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關原合戰正義的一方:德川家康東軍雖得勝,卻輸掉日本民心

2020-12-09 雨田觀史海

有關決定這日本戰國走向的關原合戰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400多年,但是這一場戰爭的爭論一直卻沒有停息,甚至於愈演愈烈,近年來有關雙方的戰爭誰才是正義一方的討論更是日本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以豐臣秀吉家臣們代表的西軍和德川家家康代表隊的武斷派大名的東軍到底誰才是正義的一方?

其實如果按照世俗的觀點,以及日本人對於「忠、義」的理解來說的話,雖然西軍失敗了,但他們在道義上卻是正義的一方,為何要這麼說呢?

日本2017年的電影《關原合戰》

豐臣家的魂之輓歌

關原合戰是發生在豐臣秀吉去世之後,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家臣派和德川家康為首的外戚和武斷派開始了對峙和作戰,這就相當於原本都是同屬豐臣家一方,德川家康等大將欺負別人孤兒寡母(豐臣秀賴),想要霸佔之前豐臣家的基業,這種奪權就好比三國時候的司馬懿,忘恩負義,根本就符合當時和現在的價值觀。

而以石田三成等家家臣們看不過去的直接起兵和德川家康作戰。「誓死保衛自己的主家」也是日本武士精神所一直恪守的宗旨,因此石田三成代表的西軍,從道義上來說是符合日本人遵循的「忠義」原則。

《關原合戰》中被押到刑場的石田三成

除了在道義上站住腳,西軍將領們的魅力也是他們被稱為正義一方的原因。雖然以毛利家和吉川家為首的西軍大名很多都是騎牆派,但是西軍中的主要骨幹,以豐臣家家臣為代表的骨幹卻也展現出忠義的光輝。

西軍的實際領袖大將石田三成本身就是一個道德楷模,為了報答主公(豐臣秀吉)的三杯茶知遇之恩,明知自己的實力僅有20萬石敢為了豐臣家,挑戰對咄咄逼人,260萬石的德川家康,這種不畏強權的表現,本身就讓人敬佩,而且以下克上一直是日本武士所標榜的。

石田三成的好友大谷吉繼(有麻風病)

除了對主公忠義,石田三成身上的個人魅力也是一個原因。

原本與德川家康走得很近的大谷吉繼,明知不可為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加入西軍陣營中,兩人的相識也有點傳奇色彩,因為得了麻風病,在徵朝鮮時候被其他武斷派軍人看不起,是石田三成主動跟他交好,建立了兩人深厚的友誼。甚至於小西行長等人也是受到過石田三成的恩惠而義無反顧的起兵參加西軍。

因而石田三成這種因為朋友和私人友誼聚集的西軍,比德川家康靠著利益拉攏起來的東軍更讓人的信服。就算是於在戰敗之後石田三成,慷慨就義口渴拒絕吃柿子,展現了當時武士的忠義,相比德川家康,起碼在關原合戰的時候,石田三成更像是英雄。

石田三成首席家臣忠義島左近

而除了石田三成之外,大將宇喜多秀家為了報答豐臣秀吉的養育之恩(豐臣秀吉的養子),知恩圖報的參加了保衛自己弟弟秀賴的西軍。

秀家的表現也符合於「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處世觀,在作戰中宇喜多秀家也是身先士卒,宇喜多秀家本單純的報恩行為也讓人們對於西軍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而且就算是在戰敗之後,宇喜多秀家寧願放棄封地,自己獨身於荒島之中,也不肯輕易的向德川家康低頭,始終終於豐臣家。

而與之相反的是的關原之戰的MVP小早川秀家,同樣是作為的豐臣秀吉的養子,也是西軍毛利輝元的親戚,但小早川秀秋卻在關鍵時候拋棄西軍,讓西軍的側翼完全空出來,導致西軍崩潰,當值無愧地成為東軍獲勝的首席功臣。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秀秋這兩位豐臣秀吉的樣子一正一反的表現,更讓人同情西軍。

在戰場關原戰場上的宇喜多秀家

德川家康的手段

德川家康是一個梟雄式的人物,在他的字典裡是想要稱霸日本,一切都是以利益至上。加上早年在武田家壓力下的無下限的忍辱負重,更讓人覺得家康城府很深,因此相對於豐臣秀吉和織田信長這種大開大合式的英雄人物,德川家康更像是暗地裡發力的司馬懿,想像司馬懿的口碑怎麼樣,就這道德川家康在日本的風評了。

德川家康劇照

回到關原之戰上……德川在的某些方面的做法確實是不符合當時日本人的處世哲學。在開戰之前德川家康就從其他手段分化和瓦解西軍,一方面通過給騎牆派的毛利家和吉川家許諾戰後擴大封地,但實際上卻拿毛利家開涮,戰後不僅領地沒有的增加,相反還沒收了毛利家的領地,好歹人家毛利給你當了這麼久的臥底。對於另一個臥底小早川秀秋也是如此,這個「關原戰神」在戰後也被德川制裁了一把,最後變得瘋瘋癲癲。

關原之戰MVP,忠義無雙小早川秀秋

另一方面在對待老闆遺孤的態度上,德川的手段則顯得有點殘忍,豐臣秀吉對待織田信長的遺孤三法師,是將其供出來,當一個富家翁大名,也算是仁至義盡。但德川不僅除掉對自己沒有的威脅的豐臣秀賴(外孫女婿),甚至連秀賴的兒子,自己的重外孫都不放過,甚至還收回豐臣家的封號,可以說對待自己老闆一家做的那叫一個「絕」……

對德川恨之入骨的真田幸村

雨田君說

雖然很多人在評價東西軍到底誰是正義的時候,對於主家忠心的西軍,更多人是報以道德上的同情心以及的西軍戰將的悲情人生作為切入點。西軍無論是人物還是立場都符合於東方文化對於「忠、義、信」的一種態度和處世觀。

而德川家康的縱橫手段則更像是一個厚積薄發的梟雄,行的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梟雄路線,自然不能獲得武士階層的認可,再加上德川統治日本後的幕府時期,日本落後封閉,以及近代日本倒幕運動後,以西軍後裔「薩摩藩和長州藩」為首政客門的宣傳,德川家康的缺陷被無限放大,自然也落實了他在關原之戰中的不道德表現。

因此在後世的評價中,以司馬遼太郎為首的民間學者,更多的是站在了「西軍正義」的立場上。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關原合戰中,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為何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
    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都是豐臣秀吉提拔的武將,出身低微的他們能夠成為一方諸侯是豐臣秀吉給的機會,所以豐臣秀吉對他們可謂恩重如山。可是,豐臣秀吉死後,關原合戰爆發,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卻加入了德川家康的東軍,為德川家效力,這是為什麼呢?
  • 聯合諸侯,「偷襲」德川,西軍關原合戰戰敗是命中注定還是意料之外?
    直江兼續所寫的《直江狀》成為了關原合戰的導火索。彼時豐臣秀吉去世,各大名之間群龍無首,所有人都伺機而動。德川家康便藉機向上衫家族,提出自己的部隊要向上洛靠攏。這便引起了豐臣門下之人,極大的不滿。於是,德川家康率領東軍而石田三成率領雙方於美濃地區展開了一系列的交戰。之後發生的一系列戰役,後人都將其與關原合戰並在了一起。
  • 逐鹿天下:關原合戰與「毛利家三神」的真相
    德川家康出徵以後,石田三成在京畿舉兵,擁戴毛利輝元為總大將,宣布討伐權臣德川家康,毛利輝元也率領六萬大軍進入了原本由家康居住的大坂城西之丸。 然而,直到關原合戰結束為止,毛利輝元都在大坂城沒有行動。
  • 關原合戰,德川秀忠為何沒參戰真田昌幸父子真耍了他
    後來關原合戰爆發,德川秀忠因為在上田城下遷延時間,沒能及時趕到關原戰場參戰而受到家康的斥責。有人說,德川秀忠之所以沒能參戰關原是因為被真田父子耍了,事實真是如此嗎? 真田家本來響應德川家共同討伐上杉景勝,不料在關原地方收到石田三成起兵的消息,當時真田家分成了2個陣營,真田昌幸和次子真田幸村追隨石田三成一方,真田昌幸長子真田信幸追隨德川家康一方
  • 德川家康為何能輕鬆拿下關原合戰?豐臣家人心不齊,統帥缺乏魄力
    關原合戰,即所謂的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合戰,是德川家康率領的西軍擊敗豐臣家老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後,日本的戰略格局發生了變化,家康通過合戰逐漸分化和瓦解了原來的豐臣家的力量,至此,日本戰國也從豐臣秀吉時代的逐漸邁入德川幕府時代。
  • 關原合戰中西軍佔據了絕對優勢,但為何最終兵敗如山倒?
    德川家康為了避免西軍據城而守徒耗時日一直尋找機會決戰,石田三成也急於消滅德川家康,故進駐關原地區擺開戰陣,由此關原合戰爆發。然而縱觀關原合戰爆發前的局勢,不難看出西軍完全佔據了有利地形,東軍不僅無險可據,還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問題,然而最終的結局是東軍在這場決戰中大獲全勝。東軍能夠在關原合戰中大破西軍,原因絕不僅僅限於德川家康指揮得當,而是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贏得了這場戰爭。
  • 忠於豐臣家的石田三成能否在《九州劫》中獲得關原合戰的勝利?
    月半叔帶你品歷史,玩遊戲,你們的月半叔又來了日本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混亂時期,同時也是各方諸侯並起、豪傑起於草莽的時代。進入戰國的中後期在"太閤"豐臣秀吉死後,文官領袖石田三成看破了德川家康的政治野心,其決心以武抗拒德川家康的統治,進而維持豐臣秀吉的留下的政治遺產,就此雙方開始了關乎權力的戰爭。在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戰役——"關原合戰"中,石田三成帶領的西軍和德川家康帶領的東軍就此展開對峙,這時處於西軍一方的島津義弘提議發動一次夜襲,倘若成功或可決定戰爭的走向,而石田三成卻否決了這項提議,這又是為什麼呢?
  • 關原合戰統帥復盤:眼界決定結局,德川家康的格局要勝於石田三成
    近年來雖然對於決定日本戰國歷史走向的關原合戰,很多人都在為「忠義」的西軍不值。認為如果不是小早川秀秋的倒戈和豐臣家盟友勢力毛利家的騎牆觀望,或許豐臣家中興有望,也不像秦朝一樣二世而亡。故而後世的很多影視作品往往在敘事的時候喜歡將石田三成包裝成為一個忠義家臣的形象,而德川家康的則完全是一個玩弄權術的奸雄人物。因此民間就有了「勝利在東軍,正義屬於西軍」的說法。
  • 真田昌幸和真田幸村支持豐臣政權,真田信幸為何卻站隊德川家康?
    真田昌幸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和武士極為看重家名的存續,戰國時代家族的存亡有的時候只是因為一個選擇,所以早在關原合戰之前,日本許多大名和武士都為了家族的存續做兩手準備。但真田昌幸是名副其實的老滑頭,他一直在幾大勢力之間反反覆覆,儘管本身和德川是死敵,領地又相鄰,但為了家族的存續,他很可能默許兒子真田信幸投靠德川家康。前田利長也是這樣,自己參加東軍,讓弟弟參加西軍,高手都是兩邊下注。所以,真田信之親德川根本就是真田昌幸刻意安排的。
  • 被譽為德川之鹿的本多忠勝,為何能夠躋身進入德川四天王之列?
    按理來說,本多忠勝這種帶有貼身保鏢性質的家臣不應當被隨便派上戰場,但德川家康反而常常讓他出陣殺敵,這才讓他有了立下戰功的機會。不過,本多忠勝在公元1561年的表現,卻讓德川家康深信這是一個天賜的先鋒神將,隨後才不斷給予他走上戰場的機會。
  • 德川家康:隱忍蟄伏大半生,熬死所有對手就算成功了【日本戰國史】No.7
    但對於德川家康,羽柴秀吉已是毫無辦法,既然不能以軍事勝利徵服德川氏,他只能以「合作夥伴」一般的條件把他吸納儘自己的政權裡,那麼德川家康就不能是下屬了,而更像是「合伙人」。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為了給繼承人鋪路,他指定了「五大老」和「五奉行」制度。
  • 日本有一類刀,在被德川家康打壓後反而名聲大漲,世人稱其為妖刀
    而就在這段時期,日本湧現出了很多名刀,著名的「天下五劍」就是出自這段時期;但有一把刀,或者說是一類刀,卻被幕府將軍德川家康下令給禁了,不過讓德川家康沒想到的是,因為他的禁令,這一類刀不僅沒被禁,反而名聲大漲。這一類刀就是村正刀,說村正刀可能很多人覺得沒什麼,但要是說出它的另一個名字,估計就沒有人不知道了,那就是妖刀,沒錯,被德川家康下令封禁的就是妖刀村正。
  • 關原合戰之後,大名制度的一次重大調整
    引言:1600年的關原合戰,天下實際已經為德川家康所擁有,而德川家康以此為分水嶺設計了一套適用了200多年的大名制度。本多忠勝,德川四大天王,被封桑名領地10萬石,官位是從五位下。酒井忠次,德川四大天王,德川家資歷最老的家臣之一,「德川天下之元老功臣」,從四位下左衛門督,領地最高的時候只有5萬石。酒井忠次在卸任家督,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家次後,還在向德川家康多次要求增加家次的石高(領地)。以上兩位天王,都是陪伴德川家康一起成長而且出生入死、屢立戰功的德川家元老了,但是他們最終獲得的領地都不多。
  • 元和偃武:德川家康是如何開創這個日本歷史上最長和平時代的?
    德川家康的一生,有著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在其執政期間:建立幕府的江戶城,即當今日本首都東京市的前身;打了場關原合戰,之後又和豐臣家鬧了場年度恩怨大戲「大坂之陣」,最終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以德川幕府建立為代表的江戶時代,又是日本歷史上最長的和平時期等等……德川家康的經歷不可不謂之傳奇,尤其是他善於隱忍的性格
  • 日本歷史上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德川幕府
    傳到日本之後,它的意思幾經轉變,後來專門指日本的武家政權。後來,人們習慣以幕府所在地或者將軍的姓氏稱呼某個武家政權,如「「足利幕府」、「江戶幕府」等。今天所講的德川幕府(1603年- 1867年)也被稱為江戶幕府,是日本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同時也是日本武家政治臻於完善的時期。1590年,德川家康被豐臣秀吉轉封到關東,開始營建江戶城,也就是現在的東京。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原因很簡單,豐臣秀吉必須建立絕對的威信後,才能對德川家康下手,兔死才能狗烹、鳥盡才能弓藏嘛!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關原合戰始末:決定了日本未來250年的戰爭
    1573年,他的盟友德川家康輸掉了三國原之戰。值得慶幸的是,武田的領導人武田信玄於同年因病去世,這讓信長得以擊敗淺井和朝倉。織田信長的兩個主要盟友(家臣),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開始爭奪他的位置。但是在天王山戰役中擊敗了明智光秀的是豐臣秀吉。 因為他不是高貴出身而不能成為幕府將軍,在1585年,他被任命為攝政關白。到1590年,他擊敗了北條氏,從而將日本統一在他的權力之下。
  • 助豐臣秀吉奪取天下的福島正則,為何最終倒向了德川家康?
    雖然此時的日本從表面上看已經統一,但實際上仍然有許多大名並不願意服從豐臣秀吉的統治。所以他才想要藉助這一機會打擊各大名的軍事實力,以保證豐臣家對於日本的統治穩定。豐臣秀吉的計劃是先行進攻朝鮮半島,隨後以朝鮮為跳板,通過遼東地區進入明帝國腹地,進而吞併整個明帝國。公元1592年3月,萬曆朝鮮戰爭以日軍起航登錄朝鮮半島為標誌性事件拉開了序幕。
  • 德川家康能稱得上日本的司馬懿德川家康的名聲為何比司馬懿好
    清州同盟結交之初,織田信長是尾張國主,家康是岡崎城主/西三河領主,儘管兩人實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根本不存在像曹操和司馬懿那樣的上下級關係,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是各自為政的。 如果單獨比較司馬懿和德川家康,兩人實在沒有什麼相似之處,所以德川家康也稱不上什麼日本的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