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尋劍——無名英雄蔡威傳奇》(華藝出版社,以下簡稱《尋劍》)一書,感慨萬千,思緒澎湃。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正是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奉獻青春、拋灑熱血、犧牲生命才得來的,我們應永遠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
兩萬五千裡長徵是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紅軍在長徵中犧牲的具體人數已無從考證,蔡威則是倒在長徵路上的一名紅軍戰士。他像無數個無名紅軍戰士一樣,永遠地留在了長徵路上。徐向前元帥曾這樣評價說:「蔡威烈士在研究密碼方面顯示了出眾的才華,被紅四方面軍指揮員譽為『軍中活菩薩』,這是指揮員們發自內心的讚美。」
蔡威是紅四軍無線電通訊與技偵工作創建人之一,集「聽風者」「看風者」和「捕風者」於一身,能聽懂「天外之音」,可解讀「無字之書」,是與「風」打交道的奇才,為中國革命做出了獨樹一幟的卓著貢獻。在紅軍長徵中,蔡威擔任紅軍總司令部二局局長,承擔敵情偵察、研究和通報任務,為中國工農紅軍擺脫困境、轉危為安立下了汗馬功勞。對於紅軍長徵時的這段歷史,國防大學徐焰教授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他說,紅軍長徵中一次埋伏也沒中過,原因就在於國民黨軍隊每一個電令都被紅軍破譯出來了,他們的調動被紅軍掌握得一清二楚。
張震上將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密碼技術的掌握使紅軍的無線電偵察能力發生了革命性的飛躍,成為無線電偵察情報工作的獨特優勢,在我黨我軍的情報工作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特別是在配合紅軍反「圍剿」和長徵作戰中,紅一、紅二和紅四方面軍的無線電偵察情報部門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充分發揮了知己知彼、克敵制勝的關鍵作用。依靠及時、準確的情報,黨中央、毛主席英明決策,正確指揮,使數量和裝備都處於劣勢的紅軍一次次脫離險境,轉危為安,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蹟。
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後,毛澤東主席曾深情地說:「長徵有了二局,我們好像打著燈籠走夜路。」他還說:「沒有二局,長徵是很難想像的。」
在紅四方面軍抵達陝北的前一個月,三過草地的蔡威倒在了甘肅岷縣一個叫卓坪的小村子裡,年僅29歲。長徵途中,犧牲是經常發生的。但蔡威的犧牲卻在紅軍隊伍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朱德、徐向前等紅軍總司令部領導和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都趕來與他做最後的告別。
蔡威葬在了長徵路上,和他一同下葬的還有他謎一般的身世。老紅軍宋侃夫、王子綱與蔡威被稱為紅四方面軍無線電技術偵察工作的「三傑」,他們三人是當年同在上海黨中央特科無線電訓練班學習的戰友。後來,他們分別從白區來到了鄂豫皖蘇區,籌建了紅四方面軍的第一部紅色電臺。在反「圍剿」和長徵中,他們出生入死,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成為親如兄弟的戰友。由於電偵工作紀律的特殊性,他們相互之間都不知道對方的「底細」,直到蔡威犧牲,宋侃夫和王子綱也不知道蔡威的真實姓名。他們只是在平時的閒聊中得知受過高等教育的蔡威是福建人,家庭富裕,有一個不曾謀面的兒子。在革命戰爭年代,蔡威的戰友們無法尋找他的親人,也無法告慰他的家人。
徐小巖將軍在該書的序言中寫道:蔡威是富足人家的子弟,為了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信仰了馬列主義,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富實生活,與家庭斷絕了一切聯繫。從上海到達蘇區後,他由城市知識分子迅速轉變為堅強的革命戰士,與戰友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和艱苦卓絕的長徵中磨礪意志,隱忍前行,負重創業,屢建奇功。「為了明天,我們要幹啊!」是他在軍隊史冊上留下的最鏗鏘有力的聲音。
不難想像,一個共產黨人如果沒有崇高而堅定的信仰,不可能會擁有強大的革命自覺,也就不可能在生與死、血與火、榮與辱中,把自己鍛造成為一把刺向敵人心臟的隱形利劍。
新中國成立後,曾經與蔡威出生入死的戰友宋侃夫、王子綱、肖全夫、徐深吉、陳福初、馬文波、李永悌……越發懷念他,總覺得心中壓著一塊大大的石頭。一個共同的心願最終促成了一個共同的行動:尋找蔡威的家人,不僅是要告慰他的親人,更重要的是,要尋找蔡威走過的信仰之路。誰承想,這個「尋劍」之途比破譯密碼來得還要艱難,竟然花了半個世紀。就在蔡威的戰友們尋找他的家人之時,另一路「人馬」——他的家人也在尋找蔡威。1985年,兩路「尋劍」的人馬在福建的寧德「接上頭」。至此,一個跨越了半個世紀的艱難尋找終於塵埃落定。
為了編撰好無名英雄蔡威傳奇一生的傳記,編著者們多次赴鄂豫皖蘇區和川陝蘇區等地走訪考察,召開學術研究會20餘次,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尋劍》一書。「尋劍」,不僅是尋找制勝的利劍,也在尋找信仰之劍。我們在書中讀到隱蔽戰線的傳奇,更重要的是讀到了一個紅色「聽風者」的革命信仰。當今中國,改革開放是最顯著的特徵和最壯麗的景象。在這場偉大的進程中,人們越發懷念那些用鮮血和生命為新中國的成立與建設鋪路的革命先輩。追尋英雄,緬懷烈士,早已成為飲水思源、汲取力量的新風尚。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都希望更多地走向革命聖地和英雄搖籃,去體驗先烈們平凡中的偉大,探索那偶然中的必然。
今年是共和國七十華誕。閱讀《尋劍》一書,我們不僅能深深懂得新中國的來之不易,更能體會到信仰的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我們面臨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也正處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唯有以信仰、信念、信心鑄就精神的力量,才能實現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矢志追求的強國夢想。
解放軍報作者:範江懷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