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村民變「藥農」 新產業帶來新希望
黃龍縣圪臺鄉村民抓住春耕春種最佳時節,種植中藥材,拓寬致富路,打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
在圪臺鄉長村的核桃園裡,機器轟鳴,村民們正在翻地、施肥、插苗。種植戶卜金泉告訴記者,就是村集體發展的這片林下中藥材產業,讓他有了分紅,還在家門口就了業。
黃龍縣圪臺鄉長村村民 卜金泉:我一共有12畝地,流轉費是5000塊錢,以後幹一天是120塊錢,半年下來,光管理費能掙兩萬多塊錢,還有半年時間,自己就能自由安排出去打工,還能多收入一部分。
長村是圪臺鄉最邊遠的村落,村民收入以核桃種植為主,產業發展單一,收入微薄。今年村上流轉290畝土地,種植丹參、黃精、淫羊藿、蒼朮等中藥材,村民可以入股分紅,增加收入。
黃龍縣圪臺鄉長村黨支部書記 姚榮會:我們村的村民積極性很高,土地流轉給集體以後,還能在這務工,比原來種地增加了收入。
村裡還與藥材收購公司籤訂種植協議,解決銷售問題,走出了一條「公司帶動+支部牽線+扶貧項目入股」的產業發展新路,壯大了集體經濟,促進了農民增收。
黃龍縣圪臺鄉紀委書記 李健:我們先後精準實施了圪臺村320畝羊肚菌種植、馬場村1700畝蔬菜種植和2300畝連翹種植及長村的290畝中藥材種植等一批造血式優勢特色產業,有力填補了各村經濟薄弱的這片窪地。
延長:小草莓闖出致富路
延長縣也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鄭莊鎮川道村大力發展草莓產業,走出致富新路。
走進種植戶老於家的草莓大棚,可以看到草莓長勢喜人,而且與以往大棚不同的是,他們家的草莓居然上牆了,這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草莓種植戶 于濤年:後牆的光照溫度都能好一些,再就是增加土地的利用面積,這一個後牆能頂半個棚的種植面積。
把草莓種到後牆上,這種方法是遼寧來的草莓種植大戶于濤年的創新,去年8月份,鄭莊鎮鎮長張海清邀請老於來到郭旗村,承包大棚種植草莓。
延長縣鄭莊鎮鎮長 張海清:我看人家種植的技術和種植方法比較先進,而且草莓個頭也比較大,收入效益也比較好,我就和老於溝通,看能不能到我們延長縣鄭莊鎮來種植草莓,帶動我們鄭莊鎮大棚戶共同種植草莓。
在老於的帶動下,村裡原本種植西甜瓜的張海軍也準備種植草莓。
延長縣鄭莊鎮郭旗村大棚種植戶 張海軍:種大棚收入比一般在外面打工的收入能高出兩三萬。
現在,一株株翠豔欲滴的草莓,成為了郭旗村村民的致富果。
延長縣鄭莊鎮鎮長 張海清:我們郭旗沿線的種棚戶今年也有意願種植草莓,我們還聘請老於為我們鄭莊鎮草莓種植技術員,指導我們村民共同致富,發展棚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