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周曉雅
2020年12月19日,由中國期貨業協會、深圳市期貨業協會主辦,以「凝心聚力謀發展,助力經濟新格局」為主題的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在深圳召開。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致辭中透露了許多重磅信息: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期貨市場資金量突破8559.5億元,同比增長55.2%,創歷史新高;今年共上市12個新品種,截至11月底,我國期貨和期權品種共有90個,其中國際化品種6個;截至11月底,全市場機構客戶數達到5.74萬戶,機構持倉、成交量分別佔全市場55.59%、37.4%;截至9月底,共有8185隻私募基金和1621隻資管產品投資場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資金規模分別為1.03萬億元和142億元;截至11月底,全行業總資產、淨資產、客戶權益分別達到9224.6億元、1272.4億元、7741.2億元;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爭取早日出臺;新設期貨交易所工作進入尾聲,商品指數公司即將開業……
未來期貨市場有哪些新品種值得期待呢?
上期所總經理王鳳海表示,將加快構建完善的能源衍生品體系,儘快推出原油期權,抓緊研發上市成品油、天然氣等期貨產品。將進一步增加產品供給,推動氧化鋁、鉻鐵、合成橡膠等期貨產品,白銀、螺紋鋼等期權產品,以及航運指數期貨、有色金屬指數期貨期權等指數類產品上市。
鄭商所總經理魯東升表示,將全力做好花生、雞肉、鋼坯、燒鹼、PX、瓶片等品種的研發上市準備,深化馬鈴薯、葵花籽、大蒜、水泥、丙烯等新品種的研發,加大電力、BDI指數、商品指數研發力度,實現成熟品種的期權全覆蓋。
2020年期貨市場發展取得良好成績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和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面對疫情,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人民萬眾一心、奮起抗擊,取得了偉大勝利。」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講話中表示,疫情中,期貨行業主動捐錢捐物,助力實體企業管理價格和供應鏈風險,助力我國經濟恢復常態,發揮了積極作用。
方星海表示,2020年我國期貨市場在許多方面的進展令人鼓舞。
一是疫情期間期貨市場運行平穩,避險功能有效發揮,有力支持了實體企業復工復產。疫情暴發後,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在證監會黨委領導下,我國各期貨交易所積極應對,保證了正常開市和市場穩定運行。疫情期間,企業避險需求上升,期貨市場資金量和成交持倉量均創歷史新高,期貨市場風險管理作用進一步凸顯。截至11月底,我國期貨市場資金量突破8559.5億元,同比增長55.2%;1—11月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達到53.8億手和382.5萬億元,同比增長50.4%和45.5%。風險管理是衍生品市場的基本功能,外部環境越不確定,期貨市場越能發揮「避風港」作用。疫情發生後,實體企業普遍面臨庫存高,銷售難,產業鏈運轉不暢,原材料和現金流緊張等問題。期貨交易所和期貨經營機構採取多種服務手段,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通過期貨交割、期轉現、倉單交易等多種期現「轉換」途徑,在期貨市場幫助企業實現採購和銷售。靈活利用倉單服務,幫助企業盤活庫存、緩解現金流壓力。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圍繞疫情期間抗疫物資生產企業需求,積極創新業務模式,湧現出了「口罩期權」「手套期權」等一批助力企業「戰疫復產」的典型案例。面對國際原油市場大幅波動,我國原油期貨制度設計、風險管理和應急能力經受住了考驗。在WTI原油期貨出現「負油價」等極端行情下,上海原油期貨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自我修復能力,獲得國內外各方的肯定。
二是品種創新和規則制度改革加速推進,市場運行質量不斷提升。今年以來,新品種上市步伐加快,全年共上市12個新品種,截至11月底,我國期貨和期權品種共有90個,其中國際化品種6個,為廣大實體企業提供了有效的避險工具。持續優化交易制度,全年新增32個期貨期權做市品種,目前已實施做市制度的期貨期權品種總數達到65個,做市品種的流動性和活躍合約連續性顯著提升。「期貨價格+升貼水」定價模式日益普及,推動了貿易方式變革;保險公司已利用大豆、玉米等農產品期貨價格作為農業保險定價依據。
市場運行質量的提升,促使更多實體企業和投資機構參與期貨市場交易。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場機構客戶數達到5.74萬戶,機構持倉、成交量分別佔全市場55.59%和37.4%,同比增長38%和98.6%,與2015年相比,則分別增長2.01倍和2.49倍。9月底,共有8185隻私募基金和1621隻資管產品投資場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資金規模分別為1.03萬億元和142億元。今年,4隻公募商品期貨ETF基金成立,雖然目前規模還不大,但與股票、債券等資產形成了互補,填補了公募基金大類資產配置當中的空白。
三是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建設初見成效,服務實體經濟空間不斷擴展。場內期權的豐富為場外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對衝工具。3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倉單交易、基差貿易、商品互換等場外期現結合業務平臺相繼上線,對場內工具形成有益補充,形成期貨與現貨、場內與場外、線上與線下的互聯互通,進一步促進了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有效拓展了服務實體經濟的空間。期貨市場監控中心牽頭建設的場外衍生品交易報告庫近日獲得了FSB的認證,成為我國首個正式獲得FSB認證的報告庫,這將對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的穩定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對外開放品種增加,開放路徑更加多元。上半年,低硫燃料油期貨同步對外開放上市;一個月前,上海國際銅期貨上市;下周,棕櫚油期貨也要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對外開放期貨品種將達到7個。通過跨境商品期貨ETF、結算價授權、推出結算價交易指令等方式,對外開放的形式更加多元。今年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已經成立,今後會有更多的外資控股期貨機構參與中國期貨市場。
五是境外投資者參與度穩步提升,我國重要大宗商品定價影響力得到提高。鐵礦石期貨已有21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70家境外客戶,已發展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唯一採用單一實物交割的鐵礦石衍生品。PTA作為我國期貨市場首個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化工品種,已經成為全球聚酯產業的價格風向標。天然橡膠和20號膠期貨互為補充,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天然橡膠期貨市場。上海原油期貨2020年前10個月境外客戶日均成交佔比近18%,日均持倉佔比近25%。2020年1—10月,原油期貨累計完成交割7932萬桶,同比增長4.15倍。上海原油期貨復出口業務落地後,使用上海原油期貨價格定價的原油轉運出口至韓國、新加坡等地區,進一步彰顯了上海原油期貨價格在東北亞區域的價格影響力。
六是期貨經營機構綜合實力提升,創新發展提速。截至2020年11月底,全行業總資產、淨資產、客戶權益5年間分別增長94.2%、62.4%、102.1%,達到9224.6億元、1272.4億元、7741.2億元。在以前瞻性為導向的審慎監管下,我國期貨公司總體經營穩健,沒有出現大的風險事件。期貨行業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宗旨,一批期貨公司以經紀業務為基礎,以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為兩翼,逐步從通道業務向綜合服務轉型。
加快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發展的舉措
方星海表示,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期貨市場成績斐然,但在市場體系、產品體系、規則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們要深刻理解十四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和要求,按照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加快推進期貨市場各項工作,積極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配合做好期貨法立法工作,夯實期貨市場法治基礎。期貨行業盼望已久的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要全力做好配合,爭取早日出臺。期貨法是期貨市場的基本大法,將從法律層面對我國期貨市場的改革開放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各參與主體的法律地位,明確期貨市場基礎法律關係、民事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明確對場外市場的監管;對市場準入、投資者保護和對外開放等做出明確規定,為期貨市場對外開放以及跨境監管提供法制保障。
二是圍繞價格發現這個期貨市場的核心功能,進一步夯實期貨市場的基礎。要繼續推動新品種上市。生豬期貨將於1月8號上市,必須確保平穩推出、平穩運行。加快推進天然氣、成品油、花生、30年國債期貨期權等品種上市工作,加快商品指數和商品指數期貨期權品種研發和上市,支持相關機構開發更多商品指數基金、商品指數ETF等投資產品,研究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助力2030年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要增加交易制度供給。今年國債衝抵保證金、差異化保證金措施已經實施;做市商制度持續優化,合約連續性問題得到改善。持續解決重點品種合約連續活躍問題,實現重點品種全覆蓋。加快推出組合保證金,優化持倉信息披露機制,建立交易所間結算風險隔離機制,提高交易結算便利性,降低市場交易成本。要繼續擴大市場主體供給。今年期貨市場主體供給取得突破,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誕生,多年未有的新設期貨公司已經獲批,新設期貨交易所工作進入尾聲,商品指數公司即將開業,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已獲準參與國債期貨市場。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推動相關工作,不斷豐富市場主體。同時進一步破除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參與期貨市場交易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更多國企、上市公司等實體企業,以及商業銀行、保險機構、基本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優化期貨市場投資者結構。
三是要積極穩妥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十四五規劃要求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我國將形成一個巨大的直接融資市場。這個市場需要個股、股指、利率、匯率、信用類期貨期權等場內外衍生工具進行風險對衝,完成風險管理。當前,我國金融期貨期權市場還處在發展的初期,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參與者日益增加的風險管理需求,也遠遠不能適應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創新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有必要適度加快發展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
四是繼續擴大期貨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將繼續擴大特定開放品種範圍,拓寬市場開放模式;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更加注重製度規則與國際市場的深層次對接,以更高效、更符合國際慣例的方式,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和規則體系,更多地引入境外成熟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機構來華投資展業。通過雙向開放,期貨行業要為我國的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大宗原材料安全做出應有的貢獻。
五是進一步豐富中介機構類型,推動期貨經營機構多元化。以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為抓手,支持期貨公司加快轉型發展。繼續支持期貨公司以多種方式增加資本金,為機構創新轉型提供資本支撐。下一步,將針對影響行業發展的問題,進一步細緻論證、分類施策,不斷完善行業創新發展的制度環境。要豐富中介機構類型,培育專業交易商。場內市場工具的豐富,為場外衍生品市場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近年,越來越多的金融企業、貿易企業利用自身專業優勢,開展場外衍生品風險管理服務,互換、遠期、場外期權等業務的開展,極大滿足了實體企業風險管理的個性化需求。一些大型國際現貨貿易商(比如嘉吉公司),既擁有覆蓋全產業鏈的現貨網絡,同時又具備豐富的衍生品交易經驗,可以將其現貨信息、倉儲物流、專業交易等優勢充分轉化為定價優勢,為產業鏈上各環節客戶提供低成本的風險管理綜合服務,增強了客戶粘性,實現了多贏發展。期貨業協會要積極將這樣的具有衍生品服務功能和能力的機構吸納為會員,給予他們應有的身份,培養其成為衍生品市場重要的中介機構。要加快培育我國商品場外衍生品的機構間市場,支持風險管理公司發展成為專業交易商和做市商,逐步在場外衍生品市場發揮核心作用。要進一步提高期貨投資諮詢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的專業能力,培養高水平的商品交易顧問CTA、商品投資基金CPO。要更好發揮大宗商品市場資產配置作用,利用大宗商品投資策略靈活,與其他金融資產相關性低、可以優化投資組合收益等特徵,加強與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更好服務機構財富管理。
交易所高層論壇:構建多元化衍生產品體系
在交易所高層論壇上,上期所總經理王鳳海、鄭商所總經理魯東升、大商所總經理席志勇、中金所總經理霍瑞戎、上交所副總經理劉逖、深交所副總經理唐瑞就2020年期貨行業發展以及2021年工作計劃展開探討交流。
王鳳海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提升重要商品的價格影響力,重點打造上海油、上海銅、上海膠。將加快構建完善的能源衍生品體系,儘快推出原油期權,抓緊研發上市成品油、天然氣等期貨產品。將進一步增加產品供給,推動氧化鋁、鉻鐵、合成橡膠等期貨產品,白銀、螺紋鋼等期權產品,以及航運指數期貨、有色金屬指數期貨期權等指數類產品上市。
魯東升表示,將全力做好花生、雞肉、鋼坯、燒鹼、PX、瓶片等品種的研發上市準備,深化馬鈴薯、葵花籽、大蒜、水泥、丙烯等新品種的研發,加大電力、BDI指數、商品指數研發力度,實現成熟品種的期權全覆蓋,深化遠期交易、互換業務,構建多元化、系列化的衍生產品體系。
席志勇表示,將加快新品種、新工具上市,拓展服務實體經濟廣度和深度。「今年的期貨市場讓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期貨衍生品市場在管理風險方面大有作為,也應該有所作為。」
霍瑞戎表示,中金所將找準交易所定位,在宏觀經濟背景下,立足資本市場,思考謀劃金融期貨市場高質量穩健發展的問題,進一步做好服務。立足國內,服務好實體經濟、服務好會員、服務好投資者,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
劉逖表示,明年將在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研究開發更多的交易產品。「我們現在金融期權加上中金所的有四個品種,美國CBOE一個交易所有400多個ETF期權、3000多個個股期權,還有指數期權,更多的品種才能讓定價功能發揮得更好。」
唐瑞表示,在產品體系建設上,深交所努力塑造具有創新市場特色的全球資產配置平臺,構建多層次的信息數據產品體系,特別是進一步拓展衍生品體系。下一步,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部署下加快市場建設,未來將穩步推出單市場ETF期權,加大研發投入,豐富期權品種,研究制定首批授權事項清單上明確要求的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貨的相關方案,優化衍生品的交易結算制度,進一步提高市場服務能力,更好地發揮衍生品功能,促進資源有效配置,更好地服務先行示範區和資本市場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