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袋「神器」上崗,10秒左右自動破袋,廚餘垃圾投放不髒手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已經三個月,廚餘垃圾的分類投放一直是居民關注的重點。目前,本市不少小區都要求居民在投放廚餘垃圾時要破袋,這種方式雖能保證廚餘垃圾的純度,但卻讓不少居民感到不便,不少人反映,夏季炎熱,廚餘垃圾本就容易散發異味,破袋投放不但操作麻煩,還容易髒手。

那有沒有既能滿足破袋要求還不髒手的辦法呢?記者連日來走訪多個小區發現,除了社區居民自創的帶鋸齒倒鉤、無接觸開桶拉環等,有的小區用上了瀝水神器,還有的小區用上了破袋「機器人」自動破袋,這些辦法既實用又簡單,保證了居民投放垃圾時不髒手。

破袋神器

東城區崇外街道崇文門西大街社區

破袋機器人10秒左右自動破袋

「聽說咱們院兒來了個能自動拆垃圾袋兒的機器,哪個是呀?」昨天一早,崇西小區6號樓樓下,居民李阿姨拎著一袋廚餘垃圾,還沒走到垃圾桶旁就向垃圾分類指導員打聽了起來。「您把垃圾給我,我給您演示一遍。」值守在桶前的分類指導員林師傅說著,接過了李阿姨手中的垃圾袋。

在林師傅身後,就是這臺新型智能垃圾分類投放設備——廚餘垃圾袋智能分離機器人。記者看到,說是「機器人」,但其實外觀與常規帶鐵皮外殼的密閉式垃圾箱無異。整臺機器從左至右分別由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廚餘垃圾3個箱體組成,每個箱體在投放口下方的位置都有一個小小的長方形感應區。將垃圾袋舉到感應區的位置後,投放口自動打開,「您把整袋垃圾往裡一扔就不用管了,裡頭自己就破袋了。」林師傅說。

話音剛落,記者就聽到廚餘垃圾箱的投放口裡傳出「咔嚓—咔嚓—」的聲音,這樣響了3次後,林師傅說:「行了,裡頭破完袋了。」

在林師傅的幫助下,記者看到了這臺「機器人」的內部構造。原來,箱體的鐵皮外殼裡,擺放的其實也是普通的塑料垃圾桶,但不同的是,在廚餘垃圾投放口的裡面,有一個由兩塊鋸齒狀鐵板咬合在一起的裝置,靠近其他垃圾箱的一邊還有一個從頂部伸下來的機械抓手。林師傅告訴記者,當廚餘垃圾袋進入投放口後,機械抓手會自動抓住袋子頂端,然後兩塊鋸齒狀的鐵板會反覆開合,撕破垃圾袋,這樣袋子裡的廚餘垃圾直接落入下方的廚餘垃圾桶,機械抓手抓著垃圾袋回到原位後自動釋放,垃圾袋就自動掉落在其他垃圾桶內。「從頭到尾也就10秒時間就操作完了,根本不用居民自己上手。」林師傅說。

「我們社區是本市首批用上廚餘垃圾破袋機器人的社區之一」,崇文門西大街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李佳航告訴記者,自垃圾分類實施以來,社區一直要求居民在投放廚餘垃圾時要破袋,這是為了保證廚餘垃圾分出的純度,「按規定,居住小區內產生的廚餘垃圾在交付給收運單位時要做到 『無塑料橡膠』。所以,如果居民沒有破袋投放,這個工作也要由垃圾分類指導員來做,但每天這麼多人扔垃圾,都靠指導員去破袋也不太現實。」李佳航說,幾經研究考察,他們最終選擇了引進破袋「機器人」的方案。

光擺上破袋機器人還不夠。李佳航告訴記者,社區還要求物業做即時清運,「夏天廚餘垃圾容易有味兒,我們要求每個桶每天至少清運6次,不能出現滿冒現象。指導員每天要對桶站的外壁進行擦拭並噴灑消毒液,內部的垃圾桶每天用高壓水槍至少衝刷一次,外部鐵皮桶站的內壁每周也都要擦拭一次。」記者實地觀察發現,這樣的高頻次衝刷清運的效果的確不錯,即使就站在垃圾桶旁邊也幾乎聞不到廚餘垃圾的異味。

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崇文門西大街社區,還有崇外街道的新世界小區和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的部分小區也都用上了這款新型智能破袋「機器人」。

海澱區下關街道頭堆社區

L型鋸齒倒刺鉤 輕輕一提就破袋

踩下廚餘垃圾桶腳踏板,將垃圾袋的底部抵在垃圾桶內壁左側掛著的一個帶鋸齒倒刺的裝置上,輕輕往上一提,垃圾袋的底部破了,廚餘垃圾落入桶內,抖抖塑膠袋後扔進一旁的其他垃圾桶內。這樣一套扔廚餘垃圾的程序,住在下關街道頭堆社區長河灣小區內的居民已經十分熟悉,這個裝在廚餘垃圾桶內壁上的鋸齒倒刺鉤就是北下關街道在全市首創的廚餘垃圾「破袋神器」。

據北下關街道市民訴求中心主任多韜介紹,早在今年5月1日前,街道就開始考慮如何讓居民更加方便地破袋投放廚餘垃圾。後來,經過集思廣益,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利用疫情期間社區為封閉管理製作圍擋的鋼管廢料,製作了一款破袋裝置。鋼管截成約10釐米長短,一端帶有尖銳的鋸齒狀倒刺,另一端焊接上「L」形的橫梁可固定在桶沿上,這樣一來,鋒利的鋸齒狀倒刺朝著桶底,居民投放廚餘垃圾時,把垃圾袋底部從下向上在鋸齒倒刺上一滑,就能快速破袋。

「這樣的 『破袋神器』我們一共製作了1200多個,街道一共下轄31個社區,幾乎每個社區的每個廚餘垃圾桶裡都裝上了。」多韜告訴記者,目前看來,居民對「破袋神器」的使用感還比較認可,有效提高了居民自覺破袋投放廚餘垃圾的積極性。

朝陽區石佛營東裡社區

開桶拉環 無接觸式投垃圾

垃圾桶蓋上多了一根繩子,繩子向上穿過欄架,垂下來的一端連著一個圓形或三角形、或大或小的拉環,這樣的無接觸式開桶裝置目前已在朝陽區、東城區、石景山區、平谷區、順義區的多個小區推廣。

記者了解到,這樣的拉環裝置大多安裝在那些沒有腳踏板的分類垃圾桶上。沒有腳踏板的分類垃圾桶多為掀蓋式,但垃圾桶外壁清潔不到位,尤其廚餘垃圾桶水分多,蓋子很容易髒,居民投放垃圾時要用手掀開桶蓋,帶來很大不便。有了繩子和拉環的連接,居民再開桶時只要向下拉動拉環,就可以打開桶蓋,不必直接用手解除桶蓋,更加衛生。

石佛營東裡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安裝好拉環後,社區還安排了專人每天對拉環進行至少兩次的消毒擦拭,讓居民用得放心。

祛味神器

東城區百榮嘉園小區

自製「瀝水機」 一壓一擠乾濕分離就去味兒

廚餘垃圾怎麼才能不那麼味兒?城市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情況下,廚餘垃圾散發出比較重的異味都是因為沒有瀝乾水分造成的。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了分類指導員會提示居民投放廚餘垃圾前要瀝乾水分外,不少小區還自創了不少「小發明」來幫助廚餘垃圾去味。

一口小鐵鍋,鍋底紮上幾個孔,上邊一根槓桿焊接著一個圓形鐵片……最近,東城區百榮嘉園小區裡不少居民都發現廚餘垃圾桶上多了一個造型有些奇特的擠壓器,將廚餘垃圾倒進鐵鍋內,再握住上方的槓桿向下重重一壓,圓形鐵片就把廚餘垃圾裡的水分擠出去了。這裡的垃圾分類指導員趙阿姨告訴記者,這個擠壓器其實是負責小區垃圾分類的北京晟達躍泰公司和小區居民們一起,專門為投放廚餘垃圾發明的「瀝水神器」。

記者看到,百榮嘉園小區裡的這款「瀝水神器」大多裝在一個小號的廚餘垃圾桶上,有一個金屬底座蓋在垃圾桶的桶口,扎了孔的小鐵鍋放在底座中央,上邊一根粗一些的金屬槓桿下方垂直連著一個圓形鐵片。有居民拎來一袋廚餘垃圾,趙阿姨先是檢查了一下有沒有混入紙巾、食品包裝袋、碎膠條等其他垃圾,然後就把袋子中的剩菜剩飯、菜葉、西瓜皮等一股腦地倒在了小鐵鍋裡,接著握住槓桿向下一壓,廚餘垃圾裡的湯湯水水順著鐵鍋底部的小孔流進了小廚餘垃圾桶裡,趙阿姨這才把瀝乾後的廚餘垃圾又倒進一旁的大號廚餘垃圾桶。整個瀝乾過程還不到1分鐘的時間,輕輕鬆鬆便實現了廚餘垃圾乾濕分離。

趙阿姨告訴記者,正值夏季,一些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連湯帶水,高溫下發酵得更快,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散發異味,但如果瀝乾水分後再投放,不僅異味會減少很多,也不容易招蚊蠅。「這個 『神器』就好像一個 『榨汁機』,使勁兒一擠,水就出去了,而且製作方便,家裡不用的小鍋,鍋底燙幾個眼兒就行了,材料也好找。」

趙阿姨說,目前小區裡使用的這款「瀝水神器」其實已經是第二代的改良款了。最初這款「神器」剛開始試用時,只有幾根支架將小鐵鍋支撐在桶上,很快就有居民提出,光用支架固定小鐵鍋,下方桶裡瀝出來的湯水還是暴露在空氣中,一樣有異味,在大家的建議下,北京晟達躍泰公司又在小鐵鍋的下方焊上了鏤空的鐵板,正好把桶口擋住,這才有了現在帶底座的第二代「瀝水神器」。記者了解到,目前,第二代「瀝水神器」已在周邊的幾個小區試用,未來有望向更多小區推廣。

支招

瀝乾水再投放不易髒手

記者了解到,從垃圾分類實施3個月的實際情況來看,破袋投放的確有助於提升垃圾收集量、分類品質,也更便於管理。一位從事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多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本市通用的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方式主要包括好氧堆肥和厭氧制沼這兩類,但無論是哪種方式,廚餘垃圾中混入塑膠袋等塑料橡膠製品都會給後端的處理帶來麻煩。而不少居民呼籲的可降解塑膠袋,雖然最終能夠降解,但降解時間也比廚餘垃圾發酵分解的時間長得多,所以也不適合同廚餘垃圾一起堆肥或制沼。

因此,這位業內人士呼籲廣大居民,投放廚餘垃圾前一定要瀝乾水分,首先從源頭減少髒手的可能,同時也呼籲各社區因地制宜為居民破袋投放提供更方便、更人性化的服務。

東城區東花市街道忠實裡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已有近兩年時間,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社區自開展垃圾分類之初就要求居民要「裸投」廚餘垃圾。這裡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封雲英告訴記者,現在,社區大多數居民已經能做到自覺「裸投」廚餘垃圾。她提示,投放廚餘垃圾前一定要瀝乾水分,尤其是夏天,這樣不光不容易散發異味,還能幫助減量,更重要的是,廚餘垃圾瀝乾水分後再扔,可以有效避免投放時髒手,「其實不管破袋也好、裸投也罷,廚餘垃圾投放時容易濺出來的就是那些湯湯水水,要是瀝乾了,光是些菜葉、果皮,即便天氣熱也沒那麼快就腐爛。」

提示

這些廚餘垃圾尤其需要瀝乾水分再投放

記者了解到,像西瓜皮、方便麵湯、沒喝完的奶茶、剩粥、火鍋底兒等等廚餘垃圾最容易出湯,投放垃圾時需要「乾濕分離」。

剩菜剩飯:可以買一個小網紗疊加在洗碗池的漏水處,處理剩菜時先倒進小網紗裡漏乾淨菜湯,再把殘渣扔進垃圾袋。

茶葉渣:瀝乾水分後投放。

西瓜皮、甜瓜籽:西瓜皮儘量切成小塊,注意去掉外皮貼的膠條、貼紙,瀝乾汁水後投放。

泡麵:瀝乾湯汁後投放。

煮過的花生、毛豆:皮和果實都是廚餘垃圾,瀝乾湯水後投放。

綠豆湯:濾掉湯水後投放豆皮和大塊豆沙。

 

(原標題:破袋「神器」上崗,廚餘垃圾投放不髒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天淇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北京市城管委:廚餘垃圾「破袋」投放非常有必要
    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實施四個月。9月3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廚餘垃圾「破袋」問題當前市民很關心的問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剛表示,《條例》沒有規定廚餘垃圾必須破袋投放,從目前情況看,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破袋投放的廚餘垃圾能確保後端處理工藝穩定運行,實現廚餘垃圾最大限度地資源化利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以檢查廚餘垃圾分出質量,精準指導居民源頭分類。如果不破袋,沒法檢查廚餘垃圾分出質量,看不出有沒有雜物。」
  • 宜昌城區首個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點啟用 廚餘垃圾破袋投放
    所有分類垃圾桶都是刷卡自動開啟,非投放時間將關閉電源,不能使用。不僅如此,投放口邊還設置了洗手池、滅蚊器,非常人性化。「塑膠袋不屬於廚餘垃圾,以後廚餘垃圾實行破袋投放,用過的袋子要扔到其他垃圾箱裡。」該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張其菊正在對居民投放的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分錯的垃圾,一邊用垃圾鉗夾出來,放到她準備的小垃圾桶裡,一邊小聲的提醒。
  • 生活垃圾分類4個月成績喜人,鼓勵「破袋」提高廚餘垃圾純淨度
    扔廚餘垃圾的時候是「破袋」還是「帶袋」最受市民關注。在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開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4個月新聞發布會上,市城市管理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當大部分人能準確進行垃圾分類、習慣養成後,投放廚餘垃圾可以從「破袋」到「開袋檢查」再過渡到「帶袋投放」。
  • 一秒拆袋解袋 「破袋神器」讓垃圾分類無憂
    浙江在線11月15日訊(通訊員 甘曉培)易腐垃圾怎麼投?裝易腐垃圾的塑膠袋屬於什麼垃圾?近日,在溫州甌海區麗岙街道盛嶂家園小區內的易腐垃圾桶邊沿,出現了一個備受居民喜歡的「破袋神器」。  這個「神器」工具小巧輕便,底部是一根鋸齒,頂部通過鎖扣擰緊在垃圾桶邊沿。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在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背後,許多像張青這樣的分類指導員、守桶人做了大量的工作。由於北京垃圾分類並未像上海一樣強制要求「定時定點」和破袋投放,但廚餘垃圾清運時要求其中不含有玻璃陶瓷、金屬雜物和塑料橡膠,除了部分示範小區外,不少小區都需要靠人工進行二次分揀才能滿足清運標準。為何會出現二次分揀?
  • 三級人大代表開展檢查,市民關注的廚餘垃圾「破袋」不是無解難題
    饒強/攝 資料圖8月15日至21日,全市三級人大代表對其居住周邊的小區(村)的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情況開展檢查。對於備受市民關注的廚餘垃圾「破袋」問題,市人大城建環保辦提出建議,廚餘垃圾可以在收運後由末端垃圾處理廠集中進行機械化破袋,不要讓居民在廚餘垃圾破袋問題上糾結。垃圾分類實施數月,效果如何?昨天,全市三級人大代表「三邊」檢查召開第二輪周邊檢查督辦會。
  • 上海垃圾分類進行時 溼垃圾可以不破袋嗎?記者從小區問到末端處置廠
    有些居民扔溼垃圾時直接「桶對桶」,省去了破袋的麻煩,但對上班族而言,這樣做並不實際記者隨機走訪了浦東、靜安、普陀、閔行等10個小區,發現對「扔溼垃圾要破袋」有意見的居民不在少數。這10個小區中,有6個小區做到了破袋,但有八成受訪居民表示這樣做是「怕被志願者監督」「怕罰款」或是「以為這是硬性規定」,他們普遍說不出破袋有什麼意義。
  • 「垃圾袋王者」!自動收口不髒手,能裝7斤垃圾!
    1、一秒自動收口,不髒手;2、加大容量,不滴漏;3、加厚,耐撕耐戳;4、環保無毒,巨便宜。重量都接近一般垃圾袋的1.5倍。垃圾袋最煩的就是韌性不夠好,裝重一點的東西,尤其是廚房垃圾隨時都要破。收垃圾的時候還得多套一個袋子。這個鋼袋韌性就高了很多,用力都沒有戳破。
  • 廚餘脫袋「脫」出幸福!廈門湖裡嘉福社區創新廚餘垃圾脫離垃圾袋
    據了解,在廈門殿前街道下沉式黨建引領下,殿前街道嘉福社區鹽業小區創新廚餘垃圾脫袋,廚餘垃圾直接入桶,減少垃圾袋使用的同時,乾濕分離一步到位,不僅大大提升垃圾分類準確率,還促進小區衛生改善、環境美化,百姓都說:「廚餘脫袋,脫出了幸福!」
  • 為什麼要破袋投放?
    為什麼要破袋投放?    為什麼要破袋投放?   今年,我市在中心城區試行破袋投放。   部分市民因此產生了不小的疑惑----   為什麼要破袋?破袋有什麼優勢與好處嗎?
  • 結實耐用、不髒手的抽繩垃圾袋!半年裝只要39.9!
    比普通市面垃圾袋厚了一倍,單個重量比普通垃圾袋快重一半了。這款垃圾袋非常結實,常用普通垃圾袋用手稍用力一戳就破了。升級款垃圾袋,用力將袋子都戳變形了,袋子還沒有破,質量韌性真的很好!它不只是用手刺不破,加厚設計,連榴槤帶刺的硬殼都刺不破,這麼給力的垃圾袋小編真是難得一見!關鍵價格還很實惠!
  • 溼垃圾破袋不要用手了!來自日本的自動破袋分揀機首次亮相進博會
    圖說:全自動破袋分揀機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溼垃圾破袋,是上海垃圾分類推廣實施中的痛點。第三屆進博會上,一臺可以將垃圾袋自動分揀出來的「全自動破袋分揀機」首次亮相,引來各省市交易團紛紛駐足。在株式會社三華展臺,記者看到了這臺來自日本的自動破袋分揀機。
  • 垃圾破袋後有熱水洗手,寧波鎮明小區一保安師傅此舉暖人心
    最近這半個月,在破袋投放垃圾之後,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鎮明小區的居民們紛紛發出這樣的讚嘆。給投放垃圾的居民準備熱水的保安師傅名叫項崇林,今年64歲,已在鎮明小區工作3年。項師傅說,之前他曾建議居民用帶提手的塑膠袋盛放廚餘垃圾,便於投放的時候破袋處理,居民們聽了後很配合,這讓他非常感動。
  • 別再買垃圾袋了!垃圾桶裡套一個「鋼袋」,一年為家裡省不少錢!
    但哪成想,可除了體驗不好不省心之外,一次多套幾個垃圾袋的成本反而更高!難道就沒有一款鎖味、不髒手、不易穿漏、又容量大的垃圾袋嗎?你別說,還真有!就是這款採用了全新PE聚乙烯製成環保無毒,撕不壞、刺不破、不髒手的垃圾袋,在垃圾袋界有「鋼袋」之稱的,關鍵也非常便宜,且好用。全新PE材料,製成的銀鋼袋,耐熱,耐壓,無毒無害,還環保。
  • 兼職指導員、可追溯垃圾袋,房山這些小區垃圾分類有新招
    記者從房山區獲悉,全區362個居住小區均已開展垃圾分類,截至5月24日,全區廚餘垃圾分出總量達2854.5噸,可回收物分出量達1156.6噸。南廣陽城村:垃圾袋上印門牌號,分錯類可追溯到戶今天上午,在位於拱辰街道的南廣陽城村,居民王阿姨提著一袋廚餘垃圾下樓,走到一處流動垃圾車前,將垃圾投進車上的綠桶。記者注意到,垃圾袋上還印著一串數字,王阿姨說,這是自家的門牌號。
  • 有「眼睛」、會人臉識別、還能一鍵開啟,通州多個社區現垃圾...
    「目前監控設備已安裝完成,後續我們還會逐漸完善整個系統,讓常態化的垃圾分類插上科技的翅膀。」工作人員表示。 別推我!我是自動的!北青社區報記者還發現,為了讓居民在投放垃圾時不弄髒手,垃圾桶的每個投放口旁邊都設置了「一鍵開啟」按鈕,這樣一來,居民在投放垃圾時便再也不需要用手去推,只需輕輕一按,投放口便自動打開,極大地便利了附近居民。
  • ...納入垃圾分類考核,基層:裝了怕居民傷手,不裝要扣分,怎麼辦?|...
    然而,在一線採訪中,相當一部分基層工作人員、管理人員向記者反映,「三件套」中的破袋神器根本沒有必要,「通過這一年來的努力,絕大部分居民都已經養成了投放溼垃圾時將垃圾倒出來,然後把塑膠袋投放到幹垃圾桶內的習慣,如今要求必須裝破袋工具,一是沒有必要,同時還可能割破手。但如果不裝,小區的垃圾分類就要被扣分。」
  • 垃圾袋無冕之王,斷點收口式垃圾袋,一拉自動打包省心不髒手
    若是忘套垃圾袋,倒垃圾就更是一直推脫,畢竟需要先把垃圾倒在袋子中再拿下去,光想就令人絕望,而且現在很多垃圾袋質量做工令人擔憂,記得有次倒廚餘垃圾,不只是垃圾太多,還是袋子太不結實,垃圾袋從中間直接斷開,撒得滿廚房都是,收拾起來要人命。
  • 宜昌這些小區試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
    2021年1月至3月,城區19個居民小區和部分道路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新模式,試點居民小區生活垃圾要定時定點、開袋檢查、破袋投放,試點道路臨街門店要精準分類、巡迴收集。12月30日,宜昌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定時定點開袋檢查、破袋投放和臨街門店精準分類、巡迴收集試點工作方案》,要求通過3個月試點,促進試點居民小區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習慣全面養成,分類投放精準率達到95%以上,試點道路臨街門店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精準率達到100%。新模式2021年4月起在全市推廣。
  • 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 「紅榜」小區有何秘訣?
    破袋檢查提高分類準確性,實現分類收運分類準確性太低,等於沒分類。投放在不同標識收集容器裡的混合垃圾,導致收運單位難以實施分類收運,更談不上末端分類處置了,讓居民產生了「最終還是混合收運」的誤解,對垃圾分類宣傳產生牴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