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會寫文章?看這幾個古代人為了改一個字費了多大勁

2020-12-14 聊二十五史

一、我們如何向古人學習寫作

1.要多讀名著名篇。《荀子勸學》當中說到:吾嘗終日而思也,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想寫一篇出眾的文章的話,不讀名著名篇是不行的,你不會了解到那些高手是怎樣的寫作技巧,他們都寫了些什麼,他們為什麼會成為經典。宋代的王安石在寫《泊船瓜洲》的時候,其中有一句詩是「春風又綠江南岸」,被人們稱為神來之筆。但在此之前,他先寫的是「春風又到江南岸」,後來又改為「又過江南岸」,這樣,連續改了幾次,才最終確定了「綠」字。用了「綠」字後,境界全出。

2.要多寫多動手。僅僅是多讀還是不行的,正如一個人吃了很多的飯,卻不去勞動一樣,多寫是提高自己的文章水平的不二法門。一篇文章,必須要能寫出來,才能夠讓人進行評判,否則的話別人就無從評價你文章的價值,是不是符合時代的需要,是不是符合大眾的胃口。

3.要多思考。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想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不動腦子是不行的。寫文章的開始要提前謀篇布局,哪個地方要詳寫,哪個地方要略寫;哪個地方要出現熱點,哪個地方要讀者產生共鳴,這都是需要提前做好打算的。否則的話,只能和「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見驢字」那樣成為一篇沒有價值的文章。

二、日常的寫作準備有哪些?

1.多收集素材。宋代的朱熹有一句詩寫得非常好,叫做「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後兩句寫的特別有哲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寫文章也要收集素材,素材就是我們寫文章的源頭活水,沒有素材的文章寫出來,就像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乾巴巴的沒有什麼文採可言,或者說像記流水帳那樣,沒有什麼值得讓人記住的地方。

2.要多與他人交流。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寫得好,那就要關注身邊的人和事以及生活細節。柳青寫《創業史》的時候,他專門在皇埔村租了一個院子住下體驗生活。為了寫一個農婦如何罵街,他就專門趁一個潑辣的農婦不注意,把水潑到了她身上,藉此觀察農婦的形象。這樣,柳青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生活中人和事的真實狀態,從而納入了自己的書中。要想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就必須要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我們知道,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路遙在寫《平凡的世界》的時候,為了描寫大學裡的生活,他還專門到大學裡去體驗生活;為了寫煤礦,他專門把寫作的地方搬進了煤礦,並在那裡掛職了一個宣傳部長,這都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許多真實而有用的素材。

3.要與寫作的高手交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要想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必須要班門弄斧,因為只有到班門去才能夠讓高手發現你的缺點,從而加以指教。我們平時所上的寫作培訓班,或者說讓老師批改作文,都是這個道理。與高手交流的過程就是交流經驗的過程,只有吸取別人的經驗,才能夠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五代時期,有一個著名的詩僧,他在雪天作了一首名為《早梅》的詩,其中有一句是「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

他對自己的詩很滿意,所以拿給朋友鄭谷看。鄭谷看後,覺得「數枝」梅花開了,應該不是早,於是,他建議詩僧改為「一枝開」,詩僧覺得改得很對,於是,就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這個事情流傳很廣,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文章不厭百回改,弄斧必須要到班門,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

相關焦點

  • 曹雪芹現身說法:寫文章累不死人,改文章能
    到底是寫文章容易,還是改文章容易,答案眾說不一。不過,自媒體時代,幾乎人人都學會了寫文章,寫不了長的還可以寫短的,但是無論長短,卻很少有人願意下功夫去改文章,這就造成了好文章太少。而「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又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一、修改文章的境界!「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是對一個編者業務能力是否能化腐朽為神奇的最高級的禮讚。
  • 寫人怎樣寫?這篇文章一定要看,10年經驗,教你寫出滿分作文!
    相信在輔導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家長朋友們用一萬句話都訴說不完心裡的苦水,特別是督促孩子寫作文,孩子抓耳撓腮想半天,也擠不出幾個字來,家長看著這種情境心裡憋著一股氣,想要發作,奈何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教孩子寫出好作文,只能作罷。我相信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文的時候,都深有體會。
  • 為了湊齊八百字,學生寫作文能有多拼?老師看完頭疼:重寫!
    讓學生感受到了約束,即使有想法,也會覺得那個想法很難夠到八百字的門檻而退縮。這樣就讓學生學會了湊字數。 還有了寫作文開頭結尾正文的規定,這不僅讓學生能夠湊字數,還把不同例文裡的句子往裡面套,讓老師看過來感覺每一篇文章感覺似曾相識一樣,讓老師很難往下讀。 寫作文也是有方法的:
  • 高水準的文章是怎樣煉成的?答案就在這14個字裡
    懂行的人都知道,寫材料並不難,但寫好卻不易。那麼,如何才能在寫作之路上成功進階,實現由叩門到登堂再到入室的蝶變?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資深筆桿子的「心經」。這篇文章從「道」的層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寫材料應把握的要義,使人讀後深受啟發,大有「心有戚戚然」之感。希望這篇精品佳作,能給大家有所啟迪和幫助。
  • 論文發表的期刊是幾號字印刷?紙張是多大?一個版面多少字?
    論文發表中經常會接觸到一個版面、半個版面、整版起發等說法,那麼,一個版面究竟是什麼概念?一個版面又有多少字?雜誌的印刷中採用幾號字體?這些都和實際的排版印刷息息相關,下面來為大家一一解釋。第一個版面有比較佔版的因素,第二個版面除了參考文獻,基本上都是正文了,安排的字數會比第一個版多一些,但是具體安排多少字,要看這篇文章中有多少符號空格表格圖片。一個版面通常都要把符號、空格、表格、圖片等等都要算進去,都要佔據空間,在計算論文篇幅時也是要把這些因素算在總字數裡面的。其中一個標點符號算一個字符,空格空行佔據了多少字符的位置,就算幾個字符。
  • 小學生作文《掃雷》火了,一個字改變整篇文章意思,哭笑不得
    這是一篇標題為《掃雷》的文章,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個遊戲呢,可是閱讀之後就發現事情似乎並不是那麼簡單!只是把「雪」字寫成了「雷」字!沒想到一個錯別字改變了整篇文章的意思!說一個字毀了整篇文章也不為過!老師看完反應過來以後簡直是哭笑不得!給出的評語是:你命真大!  第二篇:《我的媽媽》
  • 每年看300本書,寫300篇文章,看看怎樣完成
    每年寫300篇文章,甚至更多的文章是一件很輕鬆事情,對於寫文章是我的優勢,可優勢歸優勢,還是要在每寫一篇文章的時候要保持質量才是最主要的。看書計劃慢慢實現,寫文章輕而易舉。現在看書計劃每天突破看一本書的計劃,時間規定在上午看半本,下午看半本,這樣時間上會充足一些,主要是培養自己的看書興趣了,最近發現自己對看書是越來越投入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朋友說讓我改在早晨寫作,晚上早點休息,可我是定在了晚上八點到十點寫作,最晚的時候也就是晚上十一點多了。
  • 中文一個發音寫出100字的文章,那是英語打死也做不到的吧!
    而文字,是一個文明傳承,記錄歷史的最重要的東西。小時候,我想我們大家都有為了寫一篇五百字的作文而摳破腦袋,不過對於使用英語的小夥伴們來說,要想把我們寫的五百字的作文意思表達出來,那可就要費更多的筆墨了。討論中文和英文的文章已經有很多了,今天小編就兩種語言表達同樣意思而佔用的篇幅長短來做一個比較,看完之後,大家一定會為我們先祖的智慧而感到讚嘆不已。
  • 葉聖陶: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通過這3點實現的
    寫一篇文章,多看幾遍,多修改幾次是一種很好的習慣。葉聖陶認為:認真的人,也是文章寫得比較好的人。而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並不是因為僅靠天分「寫」出來的。那麼問題來了,要怎樣去修改文章呢?一篇好的文章又需要去怎麼修改呢?葉聖陶在《落花水面皆文章》中都給出了答案。
  • 為了作業少寫幾個字,小學生突發奇想,加個標點改題目:思維清奇
    這和孩子愛玩的天性背道而馳,在學校有老師監督,還會認真點,回到家做作業就容易不認真。這時,為了躲避父母和老師的「火眼金睛」,部分孩子可能會耍小聰明,企圖偷偷懶。01這小學生太有才,加個標點就改了題目看到一位網友的分享,說她們班上有個孩子,就深諳偷懶之道。
  • 古代人講的六個字很清楚
    最上面的一條是她高中時的男友給她的留言,上面寫著:我想知道你們那裡的疫情是怎樣的,我很擔心你們,希望你們保重,不要返回。他們兩個,高中時在一起,高中畢業後分手,女的去浙江讀大學,男的沒考上,復讀了一年,為了她,考入浙江。
  • 如何寫出邏輯清晰的文章?這3個寫作技巧你一定要掌握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簡單分析下新人寫作常出現的邏輯問題,以及怎樣做能更有邏輯的寫作一篇文章。一、新人寫作常踩的「邏輯坑」最近在帶新一期寫作班的學員時,發現很多學員都很努力,開班沒多久就寫了第一篇文章,洋洋灑灑寫了上千字,但是不仔細看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仔細看還是看不出他在講什麼,批改起來甚至頭疼。
  • 條款裡面改一個字,保險公司少賠幾十萬!
    保險條款裡面改一個字,幾十萬的理賠款就沒了。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只是一個段子。但是對於山東省棗莊市的馬先生來說,這是一個噩夢。2016年3月15日,馬先生在太平洋保險棗莊中心分公司的臺兒莊營業廳,買了份安行寶兩全保險。
  • 為了湊齊800個字,孩子拼了!看完這些「奇葩」作文,網友笑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有些孩子現實生活中嘴皮子很溜,可給他發揮空間即讓他寫作文的時候,就總是陷入「詞窮」的境地。他們一開始無從下筆,一旦下筆就開始「胡言亂語」湊字數,終成了一篇「奇葩」作文,這雖沒有文採價值,但很有段子實力。作文湊齊800個字有多難?看完這些「奇葩」作文,有本事別笑曾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老師分享的「奇葩」作文,看完後不敢想像批改的老師們經歷了什麼,他們的內心活動恐怕是又好氣又好笑吧!
  • 古人怎樣寫沒去過地方的文章?原來是靠這個辦法
    寫文章要描寫沒去過地方的景色怎麼辦?離不開身臨其境的去模擬和想像。唐代著名詩人賈島有一句詩寫道:「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說的就是文筆提煉不容易,需要費很大的工夫和時間。那麼,一篇優秀的文章,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文筆才能流傳後世,拙劣的文筆會影響閱讀的快感,甚至讓讀者懷疑創作者的水平和內容的真實性。好的文筆講究提煉,能把作者最需要表達的感受和思想通過文字表述出來,更能襯託出文章的內容和立意,引發出讀者的共鳴。那麼,怎樣才能夠有一個好的文筆?怎樣才能提煉好自己的文筆?這又需要從哪些方面來提高呢?
  • 想寫拆書稿,先看完這篇文章
    拆書稿又叫共讀稿,還有人叫拆解稿、拆讀稿,就是把一本書精讀了以後,拆解成5篇、7篇、或10篇文章,目前來說,平臺上都是100元一篇,拆解成7篇大概是700元這樣的收入。所以上面視頻中的那位朋友所說的一篇500元,到底是一本書還是一篇文章。除了拆書稿,還有其它的幾種讀書產品,比如說聽書稿、書評、讀後感、書單,都算是讀書產品。
  • 古代人平常都用文言文交流嗎?看完雍正的聖旨忍不住想笑!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 我們都學過古代的文言文,這種文章跟現代的白話文有著巨大的差別,並且語法都不一樣,相信很多同學對於文言文都感覺到頭疼。
  • 江蘇理科生高考作文滿分,寫了755個字,有30個字老師不認識
    大家都知道高考作文的字數最低是要求800字的,否則要扣除很大一部分分數,而王雲飛的這篇古文,全篇只有755字,並不滿足要求。在一個作文800字基本條件不達標得同時卻給了滿分的情況下,可見王雲飛的古文寫作技術的精湛水平。
  • 第三講:枯坐半天,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怎麼辦?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枯在電腦前大半天,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你冥思苦想,你煩躁不安,你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寫作。我也和你一樣,雖經過長時間地刻意練習,也看過不少寫作技巧類書籍,但同樣有枯坐半天卻遲遲無法動筆的經歷,有時候為了寫好開頭幾句反覆修改並刪除多次,依然寫不好。
  • 修改文章和經常看自己寫的文章對寫作有好處
    我總是回想起那年在鄉下的時候,在開年之初,我還在父親的單位裡燒鍋爐,我寫了一篇開年日記,這篇日記是集聚了我好幾天的感覺、才寫的出來的、很有感覺的一篇日記體的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時候並不怎麼犯難,一吐為快,但是在修改的時候就犯了難——怎麼改都改不出來最後的定稿出來!我記得一共改了九稿,改一稿抄了一遍,抄完一遍稿,又開始改,有的時候在抄寫的時候就已經在修改了,但是,修改一次就是一個意思,修改一次,我的思想境界就上升一個層次,等到我都改不動的時候,稿紙上改的亂糟糟的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