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見湖口:現代農業助推鄉村振興

2021-01-09 央廣網

員工正在給聖女果進行人工授粉(央廣網發 通訊員李學華 攝)

員工正在給聖女果進行人工授粉(央廣網發 通訊員李學華 攝)

央廣網湖口1月7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李學華)1月7日,湖口縣鄱陽湖口田園綜合體項目生態果蔬種植館內,員工正在忙碌。

員工正在給草莓進行人工授粉(央廣網發 通訊員李學華 攝)

員工正在採摘聖女果(央廣網發 通訊員李學華 攝)

近年來,湖口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引進培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為主抓手,以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發展,大力推進「一鄉一園」建設。通過培育鄉村旅遊、休閒農業、健康養生、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助推鄉村振興。

員工正在進行管理作業(央廣網發 通訊員李學華 攝)

相關焦點

  • 我縣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縣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依託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將「工業化」管理理念引入農業生產,圍繞現代農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發展「科技+農戶」「科技+產業鏈」等新型融合體,輻射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 ...走進湖口、彭澤和都昌,看三地如何創新升級勇爭先,鄉村振興邁大步
    全市縣域經濟巡迴看變化活動第五天走進湖口縣都昌縣彭澤縣創新升級勇爭先 鄉村振興邁大步林彬楊謝來發熊永強佔勇等參加考察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龍群 包四華/文 楊青/攝  長江岸線競風流生態環保紮實有效,以特色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邁出更大步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  市委書記林彬楊,市委副書記、市長謝來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熊永強,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候選人佔勇,潘熙寧、董金壽、李洪濤、楊志軍、陳和民、廖奇志、蔣文定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和各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市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 開發區綠色農業助推鄉村生態振興
    駐馬店網訊(記者 梁博涵 通訊員 李國斌)2020年以來,開發區以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發展綠色
  • 安徽蕪湖縣:發展特色農業 油菜花田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六郎鎮通過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以提質增效為重點,持續深化並創新推進農村改革,鄉村振興正如火如荼地全面開花結果。 在六郎鎮滙豐農業有限公司的育秧大棚裡,今年66歲的錢朋玉和工人們,在做好防疫的同時,緊跟春耕生產的步伐,抓緊育秧播種。
  • 儀徵: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今年以來,儀徵市始終把「產業興旺」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重要抓手,堅持園區化、產業化、特色化發展思路,不斷加大推進力度,狠抓措施落實,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加快發展。
  • 關於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
    【摘要】本文在準確把握當前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新形勢的基礎上,對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進 行分析,並從角色定位、工作目標、工作重心、工作方法以及政策制度等方面釐清了生態環境保護助推鄉村振興的 轉變思路,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 江西湖口:美了鄉村 富了村民
    央廣網湖口7月30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鄭飛華)藍天白雲,青山含翠,田野廣闊,養育著當地村民的武山水蜿蜒而行,山上成片的藥材鬱鬱蔥蔥,錯落有致的民居白牆黛瓦,房前屋後綠樹成陰,玉帶般的鄉村公路環繞著美麗村莊……在湖口縣武山鎮王常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發展畫卷中的底色,人們在奔小康路上收穫了滿滿的幸福感
  • 發揮農險保障功能 助推周口鄉村振興
    近年來,周口市堅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緊圍繞市場需求新變化,加快推進高效種植業轉型升級,推動周口由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跨越發展提供堅強支撐。農業保險作為農村金融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助推「三農」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逐漸成為農業發展的「助推器」,為保障糧食安全撐起「保護傘」,為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築起「保障網」,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新動能」。
  • 「中醫農業」+「耕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的「鄉風文明」內涵,就是要求認真對待鄉村發展歷程和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在農業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歷史背景下,「中醫農業」與「耕育文化」有助於維護好國家、民族發展的基因,傳承和弘揚我國的中醫文化和農耕傳統文化,實現農業的生態發展和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講堂·「一堂一品」|開化首家鄉村振興綜合體——「阿土伯...
    「五位一體」平臺建設,激勵先進、鞭策後進,衢州市委組織部近日公布了一批示範鄉村振興綜合體、3A鄉村振興講堂和市級實訓基地。   阿土伯鄉村振興綜合體坐落於池淮鎮池淮村,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綜合體圍繞「三主」定位和農村政府服務供給側改革要求,堅持黨建統領、區塊聯動,設置「一堂一園二帶二基地」,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依託鄉村振興示範帶和田園黨建示範帶,結合水果種植採摘基地和茶葉發展培訓實踐基地打造而成,是集農業創業孵化平臺、農業產業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小微產業園、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振興」新引擎。   鄉村振興大講堂
  • 坡頭山嘴村致富帶頭人接力助推鄉村振興
    經過五年幫扶,2019年41戶141位貧困人口全部已脫貧;2019年鄉村振興的各項民生工程也全部驗收完工;2020年不斷跟進貧困戶的生活情況,無一人返貧,鄉村振興工作投入300多萬啟動鄉村振興提升工程,現已基本完成。脫貧攻堅戰收官在即,本報記者再次回訪山嘴村。「區、鎮、村三級扶貧產業資產已全部確權完畢。山嘴村在2019年就已經完成了全部貧困人口的脫貧工作。
  • 政校農職教共同體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通過宏觀調控、示範引領、市場調節、社會動力作用等制度幹預手段,積聚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創新發展的政策資源,同時發揮村支兩委的戰鬥堡壘作用,激發新型經營主體的創新效能,最終構建起農村職教主動擔當、涉農部門積極行動、經營主體主動作為、管理部門科學引領的政校農融合職教共同體協同發展新機制,進而盤活鄉村資源配置,形成鄉村與城市有序互動、互補發展的格局,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 【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白銀:現代農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市樹立三產融合、齊頭並進的工作理念,大力實施新興經營主體培育、農產品加工業提升和品牌創建行動,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 光山水上川農業:「硬核」踐行鄉村振興
    而今,在「李廣友精神」的鼓舞下,河川人創業實踐勢頭風帆正勁,光山縣水上川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上川農業」)便是其中的一個。   該公司的誕生始於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也是對「李廣友精神」的傳承與再探索。
  • 宣威市海岱鎮: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領跑鄉村振興
    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領跑鄉村振興近年來,宣威市海岱鎮在鄉村振興中緊緊圍繞「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培育主體、帶動脫貧及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創新產業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產業跟著組織走、群眾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企業跟著市場走」的產業助推脫貧攻堅、領跑鄉村振興發展路子
  • 山東農商銀行系統發揮產品優勢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山東省農信聯社聚焦「五個振興」,帶領全省農商銀行創新信貸產品,優化金融服務,發展普惠金融,持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截至5月末,全省農商銀行鄉村振興貸款餘額達2293.4億元,較年初增加134.3億元;累計發放鄉村振興貸款31萬戶、690.8億元。
  • 四川師範大學創建鄉村振興學院 助推鄉村人才振興
    馮慶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四川師範大學發揮學校智力人才優勢和師範教育特色,圍繞定點幫扶縣域發展短板,堅持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健全「1+3+6」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助推脫貧攻堅由「輸血」向「造血」轉換,為理塘縣和普格縣順利脫貧「摘帽」、
  • 休閒農業奏響岱嶽鄉村振興進行曲
    近年來,樂惠農業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號召,在岱嶽區道朗鎮投資興建「彩韻田園」農業綜合體,園區將產業發展與休閒生態相結合,高效農業與科創平臺相結合,鄉村民俗與主題文化相結合,建成了豬豬農場、鄉韻彩墅、芳年華韻、松雲兩儀谷四大主題區。自建園以來,已帶動11個貧困村發展大棚種植,帶動98家貧困戶,183名貧困人員,實現增收脫貧。
  • 聊城市將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張同建12月23日上午,聊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大興說,目前聊城市創建了38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在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圍繞當地農業主導產業或優勢特色產業,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通過「生產+加工+科技+品牌營銷」,聚集現代農業生產要素,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形成明確地理界限和一定區域範圍、建設水平領先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載體。產業園的創建工作是資金扶持量比較大的項目,國家級的每個財政獎補1億元,省級的每個財政獎補3000-5000萬元不等。
  • 市政協召開政協委員進百村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
    ,總結2018年以來市政協委員進百村助推鄉村振興工作成果,研究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政協委員進百村助推鄉村振興活動更好更實地開展的意見。市政府負責同志通報了近年來我市鄉村振興的工作情況,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負責人匯報了市政協委員進百村助推鄉村振興活動取得的成果。會上,3名進村委員代表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分別談了入村工作體會並提出了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