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正好興產業 村民致富路更寬

2020-12-27 延安市融媒體中心

黃龍:村民變「藥農」 新產業帶來新希望

黃龍縣圪臺鄉村民抓住春耕春種最佳時節,種植中藥材,拓寬致富路,打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

在圪臺鄉長村的核桃園裡,機器轟鳴,村民們正在翻地、施肥、插苗。種植戶卜金泉告訴記者,就是村集體發展的這片林下中藥材產業,讓他有了分紅,還在家門口就了業。

黃龍縣圪臺鄉長村村民 卜金泉:我一共有12畝地,流轉費是5000塊錢,以後幹一天是120塊錢,半年下來,光管理費能掙兩萬多塊錢,還有半年時間,自己就能自由安排出去打工,還能多收入一部分。

長村是圪臺鄉最邊遠的村落,村民收入以核桃種植為主,產業發展單一,收入微薄。今年村上流轉290畝土地,種植丹參、黃精、淫羊藿、蒼朮等中藥材,村民可以入股分紅,增加收入。

黃龍縣圪臺鄉長村黨支部書記 姚榮會:我們村的村民積極性很高,土地流轉給集體以後,還能在這務工,比原來種地增加了收入。

村裡還與藥材收購公司籤訂種植協議,解決銷售問題,走出了一條「公司帶動+支部牽線+扶貧項目入股」的產業發展新路,壯大了集體經濟,促進了農民增收。

黃龍縣圪臺鄉紀委書記 李健:我們先後精準實施了圪臺村320畝羊肚菌種植、馬場村1700畝蔬菜種植和2300畝連翹種植及長村的290畝中藥材種植等一批造血式優勢特色產業,有力填補了各村經濟薄弱的這片窪地。

延長:小草莓闖出致富路

延長縣也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鄭莊鎮川道村大力發展草莓產業,走出致富新路。

走進種植戶老於家的草莓大棚,可以看到草莓長勢喜人,而且與以往大棚不同的是,他們家的草莓居然上牆了,這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草莓種植戶 于濤年:後牆的光照溫度都能好一些,再就是增加土地的利用面積,這一個後牆能頂半個棚的種植面積。

把草莓種到後牆上,這種方法是遼寧來的草莓種植大戶于濤年的創新,去年8月份,鄭莊鎮鎮長張海清邀請老於來到郭旗村,承包大棚種植草莓。

延長縣鄭莊鎮鎮長 張海清:我看人家種植的技術和種植方法比較先進,而且草莓個頭也比較大,收入效益也比較好,我就和老於溝通,看能不能到我們延長縣鄭莊鎮來種植草莓,帶動我們鄭莊鎮大棚戶共同種植草莓。

在老於的帶動下,村裡原本種植西甜瓜的張海軍也準備種植草莓。

延長縣鄭莊鎮郭旗村大棚種植戶 張海軍:種大棚收入比一般在外面打工的收入能高出兩三萬。

現在,一株株翠豔欲滴的草莓,成為了郭旗村村民的致富果。

延長縣鄭莊鎮鎮長 張海清:我們郭旗沿線的種棚戶今年也有意願種植草莓,我們還聘請老於為我們鄭莊鎮草莓種植技術員,指導我們村民共同致富,發展棚栽產業。

相關焦點

  • 產業興農 雙手致富
    產業興農 雙手致富 2020-12-21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冀」往開來 特色產業興農鋪就致富路
    產業是村民脫貧的根本保障,是全面小康的基本依託。在農業大省河北,越來越多的鄉鎮、村落,結合本地資源特色,探索多元產業發展,堅持大產業「頂天立地」,小產業「鋪天蓋地」,走出了一條穩固的產業助民致富路。更值得關注的是,利民的模式、便民的位置、惠民的政策,讓不少夫妻檔共同加入這些產業,也讓在外打工的兒女不斷回鄉發展。
  • 「脫貧攻堅走基層」紫雲克田村:路通產業興 致富有奔頭
    韋小院告訴記者,進村的泥濘路常常把裝運葡萄的車輛「坑」在路上,許多客商受過一次「坑」後,再也沒來基地收購葡萄了,讓他的葡萄一度滯銷。要致富,先修路。為改善克田村交通環境,在幫扶單位的紫雲自治縣人大常委會的協調下,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下,2018年,從火花鎮達幫集貿市場至克田村的通村柏油路開始建設,由於道路沿線山體滑坡現象嚴重,施工難度大,經過施工人員的艱苦作業,2019年10月7日,長10公裡、寬6.5米的通村柏油路建成,破解了克田村發展路上的交通瓶頸。道路通,路網聯,交通暢。
  • 福安穆陽鎮:發力「線面+」 致富路更寬
    「穆陽線面已連續兩年實現產值過億元,當地三成精準扶貧戶靠線面產業穩定脫貧,並帶動周邊穆雲、康厝兩個鄉鎮的600多戶村民從事這一富民產業。」福安市穆陽鎮黨委書記陳煦說。 技術迭代興產業 穆陽鎮鎮長阮貴章介紹說,從「1.0版」的自產自銷、靠天吃飯,到「2.0版」的統購統銷、塑造品牌,再到「3.0版」的工廠化+合作社,穆陽線面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線面技術的迭代升級,離不開陳華興的努力。
  • 田林縣浪平鎮:獼猴桃變身致富產業 助推村級集體經濟增收
    田林縣浪平鎮:獼猴桃變身致富產業 助推村級集體經濟增收 www.gxbszx.gov.cn  2020-09-14 11:15  閱讀:11493次  作者:趙文朝 甘盛宏 甘惠  編輯:班潔  來源:田林縣融媒體中心
  • 六盤水市金盆鄉羊場村:產業興 村民富
    正在劈竹子圍菜園的村民黃亮益說:「把家裡的小菜園圍起來,就不怕雞和牛進去吃菜了,好看又實用。」金盆鄉正在推進各組建設農家小康菜園,進一步美化村居環境,改善村民膳食結構。 羊場村在產業發展上做過多方面嘗試,效果不理想,村民何元濟請來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後,認為羊場村適合種植魔芋。於是何元濟在家人的支持下,自籌20多萬元,加上村裡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共投入49萬餘元,建立了魔芋種植示範點。 何元濟說: 「年前種植了100多畝魔芋,現在快要發芽了。
  • 裡仁鎮老鷹村:「長短結合」興產業 增收致富激活力
    秀山網訊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縣各地紮實推進產業扶貧,助力貧困戶增收,加快脫貧步伐。裡仁鎮老鷹村通過「長短結合」發展產業,有效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眼下,正是油茶管護的時節,在老鷹村山坡上,一棵棵油茶樹迎風招展,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村民們正三三兩兩分散在各處,忙著除草、壘土、施肥。
  • 河北答卷|數讀民生事:「四好農村路」興產業富百姓
    「四好農村路」興產業富百姓——數讀河北民生事②「過去,村裡村外的路年久失修,汽車運輸時,一籃子雞蛋顛破了一半,一車西紅柿能顛成醬。而且,不少村民去醫院看病,也經常耽誤在路上。不過,現在可不一樣啦。」近日,指著寬敞平坦的村路,隆化縣羊圈子村黨支部書記馬佔山高興地表示。2017年,該村開始修建出村路。如今,村民開車10分鐘就能上國道,30分鐘就能上高速公路。藉助四通八達的路網,該村到機場、港口也只需一兩個小時。
  • 玉溪市委政法委精準幫扶讓村民走上致富路
    玉溪市委政法委精準幫扶讓村民走上致富路 2020-12-04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大渡口:「兵支書」帶領村民走出致富路
    從一名復員退伍軍人到如今石盤村的致富領頭人,16年來,他深深紮根家鄉熱土,用實際行動為這句話做出了最好的注釋。李波查看水稻生長情況 (攝影:廖雅塵)修通致富路 公交開進村「現在的石盤村越來越美了,變化特別大。」村民駱音告訴記者,這些變化得感謝李波。
  • 路寬了村美了 村民的腰包跟著鼓起來了
    路寬了,村美了,短中長期的致富項目有了,村民的腰包悄悄鼓起來了。「俺們真幸運,西川有福啊!」村民們樂得合不攏嘴。努力換來鄉村旅遊示範村40歲的劉曉旻出生於盂縣城郊,大學畢業後,做過各種工作。2008年,他成為盂縣南婁鎮的一名村官。
  • 「九江」德安縣寶塔鄉九裡村:家鄉美產業興 村民喜笑顏開
    德安縣寶塔鄉九裡村位於寶塔鄉西部,距德安縣城5公裡,轄區面積約23.9平方公裡,下設18個村民小組,農戶460戶186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7戶104人。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全村貧困戶均已光榮脫貧,村集體經濟也逐年增長,實現了組織強、產業興、村民富、村莊美的可喜變化。
  • 湖北蘄春縣株林鎮鋪頭坳村:「產業興村」天地寬
    拔窮根在產業。村「兩委」藉助「消薄」東風和違規經營合同清理的契機,2020年7月,將1300畝山林林權收歸集體,計劃全部栽種上新油茶種苗。9月,將承包合同不能履約的240餘畝徐安林場、老桔子園收歸集體,計劃全部改種上新油茶。10月底,將農戶零星種植的300畝油茶基地流轉到村集體,規划進行改造升級。
  • 興國:桑蠶產業裡的致富新「絲」路
    「種桑養蠶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周期短、收益大的增收致富好門路。」看著一個個雪白的蠶繭,養蠶大戶黃新發生說。  今年46歲的黃新發生,是興國縣社富鄉桂江村的村民,此前,他是當地一名室內裝修工人。這幾年,他看到家鄉發展的越來越好,便逐漸萌生了發展農業的想法。
  • 開州:產業鋪平致富路 綠色發展創金山
    行走在開州廣袤的田野上,一幅幅煥發勃勃生機的綠色生態畫卷徐徐展開:大進鎮生態茶葉觀光體驗園茶香馥鬱,趙家街道南山村黑泥溝李子漫山飄香,大德鎮磨梁村五彩桃園夢幻甜蜜,鐵橋鎮億世村翠冠梨個大果甜,長沙鎮福城村柑橘掛滿枝頭……開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種植經濟林作為國土綠化和產業發展的結合點,依託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促進群眾增收的致富路。
  • 足跡丨密雲水庫西線村民的旅遊致富路
    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特別欄目《足跡》第二十八期節目如約而至,今天由韓金鳳、祝桂蘭為您講述密雲水庫西線村民的旅遊致富路。韓金鳳作為村內桃源仙谷景區負責人,見證了村民們通過發展旅遊走上致富路的歷程,以及村民們自覺保水的實際,下面我們來聽聽她的講述。
  • 荊州市稅務局:產業扶貧拓寬致富路
    老鄉富不富,產業是支柱。在荊州市稅務局對口幫扶下,江陵縣孟家垸村致力發展的「一村一品」、「一主多輔」產業項目帶動激活了貧困群眾自身「造血」功能,推出了許多暢銷市場的農產品品牌。當前,孟家垸村「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已經開花結果,生產效益日益顯現,2017 年整村脫貧出列,2019 年實現全村脫貧。陳克元是孟家垸村「產業扶貧」的受益者,也是「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脫貧致富的代表。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向官吉:興產業富村民丨羅小二: 好...
    ◆ ◆ ◆ ◆ 興產業富村民 望謨縣石屯鎮黨委書記 向官吉在四年的時間裡如何做到「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這一目標,首先必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以黨建為引領,發展產業,這是解決貧困問題的前提。面對土地資源分散和產業弱的狀況,通過與村民共商提出了「聯村發展,連片帶動,抱團推進」的發展戰略。
  • 扶貧合作 |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扶貧合作 | 市委宣傳部精準幫扶汕尾市東尾村文化立村產業興村 2020-06-04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阡縣人民檢察院為幫扶村發展產業助村民致富
    連日來,在龍塘鎮的困牛山村,石阡縣人民檢察院派駐的第一書記蔡國隆正忙個不停,組織群眾召開產業發展動員會、流轉土地、發動村民種植沃柑、板慄和蜜橘等產業,幫助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