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結束後,中日竟還發生了一場戰爭,你知道嗎?

2020-12-09 騰訊網

1945年,隨著廣島和長崎的兩聲巨響,日本終於投降。長達十四年的中國抗日戰爭也隨之結束,但大家都沒想到,雖然天皇舉了白旗,日本最高統帥也表了態,日本軍方也拋棄了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但一部分軍人仍在中國負隅頑抗。中國境內依舊有大量日軍駐留,官方投降是一碼事,士兵遣返又是一回事。

當時的政府允許在華日軍繳械投降,讓其平安脫身,可依舊有部分日軍盤踞在高郵古城內,選擇頑死抵抗,不肯接受投降,這便是抗戰最後一戰高郵之戰。

高郵是一座古城,是在華中解放區的南部,位於京杭大運河東側。這裡從來都是爭搶的地方,地形使軍隊更容易防守和進攻。一開始,我們在解決日軍投降的問題,當時也沒有辦法注意這個地方,日本投降之後,江蘇高郵城內的日軍依然擺出一副「佔領軍」的姿態的重要原因,他們甚至還在高郵城構建防禦工事,阻止中國軍隊進城。1945年12月19日,新四軍發動了高郵戰役 ,開始收復高郵。

最終中國勝利,這場戰爭消滅了1100多名日軍、5000多名偽軍,俘虜了一大批日軍,還有60門大炮、4308支槍和無數的軍事物資。高郵被日本佔領了6年後,終於解放了,也是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次戰爭。

高郵戰役的勝利才宣告抗戰真正意義上的結束,因為這代表了中國土地只有中國人做主,中國對自己領土寸土必爭的決心與意志。抗日戰爭結束了,但日本侵華對中國人民的傷害與苦難卻留在我們民族血脈深處,我們不能忘卻日本侵華給我們民族帶來的累累罪行,時刻警醒,以史為鑑,勿忘國恥,因為遺忘侵華帶來的傷疤就等於遺忘歷史 。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大戰,很多人卻不知道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眾所周知,中國自從步入近代以來,就屢次遭受西方列強的侵擾,甚至還爆發過諸多戰役。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一場戰役,為何知道的人卻少?
    這是作為14年抗日戰爭的開端,同時也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帷幕。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軍民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因為有著無數愛國人士的奮勇抗戰,才有了抗日戰爭,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聯盟國的最後勝利。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與日本還爆發了一場戰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抗日戰爭是我國經過的最精彩的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我國人民同仇敵愾,共同迎接外敵的入侵。就算一開始沒能夠及時作出應對,但之後也有了很不錯的表現。也正是如此,才使得日本的囂張氣焰被澆滅,真正讓我們站了起來。面對這樣的狀況,許多人都覺得特別自豪,能夠讓自己的國家擺脫日軍的侵略。
  • 抗日結束後,日軍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大家的印象中仿佛所有的記錄都只簡單地交代了日軍在1945年法西斯勢力面臨倒塌時,德意日等國向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宣布投降,中日之間的戰事也隨之完全結束了。其實事實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日軍向中國和世界宣布投降之後,真正的無鬥爭時期還沒有來臨。在那之後,中日還爆發了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名字叫做高郵之戰。
  • 二戰結束後,中日其實還爆發了一場戰爭,很多人都不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滯留在我國士兵紛紛投降,在進行過受降儀式之後,日軍戰俘基本都被遣送回日本了,這一場長達十四年的侵略戰爭終於以日本的失敗結束,正當我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其實仍然有日軍負隅頑抗,他們抱著僥倖和狂妄的心理,繼續侵佔我們的領土,侵犯我們的同胞。
  • 中日第一次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
    對於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相信大家第一反應便是抗日戰爭,也就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開端一直持續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那場持久戰爭。但是,其實日本跟中國之間的戰爭遠不止這一次,可能很多人會想到發生在明朝著名的「戚繼光抗倭」,對,這個可以算是中間之間的軍事鬥爭,但是還遠沒有上升到國家戰爭的高度。根據小編統計,中日之間發生較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一共有五次,分別是即白江口之戰、元日戰爭、萬曆朝鮮戰爭(2次)、甲午戰爭以及最著名的抗日戰爭。
  • 新書 金錢與抗日戰爭
    第一節 國民政府對根據地貨幣的態度準許查禁第二節 根據地貨幣對法幣的態度聯繫鬥爭第八章 錢能通神第一節 貨幣與政治綏靖的錢挑戰的錢你和國家發生經濟關係的媒介戰鬥的錢第二節 戰爭支配下的貨幣經濟鄉村能否戰勝城市?
  • 5次中日戰爭,持續千餘年時間,日本人只贏了兩次
    因此,談起這中日兩國的關係,根據能夠找到的文字記載,就已經存在了長長的兩千年之久。縱觀歷史長河,戰爭與和平常常糾纏不休,兩者關係猶如相愛相殺的伴侶,綿綿不絕。而中國和日本之間,也不免了伴隨著各種糾葛,曾經發生了五次中日戰爭,日本只取得了百分之四十的勝率。這些戰爭都是什麼時期發生的呢?
  • 你認為抗日戰爭的轉折點是哪一戰?各地網友意見不一,山西網友神回復!
    從這句話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日本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之後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以及太平洋戰爭等,都是按照這份奏摺中的內容進行的! 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必然會有轉折點,比如二戰的轉折點,公認的就是中途島戰役、阿拉曼戰役,以及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問題來了,抗日戰爭的轉折點又是哪一戰呢?
  • 十四年的抗戰中,哪場戰役是抗日戰爭的轉折之戰?結果太意外!
    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勝利,使蘇德兩國總體力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蘇聯一直以來的被動局面得以全面扭轉,德國對蘇聯的攻勢狀態就此終結。史達林格勒戰役成為蘇德戰爭勝負天平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誌性事件之一。
  • 金錢與抗日戰爭 | 為錢而舞的軍刀
    馬克思說:受戀愛愚弄的人,甚至還沒有因鑽研貨幣本質而受愚弄的人多。經濟戰是抗日戰爭中極為重要的一幕,但它的來龍去脈卻被烽火硝煙和隆隆炮聲所掩蓋。西方有句俗語:戰爭需要的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貨幣是近代經濟的血液,商品賴其流通,人民依其生活,而國家政府憑藉貨幣與民眾發生經濟聯繫。貨幣戰是經濟戰的最高表現形式。抗日戰爭中,交戰雙方無不為此而運籌帷幄、浴血撕殺。這條戰線很隱蔽,但卻更為殘酷。深入研究抗戰時期的貨幣和貨幣戰,必將有助於我們對抗日戰爭全貌的深刻了解。
  • 抗日戰爭時日本派多少兵來中國?戰爭結束後又有多少人回去了?
    戰爭的時候中日交戰就是我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到現在也是。自侵華戰爭起,日本到底派了多少兵力來到中國?到抗戰結束後又有多少人回去了?讓我們看看一些數據。從918事件後,日本佔領了整個東北地區,所以我們就從1931年開始算起。
  • 初中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練習題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並將目標鎖定到落後腐敗的中國,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造成了巨大影響。「甲午中日戰爭」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見知識點,著重考查甲午戰爭的背景、經過、《馬關條約》的內容及戰爭結束之後的影響等內容。題型多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故將此部分內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備考。
  • 盤點中日歷史上,雙方進行了五次戰鬥,都是在哪個朝代發生的
    中日是指中國與日本,兩個國家都屬於亞洲地區,因此雙方之間避免不了摩擦。要知道,在中國古代,我國一直被周邊的小國稱之為天國。像現在西南諸位國,還有北方三國都是屬於中國的藩國。然而,中日歷史上,從古代到民國,先後發生了五次規模較大的戰役,這五次戰鬥都是在不同的朝代發生的。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雙方進行了五次戰鬥,都是在哪個朝代發生的戰事。
  • 論近代兩次中日戰爭,中國方面表現的差異
    在近代史上,中日兩國曾經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即:中日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這兩次戰爭都深遠地影響了東亞政治的格局。對中日兩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中日兩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就中國而言,兩次戰爭的結果是不同的,那麼,再這兩次戰爭中,有哪些方面的差異呢?
  • 歷經37年的民國,你知道在中華大地上,都發生了哪些戰爭嗎
    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正式宣告結束,迎來了民國時代。雖然在1912年民國正式成立,但是國內並不太平,百姓也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反而民國成為一個多事之秋,從1912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歷經37年的民國,可以說是年年發生的戰爭,搞得民不聊生。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歷經37年的民國,在中華大地上,都發生了哪些戰爭?
  • 教學設計及說課稿-《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要求: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標誌、兩個階段、主要戰役、戰爭中湧現的愛國將領;《馬關條約》籤定的時間、內容、危害;三國幹涉還遼;臺灣人民的反割臺鬥爭。學生踴躍回答,有的學生說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有的學生說是發生在晚清時期,中日兩國爆發甲午中日戰爭。無論學生的回答正確與否,我們都要對他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的態度表示肯定,然後引出今天課上所講的內容《甲午中日戰爭》,和同學們一起去尋找中日兩國關係緊張化的歷史淵源所在。
  • 高郵戰爭: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殲滅日偽軍6千人,俘獲4500人
    導語:高郵戰爭: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殲滅日偽軍6千人,俘獲4500人古代中國原本是一個強盛的國家,康乾盛世更是權力統治的巔峰,但是自清政府閉關鎖國之後,國家開始走向衰落。中國地大物博,國土遼闊,引起了當時許多列強的垂涎,而日本,就是列強中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列強侵略,清政府腐敗,於是日本開始大肆侵略我們的國土,抗日戰爭一炮打響。抗日戰爭,是一場耗時長久、傷亡慘重的戰役,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長達14年。
  • 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世界各國斷絕軍火貿易?只有這國除外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大的恥辱,當時日本在1931年發動918事變發生之後就一直等待時機,最後盧溝橋事變發生,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就開始了。 而那時候日本叫囂著要三個月之內就可以打下中國,日本之所以這麼自信,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的戰略儲備就只有3個月,一旦戰爭結束之後,中國連武器裝備都沒有,這還怎麼打仗。
  • 抗日戰爭的持久戰理論
    因此,有人武斷地認為,中日戰爭只要打三個月,國際局勢一定變化,蘇聯一定出兵,戰爭就可以解決。這代表了一種希望依賴外力的援助迅速結束戰爭的思想。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時,有些人認為徐州會戰應是「準決戰」,「是敵人的最後掙扎」。在共產黨內,「亡國論」一般是沒有的,但有些人有一種盲目輕敵的思想。他們過於看重國民黨有200萬正規軍的力量,因而以為抗戰能夠速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