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叛國,蔣介石下令嚴密封鎖消息,是誰先把事情揭露出來的

2020-12-18 上遊新聞

1938年12月18日,時任國民黨副主席的汪精衛潛逃出去了越南河內,緊接著12月29日發表「豔電」,公開叛國投降。

蔣介石

得知消息的蔣是緊張壞了,畢竟這副主席叛國了,對抗戰局勢的惡劣影響太大不說,也是在給國民黨的形象抹黑。所以出於考慮,蔣介石下令嚴密封鎖了汪精衛叛國的消息。

那麼,究竟是誰先把這件事情給揭露出來的呢?

此人正是被人們譽為「八大名記者」之一的嚴怪愚,他是第一個在全國揭露汪精衛叛國投敵的新聞記者。

嚴怪愚先生本名嚴正,是湖南人。早年他上大學的時候,常常用「嚴怪魚」當作筆名發表文章,抨擊時弊。此名來自於他家鄉的一種「鯰魚」,這種魚的性情非常古怪刁鑽,所以當地人也常用「鯰魚拐事」或者「鯰拐子」來形容性情怪僻的人,先生取諧音當筆名用之,而後來大家都覺得先生又「怪」又「愚蠢」,索性先生也就以「嚴怪愚」為名了。

1938年末,嚴怪愚先生正在家中趕寫他在抗日前線得來的採訪報導,他的好友、著名記者範長江先生卻突然來到了家中,並將汪精衛叛國投敵的消息告訴給了嚴怪愚。範對嚴說道:你主辦的《力報》遠在湖南,所謂『天高皇帝遠』,是不是可以冒險搶先發布此事?說著便將材料遞交給了嚴怪愚。

汪精衛

嚴怪愚看後情緒異常激憤的說:汪精衛一貫兩面三刀,欺世盜名,必須趕緊向國人揭露他的真面目!於是,嚴怪愚先生先放下了先前趕稿的採訪報導,連夜趕寫了汪精衛叛國的報導,隨後用加急電報發回湖南,第二天便在《力報》頭版刊登了出來。隨後國內報紙紛紛轉載,消息傳遍了全國。

嚴怪愚先生

這一報導,讓重慶當局非常尷尬,當時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大罵嚴怪愚先生造謠,聲稱要將他拉回湖南槍斃,還將其刊登上了報紙,說已經槍斃了嚴怪愚先生。不過事情終究是瞞不了多久的,汪精衛抖出來德國大使陶德曼的誘和之事後,蔣介石便下令各大報紙刊登汪精衛之事,並宣布將其開除出國民黨,而嚴怪愚先生也因此沒有受到牽連。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知道汪精衛叛國後 憤怒地在日記裡寫下了5個字
    那時重慶交通完全由軍統局戴笠管制,人民出境買飛機票都要先登記,經過審查、核准。高級官吏更要先經蔣介石個人批准,汪精衛帶著曾仲鳴、林柏生以及許多人乘坐專機飛昆明。事先既沒有政府與國民黨交給他甚麼任務,戴笠豈有不先報告蔣的道理?說汪精衛是潛逃出重慶?於是他認為斷不可能。連日本人都在懷疑,汪精衛出逃不過是一個騙局。
  • 汪精衛作為國民黨元老,他是如何被蔣介石取代的?
    在讓蔣介石當校長的同時,孫中山還強調了,不能讓蔣介石幹涉政務。當校長就光管理學校的事情就可以了。這說明什麼呢?蔣介石想要掌管國民黨,根本沒有戲。事實上他在國民黨也是沒有資歷和威望的,可以說在國民黨,他就是一個小弟。
  • 汪精衛61歲病死,知道消息後,蔣介石只說了4個字
    但是偏偏總有人要做漢奸、走狗、賣國賊,而且還做到了遺臭萬年的大漢奸,汪精衛就是這樣一個人,可能你只知道汪精衛是個大漢奸,但是他是怎麼一步步成為大漢奸的,你應該有點迷茫。汪精衛是浙江紹興人,他家是文人世家。祖父是一名舉人,但是父親就不怎麼樣了,只能在縣城裡當個幕僚。但是文人世家一向有傲骨,汪精衛一家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來充臉面了,所以日子過得很辛苦。
  • 揭秘| 由單獨議和到充當漢奸,汪精衛叛國投日內情
    從這種沒有根據的、錯誤的前提出發,汪精衛叛國投敵就具備了邏輯起點和心理基礎。早年,汪精衛受民族主義思潮裹脅、推動,投身政治鬥爭。然從一開始,汪氏的民族主義思想就十分混亂,既滲合有大漢族主義乃至沙文主義的因素,又不能區分帝國主義時期的民族鬥爭與以前的民族鬥爭的質的不同,且往往將民族主義誤為種族主義。辛亥革命前,汪精衛就宣揚過:必須由單一民族建立「民族主義的國家」。
  • 蔣介石:曾三起三落,為什麼每次都能成功復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蔣介石作為上個世紀國民黨最有實力的政治家,他一生經歷了風風雨雨。在輝煌的時刻領導全中國武裝力量,顯示了戰鬥到底的決心和勇氣;朦朧瞬間退守孤島,終日夢見春秋反攻大陸。輝煌過後,愁雲慘霧最寂寞。蔣介石,退到臺灣,應該比誰都深刻。曾經威武,現在卻在和平的角落裡,人生跌宕起伏。
  • 1931年,蔣介石為什麼囚禁胡漢民,最後是誰將他救出來的
    早期國民黨內部,胡漢民是蔣介石最大的競爭對手。胡漢民支持黨政,而蔣介石支持軍政,雙方進行了各種鬥爭。可是在1931年,蔣介石竟然直接將胡漢民軟禁在湯山,長達8個月之久,這個事件是因何發生的,最後是誰把胡漢民救出來的呢!1928年回國之後,蔣介石北伐也接近尾聲,提出裁軍的意見,胡漢民也在背後支持。
  •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這句話到底是不是蔣介石最先說的?
    1926年3月18日,蔣介石導演了中山艦事件,以防止中共和蘇聯顧問季山嘉兵變為由,下令全城戒嚴,派人扣押及逮捕了蘇聯顧問和共產黨機關,扣留了第一軍和黃埔軍校中周恩來等中共黨員,嚴密監視鄧演達。蔣介石做的這件事,作為黨政軍一把手的汪精衛毫不知情,按照常理來說,應該與蔣介石鬥爭,但是汪精衛卻採取出走法國的做法,來表示對蔣介石的不滿,最後讓蔣介石走到了國民政府權利的高峰。
  • 蔣介石差點被炸死,只有幾位最高將領知道行程,是誰向日本洩密?
    在戰役開始前,蔣介石準備封鎖長江下遊最狹窄的江陰段,把日本商船和軍艦困在長江中,這樣上海那邊的壓力就會小得多,但是這個計劃卻被洩露了出去,封鎖江陰只攔截到了兩艘商船,其他船隻已經提前跑了出去。這件事情引起了蔣介石的警覺,因為是最高軍事會議,只有蔣介石、汪精衛等少數軍委會委員在場,如果命令是傳達到下面再洩密的,時間上不足以讓日本船隻那麼早離開。究竟是誰洩的密,蔣介石懷疑了幾人,但是都沒有確鑿的證據,這些都是大佬,蔣介石也不敢輕舉妄動,他沒有想到洩密的竟然是記錄會議內容的秘書黃浚。
  •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革命熱血青年汪精衛,為何會變成漢奸?
    前些年還有些許為汪精衛洗白的言論,這幾年來幾乎已經形成一面倒的態度,但是我想說的是,汪精衛最終叛變革命,投敵叛國,實際上有著深層次的原因,現在的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謾罵,而是更多的去分析,汪精衛為何會走上這條不光彩的路。要知道,汪精衛早先曾是反清革命鬥士,是孫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也是多少革命黨人的革命偶像。
  • 恨未引刀成一快,終慚不負少年頭:汪精衛如何走向附逆深淵?
    11月16日,汪精衛當面怒斥蔣介石:「使國家民族瀕於滅亡,國民黨責無旁貸,我等應迅速聯袂辭職,以謝罪於天下。」蔣介石回應也很強硬:「我等若是辭職,究竟誰來負政治上的責任。」從蔣、汪兩人多年政敵的關係來看,說他們達成默契兩面押寶,邏輯上很難成立。
  • 「克己」與「罵人」:蔣介石日記應該怎麼讀?
    我們在座年齡大的朋友可能都記得,文革期間林彪曾經提出來要鬥私批修,要在靈魂深處爆發革命。我覺得蔣介石的日記,他是通過日記來鬥私,跟他自己進行鬥爭,但是沒有批修的問題。所以蔣介石日記,實際上是一個自我反省的日記,每周蔣介石要寫本周反省日記,每月蔣介石要寫本月反省日記,到了一年終結了,蔣介石還要寫上幾千字甚至於幾萬字的本年反省日記。
  • 中原大戰反蔣聯盟,蔣介石百般拉攏,閻錫山為何卻率先舉起反旗?
    1929年末,自北伐戰爭結束之後暫時安定的民國政局再次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蔣介石雖然在蔣桂戰爭和蔣馮戰爭中的打敗了李宗仁和馮玉祥,但反蔣聯盟卻日漸壯大。經過蔣桂戰爭和蔣馮戰爭的接連大戰,民國地方勢力劃分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南方李宗仁聯合汪精衛組建桂張軍攻打廣東,北方則是唐生智、閻錫山二分天下。
  • 喜峰口回望汪精衛
    而且這也不是第一次妥協性條款,早在1932年「淞滬會戰」時,國軍第19路軍奮力抵抗日軍三個月,傷亡慘重,蔣介石與汪精衛就於五月同日本籤訂了屈辱的《淞滬停戰協定》事實上「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汪精衛是第一批主戰派,認為邊打邊談才有談判的籌碼。無奈武器相差懸殊,無論對於國家還是個人,妥協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 「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何下令「不抵抗」,真和蔣介石無關?
    前排為張學良和蔣介石(資料圖)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進攻瀋陽北大營,發動事變,蔣介石下令「不抵抗」,眾口一詞,幾成鐵案。前些年,張學良在接受唐德剛的口述歷史訪問時,特別聲明,「不抵抗」是他本人下的命令,和蔣介石無關。這樣,學術界關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就向前推進了一步。但是,還有若干問題並未解決。
  • 敢通緝蔣介石、汪精衛,血戰七萬33天,打的日軍四次換帥
    因為會打仗,打得猛,所以他一路升級,從團長到師長,後來蔣介石擴編蔡廷鍇、蔣光鼐兩師為19路軍,任命蔡廷鍇為19路軍軍長。 蔡廷鍇下令反擊,並通電全國:守土有責,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救國保家而抗日,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
  • 南京陣地,絕大部分未失,蔣介石憑什麼下令「放棄南京」?
    但是1937年12月11日,遠在廬山的蔣介石,就被身邊的無線電機要人員告知:已經收不到南京的消息。這一天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蔣介石離開南京,留下了兩個貼身衛士班。不知道是得到絕密情報,還是特殊命令,隊長俞浩民帶著他們直接出了挹江門,到下關坐上一艘小火輪直接奔九江而去。
  • 抗日戰爭期間,閻錫山曾與日軍密談,暗中做了叛國之事
    為了儘快結束對華戰爭,騰出精力擴大太平洋戰局,日軍急切希望蔣介石的中央政府對日妥協。同時,拉攏中國地方勢力也是其戰略重點。毫無疑問,閻錫山名列日軍拉攏對象名單裡。 他認為蔣介石的國民黨中央對他處處掣肘,中共又不斷赤化整個山西,在山西各地建立了嚴密的組織,深的山西老百姓信任,如果日軍再進攻,結果只能是完犢子了。閻錫山的信條是「存在就是真理。只要能存在住,以後怎麼轉變都可以」。於是他妄圖另闢蹊徑,在日軍、國民黨中央和中共之間玩平衡術,試圖借日軍的力量,發展他的勢力,保住「華北王」的地位。
  • 朱老總有個小師弟,連蔣介石都親自下令為他舉行「國葬」極盡哀榮
    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選舉汪精衛、胡漢民等16人為國民政府委員,其中就包括朱培德,屬於中央委員級別。8月1日,朱培德發表通電,卸去滇軍總司令的職務,將滇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這個境界也是不低的,相當於張學良的東北易幟。1929年,蔣介石去了武漢,推舉朱培德為代總司令、參謀總長,達到了人生的巔峰。而此時的朱德,也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