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中,為何明知必敗,依然堅持討伐德川家康

2021-01-08 鷹鷹說

豐臣秀吉於慶長3年死後,由於死前委託之監護人前田利家病重離世,使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後來家康以討伐留在國內不肯上京輪值的五大老之一上杉景勝為號召,向全日本大名發出動員令,出兵會津。

大谷吉繼原本起兵是要響應家康的動員令,途中拜訪失勢的好友石田三成,三成卻邀請吉繼一同對德川舉兵,大谷連說三次三成啊,沒有勝機。雖然明知沒有勝算,但吉繼仍然不忍背叛好友三成,加入西軍。

實際上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幾年裡,吉繼罹患麻風病,早就雙眼失明。可是三成是文官不懂打仗,吉繼就這樣成為西軍的首腦開始出謀策劃,先是為了牽制東軍的前田利長,拉攏丹羽長重、山口宗永和上田重安等大名,逼使利長退回金澤城,使得他無法參與關原之戰。接著率領脅坂安治、朽木元綱、小川佑忠、戶田勝成、赤座直保等諸將襲擊美濃,將戰場決定在關原。

關原之戰數字看西軍10萬,東軍8萬,西軍佔上風,可是西軍吉繼實際能指揮的只有三成本隊三萬人左右,身患麻瘋病的吉繼乘轎,陣前沉著冷靜指揮戰陣,不斷擊敗東軍的進攻,逐步提高西軍的士氣。

但此時西軍的小早川秀秋倒戈東軍,旗下一萬五千多人突襲吉繼部隊。吉繼對小早川秀秋早有提防,以直屬的600人狙擊秀秋部隊,擊斃東軍派在秀秋身邊監視的奧平貞治,打退背叛的秀秋。

然而背叛會引發連鎖反應,正要追擊小早川時,脅坂安治、朽木元綱、小川佑忠、赤座直保等四隊忽然叛變,大谷軍被圍而殲之,西軍也因此全面潰敗。當家臣湯淺隆貞告知無法再戰,吉繼沒有逃亡,在戰場上英勇切腹自盡,享年四十二歲。

以關原之戰初吉繼的神奇調度和布陣,西軍是佔有極大優勢,要不是秀秋的背叛,說不定吉繼真能引領西軍打勝此仗。大谷吉繼對小早川秀秋懷有憤恨,曾對小早川秀秋說:人面獸心,三年間必詛咒你。秀秋於關原之戰兩年後發狂而死,人們相傳是吉繼作祟之故。

吉繼明知道家康勢大還是選擇三成原因,據說是因為有一次茶會中,前來參加的豐臣諸將用同一個茶碗輪流飲茶。吉繼喝過以後,其他人都怕被傳染麻瘋病而不願碰那個茶碗,只有石田三成絲毫不猶豫,把剩下的茶喝完,像沒事一樣繼續和別人說話。

吉繼因此深受感動,明知沒有勝算卻仍在關原之戰中站在石田一方,他最後的遺言是重友情,六道輪迴先行一步又何妨,正是他以生命貫徹他和三成間的友誼,最好的寫照。

相關焦點

  •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對西軍大名進行改易減封,他們為何不反抗?
    關原之戰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戰敗,除了必死的石田三成之外,德川家康對其他的西軍大名的處置方式基本就是改易和減封。那麼,西軍大名們為何都束手就擒,而不是選擇固守封地、拒絕改易呢?石田三成首先,西軍雖然把家康樹為共同的敵人,但其實西軍中除了石田三成、宇喜多秀家和德川家康的關係比較差之外,基本上多數西軍大名對德川家康並不反感,這些人包括總大將毛利輝元、石田三成死黨大谷吉繼以及聯署討伐家康的增田長盛和前田玄以
  •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
    摘要: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為何等待了14年才滅亡豐臣家?關原之戰被認為是一場決定日本歸屬的戰鬥,通過這場戰鬥,德川家康消滅了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反家康派,確立了自己在豐臣政權中獨一無二的地位,豐臣秀吉生前立下的規則也就此終結,在隨後一系列的運作中,德川家康被朝廷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從豐臣政權中獨立而出。嚴格來講,關原之戰只是確定了德川家康在豐臣政權的地位,並沒有達到能夠確定日本歸屬的地步。
  •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前,豐臣三奉行的態度為何轉變?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前,豐臣三奉行的態度為何轉變?對於關原之戰,一直以來的傳統說法都指出,進入七月上中旬,即德川家康到達江戶後,對家康的專橫一直唯唯諾諾的豐臣奉行長束正家、增田長盛和前田玄以在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繼的鼓動下,開始蠢蠢欲動,與兩人一起組織反擊德川家康的行動。而且,他們向一直與他們在暗地裡保持合作關係的毛利輝元招手,催促毛利輝元出兵協助。
  • 真田昌幸和真田幸村支持豐臣政權,真田信幸為何卻站隊德川家康?
    但真田昌幸是名副其實的老滑頭,他一直在幾大勢力之間反反覆覆,儘管本身和德川是死敵,領地又相鄰,但為了家族的存續,他很可能默許兒子真田信幸投靠德川家康。前田利長也是這樣,自己參加東軍,讓弟弟參加西軍,高手都是兩邊下注。所以,真田信之親德川根本就是真田昌幸刻意安排的。
  • 德川家康為什麼放過了關原之戰的西軍重要武將島津義弘?
    慶長五年(1600年),以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與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圍繞全日本的統治在關原展開了大戰,這就是「關原之戰」。由於各種原因,關原之戰最終以東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 關原之戰前,為何德川家康從按兵不動,到10天急行軍350公裡?
    摘要:關原之戰前,為何德川家康從按兵不動,到十天行軍350公裡?昔日織田信長用心打造的名城岐阜城不到三天便失守,西軍第二道防線大垣城直接面對威脅,可以想像這個消息使西軍感到何等震驚。岐阜城之戰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因為當時西軍的兵力只有部分集結在大垣城內,但主力則因為要處理田邊、大津和安濃津三地的反抗,無法及時集結,加上對手東軍的福島正則等人熟知地理,掃除北上的不少障礙。但西軍在八月底攻破伊勢的安濃津城後,增田長盛立即要求那裡的宇喜多秀家、吉川廣家、毛利秀元等人北上支援。
  • 關原合戰統帥復盤:眼界決定結局,德川家康的格局要勝於石田三成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關原合戰中,和自己有矛盾的小早秋秀秋戰場果斷反水,這也是三成在朝鮮時候埋地雷。關原合戰中倒戈的小早秋德川家康:亂世梟雄,格局遠大德川家康作為的戰國三英傑之一,在名聲上要不如前面的兩位老大哥。
  • 關原之戰後,大名為何倒向德川家康?只因豐臣家沒做好一件事
    從大名倒向德川家康就能看出關原之戰結束後,德川家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徵夷大將軍,脫離豐臣家成為一個與豐臣政權平起平坐的勢力,這使得豐臣政權從一家獨大變為兩家共權。可惜豐臣秀賴年幼,完全沒有能力制衡德川家康,最終被德川家康召集日本大名所滅。那麼,為何日本大名都倒向德川家康呢?
  • 誰才是關原合戰正義的一方:德川家康東軍雖得勝,卻輸掉日本民心
    原本與德川家康走得很近的大谷吉繼,明知不可為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加入西軍陣營中,兩人的相識也有點傳奇色彩,因為得了麻風病,在徵朝鮮時候被其他武斷派軍人看不起,是石田三成主動跟他交好,建立了兩人深厚的友誼。甚至於小西行長等人也是受到過石田三成的恩惠而義無反顧的起兵參加西軍。
  • 關原合戰中,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為何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
    可是,豐臣秀吉死後,關原合戰爆發,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卻加入了德川家康的東軍,為德川家效力,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實在是忘恩負義,竟然在決定日本未來走向的關原合戰中站隊德川家。
  • 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 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的?
    摘要:決定日本命運的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的?關原之戰,這場決定日本未來命運的戰鬥,雙方各自集結如此龐大的軍力,誰都不會料到會以如此快速的方式結束,那麼,關原之戰是如何在8小時內分出勝負,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清州同盟結交之初,織田信長是尾張國主,家康是岡崎城主/西三河領主,儘管兩人實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根本不存在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的上下級關係,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是各自為政的。 如果單獨比較司馬懿和德川家康,兩人實在沒有什麼相似之處,所以德川家康也稱不上什麼日本的司馬懿。
  • 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
    摘要: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三方原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和武田家第一次在戰場上一決勝負,此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仍向武田信玄發起挑戰,有人認為這不愧是後來的日本霸主!不過,這根本就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鬥。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豐臣秀吉的親信武將在關原之戰時為什麼大批投靠德川家康?
    慶長五年(1600年),德川家康統率的東軍與石田三成實際統率的西軍在關原展開決戰,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關原之戰」。東軍最終完勝西軍,德川家康則通過關原之戰奠定了自己統治日本的基礎。隨著德川家康統治了全日本,豐臣家的悲劇也就註定要發生。
  • 關原之戰——決定天下的戰役
    由於此戰對後世的影響之大,以至於在日本,「關原」一詞也可以用於指代「決戰」和「決定性衝突」之意。克拉塞維茨在其《戰爭論》中總結道:「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句話用在關原之戰最為貼切。一般情況下,雙方將領的戰前部署與戰時指揮是決定一場戰役勝敗的關鍵因素。可關原之戰卻是一場「另類」的戰役,是一場典型「政治決定勝敗」的戰役。
  • 日本戰國時代,毛利家為何加入西軍?關原之戰前的行動就能看出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毛利家為何加入西軍?關原之戰前的行動就能看出關原開戰前,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和大谷吉繼牽頭的西軍繼續拉攏各方勢力加盟。除了上杉景勝外,他們還寫信給前田利長,希望前田家懸崖勒馬,放棄繼續向德川家康妥協示弱,如果目的達成,五大老中將會形成四人集體反對德川家康的情況。
  • 從敵對至臣從:秀吉為何要將德川家康轉封至關東?
    織田信雄能夠控制的領地只有尾張國、伊勢國與伊賀國三地,為了與日益驕橫的羽柴秀吉抗衡,織田信雄開始與織田家的半家臣半盟友的德川家康聯繫。德川家康佔據駿遠三甲信五國,如今的德川家儼然是一個加強版的武田家,再加上天正壬午之亂後德川家與北條家結盟,解決了後顧之憂。德川家康自然也不想坐視羽柴秀吉一家獨大,便派遣家臣酒井重忠前往伊勢國與織田信雄締結盟約。
  • 德川家康為何被認為是「戰下手」因為有1場仗他勝得太難看!
    很多人有這樣的印象,創建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康是「戰下手」,這其實不是因為家康沒有軍事才能,打了敗仗,而恰恰是因為他打的1場勝仗,只是勝得實在太難看。這和德川家康被稱為「戰下手」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