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期抗疫不力嗎?吳尊友復盤國內7波疫情始末,有4個關鍵舉措

2020-12-08 騰訊網

今天上午,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

他回溯了武漢當時的情況:

在僅有40多個病例時,做出元旦關閉華南海鮮市場的決定,只用了幾個小時;

從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到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前後只用了一周;

從病原體分離到診斷試劑,用於臨床診斷,只有幾天;

從發現疫情到武漢封城,只有三周多,而當時武漢報告的病例僅有500多例。

他說,中國早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及時、透明,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他分析,從武漢、北京到大連、青島等,我國相繼迎來7波疫情,中國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措施可概括為四大策略:即堅持「四早」、 狠抓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和及時隔離治療病人。

復盤1:

武漢從發現疫情到封城僅3周

論壇上,吳尊友以「新冠疫情形勢與防控策略」為主題,系統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的發展進程。

在疫情最早的幾周,疫情是怎麼發現、怎麼發生的,中國做了哪些響應?他展示了多個關鍵時間節點:

2019年12月27日,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張繼先大夫最早發現了不明原因肺炎,這幾個病例很像她在2003年治療的非典病例,她很快就把這樣一個疫情向當地的疾控部門作了報告,當地部門也進行了覆核。

2019年12月30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關於加強不明原因肺炎緊急救治工作的通知》,主要是相關醫院要求主動搜索病例。

2019年12月31日,國家衛健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了工作組、專家組到武漢協助工作。當時,武漢市只報告了40幾例病例,專家組迅速決定,2020年1月1日,關閉華南海鮮市場。

2020年1月3日,中國就把新冠肺炎疫情報告給了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有關國家,當時還是叫不明原因肺炎。

1月7日,中國分離了新冠疫情的毒株,叫新型冠狀病毒。

1月9日,診斷試劑運往武漢,作為診斷使用。

1月12日,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分享了新冠病毒毒株的基因序列。

1月20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列入到國家法定報告傳染病。

1月23日,武漢市封城。

從發現疫情到武漢封城,只有三周,有哪些重要的發現?

吳尊友分析,從發現疫情到分離出病毒,前後只用了一周,這麼短的時間,應該說創造了人類社會認識一種新的傳染病的最短的時間紀錄;從病原體分離到診斷試劑,用於臨床診斷,只用了幾天,這也創造了人類歷史最短的時間紀錄;另外,利用三周左右的時間,我們確定了這種不明原因肺炎的主要傳播方式和平均潛伏期。

他認為,這四大發現,包括分離病毒、確定基因序列、確定平均潛伏期、確定主要傳播方式,「奠定了我們國家制定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基礎,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對人類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

復盤2:

關閉華南海鮮市場曾有嚴重分歧

有很多人質疑,武漢前期應對疫情反應不夠快。吳尊友並不認同,當時反應速度如何,有數字為證:

從去年12月31日到到今年1月1日,華南海鮮市場關閉,這樣一個決策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當時武漢市只有四十幾個病例,且只有27個病人報告曾經去過華南海鮮市場。

「專家組在做決定的時候,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僅僅40個病人,還不清楚主要的傳播方式,值得不值得關閉華南海鮮市場?」他回憶,當時國家派的專家組和湖北當地的專家意見存在嚴重的分歧。

就湖北來說,當地的專家也是全國乃至世界有名的呼吸疾病專家,他們認為,因為40幾個病人關閉華南海鮮市場,小題大作,不值得。「專家的分析會一直延續到凌晨4點鐘。」吳尊友說,「最後國家專家組認為,我們應該以底線思維的方式,即使關閉錯了,還有機會重開,如果現在不關閉,錯失了機會,那就沒有抓住機會,那武漢的疫情就不是我們現在觀察到的這樣一個局面。」

1月23日,武漢封城,也是另外一個重大決策。他提到,1月22日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武漢報告的病例只有500多人,「因為500多人的病例,要使一千多萬人的一個大城市全部封城,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決定。」在2月,參加世界衛生組織考察團時,他分享了一個觀點——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吳尊友總結,這兩個決定就能看出,即使在信息還不全面的情況下,中國在應對新冠肺炎方面當機立斷,作出了科學的、英明的、果斷的決策,「這樣兩個決策,既決定了武漢疫情的規模,也決定了全國疫情的規模,也延緩了病毒在全球的蔓延。」

值得一提的還有,1月12號,中國向世界分享基因序列。分享基因序列有什麼含義?吳尊友解釋,知道這個,就可以序列生產診斷試劑,研製預防疫苗,這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第一個免費的公共產品。

復盤3:

中國四大關鍵措施應對7波疫情

在武漢為源頭的疫情得到控制以後,中國又相繼發生了幾波疫情。他說,概括起來,包括武漢,總共有7波疫情。

第二波,4月、5月,東北出現了由輸入病例引發的當地的傳播,主要是來自境外人員感染以後,在國內由於病人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當地的傳播。

第三波,6月發生在北京,新發地出現聚集性疫情。

第四波,7月、8月發生在新疆烏魯木齊。

第五波,也是相同的時間,比烏魯木齊要晚一點,結束得又早一點,發生在大連。

第六波,國慶節前後,發生在青島,很小規模的,只有十幾例。

第七波,也就是在新疆喀什地區發生的聚集性疫情。

回顧中國出現疫情後這一系列的策略,他認為,概括起來有幾點:

第一,「四早」。所謂的「四早」就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是應對傳染病,特別是急性傳染病非常重要的策略措施。

第二,中國在處理疫情的時候,狠抓病人為中心,以報告的病例為源頭,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只有把這個傳播鏈弄清楚了,才可以斬斷傳播鏈。中國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所以能夠及時地把疫情控制住。

第三,核酸檢測。一開始,中國核酸檢測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武漢疫情的早期,不能夠勝任臨床診斷的需求,隨後改進技術,核酸檢測能力大幅度地提高,當北京發生第二次疫情的時候,檢測能力已大幅度上升,北京很快就確定了疫情的規模,且能夠及時發現早期感染的病人。

第四,及時隔離治療病人,而且免費治療病人,這樣就能夠把傳染的源頭控制在醫院,減少社區的擴散。

他說,「這四項措施,是中國取得控制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措施。」

點讚:北京應對疫情又快又準

吳尊友還系統梳理了北京應對疫情的響應過程:

6月11日,經歷了56天沒有本地報告病例的情況下,北京突然出現了一個確診病例。對此,北京非常重視。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病例在過去14天,總共去過23個場所,北京立即對23個場所進行環境採樣,發現其中一個環境,也就是新發地,出現了核酸陽性。

北京疾控中心迅速把注意點轉到新發地,對新發地環境再次採樣,對新發地的工作人員進行採樣,又發現了更多的核酸陽性。在6月12日中午,北京關閉新發地地下交易大廳,所有的工作人員,包括購買物品的客人都立即實行了隔離觀察。「這樣快速的措施,一下就把主要的傳播方式給切斷了。」

隨後,北京又進行了高、中、低風險等級的劃分,對密切接觸者、到過高風險地區的人員限制離京。他還以自己為例,「我住在西城區,與豐臺區只有一個護城河之隔,雖然豐臺區的花鄉屬於高風險區,像我們在西城的生活基本上都沒有受到影響,這就體現出北京市施行的是精準防控、科學施策。」

此後,北京很快又進行了核酸篩查,以新發地為中心,向外周輻射,當檢測人群發現沒有核酸陽性時就停止了核酸檢測,北京的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他說,這一系列的組合拳,使得中國積累了一套發現疫情、及時控制疫情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在隨後的幾起疫情當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包括在大連、新疆、青島等幾起疫情當中,都很好地成功地運用了這些經驗,也使得這幾起疫情在較短的時間就得到了控制。

展望:希望疫苗助全球控制疫情

他說,當前,全球疫情非常不樂觀,3月下旬每日報告5萬人,進入11月以後,全球每日報告數已增加到60萬。

「全球的形勢非常嚴峻,尤其是進入冬季以後,像歐洲的多數國家出現了疫情的反彈。」他擔憂地指出,進入嚴冬以後,疫情會變得更加複雜,「雖然中國成功地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實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中國只有同世界各國一起聯起手來,把全球的疫情控制好,我們才能夠擁有一個比較安全的社會環境。」

當前,全球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是如何把各個國家的疫情控制住。他建議,從防控策略來看,公共衛生措施,像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勤洗手、常通風,這些措施非常有效,但必須在全國上下統一行動的情況下,才能夠取得有效的效果。在歐洲、在世界的其他很多國家,要採取像中國這樣步調一致的行動,還有很多政策、文化等障礙。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全球有一個更加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協調,同時,還需要依靠生物技術。」他談到,我們也希望新冠疫苗能為全球儘快控制疫情起到重要作用,能夠讓全球人民共享生物技術的成果,也讓全球儘快恢復到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

本屆北京論壇由北京大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崔鍾賢學術院聯合主辦,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疫情下全球化的新挑戰與新機遇」為主題,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方式赴約,聚焦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發展。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任敏

監製:張力

編輯:車社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中國早期抗疫不力嗎?吳尊友復盤國內7波疫情始末
    今天上午 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 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
  • 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力?武漢封城晚了嗎?吳尊友回應
    北京日報客戶端12月5日消息,今天上午,在一年一度的北京論壇上,針對「中國早期應對疫情不給力」等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出回應。他說,中國早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科學、及時、透明,武漢封城,減少了中國15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減少了中國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他分析,從武漢、北京到大連、青島等,我國相繼迎來7波疫情,中國控制疫情最重要的措施可概括為四大策略:即堅持「四早」、 狠抓流行病學調查、核酸檢測和及時隔離治療病人。
  • 第二波疫情捲土重來?吳尊友:中國不會大爆發,全球情況動蕩不安
    10月24日,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如今秋冬季來臨,國內民眾開始擔心第二波新冠疫情的來襲,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表示,我國出現疫情局部暴發的可能很小,最嚴重也就上百人感染,大家不用太過擔憂,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全球疫情卻非常不樂觀,我們還不能放鬆警惕,如果放開,中國將會有700萬人感染,20萬人死亡。
  • 疫情源頭找到了嗎?吳尊友解讀
    截至7月10日,北京已連續4天無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那麼北京何時下調應急響應級別?北京這波疫情的源頭找到了嗎?進口凍蝦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有何提醒作用?哈薩克斯坦出現的不明肺炎是新冠肺炎嗎?《新聞1+1》邀請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疫情相關的熱點問題一一回應。北京何時下調應急響應級別?
  • 疫情會在秋冬捲土重來嗎?復陽原因是什麼?吳尊友最新解讀
    截至北京時間22日0時48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超過2253萬例,疫情形勢依舊十分嚴峻。如何看待全球疫情走勢?進口冷凍生鮮包裝屢次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如何應對?疫情會在秋冬季捲土重來嗎?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作客《新聞1+1》節目,進行權威解讀。
  • 疫情會在秋冬捲土重來嗎?是否出現了新的傳播方式?吳尊友最新解讀
    截至北京時間22日0時48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超過2253萬例,疫情形勢依舊十分嚴峻。如何看待全球疫情走勢?進口冷凍生鮮包裝屢次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如何應對?疫情會在秋冬季捲土重來嗎?21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作客《新聞1+1》節目,進行權威解讀。
  • 哈薩克斯坦出現的肺炎是新冠肺炎嗎?吳尊友最新回應!7月10日山東無新增
    截至7月10日,北京已連續4天無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那麼北京何時下調應急響應級別?北京這波疫情的源頭找到了嗎?進口凍蝦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有何提醒作用?哈薩克斯坦出現的不明肺炎是新冠肺炎嗎?《新聞1+1》邀請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疫情相關問題一一回應。
  • 吳尊友:我國新冠疫情經歷了4波,第5波可能會來
    健康報微信公號9月18日消息,近日,雲南省瑞麗市出現新冠疫情。9月15日,國務院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這是時隔6個月後再次對防控方案進行修訂,相較第六版,新方案作出了哪些重要調整。秋冬季將至,疫情是否會捲土重來?圍繞一系列問題,健康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 吳尊友:防止國內疫情反彈,要做好「防物」和「防人」兩方面措施
    在2020年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提及了目前國內新冠疫情防控的挑戰。他表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第一時間發現病例,而早期病例若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自我購藥或到私人診所,未能及時發現,疫情可能會很快擴散。
  • 2021春節疫情還會爆發嗎?吳尊友談春節疫情防控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全球疫情日趨嚴重,國內發生一些零星散發病例也是常態化防控中的常見現象,想完全避免非常困難。  我國在過去11個月總結了一整套防控措施,能及時發現疫情,並能夠在第一時間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以內。春節期間雖然人員大流動,但只要人群中沒有感染者,就不會發生重大的疫情。概括起來要做到科學防控、精準施策、集中發力、突出重點。
  • 如何研判北京這波疫情態勢?來京辦事還安全嗎?中疾控專家吳尊友回應
    【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近日出現疫情反彈引發社會關注,今天下午,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做客人民日報客戶端,解讀此次北京疫情形勢及個人防護等系列熱點問題。如何研判北京這波疫情態勢?而且北京發現這個疫情以後,通過多項技術,一下就鎖定在新發地,主動篩查發現了這麼多病例,也就是說,採取措施很迅速,這樣就有可能在第一時間切斷它的傳播,對疫情防控還是有利的。吳尊友表示,這次疫情是「可防可控」的。
  • 吳尊友:瑞麗疫情成因何在?秋冬季疫情是否會捲土重來?
    9月15日,國務院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這是時隔6個月後再次對防控方案進行修訂,相較第六版,新方案作出了哪些重要調整。秋冬季將至,疫情是否會捲土重來?圍繞一系列問題,健康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
  • 法國應對新冠疫情調查委員會指出:法國政府抗疫不力
    法國應對新冠疫情調查委員會指出:法國政府抗疫不力 鄒合義/央視新聞 2020-12-11 02:23
  • 疫情防控實時追蹤 中國電信小翼管家四大舉措築牢抗疫大後方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為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這個春節大多數人選擇待在家中,為杜絕疫情感染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電信智慧家庭公司牢記使命擔當,心繫社會責任,攜「小翼管家」APP,築牢抗疫大後方,全力以赴馳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 這些地方發生疫情概率大!又快放假過年,吳尊友有重要提醒→→
    冬季疫情散發是正常現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說,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新冠肺炎作為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出現小幅度反彈,符合呼吸道傳染病的特徵。另外,進入冬季後,境外大多數國家的感染人數、汙染物品在增加,也給我國防控疫情帶來壓力。
  • | 關於成都疫情,吳尊友初步判斷→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此次疫情首例無症狀感染者及其妻子和第四例無症狀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前最近一次接受核酸檢測時間為12月5日,其母親核酸檢測呈陽性前最近一次接受核酸檢測時間為12月7日。經對四人進行抗體檢測,四人抗體IGM、IGG均為陰性,可以初步推斷為早期感染,這表明這起疫情發現較早,沒有出現疫情擴散趨勢。
  • 這些地方發生疫情概率大!又快放假過年,吳尊友有重要提醒
    冬季疫情散發是正常現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說,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新冠肺炎作為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出現小幅度反彈,符合呼吸道傳染病的特徵。另外,進入冬季後,境外大多數國家的感染人數、汙染物品在增加,也給我國防控疫情帶來壓力。
  • 秋冬季新冠疫情會捲土重來嗎?吳尊友:不會再現武漢的嚴重情景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秋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不少公眾擔心新冠肺炎疫情會捲土重來。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今天(8月1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回應說,疫情隨時都可能發生,規模大小取決於能否及時發現,防控措施是否實施到位,我國的新冠疫情不會再出現像年初武漢那樣的嚴重情景。
  • 又快放假過年了,吳尊友有重要提醒
    冬季疫情散發是正常現象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說,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新冠肺炎作為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出現小幅度反彈,符合呼吸道傳染病的特徵。另外,進入冬季後,境外大多數國家的感染人數、汙染物品在增加,也給我國防控疫情帶來壓力。我國出現多點零星散發病例屬於常態化防控下的正常現象。 吳尊友表示,進入冬季,出現現在觀察到的多點零星散發,可能是常見現象,不用過度擔心。
  • 吳尊友:普通人不用著急打疫苗,原因是……
    10月21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出席東南科技論壇,並做了題為「新冠疫情形勢與防控策略」的專題報告。他認為,在中國境內一般來說,普通老百姓感染病毒的機會很小,暫時可以不必考慮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