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家長在育兒這方面缺乏經驗,第一次為人父母,除了從外在直觀地感受到小寶貝的可愛,就幾乎不再了解什麼。嬰兒孩童在家長的眼中大多是脆弱的、需要保護的,家長們知道嬰兒時期,大腦還未發育完全,需要充足的營養支撐他們的智力、身高、體重發展。但家長們所不知道的是,即便在這一時期的小寶寶,也已經有了超強的記憶本領和學習能力。
有的寶寶出生後不久就會開始認人,被自己的爸爸媽媽抱著就安安靜靜,不哭不鬧,一旦到了外人「手上」,就開始發出尖銳的哭喊。這正是寶寶記憶能力的一種體現。
每位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有著無限美好的期望,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平安、一路順利地長大成人,擁有一個平凡幸福的美好人生。但當然,如果自己的孩子天生就與生俱來地擁有一些超強本領,又有哪個家長會拒絕呢?
研究發現,嬰兒時期是寶寶大腦發育的一個高速時期,在這個時期通過給予大腦適當的引導及有目的的鍛鍊,能夠咋很大程度上培養起未來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本領、特長。
養娃從胎教開始
在經歷過備孕階段後,成功懷孕的寶媽們可不能被欣喜衝昏了頭腦,前幾個月注意休息,因為這時候的妊娠反應比較重,尤其對於那些還要兼顧工作的寶媽來說,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很有可能造成體力透支,過度勞累的情況,導致滑胎的危險。
而在懷孕四個月之後,這時候寶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觸覺和味覺,他們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一定反應,同時也接受外界刺激而促進自身大腦的發育。在這一時期,聽點輕音樂、和寶寶說話,多到戶外走走都是對寶寶有利的。
嬰兒時期就可以給寶寶講故事
在胎教時期,有家長會定期地給寶寶讀散文、講故事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寶寶能夠記住自己的聲音,也能接收到更多從外界傳來的信息,刺激大腦發育。
但大多數家長在胎教之後就終止了給孩子講故事的這一習慣,而是把更多注意力放到孩子的營養補充上了。但其實寶寶出生後的這一時期,家長對寶寶的習慣培養很大機率會引導孩子之後的興趣方向甚至以後的工作方向。多給寶寶講故事、讀名著,寶寶長大後也容易養成自己的讀書、學習習慣。
發展寶寶的運動能力
近兩年來,越來越多大學生體測不達標的新聞出現在網絡上,體育考試也越來越被重視。從嬰兒時期的爬行,到後面的獨坐,扶牆站,歪歪扭扭地走路,其實不只是孩子正常的成長過程,更是孩子運動細胞在努力起作用的表現。寶寶的運動能力,不一定是天賦問題,有一種說法是天賦決定上限,但通過後天努力是可以不斷提高下限的,因此家長們從小就要注意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
眾所周知,一個有質量的童年對孩子的一生或造成怎樣的影響,不同時期的個體,所待開發的潛能都是無限的,但在嬰兒時期,這個範圍則擁有著更大的升值空間和潛力,家長們可要牢牢把握住!
看了以上文章,你有什麼要補充的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