救,還取什麼經!」唐僧果然中計,堅持救出那女子一同趕路。當晚,幾人寄宿在一座寺廟中。
【一】孫悟空與唐僧三次矛盾的本質是什麼?
【參考】表面上是該不該打死強盜,實際上卻是唐僧與悟空在善惡問題上的矛盾,唐僧作為虔誠的佛教徒,秉持勸善就是懲罰的立場,而悟空則除惡務盡,以堅決的毫不留情的懲惡來達到揚善的目的,矛盾的解決就是通過第三者完成的,龍王勸回了悟空,觀音交給唐僧制服悟空的法寶緊箍咒。
【二】豬八戒是取經路上僅次於悟空的第二員幹將,雖然他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優點也很突出,那就是面對妖怪異常勇猛。舉例概括。
【參考】師徒三人行至黃風嶺,,路邊忽然跳出一隻斑斕猛虎。唐僧嚇得從白馬上跌了下來,八戒急於立功,搶上去掄鈀就打。猛虎卻使個金蟬脫殼之計,乘機捉走了唐僧。悟空、八戒尋至黃風洞,經過罵陣,黃風怪派出虎先鋒與之交戰,被八戒一鈀打死。
【三】悟空最大的特點就是除惡務盡,對妖魔鬼怪決不留情。
【參考】他降伏黃袍怪後,擔心他的兒子但長大後必定會成為妖怪,像黃袍怪一樣為害一方,又摔死黃袍怪的兩個孩子。
【四】孫悟空主要形象與情節
孫悟空悟空性格中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反對權威和追求自由。
自然的本性使悟空在傳統束縛面前顯得桀驁不馴,他來到天宮,與天庭格格不人,原因是他不肯服從於天庭中嚴格的等級秩序。他對玉皇大帝不僅不拜伏參見,而且自稱老孫。
第一次鬧天宮起因在於發現弼馬溫是最低級的官吏,感到自己受了玉帝的愚弄;第二次鬧天宮是因王母娘娘的盛會竟未邀請自己參加;這並不是悟空小氣,而是他認為自己與天庭中傲慢的神佛是平等的,是他強烈的自尊心和叛逆性格的必然結果。
他在花果山針鋒相對地召開「仙酒會」,掛出「齊天大聖」的大旗,其目的就是要顯示出於天庭平等的地位。即使天庭的大兵壓境,他仍不屈服,甚至在如來面前宣稱:「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玉帝)搬出去,將天官讓與我便罷了。」儘管石猴最終跳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被壓在五行山下,但他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一泡猴尿,褻讀了威嚴的神佛。
即使在取經途中,悟空對平等、自由的追求依然強烈。他最忌諱別人罵他「粥馬溫」,而且從不輕易向人下拜,強調「就是見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個喏便罷了」。在為朱紫國降妖時,妖怪嘲笑他替朱紫國為奴,悟空喝道:「我受朱紫國拜請之禮,又蒙他稱呼款待之恩,我老孫比那王位還高千倍,他敬之如父母,事之如神明,你怎麼說出『為奴』二字!」悟空見了妖怪多半是掄棒就打,此時卻為「名分」與妖怪講起「道理」,難怪八戒評價悟空「我曉得你的尊性高傲。
英雄人物也不會是十全十美的,悟空身上的缺點不僅無損於他的形象,反而使他更可親可愛。悟空重視「名頭」,既不願別人叫他「弼馬溫」,又喜歡炫耀自己「齊天大聖」的綽號和大鬧天宮的歷史。在盤絲洞面對七個蜘蛛精,他雖有心「窩兒」打死,卻又想到「好男不與女鬥」,『我這般「個漢子,打死這幾個丫頭,著實不濟」,「只是低了老孫的名頭」,因次錯過了除妖的良機。在連環洞中,他既想使個「搗蒜打」將老妖打死,又擔心「只是壞了老孫的名頭」,所以先派八戒去打,「若無手段,被這妖拿去,等我再去救他,才好出名」,結果惹出了不少麻煩。在獅陀洞裡三大王使激將法,稱悟空「原來是個小輩的猴頭」,激他從妖怪肚裡出來面對面地賭鬥。幸虧悟空留個心眼,否則差點吃了大虧。悟空性情暴躁,在降妖過程中多次因此而吃虧。在流沙河收降沙僧時,八戒兩次詐敗,將流沙河水怪誘上岸,不料悟空兩次都急於出手,結果打草驚蛇,水怪鑽人河中不肯出來,氣得八戒嚷。在烏雞國悟空又沒沉住氣,過早地揭了妖怪的老底,使妖怪抽身逃走,「氣得沙和尚暴躁如雷,豬八戒高聲叫贓,埋怨悟空是一個急猴子」。在五莊觀,因偷吃人參果被道童數落,悟空便一氣之下施「絕後計",推到了珍貴的人參樹,鬧得鎮元大仙不肯善罷甘休。
付百昆語文【風斕語文】
2019年秋季五年級課程計劃
【1】作文專題:五筆結構作文法
【2】閱讀專題:詞語賞析的類型與技巧一
【3】古文專題:小人還是偉人【名將吳起的複雜人生】
【4】作文專題:「放大鏡」法寫細節【校園人物描寫】
【5】閱讀專題:詞語賞析的類型與技巧二
【6】古文專題:《陶庵夢憶》精選【明代散文閱讀】
【7】作文專題:「呼應」式作文的寫法【感恩類作文訓練】
【8】閱讀專題:修辭類賞析句子的類型和技巧一
【9】古文專題:「俠客行」【《史記*刺客列傳》精選閱讀】
【10】作文專題:細節描寫展開的角度【題目:心裡一道明麗的光】
【11】閱讀專題:修辭類賞析句子的類型和技巧二
【12】古文專題:烏有先生歷險記【改編版一】
【13】作文專題:立體式描寫畫面的方法【題目:那時花開】
【14】閱讀專題:上下文獲取信息的具體方法
【15】古文專題:烏有先生歷險記【改編版二】
【16】詩詞專題:把握詩歌情感的六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