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為何「橫畫上揚,豎畫垂直」?日本專家小磯裕司如是說!

2020-12-22 晨之論史

練過書法的人大多會知道,雖然人們一再強調「橫平豎直」是書法結構的基本規則,但是楷書及行草書中的橫畫大多數情況是上揚的。那麼書法中的「橫畫」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上揚的呢?

日本著名平面設計師小磯裕司在他的名作《對東亞文字的理性俯瞰》一文中說:「隸書字體的橫畫都是水平方向,但是楷書字體結構中,橫畫都是略微向上傾斜的,越在上面的橫畫,傾斜角度越大。可想而知,楷書字體是「從右下角向左上角方向看去」時所能見到的形象。我想楷書字體或許是「立體傾斜」時的形態[這是日本著名書法家石川九楊在他的著書裡說過的看法]。」

這段話告訴我們正是在隸書向楷書的轉變過程中,橫畫開始變得上揚。這種現象導致整個字體變得左低右高,呈一定的傾斜狀態,更富於立體感。

小磯裕司曾試著將歐陽詢楷書的傾斜部分恢復到平面化的位置,結果平躺後的字體形狀和隸書字體幾乎一致。於是,他興奮地說:「比較一下這兩種字體,你們有沒有覺得,《九成宮醴泉銘》中的文字像是內裝彈簧一樣向右上角方向彈跳立挺了呢?」

因此,書法中的橫畫為什麼要上揚?從審美的角度來說,橫華的上揚是漢字「立挺立體」化的重要產物!這樣書寫才能賦予漢字更多的立體化效果,讓寫出來的字顯得的更好看。除此之外,當與執筆時虎口朝向左上方,向右上書寫空間更大且更符合人的生理習慣有關。

這兩個特點當是橫畫上揚的主要原因,因為整個世界的文字大多都有向右上角傾斜的審美趨勢。小磯裕司說:「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做個考察就能知道,手寫字體偏向右上角方向的書寫方式其實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西方文字中,呈傾斜狀態的常用字體首推「義大利體」(italic)。義大利體大部分是斜的,它源自義大利學者尼科洛·尼科利的手寫體,是一種和「羅馬體」(roman)相對的字體,沿用至今。義大利體多用來強調、區分信息、書寫專名和外來詞等。

義大利體的字母造型就帶有快速書寫的痕跡,與漢字的「行書」的異曲同工。不過漢字的傾斜與英文等西方文字手寫體中的傾斜仍是區別較大的。其主要體現在於兩點,第一,漢字的傾斜度沒有義大利體高,第二,漢字的豎畫垂直。這是為什麼呢?

這主要與古代書法從右向左,縱向書寫的習慣有關!

漢字「間架結構」講究「橫平豎直」,「間」和「架」引申自建築上的術語,原指建築平面的方正工整。像蓋房子不能蓋歪一樣,漢字整體上是平正的。在書法中,雖然橫畫經常上揚,但是豎畫是不會有顯著傾斜的,「懸針豎」就是其生動體現!此外,豎畫不但要垂直,還有將筆勢帶向下一個字。南宋姜夔說得很地道:「意盡則用懸針,意未盡須再生筆意,不若用垂露耳。」

豎畫寫成垂直的狀態能夠確保漢字在書寫時縱向整齊成行。可以想像,漢字如果傾斜書寫,是完全無法順暢融入豎排環境的。雖然後來漢字由縱向由右向左書寫的傳統改為向國外那樣橫向自左向右的書寫,但是由於傳統書法的慣性,漢字書法仍然基本上仍然保持了橫畫上揚而豎畫垂直的書寫傳統,「豎要垂直」的規則一直延續了下來。

但是自左向右橫向書寫的漢字,如果在手寫時字勢像義大利體那樣向右上傾斜,是符更合人們用右手運筆時的生理特點的。

這在一些橫向書寫的作品中有著不少體現,如啟功等人橫向書寫的作品就是向右上傾斜的,其傾斜方向和西文中義大利體一致。

但由於這樣寫不符合傳統積澱下來的審美心理,所以乍看上去會顯得非常彆扭。因此,生活中要將字寫得好看,一般情況下還是按傳統習慣寫成「橫要上揚,豎要垂直」的形式更好一些!

相關焦點

  • 書法中的橫畫為什麼要向右上傾斜?主要有三大原因!
    但是,在書法創作時,橫畫卻不能寫得水平,經常要向右上方傾斜(一般傾斜3-5度,當橫畫與斜鉤和豎彎鉤組合式時,傾斜的角度會大到12度左右)。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從數學上來講,跟人的視覺有關。在數學中,畫幾何圖形時。比如,要畫一個立體的正方體時,一般都要從側面去畫,所畫的橫畫,一般都是左低右高。為什麼要從側面去畫?
  • 筆畫課第一期:「橫」畫與「豎」畫在漢字中的具體應用!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筆畫的寫法非常重要。「小田老師筆畫課」是專門針對小學生的基礎筆畫訓練,旨在幫助學生掌握硬筆基本筆畫寫法和技巧的前提下,養成規範良好的書寫習慣!一、橫生活中處處都藏著書法的智慧。看到下面這張圖片,你能聯想到哪個筆畫?「橫」看起來好寫,實則起筆、行筆皆有學問。很多漢字都包含筆畫「橫」,比如說「三」、「十」字等。
  • 硬筆書法入門:基本筆畫「豎」的寫法
    前文中我們講過橫畫的寫法了,今天我們繼續講豎畫的寫法。橫平豎直是一個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概念。實際上一定不能把楷書的橫寫成水平,豎畫寫成筆直,那樣就失去了書法的線條美。楷書中的橫,大部分都應寫成左低右高,成一定傾斜的角度。
  • 李可染畫了兩座山,橫的賣2070萬,豎的卻賣2.9億,專家:看色彩
    陳洪標|文 李可染畫了兩座山,橫的賣2070萬,豎的卻賣了2.9億多,專家:看色彩。 1、拍賣相差14倍之多 初看李可染畫的這兩座山,大有「橫看成百嶺側成峰」的味道。
  • 初學者寫不好橫、豎、撇,只因不懂柳公權、顏真卿楷書筆畫技巧!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一、橫畫書寫技巧橫是漢字的基本筆畫之一,在漢字當中起著重要的平衡作用。(二)典型例字《唐 · 柳公權 · 玄秘塔碑》「左、生」字(三)橫畫書寫注意事項1、橫畫左低右高,有上仰之態;2、長橫兩頭重,中間輕,用筆以圓轉為主,起筆或方或圓;3、短橫短而重,起收處方中顯圓,不可太重。
  • 金鉤銀畫,氣態萬千!中華書法之美5:漢字書法的筆畫之美
    金鉤銀畫,氣態萬千!中華書法之美5:漢字書法的筆畫之美: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筆畫按書寫方法可分為八大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折、鉤、提。這些基本筆畫在書法上的位置,就如同一座高樓大廈中的磚瓦、梁柱,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大小、厚薄、粗細、長短,合度搭配組合,高低俯仰,相向相背,鬆緊收放,穿插挪讓,金鉤銀畫,千變萬化,建起來的書法大廈牢固、美觀,氣態萬千,風格多變,美不勝收。
  • 書法中的撇畫和捺畫,你知道幾種寫法?
    練習書法,無論是哪一種書體,都離不開撇畫和捺畫。它們是組成漢字的最基本筆畫種類。撇畫一般可分為豎撇、直撇、弧撇、 回鋒撇和短撇等幾種。捺畫可分為斜捺、平捺和反捺等三種。學習書法如果能寫好這些筆畫,才算基本掌握了筆畫中撇和捺的特點。
  • 書法創作究竟應該三指執筆,還是五指執筆?
    執筆是書法創作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曾經這樣強調:「凡學書字,先學執筆。」唐人張旭教給顏真卿的第一個書法要訣也是執筆(「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五者備矣 , 然後能齊於古人。」)在書法執筆上,向來有兩個爭論。一是執筆的鬆緊問題,二是執筆的用指問題。前者我們上一講曾經講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第二個問題。
  • 書法中的筆畫為什麼叫「點畫」?懂了它書法才算入門!
    那麼,為什麼書論中的筆畫要叫做「點畫」呢?這樣做可不只是為了復古顯擺,其中含有書法創作的重要規律!以計算機輸入法為例,為了便於漢字拼音的智能輸入,輸入法中往往把分數「三分之一」中的「分之」定性為一個詞。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電腦智能聯想,快捷輸入。但是,很顯然「分之」在詞典中不能成為一個詞呀!這就是輸入法的獨立性所導致的電腦詞組與詞典詞組之間的差別。
  • 「平正」和「險絕」怎樣在書法創作中融合?歐陽詢用了三種方法!
    其實這個「老不正經」並不是指歐陽詢生活作風有問題,而是指他晚年的書法創作一反循規蹈矩之態,更多奇險矯變之姿。這正應該了唐代書法家孫過庭關於學書三個階段的論述。孫過庭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 詳解毛筆字豎畫的書寫技法及運用
    在詳解毛筆字豎畫的書寫技法及運用之前,先概括一首「豎畫」形狀特點的歌訣如下:豎是字中主幹骨,常被譽為頂梁柱。立正姿勢像軍人,運筆挺勁最突出,仰頭挺胸如鐵柱,欲上先下勢若弩。「豎」確實是字的骨幹,在一字之中起著「頂梁柱」作用。要寫得挺勁有力,取軍人立正姿勢,昂首挺胸,勢若鐵柱挺立。
  • 練習書法筆畫為什麼先學畫線條,內涵都在這裡
    最近,我發現一些書法初學者連最基本的握筆和行筆基本功都沒學會,就直接臨摹碑帖。寫了一張又一張紙,還是沒有把橫、豎、撇、捺、點、鉤、提等基本筆畫寫好。這就是自學者和接受正規書法培訓的區別所在。凡是跟我學書法的學生,我都要求他們從畫線條開始,有些學生覺得驚訝:「老師,我都會用鋼筆寫字了,為什麼學毛筆書法還有學畫圈圈,畫各種圖形?」後來,我把學習畫圈圈的理由說給他們聽了以後,才如夢初醒,醍醐灌頂,這是為什麼?
  • 他的書法日本人跪拜,啟功也鞠躬
    1973年《人民中國》雜誌出版「中國現代書法特輯」,從此林散之的名字像驚雷響遍中華,震動日本。1975年日本書法代表團訪華,日本人點名要拜見林散之。
  • 書法要講筆勢,點畫之間如何呼應?
    「本」字,也是橫豎撇捺基本線條組成的,不過上面一筆一筆寫的,還不算書法,書法要講筆勢,點畫之間彼此有呼應。比較簡單,這一豎是圓弧形,這一鉤只是圓弧形的收筆。一筆下來就可以連豎連鉤都寫出來了。但左面這一個問題就來了,這個鉤跟一豎屬於兩個筆畫。是兩個筆畫連接在一起,獨立的鉤書法中稱為趯。這個趯怎麼連到上一筆呢?2踆鋒「九用」中有解決筆畫連接的技法,這就是踆鋒。
  • 他的書法日本人跪拜,啟功也鞠躬,300年來捍衛了中國書法的國際地位
    1975年日本書法代表團訪華,日本人點名要拜見林散之。林老必須坐著和來賓一一握手」。一份由於特殊原因日本人沒能得到的這幅手卷。反映了中國近300年來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真的有那麼神乎其神嗎?林散之第一草書《中日友誼詩 》﹀
  • 日本人跪拜的書法,啟功也鞠躬,300年來捍衛了中國書法的國際地位
    1973年《人民中國》雜誌出版「中國現代書法特輯」,從此林散之的名字像驚雷響遍中華,震動日本。1975年日本書法代表團訪華,日本人點名要拜見林散之。林老必須坐著和來賓一一握手」。再觀手卷中的書法。強雄深厚,以斜為正;柔中有剛,枯潤相發;線條老辣,筆筆中鋒。突出體現在「屋漏痕」。手卷中的「日本」、「黃河」、「春心」、「賓」、「一九七五年」,還有「林散之」等字,特別是「本」和「年」中的一「豎」,可以說是十分經典的「屋漏痕」:像雨水滲入壁間,凝聚成滴方能徐徐流下,其流動不是徑直而下,必微微左右動蕩著垂直流淌,將其痕留於壁上。這一「豎」就是一道「痕」。
  • 書法創作出現敗筆,是不是在這些方面火候不足
    所以,要把基本筆畫學透弄懂,比如撇畫,有直撇、長撇、短撇、豎撇,捺畫有直捺、平捺、短捺等幾種。如果我們沒有掌握它們的書寫要領,一旦真刀真槍寫一幅作品,肯定會出現敗筆。第二、間架結構沒搭建好,疏密不分,穿插、避讓不到位書法創作,首先要有一定的書法藝術審美觀,能鑑別書法字體間架結構的構建基本原理。
  • 書法創作中的「平腕豎掌」,是什麼意思?
    書法創作時一般講究「平腕豎掌」。唐代書法家韓方明說:「平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所加也。」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廣藝舟雙楫》)那麼,書法創作中的「平腕豎掌」是什麼意思?於是朱九江又教康有為「食指、中指、名指層累而下,指背圓密……大指橫撐而出……大指所執愈下,掌背愈豎,手眼骨反下欲切案,筋皆反紐,抽掣肘及肩臂」。但是,這樣做雖然能做到「腕平而筆正矣」,但是使用起來手筋「反紐」,頗不自然。那麼,「腕平」究竟是什麼意思?所謂的「腕平」應該是與「壓腕」和「豎腕」相對而言的,並非是腕的兩個骨節與桌面保持水平。
  • 豎畫很多人寫不直,這是毛病,得改
    學寫字,寫好橫畫,就學會了50%,再寫好豎畫,就學會了80%。可見橫豎的重要性。這豎都歪到姥姥家了豎畫重要,是因為幾乎每個字裡邊都會用到豎畫,範圍廣;橫輕豎重,豎是一個字的骨架,支撐著整個字,地位重要;豎畫要求寫的豎直,不偏不倚,難度大。
  • 橫、豎、撇、捺的寫法
    一、橫的寫法橫有長橫和短橫兩種,短橫又包括左尖橫和右尖橫。寫橫的時候要從左下方向右上方略帶傾斜度。寫長橫和左尖橫要由輕入筆,兩橫的起筆可微頓或不頓。右尖橫起筆略頓,收筆出尖兒。二、豎的寫法豎有垂露豎、懸針豎和短豎三種。垂露豎起筆要輕頓,然後由輕入重寫到最後。整體看上去,垂露豎向右是略帶彎曲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