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廳:《三字經》裡有糟粕 教授:很難分清

2021-01-19 半島網官網



芙蓉山小學是一所國學特色學校,圖為學生在上國學課。(資料圖片)

    「禁止讓中小學生全文讀《三字經》。」12月29日,山東省教育廳下發通知,理由是:《三字經》裡有的糟粕扭曲價值觀,腐蝕心靈。而對於這一通知,卻引起了很大爭議,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到底哪些是「糟粕」?又有誰能確定?

省教育廳:《三字經》裡有糟粕

    12月29日下午,山東省教育廳下發《關於規範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實施和專題教育活動內容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學不能不加選擇地向學生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理由:有的中小學在課程實施工作中沒有認真開設地方課程《傳統文化》,有的地方和學校在開展相關專題教育活動特別是開展中小學生經典誦讀活動時,對誦讀活動的內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別不夠,致使一些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流入學校,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腐蝕了中小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很壞的負面影響,引起社會和家長的強烈關注。

    而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全省中小學生都要學習《傳統文化》一課,以學校課程、地方課程的形式上。山東省中小學的傳統文化的教材都是統一的。中學的《傳統文化》一書的內容包括老子、道德經、論語等篇章,還包括唐詩宋詞詩篇。而小學的《傳統文化》則包括《三字經》、《弟子規》中的一部分節選內容,還有很多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的事物等內容。

    也就是說,每一個學生都會接觸《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國學篇章,當然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節選,在《傳統文化》中佔的比重也很小 。而在學校特色建設過程中 ,也有很多學校會將國學特色作為學校特色,在教課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大量接觸國學知識。嶗山十中的學校特色教學就是國學,學生在早晨晨讀,上午、下午上課前都會有誦讀國學經典的活動 。嶗山區惠特小學也是一所國學特色學校,學校的孩子讀《弟子規》、《三字經》。「課前三分鐘國學誦讀」就是內容之一。而青島芙蓉山小學的傳統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包括國學、武術、剪紙、戲曲等。

觀點:誰能說清哪是糟粕?

    記者在採訪前,以為大多數受訪者會同意這個觀點:《三字經》、《弟子規》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但是記者在採訪中卻發現,有更多的人覺得應該讓學生全文知道《三字經》、《弟子規》。

支持:有些東西的確該拋棄了

    國學是嶗山十中的特色教育,學校教導處主任董主任說:「我認為應該這樣,主要是有些東西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了,有些東西不存在了,就不要讓學生誦讀了,我會將這些內容刪除,只節選一部分讓學生誦讀。比如說《三字經》中提到的三綱五常,君臣之意,不適合現代社會了。」

    嶗山惠特小學「大閱讀」老師宋老師也同意這種意見。在宋老師看來,傳統文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想形成。宋老師說,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很多內容,小學生根本無法理解。

反對:應全面理解傳統文化

    在反對聲中,楊硌堂應該是最堅定的反對者。楊格堂是一名國學研究博士,是著名國學大師範曾的弟子。「我覺得《三字經》、《弟子規》全是精華,它是一個小孩打開心靈之門的金鑰匙,一個孩子只要能熟讀、背誦了,就會發自內心地去做了。就算小時候不理解,等他長大了也會慢慢理解,也是很有好處的。因為他不是某個社會階段的產物,而是一種超越時空的精神存在。」

    而對於能否節選一部分內容讓學生誦讀?楊博士的回答則是:「《三字經》是一篇美文,一氣呵成,有一種文氣在裡面,如果只是節選,就破壞了這種文氣。」

    楊博士同時表示,認真讀完就會發現,《三字經》並不是一篇道德文章,而主要是以順口溜的形式介紹了國家的歷史,弟子規是生動介紹了傳統文化中的行為美德。

    芙蓉山小學校長李帆的觀點也傾向於支持全文閱讀。李校長認為,有些東西學生不懂、吃不透,將來會慢慢理解。這些是傳統文化的精髓讀本,應該讓學生全部接觸。青島大學研究古典文學的副教授範嘉晨則嘆道:「那些是精華?那些是糟粕?恐怕這很難分清。」文/圖  記者 石豔虹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宋濤]

相關焦點

  • 按三字經等標準培養的孩子90%要吃虧?
    據《山東商報》報導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出臺關於經典誦讀的新規——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要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社會各界熱議不斷。對山東省教育廳的做法,絕大多數網友持認可態度。有網友表示,如果完全按照《弟子規》、《三字經》的標準來培養孩子,將來走上社會肯定不適應。
  • 湖北部分學校推刪節版三字經 網友質疑斷章取義
    因為擔心「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會「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腐蝕了中小學生的心靈」,山東省教育廳日前下發通知,嚴禁該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向學生「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這一消息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和熱議。
  • 一棒子打死《三字經》、《弟子規》,才是真正的糟粕思想!
    比如《三字經》的名言:子不教,父之過。我覺得就沒有問題嘛,三字經裡的父,實際上就指的是家長,在封建時代,父親在家裡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代表了家長,承擔了教育子女的首要責任。子女不是生而知之,出生以後最先見到的是自己的家長,若教育跟不上,不是父之過,是誰之過?現在,家庭成員地位平等,這個父字,自然指的是能給子女教育提供幫助的所有家庭成員。
  •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引爭議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引發的話題新華網濟南1月5日電 (記者趙仁偉、陳灝)「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向全省中小學下發的一紙禁令引發爭議,一時眾說紛紜。
  • 全文背誦《三字經》是念歪「經」
    但是,從教育規律和對青少年未來負責的角度說,作為小學老師,筆者認為要求小學生全文背誦《弟子規》、《三字經》其實是念歪了經,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眾所周知,小學生年齡很小,僅僅靠自己的理解能力,很難領會經典著作中的內容和思想,如果不進行引導,只是一味的讓孩子們誦讀和背誦文章內容,必然會導致他們先入為主,難以接受新思想,還會致使一些不健康內容流入校園,接受經典作品中的一些糟粕觀念和封建思想,扭曲了青少年的價值觀念。
  • 易中天:不要給孩子讀「三字經」,我卻發現三字經對孩子好處更多
    文|凝媽有個北京的朋友,孩子上一年級,需要背誦《三字經》。語文考試滿分110分,有10分是國學知識,主要就是三字經。孩子背三字經的時候,吭哧半天,總是記不住,每天愁得哭。不只他家孩子這樣,其他家長也表示為孩子感到累。
  • 《三字經》中的「綱常」 宗璞到底該不該刪?
    流傳甚廣的國學經典《三字經》近日有了一個新版本,即年已九旬的著名作家宗璞和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李存山合作編注的《三字經節簡注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因不認同《三字經》中有關「三綱」、「君臣」的內容,宗璞大膽對其進行了一些刪改,認為這是「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之舉。
  • 藏在《三字經》裡的育兒經: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從《三字經》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以及幼兒的忠孝行為準則,一步步讓幼兒獲得完整、獨立的人格。今天我從下面兩段《三字經》裡的故事,來看看古人教育子女是如何做到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的。《三字經》將孟子成長的故事濃縮成了兩句話,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而這裡面也包含了兩個小故事,孟母三遷和斷杼教子。孟母三遷講的是,由於孟子父親早逝,家道中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孟母的帶著孩子搬到了郊外的村子裡居住,這樣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可是他們新搬的地方附近有一處墳場,經常會有出殯的隊伍來來往往。
  • 孩子讀三字經是一件愚蠢的事?那讓孩子讀《三字經》到底好不好?
    這也有一個歷史類的自媒體大號發文稱,家長讓孩子讀《三字經》其實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因為在現在的社會當中,有很多優秀的識字課本都要遠勝於《三字經》,並且他認為《三字經》當中也存在著很多的糟粕,這個消息一經曝出之後,就引起了多方的議論,那麼讓孩子讀《三字經》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讓孩子讀《三字經》,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能夠在古代多種蒙學教材中勝出、得以長久流傳,《三字經》在文本上有它的特殊之處——三字句體,易於誦讀;字義淺顯,易於理解。西方來華傳教士馬禮遜,曾對比評價過他所了解的四種中國蒙學教材。他覺得,《幼學詩》一味「向兒童宣揚虛榮心」,《千字經》「極其晦澀難懂」,《百家姓》「實在索然無味」,只有《三字經》,算是「四種小冊子中最有趣味的」。
  • 省教育廳:維持現有政策不變
    今年廣東省兩會上,省人大代表、中山市第一中學教師華琳,省政協常委、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思德等代表委員均提出了適當放寬廣東省義務教育入學年齡的建議。華琳說,她之所以提出放寬義務教育入學年齡,依據主要有5條。第一,符合兒童成長發育的自然規律。由於營養水平不斷提高等原因,兒童青春發育年齡有提前的趨勢。
  • 國學三字經起名:120個三字經裡的名字,個個雅致脫俗有寓意
    《禮記》裡面有這麼一句話:「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人生就如同江河,在江河之上有百艘船競爭著向前行駛,然而只有奮力划動船槳的人才能走在前頭, 所謂天道酬勤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領悟人生奮鬥的內涵,希望寶寶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為此父母給寶寶取名絞盡腦汁,希望寶寶能有一個寓意積極向上的名字,助寶寶揚帆前進。
  • 謝道韞:從《三字經》裡走來
    》裡走來①1600 年前,她出生在東晉謝家。她與他精神世界不在一個層次,她是一朵立於寒風中燦燦的梅花,衣袂飄飄,青絲飛揚,骨子裡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氣;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風裡瑟瑟發抖的老槐,資質平平,皺褶裡藏著迂腐和平庸。謝道韞很失望,「大薄凝之」。儘管對丈夫的畏畏縮縮不太滿意,但她還是恪盡婦道,該幹嘛幹嘛。④盡顯魏晉風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許多文人、官宦、書畫名流都喜歡在他們家詩酒唱和,談玄論辯,蘭亭集會。
  • 《三字經》成為幼兒園和小學教材,不合適
    在這些小冊子中,《三字經》是最受稱許的樣板。」②章太炎的意見,與馬禮遜相似:「(《三字經》)比較梁人所集《千字文》,雖字有重複,辭無藻採,其啟人知識過之。」語言學家張志公則評價稱:「《三字經》全用三言,更便於兒童朗讀背誦,這可以說是《三字經》的一個特點。……用簡短(三、四個字)而整齊的韻語,好處在便於記誦,但是往往有兩個缺點。一是容易寫得艱深難讀或者牽強硬湊,一是容易寫得貧乏呆板。
  • 學習新教材,聆聽示範課——記九江一中生物組老師參加省教育廳骨幹...
    本次培訓班由江西省教育廳舉辦,旨在適應新課改新教材的教學工作需要,不斷提升全省高中生物學骨幹教師核心素養。本次培訓的地點是位於井岡山八角樓山莊的江西省教育廳井岡山教師培訓中心,共有來自江西省各地市的130多名生物教師參加了此次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培訓以及新教材示範課例展示及點評。
  • 《三字經》到底講了什麼?它對現代人還適用嗎?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國古代最為流行的三本蒙學讀本,其中《三字經》知名度最高,堪稱「蒙學之冠」。《三字經》的作者,相傳是南宋名儒王應麟,後世也多沿用此說。該書流傳之久,範圍之廣,影響之大,已有歷史定論。全書結構嚴謹,文採斐然,概括簡練;三字成句,韻語整齊,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類似兒歌。古人年幼習讀,終生受益。
  • 新蔡這兩人被省教育廳點名!
    日前,河南省教育廳公示了2020年優秀教育管理人才入選名單河南省教育廳關於公布2020年優秀教育管理人才名單的通知>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省直管縣(市)教育局,各高等學校,省屬各中等職業學校,廳直屬學校: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做好2020年優秀教育管理人才人選推薦工作的通知(教辦人〔2020〕194號)要求,經個人申報、基層推薦、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審核評選、網站公示等程序,現將2020年河南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管理人才名單(見附件)予以公布。
  • 省教育廳舉行媒體記者及網友代表座談會
    「能不能進一步推進高校產教融合」「希望省廳能進一步減輕一線教師的非教學負擔」「給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多一份關注」……1月13日下午,省教育廳舉行一年一度的媒體記者與網友代表座談會,10餘名媒體記者和4位網友代表受邀與省教育廳黨委書記、廳長陳根芳面對面,就「十四五」、今後教育工作思路及教育廳作風建設建言獻策
  • 【省教育廳】聯合中國電信青海分公司
    為了阻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向校園蔓延,省教育廳利用電視和網絡傳輸跨時空的特點,在我省天翼高清首頁及時開設「青海教育」專區,向全省廣大中小學生免費提供課程教學。  1月26日,省教育廳聯合中國電信青海分公司和青海電視臺在我省天翼高清門戶首頁推出了「共抗疫情,停課不停學」專欄,內容涵蓋從小學到初高中所有學段、所有科目的全部課程,囊括了中小學教學大綱要求的全部知識點,全部教學視頻數量超過30餘萬條,可以滿足中小學生系統的學習要求。
  • 省教育廳圓滿完成省級文明單位複查工作
    12月17日下午,以省紀委監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陳曦為組長的省直文明辦2020年度省級文明單位年度複查組一行4人到省教育廳,檢查驗收省級文明單位建設工作。省教育廳黨組成員、高校紀工委書記、省紀委駐教育廳紀檢監察組長朱俊峰出席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