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微博)8月9日訊 薌城天寶鎮的漁民曾先生怎麼也沒想到,左手臂莫名腫痛半年多,竟然是因為貓抓傷引起的。經在漳州市醫院治療後,曾先生於昨日辦理出院。
該院急診外科主治醫師陳惠鴻說,曾先生患的是貓抓病性淋巴結炎,這是他從醫15年來碰到的第一例,建議市民,若被貓狗等寵物咬傷,千萬不要存僥倖心理,及時到醫院就醫,以免感染疾病。
曾先生常劃木船外出捕魚,因船上老鼠猖獗常啃壞船板,半年前,曾先生將自家養的貓帶到船上。有一天,這隻貓不慎掉到河裡,曾先生下水徒手撈起,不慎被驚慌失措的貓抓傷左手肘部。由於只是破點皮,曾先生並沒有在意,也沒有對傷口做任何處理。10多天後,曾先生發現,被貓抓傷的部位微腫,但他依然沒有在意,沒想到,在隨後的半年裡,左手肘部的腫塊越來越大,腫痛感也越來越明顯。
8月3日,曾先生到漳州市醫院急診外科就診,一查,他患上貓抓病性淋巴結炎,長了一塊長、寬均為2釐米,高3釐米的腫物。「這是我從醫15年來碰到的首例貓抓病性淋巴結炎。」該院急診外科主治醫師陳惠鴻說,貓抓病性淋巴結炎的病原體是巴爾通體,被攜帶該病原體的貓抓傷後,抓傷部位周圍會因感染導致淋巴結腫大發炎,有些患者會因此並發低燒、乏力、頭痛、厭食等症狀。這類病一般只是局部感染,若不及時就醫,腫塊會越來越大並伴隨壓痛。經做腫物切除手術,曾先生於昨日出院。
【溫馨提醒】
被寵物咬傷,三招急救
陳惠鴻說,很多動物的牙齒、爪子都有細菌,夏季高溫天氣,容易引起動物煩躁,進而主動攻擊人。夏秋季節,人們衣著單薄,身體暴露部位較多,也比較容易被抓傷、咬傷。因此,養貓狗等寵物時,要先做好預防措施。首先就是定期給它們注射狂犬病等疫苗,「有些市民認為家養的寵物沒跟外界接觸,不會得狂犬病,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狂犬病病毒存在於溫血動物體內,攜帶這種病毒的動物隨時都有發病的可能,而且這種病毒不容易被檢查出來,因此最好每年給寵物打一次疫苗」。
在與貓、狗等寵物親密接觸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激怒寵物,如在貓狗面前,不要突然驚嚇它;當狗在你身邊聞氣味兒時,不要驚慌,而應原地站住不動等。特別要提醒的是,如果市民身上有傷口,千萬不要和寵物親密接觸,以防寵物的唾液等汙染傷口,繼而引發疾病。
一旦被貓抓傷或咬傷,千萬不要存僥倖心理,而應及時到醫院就醫。若被咬傷且家離醫院較遠,可先自行採取急救措施,以防止病毒擴散。首先,要立即處理傷口,可在傷口上方扎止血帶,防止或減少病毒隨血液流入全身。然後,迅速用乾淨的水或肥皂水,清洗傷口15至20分鐘,之後用濃度為75%的酒精塗擦傷口殺菌消毒,但千萬不要包紮傷口。清潔完傷口後,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並在24小時內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傷風抗毒素,避免傷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