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漢服與韓服之爭,讓很多人都大為光火。最近兩國又因為泡菜吵了起來,其實國外一般說到泡菜,都習慣於叫它「kimchi」(韓語的泡菜),無它,韓流影響太大。但是我今天不想說韓國,倒是想從英文翻譯的角度,來看看我們的另一個鄰國——日本如何在近代文化傳播中佔儘先機,「不爭不搶」地把原產中國的東西變成了它們的文化標籤。
國外媒體報導中韓泡菜之爭
1、花
估計很多人以為我要說櫻花。櫻花原產自喜馬拉雅山脈,而今天被當作日本的代表,sakura一詞也被全世界廣泛使用(英文的cherry blossom是包含了櫻桃花的,實際不夠準確),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原產自中國南方的梅花,它的英文學名叫做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看,日本梅。實際上,在中國傳統花卉中,梅花要遠比櫻花具有文化內涵,畢竟我們都是背著「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長大的。
2、鳥
和花一樣被日本化的還有鳥類,我國東北地區的丹頂鶴,拉丁名稱叫做Grus japonensis,也就是日本鶴。這是為何?其實,丹頂鶴拉丁文命名的時間是1776年,那一年,美國建國,而中國正在閉關鎖國。丹頂鶴自中國東北地區向南遷徙到達日本的九州、本州作為過冬之地,因此,當時的西方學者在日本見到這種動物後,就將其命名為「日本鶴」。而日本也在各種紋樣設計中融入仙鶴元素,讓它更加為世人所熟悉。
丹頂鶴
日本紋樣中的仙鶴運用
意外嗎?還沒完,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朱䴉",它的拉丁學名叫Nipponia nippon,懂一點日語都知道,nippon就是日本(立邦油漆就是日本油漆的音譯),Nipponia nippon,即日本中的日本,其原因是朱䴉曾是日本皇室的聖鳥。後來由於朱䴉棲息地被大面積破壞,日本的朱䴉瀕臨絕滅的困境。在上世紀80年代中日友好的背景下,中國多次向日本贈送陝西的朱䴉,幫助他們挽救了朱䴉種群。
極其珍貴的朱䴉
3、禪
說完花鳥,我們再來說說文化,比如禪宗,中國人都知道禪宗來自少林寺,但禪的英文翻譯是Zen(日語的禪),原因無它,因為日本對禪宗的傳播構造,而且到目前為止通過各種藝術載體廣泛輸出。
zen成為了禪的標準英文翻譯
日本對禪宗的傳播有多早呢?早在1900年,鈴木大拙就把《大乘起信論》翻譯到了西方,自此之後,西方社會變習慣於以zen(日語的禪)作為「禪」的翻譯。而中國禪宗在西方的傳播是上世紀50年代的事了。 後來日本另一位禪宗大師乙川弘文跟賈伯斯相識後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了整個蘋果品牌的理念。
鈴木大拙在西方傳播禪宗
乙川弘文在賈伯斯的婚禮上
事實上,西方現代開始頻繁使用chan這個音譯,是因為近年中國功夫的影響,沒錯,真的很多外國人熱愛少林寺,知道這裡是禪宗祖庭(關於少林功夫在西方的傳播小編可以另外寫一篇,有興趣的可以給我留言),還專門到這裡來旅遊甚至學習功夫。
4、圍棋
最近棋魂很火,而圍棋的英文翻譯GO就來自日語。圍棋在日語裡寫成"碁"(讀做ご,即拼音GO的發音),而且圍棋英文圍棋術語大部分是從日語來的。藉助動漫的力量,棋魂讓很多西方人了解到了這種東方的神秘棋類。不過這些年日本圍棋著實不太爭氣,風頭被中韓搶回來了。
棋魂漫畫原作
5、盆栽
還有一個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詞,就是盆栽,它的英文翻譯是Bonsai,這個詞來自日語對盆栽的音讀,由於日本盆栽藝術非常發達,在國際上久負盛名,很多人都以為盆栽來自日本。甚至很多中國盆栽愛好者在ins上發圖片,也要打上Bonsai的標籤。
ins上的Bonsai標籤
6、漆器
大家應該都知道日本的國名Japan就是漆器的意思吧?而漆器工藝原本是中國古代的發明,兩漢時期的漆器藝術成就還很高,在今天成都漆器還是四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在中國漆藝基礎上,發展出了「蒔繪」,以金、銀屑加入漆液中,以螺鈿、銀絲嵌出花鳥草蟲或吉祥圖案,顯得極其華美,蜚聲世界。
中國漆器
日本蒔繪
7、悟空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吃驚,孫悟空還能成日本的?
之前《黑神話·悟空》這個遊戲的預告片不是火遍全球嗎?而一開始,很多外國人看到視頻脫口而出的是「這不是Goku嗎?」而Goku就是《七龍珠》裡那個悟空。七龍珠90年代在歐美紅極一時,在那以後,很多歐美人才真正意識到,日本人不僅會造汽車、家電,還是個動漫大國。所以這隻猴子在很多西方人心裡的名字是叫Goku而不是悟空。
網友解釋孫悟空來自於西遊記
以上所說,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文化傳播對於語言的影響有多大?一個典型,我們熟知的「動畫」,英文名叫「anime」,實際上這來自日語的簡化(原單詞是animation),而近年來隨著中國動畫在國際上的流行,已經有一小波動畫迷,直接將中國動畫翻譯成donghua而非chinese anime。同樣的,manga(漫畫)也來自日語,但現在很多人直接把中國漫畫譯作manhua。
一位熱愛中國動畫的外國youtuber
傳播本國文化,第一要佔到先機,不要讓其他國家「先入為主」;第二要持續輸出,影視、動漫、設計等等都會強化受眾的印象;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就是重視保護我們的文化,不要讓它成為無根之花,等到別人搶走了,才想到珍惜。
好了,我的小作文寫完了,覺得有收穫的話就給我點讚轉發吧~對中國文化海外傳播有興趣的朋友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為原創,不經同意擅自抄襲搬運的人2021年傾家蕩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