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教士送上1000字說明書,康熙看後如何回答?

2020-12-22 文史怪

對於不少人來說,尤其是婦女和兒童而言,巧克力是無法拒絕的美食,其味道的甘厚濃醇,讓人始終無法忘記。

事實上,關於巧克力的歷史,由來已久,它的原料來自於中美洲熱帶雨林中可可樹的果實可可豆,在1300多年以前,瑪雅的印第安人就用可可豆做了一種叫做chocolate 的油膩飲料,這是因為可可豆中含有將近50%的油脂。人們開始將麵粉等物質加入其中降低它的油膩度。

而到了16世紀初期,西班牙的探險家科爾特斯來到墨西哥,發現當地的國王飲用一種可可豆和香料混合而成的飲料,味道十分美妙,科爾特斯大感好奇,在1528將飲料配方和種子帶回了西班牙。從此,巧克力很快在歐洲風靡起來,它具有超高的熱量,同時可可還有鎮定和凝神的效果,最初人們將其當作藥劑來看待,但是後來的人,又在裡面加入了牛奶和糖分,巧克力也就慢慢變成了如今的味道,在17世紀,大受歐洲上流人士的歡迎。

事實上,早在1706年,巧克力也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呈現在了大清最高統治者,康熙皇帝的面前。如果是精通清朝歷史的人應該都了解,康熙對西方的技術是一個十分感興趣的人,曾經有一位法國傳教士,用手上的西洋藥金雞納霜治好了康熙的瘧疾,這讓康熙對於西方更加的感興趣,在清朝的宮廷中,有著大量的傳教士和顧問,同時康熙也開始修築頗有西方特色的圓明園。

面對傳教士們口中常說的巧克力,康熙也頗感興趣,最終在1706年5月,康熙帝在前往熱河避暑的途中,要武英殿總監造赫世亨向剛剛來華不久的義大利教士討要藥品,聖旨中如此寫到:「若有綽科拉亦求取」。這裡的「綽科拉」正是音譯過來的巧克力。

康熙這道簡單的命令,卻讓傳教士們十分的激動和開心。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當時的教士們,雖然受到了康熙的重用,然而他們來華最為基本的目的傳教,卻是是受到嚴禁管控的。因此不少人希望通過引進西方的技術和食物,讓康熙更加高興,從而放寬對傳教的限制。

因此專門保存西洋藥的赫世亨和傳教士立刻展開了精心的準備,傳教士帶過來150個巧克力塊,赫世亨挑選了50塊,按照歐洲上流社會的吃法,專門打造一套銀器,和專門攪拌巧克力的黃楊木竹籤。

此外,教士還寫下了一篇長達1000字的說明書:「綽科拉藥方,言屬熱,味甜苦、產自阿美利加、呂宋等地,共以八種配置而成……」康熙的反應是怎樣的呢?然而根據記載,康熙看過這1000字的說明書後,卻僅僅只是簡單地說了3個字:「知道了。」

原來在康熙皇帝品嘗後認為,這種飲料奇苦無比,更值得一提的是,巧克力不是被當成食品,而是作為一種藥物被送給康熙的,康熙真正感興趣的是它的功能,結果一看,說明書又寫:「老者、胃虛者、腹瀉者均應飲用,助胃消食,大有裨益。」

這讓皇帝大失所望,中國止瀉暖胃的藥物數不勝數,巧克力吃上去還這麼麻煩,幹嘛還要用它?加上送給康熙的巧克力,口感可能確實差了一點,康熙和巧克力的第一次接觸,也就落下了一個不完美的結局。

相關焦點

  •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說明書,最後僅說了這樣3個字
    對於從不生長可可豆的我國,巧克力自然是西方的舶來品。而其第一次傳入我國,正是在清朝康熙年間。有幸第一口品嘗巧克力的人,也正是康熙皇帝。 之後便是造赫世亨向康熙呈上這些巧克力了,為能讓康熙吃的盡興,他還特意從多羅那裡帶來一套泡巧克力的銀制茶具,並將巧克力放在糖水裡煮化。
  •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900多字的「說明書」,只說了3個字!
    在當時,巧克力非常苦,並不是吃的,而是一種飲品。 赫世亨為此,還專門讓內務府打造一個銀罐子(上圖),連同巧克力,一起送給康熙,並且洋洋灑灑寫了900多字關於巧克力的「說明書」。
  • 康熙首次吃洋人送來的巧克力,看完千字說明書後,嗤笑說了3個字
    這個時候由於金雞納霜(奎寧,治療瘧疾的)帶來的神奇療效,康熙對洋人的東西,尤其是藥品還是有些興趣的,一聽說這個「綽科拉」可以治病,就立刻喊人給自己弄來瞧瞧。 赫世亨也是個奇人,跟康熙關係很不錯(感興趣可以找找《康熙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中關於赫世亨病重的部分來看),本身又熱衷於養生,因此派他去找上新來的義大利傳教士多羅,將150多塊巧克力都要了過來。
  • 康熙首次吃傳教士的巧克力,仔細看了900字說明,吃完後說了3字
    當巧克力被帶到中國時,是康熙年間,當時的康熙還把它當作藥來吃,他首先把它引入中國,他是第一個嘗試吃它的中國人。在康熙時代,中國經濟發達,物產豐富,他十分排斥異族,但在1693年的夏天,39歲的康熙突然患上了瘧疾,雖然在那個寒冷的夏天,他還是被凍得「打顫」,全身痙攣,宮中的太醫也無法醫治。
  • 康熙寫的最好的一個字,被視為大清國寶,消失200年後被總理發現
    清朝的時候有個讀書人寫了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引發了一場大案,可能也正是出於這種原因,清朝從康熙開始就喜歡寫詩、寫書法,水平不說如何,但是數量還是很夠的,據說乾隆一生就寫了48000多首詩。
  • 致終將逝去的《康熙來了》!康熙美食大集合!
    隨後小S發文回應蔡康永:「 康熙是我和康永哥一起的創作,一起共同經歷的人生,一起擁有無法忘懷的十年~對我來說,康熙沒有康永哥就不完整了!所以,親愛的,我們就共進退囉!無論如何, love u forever~」想起了小s的那句「如果你不主持的話,我覺得我也不會主持」。
  • 天花助康熙坐上金鑾寶座
    這個評定人是在欽天監供職的洋教士湯若望,官至一品,供職多年。有一次他救治了處於死康熙劇照湯若望的理由無可辯駁。清朝入關後最高權力的第一次交接,竟因一位皇帝死於天花,一個不會再得天花且本不受父皇關注的皇子立刻身價倍增,玄燁臉上的麻點瞬間成了他取得帝王的資本,就這樣,康熙登上了帝王寶座。
  • 乾隆寫詩4萬首,不及康熙一個字!
    康熙御筆「天下第一福」 也許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動了上蒼,自得到了這「福」字後,孝莊皇太后的身體竟奇蹟般康復了! 有感於皇帝的一番苦心和孝心,也為了永久保存這世上獨一無二的「福」字,孝莊皇太后命人將其刻在石碑上,日夜撫摸,祈求多福。十五年後,她以75歲的高齡離世,民間俱稱這是康熙「請福續壽」帶來的福緣。
  • 康熙「紅票」考——兼談「傳教信票」及康熙對傳教士的集體召見
    長方形印鈐蓋於中文、滿文日期處,經識別為「巡撫廣東地方提督軍務關防」,與諭旨所稱「唯恐書信不通,寫此字兼上西洋字刊刻,用廣東巡撫院印,書不封緘,凡來的眾西洋人多發與帶去」相符。三枚圓形印分別位於中文、滿文和拉丁文空白處,內容相同,分裡外兩圈,裡圈為「R.F.」
  • 康熙南巡畫面解密,濟南部分第一次曝光!
    這幅畫的誕生雖然比《鵲華秋色圖》晚上幾百年,但這幅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曠世之作,曾是中國最長的長卷,它就是《康熙南巡圖》。康熙一生中一共有六次南巡,其中三次都到過濟南,還瀏覽過趵突泉、珍珠泉等名勝。康熙第一次南巡就來到了趵突泉,還作《趵突泉》詩一首:十畝風潭曲,亭間駐羽旂。鳴濤飄素練,迸水濺珠璣。
  • 陳道明的康熙真的不如焦晃的康熙?
    《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都是非常經典的電視劇,豆瓣評分不低,可以稱得上叫好又叫座。劇中的康熙扮演者演得非常精彩,但也時時被人拿出來點評。有人認為焦晃的康熙好,有人比較喜歡陳道明演的康熙,兩者到底誰演得更像康熙了?
  • 康熙和侍衛下象棋,半個月後看到侍衛的屍體,康熙愧疚不已
    下棋看對手,和皇帝下棋,則是一種「特殊」的學問。例如,李世民、朱元璋、康熙等帝王,都曾有和大臣對弈的故事流傳下來。 朱元璋正不高興,往棋盤上一看,徐達的棋子竟然走成「萬歲」二字(下圖),朱元璋龍顏大悅,把莫愁湖賞給了徐達,這就是莫愁湖上勝棋樓的來歷。
  • 康熙和侍衛下象棋,半個月後看到侍衛的屍體,康熙羞愧不已
    下棋看對手,和皇帝下棋,則是一種「特殊」的學問。例如,李世民、朱元璋、康熙等帝王,都曾有和大臣對弈的故事流傳下來。和李世民、朱元璋相比,康熙下棋的故事則更加發人深思。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率領王公大臣前去木蘭獵場,在這裡,他不僅要舉行大型的射獵活動,還將召見蒙古諸王。在眾人走過伊遜河,來到一座大山坡上時,康熙下令安營紮寨,讓大臣們休整休整。正在此時,康熙的棋癮來了,便叫來大臣李光地,二人下了一盤象棋。李光地為官多年,情商極高,連一個卒子都不敢吃康熙的,慘敗收場。
  • 康熙的功績能夠算得上千古一帝嗎?來看看康熙一生的所作所為吧
    康熙親政不久,就毅然下令「撤藩」,平定了「三藩之亂」,清朝的統治至此穩定了下來。三藩之亂規模大,時間長達8年,但由於康熙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方陣,使得叛亂並沒有如「安史之亂」那樣破壞帝國的根基。相反,平定叛亂後,清朝對全國的統治基本穩定了下來。全國穩定之後,康熙就開始消滅臺灣鄭氏。
  • 康熙曾寫一字正著看寓意很好,倒過來看,就成了不吉利的字
    漢字歷史一路發展到今天,不僅在字形上發生變化,更誕生了很多雋秀的書法字體。漢字的演變史更是我國文化的發展史,漢字不僅僅是民族的符號,更是文化的記載者。文人墨客利用漢字抒發情感,各朝史官用漢字記錄過去發生的點點滴滴。然而中國漢字最有意思的還是,一個漢字可能會有多個意思,不同的讀音也有不同的意思。
  • 《康熙王朝》:藍齊兒兩次摔碎康熙的禮物,意味著什麼?
    《康熙王朝》中,藍齊格格兩次當著康熙的面摔碎了他送的東西。第一次是讓她和親的時候,藍齊兒追著跑上前,流著淚問康熙一聲,「皇阿瑪,我能不能不嫁?」康熙看了一眼最寵愛的女兒,緩緩扭過頭,「藍齊格格,今生今世朕對不住你,你就當為國獻身了吧。」
  • 康熙68歲大壽,八阿哥為什麼要送康熙一個「死鷹」呢?
    康熙六十八年(六十八年),普天同慶,舉國歡騰,朝中士人紛紛送別,以示對皇帝的敬意,宮廷一片熱鬧,壽宴更是擺滿百桌。與此時遠在邊疆平定叛亂的十四阿哥,差人將一塊刻有「壽」的流星送到京城,意欲與天同壽,作為送給康熙的壽禮。在聽到這個消息後,康熙十分高興,還特地親自前往迎接這一喜慶的盛會。
  • 賈靜雯產後復出秀甜蜜 陳孝萱十年後再上康熙
    主持人小S和蔡康永看過去代班畫面忍不住大笑  左起賈靜雯、陳孝萱、謝依霖  《康熙來了》昨天(11月4日)邀請陳孝萱、賈靜雯、錢韋杉、曲家瑞、謝依霖共五位來賓,來分享當初代班主持的心得。節目甫開場,蔡康永便打趣說康熙近十二年來,請了非常多的代班女主持人,小S更開玩笑說:「其實我只有主持五年。」現場邀請了曾為《康熙》代班的陳孝萱、賈靜雯、錢韋杉、曲家瑞、謝依霖共五位來賓,其中陳孝萱睽違十年再度上《康熙》,因陳的前夫是康熙前製作人,當初上《康熙》時備受禮遇,陳孝萱笑說:「今天再來已人事全非。」
  • 康熙的功績能夠算得上千古一帝嗎?
    康熙親政不久,就毅然下令「撤藩」,平定了「三藩之亂」,清朝的統治至此穩定了下來。三藩之亂規模大,時間長達8年,也正是因為康熙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方針,使得叛亂並沒有如「安史之亂」那樣破壞帝國的根基。相反,平定叛亂後,清朝對全國的統治基本穩定了下來。全國穩定之後,康熙就開始消滅臺灣鄭氏。
  • 《康熙王朝》:康熙兩次讓藍齊兒回京,她為什麼拒絕了?
    《康熙王朝》中,一片狼藉的草原戰場上,藍齊兒與容妃相顧無言。遠遠地一個聲音喊來,「容妃娘娘、藍齊格格,皇上請你們馬上回大營去。」藍齊兒望著李光地瞬間表情凝固,「我男人呢?」李光地頓了一下,「葛爾丹已經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