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導
去年11月1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正式實施以來,僅隔一個多月,國內頭部券商開始紛紛搶佔QFII兩融業務。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滬深市場QFII登記結算制度改革相關業務於2020年12月28日正式上線,並允許QFII於12月29日起參與融資融券類證券交易。僅隔一天,國泰君安證券就對外表示,國泰君安已經協助大型海外機構投資者完成A股市場首單QFII融資融券業務,交易標的涵蓋主板、創業板、科創板等多類別股票。同日,華泰證券也表示,已為QFII/RQFII客戶成功開立A股市場首批信用帳戶,並於當天完成了QFII/RQFII客戶在A股主板、科創板和創業板的融資融券交易。中信證券亦同期宣布,公司為QFII客戶成功開立A股市場首批融資融券信用帳戶,QFII客戶可於2020年12月29日起參與融資融券類證券交易。
本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月5日,開通QFII兩融業務的除上述三家之外,另有華泰證券、瑞銀證券、中金公司、國信證券等多家大型券商。
「QFII機構借兩融加速入場,將有利於市場交易量增加、交投更為活躍,多空機制也將更加完善,A股市場對接國際資金的步伐也會進一步加快。QFII兩融帳戶開設,意味著A股對外資吸引力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有望迎來千億『活水』 。」海通證券上海一營業部融資融券負責人周偉(化名)在1月6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兩融市場添外資身影
事實上,幾乎在同一時間前述多家券商機構均發布了對QFII兩融業務開通。
「QFII參與融資融券和轉融通業務,有助於吸收優質資金入市、完善資本市場多空平衡機制、豐富投資方式、提高交易活躍度,將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水平,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提供新動能,對健全我國金融體系有著重要意義。國泰君安證券長期致力於服務境內外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在融資融券、轉融通、科創板轉融通等多項業務的市場籌備和發展期間積累了豐富的創新經驗,並於去年11月2日完成了首單QFII轉融通證券出借交易業務。」對此,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1月5日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而作為首批QFII融資融券試點公司,國泰君安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在融資融券業上優勢突出、全業務鏈協同能力強,已經搭建成熟的跨境交易平臺。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底,QFII/RQFII持有A股總市值已經超2385億元,較2019年的1734億元,大增37%。華創證券統計數據顯示,這一數值較2010年末增加近3倍,持股數量5年來呈上升趨勢。
周偉則在受訪時坦言,對於券商機構而言,QFII兩融帳戶開立,不僅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更容易配置A股資產,也為證券公司跨境業務催生了不少市場機會。尤其是對頭部機構而言,跨境業務深化意味著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實力抬升,未來市場空間將值得期待。
「隨著『辦法』實施,融資融券業務優勢將成為海外客戶選擇中資合作經紀商的重要因素。證券公司需憑藉雄厚的資本規模、充足的券源儲備、領先的信息技術和服務能力在QFII業務中勝出,預計該領域的競爭將逐漸分化,優質客戶加速向頭部證券公司集中。」華泰證券在此前發布的研報中如是指出。
而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分析稱,QFII/RQFII作為外資投資A股的一個重要通道,可以參與A股市場融資融券業務,對外資流入A股將起到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對外資而言,可以通過融資融券工具放大投資回報;對券商而言,增加了業務量。
「隨著跨境業務逐步增加,外資和中資券商合作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越是對新政策反應比較快的機構,越是容易搶到先機,獲得項目訂單。跨境業務的開展也可以提升中資券商在國際市場的業務競爭能力。目前金融對外開放政策加速落地,跨境業務項目也在快速增加,大批海外資金通過QFII和RQFII通道進場。除兩融通道之外,還有上市公司定增融資也成為外資機構追捧重點。無論是兩融交易還是定增配股融資,以及陸股通通道,外資進場配置中國資產的通道正在多元化,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的雙向通道也會加速打開,金融市場也將更加成熟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對此,瑞銀證券也發布報告指出。
A股引入更多「活水」
值得關注的是,據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兩融餘額已經續創歷史新高。截至去年12月25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為1.62萬億,較年初增58.47%;融資餘額為1.49萬億,較年初增47.77%;融券餘額為1294.81億元,較年初增839.61%。而伴隨著外資進一步參與A股市場,其引入的增量資金不可小覷。
「我國融資融券發展並不均衡。一邊融資市場成熟,一邊融券市場受政策、交易規則等制約,但是未來兩融餘額將受到QFII顯著影響,尤其是融券業務,外資QFII將以融券為主的判斷並不超出市場預期。而對於QFII的融資融券業務,主要是針對A股市值在2000億以上的標的股票,儘管加入了外資的做空機制,但是不會引起市場的劇烈波動。」對此,周偉受訪時也分析指出。
而跟據安信證券此前發布的統計研究顯示,滬深股通開通以來,持股市值佔比不斷提高,而QFII/RQFII持股市值佔比不斷走低。截至2020年9月,外資機構通過陸股配置A股的市值佔比最高,達88.73%,通過QFII/RQFII和外資私募配置A股的市值佔比分別為11.25%和0.01%。另據華創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QFII持有的545隻個股整體市值突破2000億元,持倉市值較去年末增加37.48%,較2010年末增加近3倍,持股數量5年來呈上升趨勢。QFII客戶參與融資融券交易,有助於擴充兩融市場規模、提高交易活躍度、完善多空平衡機制,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
「隨著QFII機構的增多,外資持有A股比例將進一步抬升,目前外資持有A股市值的4%,但外資持有日本股票的比例大於70%,外資持有韓國股票的比例大於30%,進一步推動市場機構化;此外,會推動融券餘額進一步提升,QFII參與證券的出借將使市場券源更加豐富,進一步提升融券餘額;第三,能促進衍生品業務的發展,衍生品是外資投資者重要的對衝工具,同時加快更多種類衍生品的推出;第四,新三板市場的參與者和流動性將得到提升,目前仍然跟其他板塊有很大的差距;第五,債券回購能提升QFII閒散資金的收益。」對此,瑞銀證券發布的研報則進一步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