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英雄。秦統一六國時的戰力,依賴於強大的國力和名將的支撐,這其中最為耀眼的將星就是王翦,六國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趙國和楚國都是王翦殲滅的,李牧、項燕兩位名將最終沒能扭轉趙國和楚國的國運。
那麼大秦帝國的威武之師,到了秦末為什麼就不行了呢?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王翦不能算是勇將,但絕對可以算是智將,為了麻痺項燕,他用了一年的時間演戲。為了除掉李牧,他讓人去賄賂趙國重臣郭開,李牧被郭開進讒言而死於趙王之手。但是王翦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因此他表現出了自己貪財無志的做派,做了一個富家翁。遠離了朝堂,遠離了部隊,也就遠離了是非。但是他的後代王離還在秦軍中,不過王離沒成為秦軍主將,秦軍的主將是名不見經傳的章邯。章邯在定陶一戰擊敗了項燕,將反秦聯軍的氣焰打了下去,也確立了自己秦軍一哥的地位。
這個時候的王翦早已經故去,而蒙恬也被秦二世所殺,能上得了臺面的人就只剩下名將之後的王離和章邯二人而已。但是二人之間是有矛盾的,秦軍被項羽在巨鹿之戰中徹底擊敗,除了項羽的勇氣外,還要感謝秦軍內部的不團結。章邯不僅要面對趙高和秦二世的猜忌,還要面對王離不能和自己同心同德的現實。因此,章邯最後選擇了向項羽投降,秦軍主力就此徹底被擊敗。
阻擋在劉邦面前的秦軍並非精銳,秦軍的精銳一直是項羽在對付,因此劉邦相對輕鬆的進入了鹹陽,這也要歸功於秦王子嬰最後放棄了抵抗。他也是情非得已,因為關中父老已經對秦二世失望至極,新興商人地主階級也在物色新的代言人,這個人不是子嬰而是劉邦。
歷史選擇了劉邦,劉邦順應了大勢。這就是劉邦能夠奪得天下的秘密,因此不是劉邦有多厲害,而是他代表先進的階級戰勝了腐朽沒落的貴族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