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瞬間】從小在鄉村長大的孩子們從來沒機會接觸國外的音樂文化,自然不知道什麼是爵士樂。為他們講課時,宋昭陽不能像給城市的孩子講課一樣,說「大家想像一下在生活中聽到的曲子」,而是給他們一個爵士樂「公式」,帶他們從頭認識這種陌生的音樂形式。
「我剛說了幾個音符,還沒說別的,臺下的小朋友們已經搖擺起來了。」通過在線教學的屏幕,宋昭陽看到這一幕時瞬間被感動,「他們的音樂感悟力一點不必城市裡的孩子差,可能他們以後都不會去從事音樂專業,但讓他們走近音樂,讓他們的生活中有音樂,就讓我很有成就感了。」
「老師我很想你,謝謝你教我唱歌,我喜歡唱歌。」「以後我也想去北京看看。」鋼琴老師宋昭陽辦公室裡,一直保留著一些賀卡,卡片上的筆跡十分稚嫩,話語也十分簡單,卻充滿童真。寫這些賀卡的孩子來自青海、甘肅、雲南、河北等貧困地區,宋昭陽並沒有面對面「見過」他們,而是通過網際網路給他們上音樂課。
自2018年3月起,宋昭陽創始的優貝甜在線少兒音樂開始開展公益活動,免費並持續為貧困地區的孩子線上講授音樂課。網際網路時代,「在線支教」也成為文化扶貧的新方式。目前,他們共計承接了全國各地26所學校、共63個班級、3898名學生的授課任務。
線上教學彌補師資不足缺憾
宋昭陽是一位80後,從小熱愛並學習彈鋼琴,畢業後成立了一家在線音樂教育機構。說起「在線支教」的緣由,宋昭陽說很簡單,「就是因為看到很多鄉村小學,沒有師資給孩子上音樂課。」
那是在2017年,宋昭陽看到一篇新聞報導,說很多西部鄉村的學校硬體條件已經很好,有網絡配備,但師資力量依舊薄弱,當地的老師只能完成語數外主課的教學。宋昭陽就動了心:「既然當地通網,我們就可以線上教學,給孩子們帶去專業的音樂啟蒙。」
很快,他聯繫到了20多所鄉村小學,跟小學校長們一一對接,宋昭陽發現學校裡一個老師帶很多課的情況太普遍。「後來我上課時和班上孩子們聊天,問他們剛才上的什麼課,老師是誰。他們說是崔老師的數學課,過一會我又問下午上什麼課,他們說語文課,還是崔老師。」宋昭陽無奈地笑了,不少鄉村學校是「一個老師扎一天」,什麼都教,孩子們很少有機會系統學習音樂課,更沒有什麼專門的教材。
2018年3月,優貝甜正式開始為孩子們線上授課,從最簡單的樂理知識、視唱、音樂鑑賞等內容教起,多位老師持續講授。「我們機構面向城市孩子的音樂課一般都在周末,周一到周五我們就給鄉村的孩子上課,時間正好錯開。」宋昭陽說,大多數鄉村學校對線上音樂課特別感興趣,公益課程持續至今已近三年,今年遭遇疫情,只要當地學校堅持上課,線上音樂課也沒有中斷。
為音樂啟蒙「定製」教學方法
宋昭陽給鄉村孩子們準備的音樂課內容,與城市孩子的音樂啟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開始授課後發現,在講課方法上他們要特別準備。
音樂課上常常需要介紹不同類型的音樂,也會介紹世界各地的音樂。宋昭陽說,給城市的孩子講這些,老師常常說「想像一下你們生活中聽到的曲子」,「但給鄉村孩子不能這麼教,他們生活中沒有這些,這麼說他們不理解。」他有些心疼這些孩子們,每每講到這,就轉變方法,用更簡單、更形象的方式描述,再配上教學課件,播放曲目,為孩子們開啟音樂大門。
讓他感動的是,這些孩子們擁有極強的音樂感悟力。有一次講到爵士樂,這也是當地孩子不容易理解的風格,他總結了一個爵士樂的「公式」,把幾個音符唱給孩子們聽。「剛講到這還沒說別的,臺下的小朋友們已經搖擺起來了。」宋昭陽打心裡高興,也充滿了成就感,「他們非常聰明,一引導就可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宋昭陽給孩子們設計的音樂啟蒙課程,系統而專業,有時候帶著孩子們分析熱門歌曲的大小調關係和音樂結構,有時候還啟發他們用幾個音符自己創作旋律,編一些小曲子,「有些小朋友自己寫了幾段旋律,我們老師幫著編配,再發給他們,他們都特別高興。」
填補鄉村兒童興趣愛好空白
宋昭陽和他的同事們線上上課幾年來,與這些學生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聽說誰過生日,老師就和班上同學「雲合唱」生日歌,聽說同學們對馬林巴樂器感興趣,老師就集資買琴,送到當地學校……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磐安鎮石家莊小學的孩子們,從2018年就開始線上學習音樂課了。有一個年級課程結束時,孩子們捨不得老師,就每個人給老師寫賀卡。在這所小學任教的老師石珍也很感動,他最高興的孩子們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不僅學會了很多兒歌,還學會識譜。他介紹,學校現在主課老師基本齊全,音樂、美術類師資相對欠缺,藝術類課程適合在線學習,這對孩子們非常有幫助。
「我們覺得很有成就感,這些孩子不少是留守兒童,他們接受完義務教育,其實大多數人不會選擇走專業音樂道路。」宋昭陽說,「但我們相信音樂啟蒙對他們來說很有意義,能讓他們更早通過藝術認識世界,以後的人生也有音樂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