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次中日戰爭,持續千餘年時間,日本人只贏了兩次

2020-12-18 王朝一派

中國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一直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作為世界上的文明發源地之一,令當時許多國家心嚮往之,他們不遠千裡前來學習

日本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歷史上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唐朝的時候就曾派遣遣唐使東渡求學,他們不斷地吸取著中華中的文化力量,作為自己成長的陽光和活力,讓自己逐漸變得強大。因此,談起這中日兩國的關係,根據能夠找到的文字記載,就已經存在了長長的兩千年之久。

縱觀歷史長河,戰爭與和平常常糾纏不休,兩者關係猶如相愛相殺的伴侶,綿綿不絕。而中國和日本之間,也不免了伴隨著各種糾葛,曾經發生了五次中日戰爭,日本只取得了百分之四十的勝率。

這些戰爭都是什麼時期發生的呢?有著什麼樣的經過呢?

第一次戰爭:白江口之戰

白江口之戰發生在軍隊力量強盛的盛唐時期。強盛時期的唐朝,有著精銳的軍隊,把日本打得落花流水,讓日本最終慘敗。

要知道,當時和唐朝軍隊迎面而戰,日本啟用了遠超唐軍的軍隊力量,依然不敵,被唐朝軍隊打得找不到了北。

《舊唐書》記載:「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

那時候的日本軍事力量落後,使用的刀具不是武士刀,而是太刀。簡單說來就是而是中原直刀的鐵刀,也是漢朝的環首刀。但日本也從這次的失敗戰爭中,吸取了教訓,明白自己的不足,需要自強才能改變境界,因此派出了學者來到唐朝學習,因此至今,日本仍然保留了很多唐朝時期的習慣。

第二次戰爭:元日戰爭

這次戰爭,元朝敗北。元日戰爭發生在忽必烈時期,持續了七年時間,從1274年到1281年結束。戰績傲人的忽必烈,可是曾經一路北上打到了俄羅斯,誰會想到居然兩度敗給了小小的日本。這讓忽必烈驕傲的內心大受打擊,打破了神話般的蒙古鐵騎。

這場元日戰爭的失敗,可以說是敗給天氣,元朝的軍隊在戰爭中,經歷了特級颱風的強烈襲擊,颱風所到之處,一片狼藉,颱風毫不留情地摧毀了船隻,讓元朝軍隊元氣大傷,天氣不助力的時候,失敗仿佛就在眼前。

第三次戰爭:萬曆朝鮮戰爭

歷史的鏡頭不斷推移,來到了明朝。在萬曆年間。萬曆二十年,即1592年,這年3月,在日本豐臣秀吉的指揮下,十四萬軍隊遠跨海洋,想要實現心裡的理想,邁出了對外擴張的一步。那時候的豐臣秀吉自我感覺十分良好,信心滿滿,因為他可是用武力統一了日本,認為把明朝打下來根本不是事。

豐臣秀吉為了到達中國本土,決定穿過朝鮮攻打明朝,朝鮮明確的拒絕了豐臣秀吉的提議,惹怒了豐臣秀吉,認為這是朝鮮瞧不起自己,是挑釁和漠視。因此不可一世的豐臣秀吉在當年4月,正式對朝鮮展開了戰爭。

抵抗不了日本軍隊強大進攻力量的朝鮮,轉頭向明朝,萬曆皇帝請求支援幫忙。萬曆皇帝深知日本進攻的目的地是大明,保朝鮮就是保自己,於是不等著日本打到家門口,萬曆便出兵了。明朝的出手,讓日本的勢頭得到了制止,隨後雙方進行了議和。

在1597年1月,仍然不死心的豐臣秀吉選擇了再次進攻,因為靠戰爭起家的豐臣秀吉不相信自己就此失敗,便集結十四萬日本軍入侵朝鮮。朝鮮再向明朝求救,明朝出兵,日本軍隊節節敗退。1597年8月,豐臣秀吉在京都抑鬱而亡。

這場戰爭明朝由此勝利。

第四次戰爭:甲午中日戰爭

這場戰爭的失敗,讓後來的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馬關條約》。這場戰爭爆發於1894年,甲午年。日本靠著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逐漸開始對外擴張,盯上了早已岌岌可危的清朝,清朝明顯不敵日軍。也讓清政府割讓了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賠償軍費白銀2億兩等,甲午戰爭的失敗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時也讓很多人就此反思,想要改革。

第五次戰爭:抗日戰爭

距離最近的一次和日本的戰爭,抗日戰爭被認為是改變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一場戰爭。

雖然在戰爭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與重大的犧牲,但經過了中國頑強的抵抗,最終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天皇裕仁「終戰詔書」向同盟國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浴血堅持,錚錚鐵骨,前赴後繼,也讓人民覺醒,落後就要挨打。

所以,跨越千年的中日戰爭,最後落下了帷幕,只有珍惜現在的和平,才能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論近代兩次中日戰爭,中國方面表現的差異
    在近代史上,中日兩國曾經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即:中日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這兩次戰爭都深遠地影響了東亞政治的格局。對中日兩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中日兩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就中國而言,兩次戰爭的結果是不同的,那麼,再這兩次戰爭中,有哪些方面的差異呢?
  • 日本三次賭國運戰爭——日中戰爭、日俄戰爭、日美戰爭,先贏後輸
    日本是世界上最瘋狂的賭徒:曾經賭了3次國運,還贏了2次 ,而每一次露出獠牙的時候,整個日本都是在賭國運,所以可以說日本是世界上最為瘋狂的賭徒,明治維新之後一共賭了3次國運,居然還贏了2次。
  • 古代中日爆發過兩次大戰,第一次日本安分900年,第二次元氣大傷
    說起中日之間的戰爭,很多人都以為只有近代發生的甲午中日戰爭和後來的抗日戰爭。其實遠不止如此,由於國土面積狹小,自古以來,日本就覬覦我國遼闊的土地。
  • 中日之間的五次大戰,日本最慘的一次,日軍輸的連褲子都不剩
    歷史上中日爆發了5次戰爭。 中日第三次大戰,萬曆朝鮮戰爭,發生在明朝萬曆年間。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了戰國時代大名紛爭的日本後,自感實力強大,迫不及待地發動對中國的戰爭。
  • 歷史上,日本曾先後發動過5次侵華戰爭(有3次未遂),結果卻是4敗1勝
    ,因此,每當中國國力進入衰退期時,他們總會蓄意發動侵華戰爭,被打痛了,就會老實很多年,從唐朝時期,日本就曾先後發動過5次侵華戰爭(其中3次未遂,還未進入中國地界就被打趴下了),其中有4次被揍得鼻青臉腫。
  • 說說中國與日本歷史上的幾次著名戰爭
    記得看過一個社會實驗節目,節目中邀請了一名日本女子參加,然後在南京街頭問路,說自己是日本人,看看南京市民的反應,節目中被問路的南京市民都很熱情地跟女子指路,然後女子就問他們難道不仇恨日本人嗎,其中一位老者說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人民之間是友好的,主要是那一小部分好戰分子,我們不追究了
  • 甲午中日戰爭(清)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兩次工業革命在日本交叉進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國內在社會轉型期有各種矛盾,因此以天皇為首的統治集團急於在對外擴張中尋找出路。
  • 歷史上中國曾三次出兵幫助朝鮮,很多人只了解1950年那次
    朝鮮國力不強,屢次遭到外族侵佔,歷史上中國共三次出兵幫助朝鮮抵抗侵略,也許由於時間問題,大多數人都只知道最近一次爆發於1950年的韓戰;那麼還有兩次發生在什麼時間呢?其餘兩次分別發生於明朝萬曆年間和清朝光緒年間。
  • 中日戰爭陷入僵持以後,中國這一優勢逐漸顯現,讓日本最後瘋狂了
    「武漢會戰」時,日本舉全國之力要將中國政府消滅在武漢,以徹底瓦解中國的抵抗之心,為此,日本將所有海陸空軍隊全部投入戰場,只在本土留下一個預備師,甚至這一個師也隨時準備調入戰場。中國這邊也不含糊,從全國各處調兵遣將,包括僅有的海空力量:四十餘艘戰艦,一百餘架飛機全部出動,計有總兵力一百一十萬人。
  • 教學設計及說課稿-《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要求: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標誌、兩個階段、主要戰役、戰爭中湧現的愛國將領;《馬關條約》籤定的時間、內容、危害;三國幹涉還遼;臺灣人民的反割臺鬥爭。2.日本國家現狀: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
  • 日本浪人刺殺李鴻章,欲圖擴大甲午中日戰爭!日本首相:愚蠢至極
    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李鴻章的到來,很是高興。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後,清政府派出的最有分量的談判代表。伊藤博文認為,以李鴻章目前在清國的地位,完全有能力代表清政府籤下這一戰後條約。而日本自1894年,發動的甲午中日戰爭,也將在很快就會收穫豐碩的果實。
  • 簡單了解一下中日甲午戰爭(威海衛之戰,第一次中日戰爭)
    這場戰爭持續近9個月,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894年7月25日~9月17日):這一階段戰爭分陸戰與海戰雙向進行,陸戰主要是在朝鮮半島上的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8月16日,日軍第一集團軍第5師及第3師一部約1.6萬餘人分三路進攻平壤。
  • 中日第一次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
    對於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爭相信大家第一反應便是抗日戰爭,也就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開端一直持續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那場持久戰爭。但是,其實日本跟中國之間的戰爭遠不止這一次,可能很多人會想到發生在明朝著名的「戚繼光抗倭」,對,這個可以算是中間之間的軍事鬥爭,但是還遠沒有上升到國家戰爭的高度。根據小編統計,中日之間發生較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一共有五次,分別是即白江口之戰、元日戰爭、萬曆朝鮮戰爭(2次)、甲午戰爭以及最著名的抗日戰爭。
  • 中日兩國史上首次交鋒,唐朝暴打日本,唐高宗:給臉不要臉是吧?
    朝鮮半島位於東北亞,與中國接壤,同時又臨近日本,隔著朝鮮海峽和對馬海峽與日本隔海相望,其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尤其是對於中日兩國。它既能成為中國進攻日本的跳板,也能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橋梁。在歷史上,中日兩國的交戰多與朝鮮有關,如唐朝的白江口戰役,元朝的徵日戰爭,明朝的萬曆朝鮮戰爭,甚至是近代的甲午中日戰爭都與朝鮮半島有關。在唐朝的時候,中國與日本間發生了一場足以改變日本國運的戰役,白江口戰役。這場戰爭的起因源於對百濟控制權的爭奪。
  • 甲午中日戰爭如果清朝堅持打下去,日本必敗,奈何清朝最終養虎為患
    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國力開始逐步上升。日本不滿足於自身現狀開始向海外發展,幾千年來日本人對於大陸的渴望到近代無比的強烈,日本強大起來第一個遭殃的就是朝鮮。這幾乎是一種慣性,唐朝時期的白江口之戰、明朝時期的朝鮮之役和清朝甲午中日戰爭無不從朝鮮開始。 一個家族的人為當兵送行合影留念
  • 太平洋戰役的失敗,甲午中日戰爭後便初現端倪,日本究竟怎麼了
    甲午中日海戰從1895年的甲午中日海戰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戰爭勝利的天平一直傾向於日本——這個遠東的小國。日俄戰爭首先我們分析一下19世紀的日本。對華的甲午海戰和對俄的戰爭勝利,這兩大戰役的勝利,促使日本目空一切,從自信轉變為盲目的自大。再加上軍事優先觀念升級為單純的軍事主義觀念。
  • 唐朝以來,中日之間爆發了數次戰爭,中國敗了兩場
    中日兩國並沒有接壤,不像中朝關係那麼緊密。但中日兩國的交往歷史也是非常久遠。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從漢魏時期開始兩國就有了正式的交往,《後漢書·東夷傳》曾記載了倭國奉貢朝賀,尤其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大和國統一了日本,中日之間形成朝貢關係。
  • 爆發於唐朝的中日第一次戰爭,為何直接讓日本臣服一千年?
    歷史上日本和中國進行過5次大規模的戰爭,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中日甲午戰爭,那你知道中日第一次戰爭是哪一次嗎?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中日第一次大戰,唐朝時期發生的白江口之戰那是公元663年8月,這個時期。
  • 日俄戰爭:日本被玩弄的第0次世界大戰
    今天要說的是日俄戰爭。很多中國人對日俄戰爭完全沒有概念,日本和俄國打仗幹中國人什麼事?可事實上,日俄戰爭是一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中國人民生靈塗炭、清政府中立的列強戰爭。史學界有人把它稱之為「第0次世界大戰」。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這場戰爭提前揭示了人類20世紀悲慘的命運。
  • 中日史上第一場戰爭「白村江之戰」,唐朝軍隊為何能以少勝多?
    前言眾所周知,日本在華夏的歷史上長期以來是俯首稱臣的。自隋唐以來日本更是不斷派遣留學生踏入中原大地,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知識。是什麼讓日本規規矩矩的跟著中國混了久?那麼就不得不提中日史上第一場戰爭"白村江之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