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李鴻章的到來,很是高興。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後,清政府派出的最有分量的談判代表。伊藤博文認為,以李鴻章目前在清國的地位,完全有能力代表清政府籤下這一戰後條約。而日本自1894年,發動的甲午中日戰爭,也將在很快就會收穫豐碩的果實。
想到這裡,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忍不住內心的激動,臉龐上不免露出了幾絲掩藏不住的笑容。
很快,伊藤博文便與李鴻章開展了第一次談判。伊藤博文代表日本政府提出:日軍需佔領天津、山海關等地區,而清政府在上述地區的原有武裝需就地解除,並承擔日本軍隊的駐紮費用;此外,清政府還需賠償日本3億兩白銀等等。
李鴻章聽聞後,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臨行前,清政府內部倒是對割地賠款有一定的心裡準備,光緒皇帝也授予了李鴻章以「以商讓土地之權」。可是,李鴻章卻萬萬沒想到,日本人的胃口會如此之大。如果,真割讓天津和山海關的話,京師將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談判陷入了僵局。
隨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與李鴻章又進行了兩次談判。日本對原有的談判條件,不但絲毫沒有鬆口的意思,還另加了割讓臺灣的請求。這讓李鴻章對此次談判,逐漸喪失了信心,並有了回國之意。
可就在此時,原本陷入僵局的談判,因為一件事情發生了轉機。
就在第三次談判結束後,李鴻章在回接引寺的途中,被一個名叫小山豐太郎的日本浪人刺殺了。所幸,子彈並未打中要害,僅僅是造成李鴻章的左眼下受傷。但此事,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西方列強也逐漸站到了請政府一邊,對日本政府施加壓力。
由於此事,出現的過於突然,一下子打亂了日本政府的節奏。日本政府也擔心,李鴻章如果以此為藉口回國,那麼此次戰後談判,將會徹底成為死局,而他們想從中獲取的巨大利益,也極有可能化為泡影。
因此,日本天皇先是派御醫對李鴻章的傷勢做了診治。然後,便加緊審訊刺殺李鴻章的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審訊的結果是,這個日本浪人想通過刺殺李鴻章,好讓甲午中日戰爭繼續下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聽聞後,大罵:愚蠢至極!
最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綜合各方意見,不得已對談判內容做了適當的讓步:第一,縮小了遼東半島的割讓範圍;第二,賠償日本的3億兩白銀縮減為2億兩白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