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衛青、霍去病乃是漢朝的著名將領,他們多次抗擊匈奴,保衛邊疆安寧,使百姓不被騷擾,毫無疑問,此二人都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然而,在2017年的統編本教材中,《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一文卻被移出了教科書,衛青、霍去病的痕跡也被抹除得一乾二淨。家長不禁發出疑問,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二人與孩子「絕緣」?又是什麼原因,促使專家做此決定呢?
衛青是一個私生子,他的父親叫鄭季,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縣吏而已。因生活艱苦,衛青被母親送到鄭季家撫養,對於這個兒子,鄭季是不怎麼看重的,雖說他一手攬過了撫養的義務,但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在鄭家,衛青只是一個「下人」罷了,鄭季讓他去放羊,幾個異姓兄弟欺負他,多年來,他受到了太多屈辱。長大一點後,衛青離開了鄭家,他回到了母親身邊,成為了平陽公主的騎奴。
建元二年,衛青的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中,她不但進了皇宮,還在1年後懷上了孩子。於是,衛青也逐漸得到了漢武帝重用,有了一展才華的機會。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南下,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讓他領軍抗擊匈奴。沒成想,衛青卻超額完成了任務,他不僅擊潰了匈奴,還將其祭天聖地龍城攻陷了。經此一役,衛青被封為關內侯,在軍中的地位扶搖直上。此後十餘年,衛青六徵匈奴,他率領大軍出塞一千多裡,把匈奴打得潰不成軍,接連敗退。漠北之戰過後,匈奴已失去了再戰之力,在衛青的兇猛攻勢下,他們只能向西北遷徙,不敢再靠近中原一步。
在抗擊匈奴這一塊,衛青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不過,他的外甥霍去病卻要更強一些。作為外戚,霍去病因衛子夫與衛青的關係,從小就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公元前123年,霍去病被封為票姚校尉,第一次隨衛青出徵漠南,他便斬殺了2028名敵軍,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立下了赫赫戰功。之後5年,霍去病屢次出手,他不但滅掉了匈奴左賢王部,還將其打到了漠北,這便是所謂的「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了。
然而,也許是天妒英才,霍去病在24歲那年便去世了,而衛青,也在11年後去世。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將領,衛青與霍去病的功勞應該被後人銘記,可是在專家看來,他們卻沒有被稱為「民族英雄」的資格。餘桂元(編輯之一)曾在《大綱》中提出一觀點,他認為抗擊匈奴只能算作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並不是反抗外來的侵略,只有戚繼光、鄭成功的人才是民族英雄,而衛青、霍去病、嶽飛等人,不能擁有這個稱號。
餘桂元的一番話,引起了家長強烈不滿,衛青與霍去病二人乃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若是輕易移出教科書,會混淆學生對「英雄」二字的定義,並且漢朝成立時,匈奴並不是其中的一份子,將他們稱為「民族英雄」一點不為過。除此之外,用現在的眼光分析當年的形勢本就是一個錯誤,若他們不是英雄,誰又是英雄?於是,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衛青、霍去病得以重返初中歷史教材,關於他們的歷史,又再一次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