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遺址—來自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2021-01-18 甜甜旅遊百科

2015年3月,國家文物局確定湖北、貴州、湖南三省現存最具代表性的土司遺址,共同聯合申報2015年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13至20世紀,土司分布地區在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目前中國記錄在案的土司遺存有101處,由於分布廣、遺址多,決定了項目必須是「打包」申報。

三處遺址分布於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交界地區,是現存具有大型規模、完整格局、豐富遺存的土司城遺址。包括土司城遺址、土司軍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築群、土司莊園、土司家族墓葬群等。此三處土司遺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時期的遺存,位於土司地區與中央政權主體地區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匯地帶,屬典型的多族群文化複合區域,是中國土司遺產中的代表。

與世界上其他文化遺產相比,羅馬帝國遺產體現一致的羅馬風格,沒有文化多樣性,古印加帝國政治制度與我們一樣的,但是找不到遺存。中國的土司遺產不僅有多樣性的文化歷史,還有大量的遺存。

土司地域多數是少數民族,歷代中央王朝為強化管理,從唐宋時期,就採取懷柔政策,推行設衙羈縻制度,也就是承認當地土著貴族,封以王侯,納入朝廷管理。從元朝開始,施行「以夷制夷」,「以蠻治蠻」的土司制度。明朝朱元璋時,規定土司「可承襲,擁生殺,需朝貢,供徵調」。充滿神秘色彩的土司王國歷經元、明、清三朝,盛行數百年,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

在明朝達到了鼎盛時期,直到清朝雍正年間,「改土歸流」的改革進程,才把世襲的土司,改成了由朝廷任免的流官。在整個過程中,僅湖北的土司城在元代曾設立29個土司,明代設立31個土司,清代立20個土司。土司制度鼎盛時期的明代,數量達到3000多家。

土司遺產的系列遺存,反映了中國土司制度歷史、土司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徵,見證了多民族統一國家「齊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傳統理念。而和以往申遺項目不同的是,土司遺產是以文化和制度遺產為主體提出的申請,和過去的自然或者文化遺產項目有很大的區別。這些散落在西南蒼山碧水間的古建築群落是我國古代西南地區人民超人的智慧和技藝的見證,也是先進民族文化和融洽民族關係的見證。

相關焦點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南這些文化自然遺產驚豔世界!
    2017年起,「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作為文化大省,湖南一直注重優秀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截至目前,湖南擁有2處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中國丹霞—崀山,1處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土司遺址。此外,南嶽衡山、紫鵲界梯田-梅山龍宮、裡耶-烏龍山、炎帝陵-桃源洞等4處景區入選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萬佛山-侗寨景區入選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
  • 郎麗娜丨文化整體觀下的土司文化遺產研究述評
    土司文化是土司制度創建和推行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現象,是土司制度存續期間土司地區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總和,具有多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遵義海龍屯等土司文化遺址充分體現了土司制度下的土司文化獨特性以及與華夏核心的一體性,具有高度的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2015年,中國土司遺址申遺成功,為土司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唐崖土司城遺址同另外「兩個兄弟」一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唐崖村,以土司遺址而馳名中外。唐崖河,優雅恬靜,碧波如皺,像一個身著漢服的美女,從一座古樸典雅的村落前緩緩走過,哼著一首悠遠的眠歌。唐崖土司城重要遺址——牌坊 。是山的延綿挺拔和水的溫柔靈秀,養育了這樣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落。走進村落,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都是一幅青山綠水、古色古香的畫面。
  • 中國55處世界遺產
    01  中國長城  -1987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長城又名萬裡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哈尼的梯田被稱為攝影師的天堂,最神奇的大地雕塑,在光影的交匯中,是一種對自然絕美的表達。34  湖南土司遺址  -2015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
    2011年8月,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和《實施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要求,聯合國專家對元上都遺址就遺產價值、保護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實地考察評估。 2012年5月,世界遺產中心發布正式報告,通過了申遺文本中關於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的陳述,認定其真實性、完整性以及保護管理狀況完全符合世界遺產的要求,提名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探索中國非凡的文化遺址和自然奇觀
    上海--(美國商業資訊)--自文明誕生之日起,人類便建造了諸多不可思議的地標建築,與此同時,大自然和時間也將環境雕琢成了一個個令人驚嘆的奇觀。說到擁有豐富的文化遺址和自然奇觀的國家,中國便是其中之一。從宏偉的良渚古城到梵淨山和武夷山,我們將通過本文向您介紹中國多個非同凡響、令人嚮往的奇觀。
  • 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城堡,距今已有700多年,震撼人心的文化遺產
    海龍屯土司遺址也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城堡」,是僅次於萬裡長城的軍事遺址,比馬丘比丘古城遺址還要早200年,2015年7月4日聯合國教科組織在德國的波恩召開地39界世界遺產大會,「海龍屯土司遺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以「軍事城堡」名義申遺成功,成為世界文化保護遺產。
  • 「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重慶文化遺產宣傳月專題活動」正在火熱...
    它由大後方人民在浴血奮戰的抗戰歷史中創造,以中國共產黨倡導和推動建立的以國共合作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核心,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發對法西斯並取得偉大勝利為鮮明特徵,留下了許多抗戰遺址。這些抗戰遺址對推動重慶的開放,促進重慶與世界的交流。形成重慶「開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精神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重慶對外開放的歷史是重慶歷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 ...進行時丨恩施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夏錫璠一行來唐崖土司遺址調研
    《企業與市場》網 中部之聲(《企業與市場》網訊 轉載:唐崖土司城址 編選人:餘水行 王小英)4月16日下午,恩施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夏錫璠,一級巡視員鄭開國一行,來唐崖土司遺址景區調研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情況
  • 中國48項世界遺產全在這裡,你去過幾個?
    遺址所在山峰相對高度約350米,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地勢險要,如今周長約6公裡的環囤城牆尚存,囤東銅柱、鐵柱、飛虎、飛龍、朝天、飛鳳六關,囤西後關、西關、萬安三關依然屹立。囤頂平闊,囤內遺有「老王宮」和「新王宮」兩組重要建築基址,面積均在2萬平方米左右,此外尚有金銀庫、四角亭、採石場、校場壩、環囤馬道和敵樓等遺蹟。
  • 《世界遺產名錄》中國居全球第一!這55個地方你去過幾個?
    湖南土司遺址:2015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土司遺址分布於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區,現存的主要遺址類型包括土司城遺址、土司軍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築群、土司莊園、土司家族墓葬群等。
  • 張文兵調研唐崖土司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時強調保護第一 合理利用...
    恩施日報訊(全媒體記者胡軍)12月10日,副省長張文兵調研鹹豐縣唐崖土司城遺址保護與利用工作時強調,要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全力打造文化旅遊新地標。張文兵深入唐崖土司城遺址核心區,了解遺址及周邊的規劃布局、保護工程、景觀設計及配套建設情況,充分肯定遺址保護利用取得的成效。在聽取唐崖土司城遺址總體規劃、保護、利用等相關情況介紹後,張文兵指出,唐崖土司城遺址是恩施州唯一、湖北省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 金沙遺址中的太陽神鳥金飾,為何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前言:中國文化遺產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為保護保存在中國境內的珍貴的歷史文物、歷史遺址、藝術形式而啟動的計劃。如果熟悉的人,或許能夠記得它的標誌的造型,其中間的太陽神鳥,讓人的印象深刻。這個圖案是誰設計的,有著怎樣的含義,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呢?
  • 關注2020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
    (來源:文博中國)       11月4日,2020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城市市長論壇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召開。       本次年會以「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傳承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與會者分享關於世界文化遺產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就世界遺產第三輪定期報告、世界遺產與考古、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良渚遺址保護實踐經驗等交流研討。
  • 福州2020世界遺產大會延期!
    據悉,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福州正持續有力有序推進世界遺產大會的各項籌備工作。我國今年唯一的申遺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跡(暫定名),新增的德化窯遺址(屈鬥宮、尾林、內坂三處窯址)、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第三期考古南外宗遺址及市舶司遺址等遺產點考古工作也已展開。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第一,55處全名單收錄!你去過多少個?
    2019年7月6日,隨著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上之前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我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大美中國!見證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窮盡一生,也一定要去看全!
  • 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在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召開
    近日,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政府主辦的2020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暨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市長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古城遺址舉行。此次大會以「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傳承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參會人員分享了有關世界文化遺產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就世界遺產第三輪定期報告、世界遺產與考古、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良渚遺址保護實踐經驗等交流研究。大會還發表了《良渚宣言——有關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傳承與城市可持續發展》。
  • 【長江地理】探訪容美土司城遺址 感受田園牧歌式傳奇
    訪不完的歷史走不完的城長江商報消息 世界文化遺產之外的土司城:□本報記者張萌 謝方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成功,捷報飛傳,深隱大山深處的三處土司城遺址,名揚海外。目前,全國已知與土司相關的遺存共100餘處。湖北唐崖、湖南永順、貴州海龍屯三處土司遺址聯合申遺,三處治所分布在不同地區、職級由高到低、功能配合從堡壘到宮殿,相互印證。山水佳城,千城俊秀,除此三處世界遺產外,同樣還有很多布局精美,獨具當地特色,充滿未解之謎的土司遺址。本期長江地理,將再擷取三處遺珠,以饗讀者。從鄂西到湘西再到黔北,一路山水相交,土司城總在最險峻的地方出現。
  • 2020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年會在餘杭開幕
    來自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府部門、文物管理機構代表及專家學者等100餘人齊聚餘杭,交流分享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經驗做法,共議世界文化遺產價值傳承與城市可持續發展。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市領導張振豐、繆承潮,區領導張俊傑、許玲娣、陳壽田、吳來恩、蔣衛東等參加。
  • 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迎來第一批遊客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華)「很榮幸,能夠作為第一批遊客來逛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也很高興,家門口又多了一個公園!」伴隨著悠揚婉轉的《流水》琴音和婀娜多姿的《芒種》舞蹈,今天,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一期迎來了建成後的第一批特殊客人——望城區月亮島街道桃花井社區居民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