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浪人刺殺李鴻章,欲圖擴大甲午中日戰爭!日本首相:愚蠢至極

2020-12-26 騰訊網

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李鴻章的到來,很是高興。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後,清政府派出的最有分量的談判代表。伊藤博文認為,以李鴻章目前在清國的地位,完全有能力代表清政府籤下這一戰後條約。而日本自1894年,發動的甲午中日戰爭,也將在很快就會收穫豐碩的果實。

想到這裡,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忍不住內心的激動,臉龐上不免露出了幾絲掩藏不住的笑容。

很快,伊藤博文便與李鴻章開展了第一次談判。伊藤博文代表日本政府提出:日軍需佔領天津、山海關等地區,而清政府在上述地區的原有武裝需就地解除,並承擔日本軍隊的駐紮費用;此外,清政府還需賠償日本3億兩白銀等等。

李鴻章聽聞後,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臨行前,清政府內部倒是對割地賠款有一定的心裡準備,光緒皇帝也授予了李鴻章以「以商讓土地之權」。可是,李鴻章卻萬萬沒想到,日本人的胃口會如此之大。如果,真割讓天津和山海關的話,京師將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談判陷入了僵局。

隨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與李鴻章又進行了兩次談判。日本對原有的談判條件,不但絲毫沒有鬆口的意思,還另加了割讓臺灣的請求。這讓李鴻章對此次談判,逐漸喪失了信心,並有了回國之意。

可就在此時,原本陷入僵局的談判,因為一件事情發生了轉機。

就在第三次談判結束後,李鴻章在回接引寺的途中,被一個名叫小山豐太郎的日本浪人刺殺了。所幸,子彈並未打中要害,僅僅是造成李鴻章的左眼下受傷。但此事,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西方列強也逐漸站到了請政府一邊,對日本政府施加壓力。

由於此事,出現的過於突然,一下子打亂了日本政府的節奏。日本政府也擔心,李鴻章如果以此為藉口回國,那麼此次戰後談判,將會徹底成為死局,而他們想從中獲取的巨大利益,也極有可能化為泡影。

因此,日本天皇先是派御醫對李鴻章的傷勢做了診治。然後,便加緊審訊刺殺李鴻章的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審訊的結果是,這個日本浪人想通過刺殺李鴻章,好讓甲午中日戰爭繼續下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聽聞後,大罵:愚蠢至極!

最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綜合各方意見,不得已對談判內容做了適當的讓步:第一,縮小了遼東半島的割讓範圍;第二,賠償日本的3億兩白銀縮減為2億兩白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日本刺客行刺李鴻章,反而讓清朝少賠1億兩白銀,這刺客什麼下場?
    日本刺客行刺李鴻章,反而讓清朝少賠1億兩白銀,這刺客什麼下場? 1895年中日甲午一戰,李鴻章苦心經營二十年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對於大清的「裱糊匠」李鴻章來說,北洋水師以這樣的結局收場是一個恥辱。
  • 甲午農民戰爭:朝鮮版「太平天國」運動,中日甲午戰爭的直接起因
    正是由於甲午農民起義運動的爆發,使得朝鮮政府請求清朝派兵進入朝鮮鎮壓農民起義,這也讓日本趁機進入朝鮮半島,日本為了自己的大陸擴張政策和奪取的朝鮮的野心,以此為藉口不斷增兵朝鮮,此後不惜代價挑起中日甲午戰爭,可以說甲午農民戰爭也是中日甲午戰爭的直接起因,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東亞三個國家的近代的命運。
  • 兩個人的戰爭:李鴻章與伊藤博文
    所以,梁啓超在為李鴻章作傳時強調:若以中國之失政而盡歸於李鴻章一人,李鴻章一人不足惜,而彼執政誤國之樞臣,反得有所諉以辭斧鉞,而我四萬萬人放棄國民之責任者,亦且不復自知其罪也。西報有論者,曰日本非與中國戰,實與李鴻章一人戰耳。其言雖稍過,然亦近之。
  • 高考熱點——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1.日本挑起戰爭19世紀末,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口本藉機派大軍人侵朝鮮。1894年7月.日本軍隊悍然在朝鮮半島海域豐島海面偷襲清軍運兵船,挑起中日甲午戰爭。不久,中日海軍在黃海展開決戰。清軍「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在戰艦中炮、彈藥用盡的情況下,下令全速撞擊日「吉野」艦,壯烈殉國。2.
  • 翁飛:李鴻章該為甲午慘敗負多大責任?
    資料圖片:甲午戰爭爆發前,李鴻章在戰略判斷和指導上犯下嚴重錯誤,成為釀成此後慘敗的原因之一。圖為攝於1896年的李鴻章照片。參考消息網7月1日報導 在李鴻章的外交生涯中,日本無疑是他打交道最多、最重要的對象。
  • 清朝割讓臺灣島給日本時,李鴻章撂了句狠話給日本,如今已然成真
    那時候甲午海戰,便是中日第一次交手,當時中國處于洋務改革時期,在這次變革中,清政府主要還是在科技方面進行了增強,並且訓練了一支很強大的海軍,但是這一次變革沒有涉及到根本,而清朝也沒真的變強大。那時候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清政府的黑暗,所以在朝中官員和慈禧的管理下,這支水軍照樣不是日本人的對手,所以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宣告結束。
  • 假如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堅持不投降繼續打,結局會怎樣?
    近現代以來,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從1868年日本實施明治維新至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歷時26年。清代從1861年開始的洋務運動到甲午戰爭,總共三十三年。並且清地大物博,日本國小民乏。儘管改革不斷深化,但日本缺乏海外殖民地,無法實現資本原始積累。在現代戰爭中,人命是最沒有價值的東西。
  • 日本浪人製造30萬假幣,讓清朝損失幾百萬,最後卻逍遙法外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大批日本浪人湧入大清國,他們有的從事黑幫活動,有的從事間諜活動,替軍方搜集情報,有的則玩起高智商犯罪,他們盯上了一家中國銀行。這家銀行就是中國的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盛宣懷塑像中國通商銀行的首任行長便是創辦者盛宣懷,資本來源主要是盛宣懷的輪船招商局和電報局,李鴻章等官員也投資了78萬兩白銀,其餘的來自社會人士的商股。
  • 聊一聊,甲午中日戰爭為什麼讓清政府慘敗
    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甲午中日戰爭看看,它是怎麼成為中國悲慘近代史的開端的呢?誰能想到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出兵63萬,竟然讓不到20萬的日軍打敗呢?死亡人數是日軍的一半還多,戰後還需賠款兩億兩白銀,如果中國拒絕賠付的話會怎麼樣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一聊。
  • 李鴻章告誡日本:如佔中國這一地區,兩國將成世仇
    甲午海戰19世紀末的東亞地區,一個是迴光返照的老大帝國,一個是噴薄欲出的近代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戰。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戰敗,我國割讓領土、賠款大量的白銀給日本。中日談判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籤訂的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致使我國喪失了大量的領土。
  • 教學設計及說課稿-《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要求: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標誌、兩個階段、主要戰役、戰爭中湧現的愛國將領;《馬關條約》籤定的時間、內容、危害;三國幹涉還遼;臺灣人民的反割臺鬥爭。(2)分析甲午中日戰爭對中國民主革命進程的影響。3.情感目標:(1)甲午中日戰爭不僅決定了中國海軍的命運,而且決定了此後近半個世紀中日關係的格局。(2)愛國官兵的英勇抗爭,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保衛祖國的優良傳統。
  • 太平洋戰役的失敗,甲午中日戰爭後便初現端倪,日本究竟怎麼了
    19世紀的日本,我們不可否認其發展之迅猛,並且有諸多「優點」。但如果你仔細研究,把這些所謂的「優點」放大到歷史的長河中,它何其不是後來戰爭所失敗的必要因素呢?甲午中日海戰從1895年的甲午中日海戰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戰爭勝利的天平一直傾向於日本——這個遠東的小國。
  • 他自稱始皇后裔,是最希望中日友好的日本首相,然而...|日本觀察
    而曾經一位日本前首相在當選日本首相之前公開承認他是秦始皇的後裔。他曾是日本自民黨內竹下派的骨幹分子之一,1992年與小澤一郎一起退出竹下派,1993年退出日本自民黨組建新生黨,並由此形成了日本自民黨喪失執政權。但同時也因為新黨的執政能力欠缺,其擔任首相的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的64天。
  • 中日甲午海戰
    日本伺機而動,決定出兵朝鮮趁 機挑起中日衝突以發動侵略戰爭。 朝鮮東學黨起義被鎮壓後,清政府照會日本,建議中日兩國同時撤兵。 日本拒不撤兵,蓄意擴大事態。面對日本的挑釁,清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主戰和主和兩派意見。 以光緒帝為首的帝派力主加強戰備,以武力遏制日本的擴張,但實權掌握在慈禧太后和李鴻章手上,他們對日避戰求和。
  • 甲午中日戰爭如果清朝堅持打下去,日本必敗,奈何清朝最終養虎為患
    這幾乎是一種慣性,唐朝時期的白江口之戰、明朝時期的朝鮮之役和清朝甲午中日戰爭無不從朝鮮開始。 一個家族的人為當兵送行合影留念 緊接著中日甲午戰爭開始了,日本人在這場戰爭中可謂是孤注一擲,將全部的寶壓在這場戰爭中,據說當時日本天皇為了把錢給軍隊,每天只吃一頓飯,而當時的慈禧過一次壽就要花費幾千萬兩白銀
  • 朝鮮問題的持續惡化,加速清朝與日本的對立,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李鴻章決心尋求外交解決,他希望爭得西方各國的同情,迫使日本同意和平解決。當俄國沒有遵守替中國調停的諒解時,李鴻章就轉而請求英國調停。倫敦事先未曾料及事態發展如此之快,所以沒有適當的對策而左右為難。3月間接替格蘭斯頓當政的羅斯貝利勳爵「很不願意看到遠東出現動蕩局勢」。
  • 如若此人當上北洋水師提督,在甲午中日戰爭前,兩國恩怨早已解決
    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朝籤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不僅標誌著洋務運動徹底破產,而且致使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更加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始認識到英國的船堅炮利,為了加強海防抵抗侵略,便著手採購外國船炮,籌劃建立一支近代海軍,北洋海軍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
  • 初中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練習題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並將目標鎖定到落後腐敗的中國,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造成了巨大影響。「甲午中日戰爭」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見知識點,著重考查甲午戰爭的背景、經過、《馬關條約》的內容及戰爭結束之後的影響等內容。題型多以單項選擇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出現,故將此部分內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備考。
  • 甲午中日海戰,清軍兵力是日軍的2倍之多,傷亡率呢?
    甲午中日海戰,對於我國意義重大,它的失敗奠定了日本後來的侵華戰爭。這場戰爭中,雙方無論是兵力還是武器都相差懸殊,但卻各有優勢。日軍的軍艦比較先進,清軍則是兵力豐沛,是日軍的2倍之多,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的傷亡率又是幾比幾呢?
  • 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挨了一個日本憤青一槍,這一槍到底有多貴
    當年甲午一戰,北洋水師被打的幾乎全軍覆沒,當時世界震驚,因為這樣的結局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啊,當時大清的海軍並不弱於日本的聯合艦隊,如果非要做比較的話,甚至要高出甚多,但是仍舊是敗了,敗在了體制上。馬關條約籤訂甲午海戰失敗之後,日本索要賠款多少?三一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