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暗凋旗畫,
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
勝作一書生。
這首《從軍行》為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所作,彰顯出了一個書生決定棄筆從戎的堅定決心,也從更深處表達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一民族氣節在個人百姓中的具現。不過古代人當兵不為百夫長,只為將軍,每一個從軍者都有一個將軍夢,因為能當上將軍的人都是英雄,都是為家國作出巨大貢獻的人,這不單單是為了個人榮耀,也是一種家國責任應踐己身的渴望,也因此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戰績出色、功勳卓著的名將。
戰場殺敵拼的是性命,但凡事敢上整個戰場的皆是不懼死之士,且常以戰死沙場為榮,但古代名將當中,有不少並沒有成就這份殊榮,甚至連個壽終正寢的結果都沒落到。
1、戰國名將:白起、李牧、廉頗
提起白起,就不得不提長平之戰,長平之戰是白起一生當中最為有名的戰役,在這場戰役當中,白起親手坑殺了趙軍四十餘萬人,因此得了個名號「殺神」,最後因為不滿秦昭襄王不聽自己的建議而稱病不受,最終被秦昭襄王刺死。
戰國四大名將當中,趙國就擁有了兩名,除了廉頗,剩下一個便是李牧,李牧是戰國四大名江當中,抗擊匈奴戰績最出色的將領,也是最有希望打敗秦軍的將領,有「李牧死,趙國亡」之說,可他的結局卻比白起還冤,趙王遷因聽從了奸臣郭開的離間之言,將李牧捕殺,而李牧的死也加速了趙國的滅亡。
2、東漢開國名將:韓信
當初蕭何夜追韓信,將這名決定楚漢最終結局的大將給追了回來,韓信果然不負眾望,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漢朝一多半的江山都是在韓信的帶領下拿下的,面對如此出色的將領,劉邦自然心有提防,可畢竟是跟著自己打天下的最大功臣,便對韓信的狂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不過呂后可沒有這個想法,劉邦終會老去,她要為她的孩子能否穩固天子之位考慮,所以最終賜死了韓信。
3、三國五虎上將:張飛
五虎上將的威名名傳千古,萬世流芳,尤其是關羽,還被後世封為了武聖,能與孔子一起並列廟堂,他雖然最後死於呂蒙之手,但也算戰死沙場,死的光榮。不過他的結義兄弟張飛就沒這麼幸運了,張飛愛喝酒,喝完酒毆打下屬,這是三國當中人盡皆知的事情,雖然劉備、諸葛亮一再提醒,但張飛最終還是忍不住再犯,最終被兩個自己人給割下了頭顱,其結局不可謂不慘,不過仔細想來張飛這樣的性格,以這樣的死法結尾也是最正常不過的。
4、五代名將:李存孝
十三太保是李克用的義子,在五代十國時期非常有名,尤其是當中的第十三太保李存孝,更被後世評為「王不過項,將不過李」可惜的是,李存孝最終因為功高蓋主,被李克用五馬分屍。
5、飛將軍:李廣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王昌齡的出塞詩,寫的正是西漢名將李廣,李廣被稱為飛將軍,曾數次在龍城(位於內蒙古,是當時漢軍阻擊匈奴的塞外據點)擊敗來犯匈奴,在任太守時期,他曾誤以為草叢中的石頭是老虎,一箭射出,箭簇沒入了石頭當中,可見其自身武力也是很強的,可就是這樣一名優秀的將軍,最後的死卻非常令人意外,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李廣是因為打仗的時候沒有找到去戰場的路,而羞憤自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