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關注、掃碼支付、掃碼加好友、掃碼領紅包、掃碼……如今,我們生活中早已離不開二維碼,相信大家對掃碼這件事也都並不陌生,但是,不知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二維碼當初是誰發明的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也有這種好奇,你會發現發明二維碼的公司是一家來自日本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它有著非常豐富的產品線,而且其銷量常年處於全球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前五的位置。
它就是來自日本的株式會社デンソー,英文名DENSO,我們則一般稱其為:電裝。
提到博世、米其林等這些大品牌大家都不陌生,而當提到電裝時,可能你想不到它有什麼亮眼的產品,甚至都沒怎麼聽過它的名字。可是,在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上,電裝總是名列前茅,同時它也是日本最大的零部件供應商。
「悶聲發大財」的電裝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除了運氣,還靠什麼硬實力?今天,咱們依然按「昨天、今天、明天」的故事形式,聊聊電裝的那點兒事兒。
電裝與歐洲那些家族企業不同,它並不是由某一個或幾個創始人通過創業拼搏而來,而且與豐田汽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豐田汽車成立後生產的第一款車型:豐田AA】
早在1933年,那是還沒有豐田汽車這一品牌,其汽車製造還只是豐田紡織株式會社的一小部分,到了1937年,豐田汽車正式成立時,造車所用的電氣化零配件依然要採取進口的方式。這些進口零部件都是由一個被稱為「電氣部件」的部門進行採購,並且負責對其質量進行檢測。
這個部門便是日後電裝公司的前身。
沒過兩年,日本政府便要求汽車製造企業在日本國內採購零部件,這樣的決定也使得豐田不得不採用本國品牌零部件。一開始時,豐田選擇日本日立公司為其生產電氣化零件,以替代進口零部件,但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日立提供的產品並不能讓當時豐田汽車創始人豐田喜一郎滿意。為了能提供品質更好的豐田汽車,豐田決定再尋找其他能提供更好產品的供應商。
可是時間不等人,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市場上對汽車和卡車的需求也越發旺盛。此時也明白當初為什麼政府鼓勵採購本國汽車零配件這一限令,而一時又找不到好供應商的豐田決定由自己生產電氣化零配件,這一重任便交給了之前的「電氣部件」部門來負責,並且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以及精英人才。
二戰對於整個人類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即便是來自侵略國日本的豐田汽車。戰爭時因軍隊對車輛的需求使得豐田汽車迅速發展壯大,也使得電氣部件部門迅速發展。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對豐田自然也是致命的打擊。當時時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的麥克阿瑟上將,在接受日本投降時,一併對日本工業進行了改造。其中便要求豐田剝離出電氣部件部門,繼續採用電器零部件採購的方案。
因為只是規定需要採購零部件,而並沒有規定從哪裡採購,所以那些被迫離開豐田的員工決定另起爐灶,繼續為豐田提供優質的電氣化配件。在1949年12月16日,原豐田汽車電氣部件部門搖身一變,成立了電裝公司。
作為一個獨立的零配件公司,它依然生產起動機、點火線圈、分電盤、穩壓器、散熱器、油冷卻器、濾油器、喇叭、發電機、雨刮器和汽車暖風裝置等零配件,生產出來的產品大部分被老東家豐田汽車收購。還有一部分則賣給其他日本車企。
眼看著電裝公司要大展宏圖時,可50年代初的日本經濟並不景氣,衰退的經濟讓電裝公司不得不通過裁員來維持生計。出於對公司的熱愛,1760名員工自願離退,為公司減輕負擔,使當時還處於「嬰兒期」的電裝公司沒有死在搖籃中。
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經歷過市場低谷的電裝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崛起,憑藉標準化生產及較高的質量控制,讓它在在汽車電氣化部件這一領域擁有了一席之地。對高品質產品的追求也為當時的電裝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僅靠質量好無法在市場中站穩腳跟,還需要有過硬的技術儲備。而在那個年代,汽車領域的先進技術都集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手中,電裝也看到了自身與德國巨頭博世集團在各方面的差距。於是電裝便於「拜師」博世集團,與其籤署了一份為期3年的關於生產電子零件、燃油噴射泵和火花塞的技術協議,以便從中學到技術知識。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電裝便意識到技術性人才的重要性。富有遠見的電裝領導層為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投入資金開設了電裝技術培訓學校。而這也為電裝公司後來的迅猛發展夯實了基礎。
進入60年代,電裝對產品質量的高要求得到了回報,不僅奪得了不少獎項,同時也得到了消費者們的認可,銷量更是持續增長。野心勃勃的電裝在那時也想進軍海外市場,而第一站便選擇了美國這一汽車工業大國。同時,電裝開始豐富自己在汽車自動化方面的產品線,包括電動車窗的電機、自動門鎖機構、機械定速巡航等產品。
時間來到70年代,因為大氣汙染問題,美國突然頒布了當時最嚴苛的環保法案「馬斯基法案」,與此同時,1973年又爆發了石油危機。這一連串的事件讓電裝意識到燃油經濟性在未來汽車領域的重要性。而相比於大排量的美式肌肉車文化,善於製造小排量發動機的日本車企在當時更受歡迎,奠定了日系車在美國地位,作為日系車零部件供應商的電裝公司自然也成為了贏家。
隨著80年代日本經濟的騰飛,電裝的銷售額也同樣大幅增長,迅速擴張的電裝依然成為全球化的零件部供應商。其中在馬來西亞等熱帶海洋性氣候國家,高溫高溼環境會對電氣設備的穩定性和壽命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長時間高負荷的製冷也有可能使空調系統的工作產生問題。為了能贏得更多市場,電裝也對此進行了專門的研究與開發。
到了90年代,自二戰後再次迎來了經濟衰退期,這時日本車企減少了不顧成本的研發,並迫使電裝降低其產品的售價,使得其利潤連續多年程下滑趨勢。這讓電裝管理層意識到不能一味追求高精尖科技產品,而是要多做一些可靠而親民的產品。
1996年10月,電裝公司名稱從Nippondenso變為DENSO,去掉了前面「Nippon」日本一詞,從側面表達出了電裝將自己打造成全球化企業的信心。在90年代末,電裝公司進行了拆分與重組,砍去虧損或不太盈利的公司,同時也合併了一些像條形碼掃描儀和工廠自動化業務部門,並成立了Denso Wave公司。
早在1994年,日本電裝公司便發明出了我們現在常見的QR碼版的二維碼。起初只是因為在生產製造中,傳統的條碼不僅存儲信息量較小,且條碼的長度對空間也有一定要求。面對多品種大容量倉儲管理時,需要一款能承載大容量信息的條碼。
一向追求極致的日本人更是擅長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布局更多內容,在原昌宏的帶領下,最終研究出了可以高速讀取大容量信息的二維碼,而且在研發之初也考慮到了這個二維碼支持不同角度的掃碼與讀取,穿孔、小部分損毀後也仍可能被讀取,容錯率較高,極大方便了人們日常使用。
多說一句,電裝雖然發明了二維碼並申請了專利,但並沒有靠這個專利進行牟利,而是開放了專利免費的使用權,並協助制定了多項國際標準。如今我們可以只拿個手機出門,通過掃碼二維碼便可獲取信息、行動支付、添加好友等,十分便捷,這其中日本電裝公司的功勞功不可沒。當然,電裝的二維碼及二維碼掃描技術也被引入到了各大生產線中,電裝從中也得到了不小的收入。
前幾年,電裝發布了名為ECO VISION 2025的發展戰略,在電動化趨勢的大環境下,電裝依然希望通過技術層面的努力,讓內燃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5年降至2012年水平的一半。依靠超稀薄燃燒提高燃效效能,改進的催化器提升尾氣淨化效率以及尾氣熱能再利用等方案,整體提升內燃機熱效率。這其中要優化的不只是火花塞的點火系統、三元催化器的排氣系統,還有各種相關配套零部件。
如今,電裝依然致力於打造高品質的汽車零部件,包括在提升柴油發動機性能的高壓共軌系統、夜間檢測行人的夜視技術等,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而且電裝遍布全球的技術中心(日本,美國,德國,巴西,印度,中國和泰國)讓它有著更為豐富的研發與試驗環境,可以更好的開發出滿足當地需求的領先技術和產品。
隨著汽車工業蓬勃發展,零部件供應商也要緊跟時代潮流。在剛剛閉幕的CES展會上,電裝公司也帶來了最新的自動駕駛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包括從網絡應用安全到車輛雲聯網、雲計算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再到未來的汽車共享功能服務,電裝給出了一些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同時,仍在探索和推進各個技術領域的廣度與深度。
自動駕駛是目前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電裝在這一領域自然也不甘示弱。如今已經為豐田、雷克薩斯部分量產及開發車型提供包括攝像頭、雷達在內的自動駕駛用傳感器。低成本以及小型化是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在軟體開發方面,想要真正實現高階自動駕駛還需不斷完善軟體算法。
電裝公司最初只是一個從豐田剝離出來的研發部門,沒想到竟成為全球知名的零部件供應商。從它的歷史中你找不到奪目的產品發明,也沒有具有英雄色彩的領導人力挽狂瀾,甚至都沒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傳奇故事。
可能你會說它的成功離不開它的老東家豐田汽車,這話沒錯,但反過來想,如果豐田沒有電裝提供的高品質低價格的優質零部件,興許也不會有如此的成功。總的來看,電裝其實是一個「明明可以靠關係,卻非要靠實力」的公司,一步一個腳印的穩紮穩打風格,讓它在經濟低迷時也能較為從容的應對。
未來,是機遇也是挑戰,充裕的技術儲備讓它有著足夠強的實力,與其他零部件供應商們相匹敵;而在面對一些網際網路新勢力中,電裝想要在市場中站穩腳跟,也不可輕敵。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