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L.為鳳仙花科鳳仙花屬植物,其莖入藥稱「鳳仙透骨草」,種子入藥稱「急性子」,花入藥稱「鳳仙花」。
鳳仙花拉丁學名中impatiens是急燥、無耐心的意思,指果實成熟後一觸即裂,也因此其種子被稱為「急性子」。
果實受外力易迸裂,果瓣裂開,急速捲曲,種子彈射出去,故名「急性子」。
倒立的鳳仙花形似「飛禽」。李時診曰:其花頭、翅、尾、足俱具,翹然如鳳狀,故以名之。因而鳳仙花之名源於花朵外形如鳳形。
一年生草本,莖肉質,直立,粗壯,莖杆有紅色和綠色2種,下部莖節上膨大如膝蓋。
葉片披針形,基部常有數對無柄的黑色腺體,葉柄兩側有數對具柄的腺體。
唇瓣:深舟狀,被柔毛,基部急尖成內彎的距(也稱蜜距,內有花蜜)。
旗瓣:圓狀、兜狀,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狹龍骨狀突起,頂端具小尖。
翼瓣:寬大,有短柄,下部裂片小,倒卵狀長圓形;上部裂片近圓開,先端2淺裂,外緣近基部具小耳。
清初趙學敏《鳳仙譜》記載我國鳳仙有兩百多個品種。顏色多種多樣,有粉紅、朱紅、淡黃、紫、白清色等。
鳳仙花園藝品種,花較大,重瓣,葉厚紙質,葉色較深。
紡錘形,表面密生粗毛,熟時一觸即迸裂。外形似小毛桃,花紅,故又有名「小桃紅」。
全開裂,果皮完全收縮捲起如拳頭狀,種子呈彈射狀態。
李時珍:結實累然,大如櫻桃,其形微長,色如毛桃,生青熟黃,犯之即自裂,皮卷如拳。
大意為:果實眾多,大的有櫻桃大小,略微長一些,表面像毛桃,果實細嫩時色綠,成熟了色發黃,觸碰到果實就會裂開,果皮捲起來像拳頭。
李時珍:鳳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軟堅。庖人烹魚肉硬者,投數粒即易軟爛,是其騐(同:驗)也。
大意為:急性子性急速,所以能透骨軟堅。根據廚師的經驗,煮較硬的魚肉時,放幾粒急性子就很容易把魚肉燒爛。
鳳仙花種子(急性子)(微拍),①、②、③、④顏色依次加深,成熟度依次增加。栽培時應選擇飽滿,色棕褐的種子。
▲鳳仙花種子(微拍),側面觀。新鮮、未成熟種子,表面黃棕色。
▲鳳仙花種子(微拍),側面觀,新鮮、成熟種子,表面棕褐色。
▲鳳仙花種子(微拍),側面觀,乾燥、成熟種子,表面棕褐色。
可見密集的顆粒狀小突起,少數縱行棕色小線紋。質堅硬,剖開後,種皮薄,子葉2枚,肥厚,半透明,油質。氣微,味淡,微苦。
▲鳳仙花幼苗,營養缽育苗,剛出土,2片子葉,屬子葉生長期。
鳳仙花可用種子育苗移栽,或者直接播種。當氣溫在25度左右時,2-4天出苗率可達90%以上。其適應性強,種子耐貯藏,陳種子發芽率仍較高。因種子發芽所需溫度較高,北方種植不宜過早,應在清明之後,南方最早在3月中下旬播種。根據需要選擇在4、5月分2-3批次播種,可達到分批開花結果、延長花期的效果。
▲鳳仙花幼苗,子葉上方初生2片真葉,開始進入真葉生長期。
鳳仙花直接播種時,穴深3公分,每穴放5-7粒種子,株距20公分,行距30公分,蓋土,壓平,澆透水即可。
▲鳳仙花幼苗,真葉超過5片後,莖開始拔節生長,子葉仍然保留不落。
此時也是鳳仙花間苗期,即真葉5片左右,苗高10公分左右,應當及時拔除細小、纖弱、過密的細苗。生產收穫田和觀賞田的種植密度應區分設定。
▲鳳仙花成株,莖葉茂盛生長期,此時植株莖拔節緩慢,開始孕育花蕾。
風仙花生長過程中喜溼潤和半陰半陽,乾旱和水澇都會嚴重影響生長。病蟲害較少。
花從植株的下端漸次往上端開放,頂端心芽依然在緩慢拔節以便孕育出更多花蕾。
鳳仙花果實成熟度不一致,應在完全成熟前分批採收,成熟後採收則果實容易迸裂,造成種子損失。種子採收後去除葉片的莖即為鳳仙透骨草。
鳳仙透骨草在乾燥過程中常會硫燻,否則易黴變(上圖黑圈中黴變)。切制後外形乾癟皺縮,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
透骨草可祛風溼,活血止痛,解毒。主治風溼痺痛,跌打腫痛,閉經,痛經,癰腫,丹毒,鵝掌風,蛇蟲咬傷。
▲鳳仙花白粉病(圖片源於網絡),整個葉片被白色粉狀物覆蓋,呈麵粉狀。
防治:①合理密植,保持田間通風透光,徹底清除病株。②發生期每15天用25%粉鏽寧10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噴藥1次。
▲鳳仙花褐斑病(圖片源於網絡)病斑類圓形,初為褐色,後呈灰白色至灰褐色。
防治:①收穫後及時清除枯枝落葉,併集中燒掉。②發病期噴灑1:1:100波爾多液、5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等藥劑,每10天1次,視病情噴1~2次。
本篇主要介紹了鳳仙花植物形態、種子微性狀、種植方法、生長過程及病害防治,並簡述了藥材急性子和透骨草的鑑別及功效。
本來計劃在本篇中繼續對鳳仙花染色方法、原理,與海娜染髮劑的關係及毒性,天然染髮劑與化學染髮劑,透骨草與急性子的日常應用等進行綜述。但因時間與篇幅所限,將在下一期中單獨立篇進行論述。
[1]陳瑛主編. 實用中藥種子技術手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06.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5[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3]劉啟新主編. 江蘇植物志 3[M].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5.12.
所有圖片均為原創,未經授權請勿擅用。
如確有需求,可留言索要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