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故事1-貧女的一燈

2021-02-19 金華金蓮花

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時,每天總有數以萬計的人們去向他求法,帶了衣食等物品去供養。

舍衛城裡有一個貧窮的孤女難陀,也常常去聽佛陀說法。眼看國王大臣等富有的弟子,不斷以名貴的東西供養佛陀,而自己卻做不到,她很傷心,當然,連一頓飯都要向人們乞討的她,哪兒來的東西供養佛陀呢?

可是,佛法告訴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命運不好,怨誰呢?難陀女深知這個道理,她知道唯有布施,才能轉變貧窮命運,她知道假如有智慧,就會種善因,不致於受苦。

這天,難陀女很歡喜,因為她乞得了一件舊衣,以一件舊衣換得一文錢,以一文錢換得一盞燈的香油,她將有一盞光明的燈供養佛陀。

難陀女非常歡喜,終於如願地在佛前燃起了一盞燈。

這時,她立在佛陀面前,合掌、頂禮,至誠懇切地發出她的心願:「願這盞燈的光明,除卻我多生以來心中的暗昧,消除過去的罪障,獲得大智大慧。」

人人都祈望自己的前途光明,所以在佛前,有許多盞燈。

第二天,天亮前,目犍連去巡視燈供,發現國王和大臣們的燈盞,光亮很微弱,難陀女的燈盞,卻燈炷如新光亮異常。等到天亮後,目犍連用扇子要去熄滅這盞燈時,不管怎樣賣力也滅不掉難陀女的燈光,而其他的燈火,卻在不知不覺中自滅了。

目犍連覺得很奇怪,跑去問佛陀,佛陀為他解釋道:

「這盞燈火,不僅用手,就是傾四海的海水來澆灌,暴風來吹襲,也不能熄滅,因為是主人發菩提心所布施的。目犍連,一個人在布施時,假如存有輕慢心或另有沽名釣譽的企圖,所得的功德一定很微薄,即使布施很多物品,也是有為的功德。」佛陀說到這裡,難陀女來朝禮佛陀,佛陀很慈和地伸出手,撫摸難陀女的頭頂,為她授記道:「在未來阿僧祗劫中,你將成佛,佛號燈光,具有十種佛陀的尊號。」

於是難陀女就在佛陀的僧團出家為比丘尼。

「佛陀!難陀女受你的授記,真幸福,可是她為什麼窮到這般程度,難道是過去的造業嗎?」目犍連很欽服難陀女的發心,因此難陀女走後,就悄悄問佛陀。

佛陀答道:

「是的,當迦葉如來住世的時候,有一位富有的女居士,恭請如來及弟子們去受供養。但在她之前,如來已承認一個窮苦的女孩子的恭請。如來沒能先應她的供養,使她很不高興,尤其對方是個貧窮的人,越發引起她的嫉妒和輕蔑。為了消除心中的不滿,她不惜以惡語譏諷,毀謗人家。因此,招致以後五百生中永受貧窮的苦報,現在難得她悔過發心,所以才能受到佛法的甘露灌頂。」

當時,舍衛城中盛傳著貧女奉燈,得到佛陀的授記。許多人也仿效,相爭著以香、花、飲食、燈來佛前供養,偌大的花園,四周擺滿了供養的物品。

這時,佛陀知道宣講「施燈功德」的因緣已經成熟,於是以阿難為當機者,向大眾宣說了一段往事。

「過去二十五阿僧祇劫,娑婆世界有個強大的國家,國王名叫波塞奇,率領百千個小國家。他有一個太子和公主,太子名叫寶髻,公主名叫牟尼。他們常常供佛齋僧。當時有位比丘,名叫聖友,也經常到處去乞化油膏等燃燈的用具,回來至誠懇切地燃燈供養佛陀及僧眾,很久都沒間斷。這件事給公主牟尼知道了,她非常歡喜,命人請聖友比丘來,對他說道:

「我也發心奉持布施,你燃燈所需要的用具,讓我來供養好嗎?

「好吧!」聖友比丘欣然回答。

從此,以公主所供養的酥油、燈炷,聖友比丘更加勤勞於燃燈工作。後來迦葉如來為聖友比丘授記:

「你將在未來阿僧祇劫成佛,名號定光如來。」而公主牟尼也同樣來至迦葉如來前被授記:

「你將於未來二阿僧祇九十一劫成佛,名號釋迦牟尼。」

「阿難,你知道嗎?聖友比丘就是定光如來。而公主牟尼就是我,我所以能成佛,就是歷劫以來,布施燈明的果報。」

法會中許多四眾弟子,聽聞佛陀這席話,歡喜發願奉持布施,願把心光點起來供奉佛陀。

這是講布施故事,講燈,貧女的一燈,開篇這篇這個故事非常重要,非常有益。我們現在大家修行,往往現在我們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了,來修行了。我們每天誦經、拜懺、念佛,幹什麼呢?就是獲得光明,就好像我們把插銷插到電源上。電源是什麼呢?就是佛菩薩。我們拜懺,有八十八佛、有《普賢行願品》,都在裡邊,有光明;念《地藏經》,有所有的佛菩薩都在裡邊,都有光明;念阿彌陀佛,有光明。就好像我們把插銷插到電源上。只要我們誦經、拜懺、念佛,就有光明,就有佛的光明啊在照亮我們的身心。這麼堅持,你只要把這個電源插上,你就有光明。如果我們不念了,這個光明啊立即就斷了,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特別強調,大家平時回去一定要堅持功課,這非常重要!現在我們自己沒有光明,自己內在還是黑暗的,沒有光明,所以必須依靠佛的光明,點亮我們的心燈。是要這樣子。

這一次我們有個濟南的同修,我跟她聊了會兒。她照我們這個方法已經學了三年了。她自己是什麼感悟呢?就是想啥就來啥。她說她在濟南,就有個小區的房子依山,覺得這個挺好,過了三個月,她得到一套房子。她想啥來啥,現在有點害怕了,不敢想了。好事兒,一想也來;壞事兒,一想也來。呵呵,有力量了,什麼力量呢?佛的力量。我們跟大家說,你堅持三五年啊,好處太多了。你現在不知道,不知道什麼好處,堅持認認真真做功課,堅持三五年你就知道了。

我們的身心現在都是汙濁的、黑暗的、或者是陰暗的,垃圾也多,身口意各種東西都有。但是不要緊,我們把這個插銷插到佛的電源上去了。我們現在沒有能力沒關係,我們沒光沒關係,佛有光明。插到電源上去,天天堅持功課,這個光明就永遠照在我們的身心內。所以我們特別強調,建議大家24小時不能間斷。

我們說晚上做不了主,那就看平時。像很多同修她們做的功課很多啊。她們白天就用佛的光明把時間全部地延續下來,往往他們晚上做夢都做啥夢呢?不是念經就是念佛,要不就是拜懺,等於晚上也在修行。如果你白天沒有燻修,那你晚上就沒有力量,就不懂得念佛。晚上做夢還在打架,要不就是吃羊肉串,還在幹這事。你白天用了功,把這個佛的光明啊,就好像,我們身體就像一個蓄電池,充足了,好像太陽能似的充足了,那你晚上這個水還是熱的,還能洗澡,還能用。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如果說陰天了,曬的陽光就不足,那你晚上用,這個熱量就不夠,同樣的原理。

就這麼天天地接著電源,等到三五年下來,那你真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因為什麼呢?我們的身心內在就亮了、光明了。你有了光明,就有了力量,你就可以影響周圍了,你就心裡快樂了。它是這麼一個過程。

等到三年以後,我們這個濟南同修就問怎麼辦,就告訴她:清淨,就這麼一條,清淨:「不思善、不思惡。」這句話,要大家看過那《六祖法寶壇經》,就知道這句話了。我們現在跟大家說不思善、不思惡,那白說!為什麼呢?你說了白說,他天天還想著,滿腦子的妄念,白說!你修個三五年就可以,一說就懂了。我一說她就懂,她就知道咋辦了,念頭裡邊既沒有善念,也沒有惡念,清淨了。到了那兒,一說就懂。現在說白說。大家到了三年,我跟她說,你這三年啊,再回去修三年,你再來,又一回事了,又不同了。

所以大家修行,第一步修的是清淨。如果不修清淨,學佛法,到後邊都談不上,都不能叫學佛修行,連小乘法都達不到。現在我們做的事情,通通都在修清淨,都在斷惡行善的過程。等到清淨,修了三五年以後,我們才有可能修點兒小乘法。為什麼呢?修小乘法修的什麼呢?修的是空了,你成就阿羅漢果,你必須空。空到什麼程度呢?你在因果業裡就斷了,不再受輪迴的推動,可以脫離六道輪迴,到四聖法界去了,是這樣。這才有可能到說這個事兒。

現在我們前段時間,有個人就說我們,問:「有人說我們是小乘法。」我說你把我們推得太高了,我們哪是小乘法啊,根本達不到小乘法。我們只能說是幼兒園,教個123、ABC,頂多就這個,什麼小乘法,根本達不到。就不懂。是這樣的。

所以說,我們現在說想教點兒大學這些的,沒學生,你沒有,聽不懂。你只能、沒辦法,我們自己得了,培養些,從幼兒園開始算了,慢慢成長起來,才有可能有大學生。否則,你現在天天就拿著大學課本找人,找不著,聽不懂。就這個。等到我們修了小乘法,或者再繼續修大乘法、修菩薩法,那就好辦了。我們自己就是發動機了、發電機了,我們自己,心有無量光明了,不需要求外邊了。現在我們沒有光明,為什麼呢?沒招兒,我們自己分別、執著,把光明弄沒了。等到真正清淨了,依靠佛的光明,讓自己清淨了,慢慢才進入修小乘法、大乘法。把我們自心的光明,自心的發動機、發電機開發出來了,我們就自立了,自己就懂了,自己的心光就光明,就能照亮別人了。是這麼個過程。

所以,貧女這一燈,為什麼目犍連扇不滅?核心就是說,貧女這一個燈啊,她是用她自己的心光點亮的。每個人啊,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心光點亮了,那放心好了,那就永遠地長明,不會滅了,我們追求的就追求這個東西。我們想成佛,獲得的是什麼呢?永恆!永恆的光明、永恆的快樂,就追求這東西。現在我們沒有光明,晚了。就只能自己在長夜中間摸索了,自己摸石頭過河了。明天或者咱們在外出門,怎麼回事我們都不知道,是不是一會兒一輛車過來,「崩」,完了,不知道,我們自己不清楚。因為什麼,我們是無明,不懂,看不見,自己沒有辦法掌握我們自己的命運。只有成佛,有了永恆的光明了,那你放心,永遠沒這些破事、痛苦的事了。在這兒呢。

所以我們修行啊,無論做什麼,一定要用真誠心、至誠心去做。供燈、念經、拜懺、念佛,用什麼呢?就用這顆真誠心、至誠心去做。因為真誠心、至誠心就是用我們的心光去做,就拼命地想辦法把我們自己的心光點亮。現在沒辦法,那就好像原始人拿石頭鑽木取火,咣咣的點,點了無數次可能點著一次。我們也得這樣,只要我們用這種真誠心、至誠心去念佛去,佛有光明,就代表佛性,慢慢、慢慢地把我們自己的光明一旦點亮了,有可能就不會熄滅了,慢慢、慢慢就徹底的整個身心都讓他光明了。所以說這個修行啊,做任何事情,你要是敷衍潦草的做,不行!我們只是用自己的身口意做點事,心光沒點亮,慢慢、慢慢就沒力量了,非常短暫的。如果我們做任何事都用自己的心去做,那就不一樣了,一定不一樣。所以大家修行要認真、生活要認真、工作也要認真,哪怕我們吃飯、喝水,也要非常專注地去做,要認真做。不要讓這顆心很散亂,一邊喝水,一邊還想著外面下雨沒有,冰激淋好不好吃。身口意是非常的散亂,無數的念頭、無數的想法、無數的語言,弄得自己亂七八糟的。一定要專一,一定要真誠、精誠地去做,任何事都能做出效果來。《貧女的一燈》主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您還未吃素,請在3、4月份少吃鯽魚鯉魚等魚類,它們的肚子都有無數的魚籽,忍一忍口腹之慾,您也在無形中救助生命!為家人積福積德,感恩您,南無阿彌陀佛!         

        連結>>>三月份最積功德之事

相關焦點

  • 因果故事:《貧女的一燈》--用心布施改變命運
  • 【佛經故事】 貧女一燈福報無盡
    這時,佛陀告訴目連尊者道:「天已大明,可滅諸燈。」   於是,目連尊者次第熄滅諸燈,惟難陀女所燃一燈,滅之再三,卻仍光明熾盛。目連尊者拿起袈裟揮扇,燈光卻更明朗;又以威神引強風吹之,貧女的燈光不但不滅,反而更加光亮,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目連尊者感到非常奇異。   佛陀看到目連的舉止,便說道:「好了!好了!
  • 貧女一燈福報無盡
    這時,佛陀告訴目連尊者道:「天已大明,可滅諸燈。」  於是,目連尊者次第熄滅諸燈,惟難陀女所燃一燈,滅之再三,卻仍光明熾盛。目連尊者拿起袈裟揮扇,燈光卻更明朗;又以威神引強風吹之,貧女的燈光不但不滅,反而更加光亮,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目連尊者感到非常奇異。  佛陀看到目連的舉止,便說道:「好了!好了!這是當來佛的光明功德,並非你的威神所能毀滅。
  • 新春開運供燈||貧女一燈 福報無盡!!!
    在阿闍世王授決經中,記載一段貧女布施一燈,得佛授記的故事。有一天,佛陀在羅閱只國耆闍崛山。
  • 新春開運供燈法會||貧女一燈 福報無盡!!!
    目連尊者拿起袈裟揮扇,燈光卻更明朗;又以威神引強風吹之,貧女的燈光不但不滅,反而更加光亮,上照梵天,傍照三千世界,目連尊者感到非常奇異。佛陀看到目連的舉止,便說道:"好了!好了!這是當來佛的光明功德,並非你的威神所能毀滅。
  • 貧女點燈,授記成佛
    《賢愚經貧女難陀品》經中提及點燈的由來,在佛陀時代,舍衛國中有一個貧困孤苦的貧女
  • 《貧女的一燈》
    當時,舍衛城中盛傳著貧女奉燈,得到佛陀的授記。這時,佛陀知道宣講「施燈功德」的因緣已成熟,於是以阿難為當機者,向大眾宣說了一段往事。 「過去二十五阿僧祗劫,娑婆世界有個強大的國家,國王名叫波塞奇,統領百千個小國家。他有一個太子和公主,太子名叫寶髻,公主名叫牟尼。他們常常供佛齋僧。
  • 貧女供燈的故事
    佛陀剛對目連講過此話,貧女難陀就來佛陀面前,叩頭施禮。當時佛祖即給難陀貧女授記:「你在來世第三阿僧祗百劫之中,可以成佛,名叫燈光,十號具足。」  難陀貧女得到佛陀的授記之後,心中萬分高興,長跪佛前,請求出家。佛祖即便答應,讓她作為比丘尼加入僧團。
  • 貧女供燈 的故事
    佛陀看到目犍連要扇滅此燈,就對目犍連說:「如今這盞油燈,不是你們聲聞弟子的神通力所能熄滅的。就是你用四大海水澆灌它,讓巨大的山風吹卷它,也難以把它熄滅。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它是一個發下宏願、廣濟眾生的人所供的油燈。」佛陀剛對目犍連講過此話,貧女難陀就來佛陀面前,叩頭禮敬。當時佛陀即給難陀貧女授記:「你在來世第三阿僧祗百劫之中,可以成佛,名叫燈光,十號具足。」
  • 【佛教典故】貧女點燈 點燈光明又尊貴(有聲書)
    妙蓮老和尚說故事之--貧女點燈佛陀時代,有一個乞丐女難陀以討飯為生活,她雖然貧窮,但是善良而且有智慧。她想:「唉!我這麼貧窮,每天為生活所苦,這都是前生沒有布施修福;可是今天已經窮到向人要飯了,什麼都沒有,怎麼布施呢?」有一次,這也該是她命中應有的福報,好不容易乞到了一個錢。
  • 佛教故事|貧女一燈
  • 佛教故事:兩枚錢幣竟然讓貧女變皇后
    一日,諸方耆德長者浩浩蕩蕩攜供詣山,綿延的隊伍讓路旁以乞食為生的貧女驚嘆、稱羨不已。她心想:長老們設會供養僧眾,我正可以順路乞食!於是一路隨行,也來到晝暗山中。當長者們施設素餚美饌,供養僧眾時,在一旁靜靜觀察的貧女不禁感傷落淚:  「這群富貴豪勢的長老耆德,前世修福,今生復作功德,福報轉增殊勝。
  • 佛教經典 | 賢愚經 · 貧女難陀品第二十
    本故事出自《貧女難陀經》。貧女難陀依靠乞討所得,布施一份燈油,但她發心很大,因此佛陀給她授記,說她四十劫後可以成佛。
  • 一燈三控怎麼布線 一燈三控開關怎麼安裝
    一燈三控是家庭開關中常用的一種安裝模式,但很少有人會留意到這種開關的布線方法,一燈三控怎麼布線,一燈三控開關怎麼安裝呢?一燈三控的安裝怎麼操作,下面小編將為你解答開關背後的奧秘。一、一燈三控怎麼布線一燈三控是怎麼布線的呢?能夠保證三個開關同時控制一盞燈泡。
  • 貧女乞齋——文殊菩薩的教誨!
    貧女說:「從來的地方來。」住持師父見她這樣回答,心裡有些奇怪。這時,尚不到用齋的時候,不料貧女開口請求:「我還有些急事要到別的地方去,能否先分一些飲食給我?」住持師父說「好的,阿彌陀佛」,於是取來兩碗粥。貧女說「謝謝師父」,遞給兩個孩子一人一碗,兩個孩子高興地吃起來。住持師父又取來一碗,貧女剛要喝粥,只見狗來咬住衣襟,想必是餓了。於是她說:「還有這隻狗,它也得吃一些東西才行。」
  • 兩枚錢幣竟然讓貧女變皇后
    一日,諸方耆德長者浩浩蕩蕩攜供詣山,綿延的隊伍讓路旁以乞食為生的貧女驚嘆、稱羨不已。她心想:長老們設會供養僧眾,我正可以順路乞食!於是一路隨行,也來到晝闇山中。當長者們施設素餚美饌,供養僧眾時,在一旁靜靜觀察的貧女不禁感傷落淚:「這群富貴豪勢的長老耆德,前世修福,今生復作功德,福報轉增殊勝。
  • 最殊勝供燈文 · 貧女供燈偈
    在《賢愚經·貧女難陀品》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佛陀在舍衛國時,國中有個女人叫難陀,她生活貧窮,以流浪乞討為生。貧女非常高興,把油燈供在佛陀面前的眾燈之中,默默發誓:"我今貧窮,只能用此小燈供養佛陀。願以此功德,讓我來世得到智慧明燈,滅除一切眾生的愚痴黑暗。"發誓之後,她便頂禮而去。過了整整一夜,所有供燈全部熄滅,唯有難陀供養的這盞油燈仍然熾亮。第二日天亮後,值班的弟子目犍連便去收拾燈盞供具。看到這盞油燈,燈油燈芯都無減損,就如新點燃的一樣,心想:白日點燈,沒有大用。
  • 秦韜玉《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貧女 [1]蓬門未識綺羅香 [2] ,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 [3] ?共憐時世儉梳妝 [4]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注釋】[1]晚唐詩人薛逢、李山甫等人皆有詠貧女之作,以秦韜玉這首最為著名。[2]蓬門:用蓬草編織的門,代指貧寒人家。綺羅香:指富貴人家女子的服飾。[3]高格調:高雅的品格和情調。
  • 因果故事;天道無知!
    這個故事記錄在《安士全書》裡面。這本善書講了很多從古到今善惡因果報應的例子!以勸人要深信因果,改惡向善。要信佛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樣今世平安吉詳,來世往生淨土,脫離輪迴,永享安樂(有心人可上網找這本書)。今天講一個天道無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