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甚廣的國學經典《三字經》近日有了一個新版本,即年已九旬的著名作家宗璞和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李存山合作編注的《三字經節簡注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因不認同《三字經》中有關「三綱」、「君臣」的內容,宗璞大膽對其進行了一些刪改,認為這是「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之舉。
《三字經》為宋儒王應麟所作,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它淺顯易懂,取材廣泛,涉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等豐富內容,而且其三字一句、整齊排列、合轍押韻的形式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自元代之後,《三字經》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流傳,還傳播到韓國和日本,近代以來更被譯成英、法、俄等多種文字,甚至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教育叢書」向全世界發行。
改了什麼?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三字經節簡注本》刪掉了「三綱」、「君臣」等內容,如將原文中的「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改為「三求者,真善美,多思考,常在心」。全書快結束時,有兩句「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改為「為祖國,為人民,尋求真,多行善,創造美,度一生」等。
《三字經》中涉及「三綱」、「君臣」的,還有其他內容。另據宗璞介紹,限於精力,她自己沒有作更多的刪改,但衷心希望有人能做這一工作,「可能還有提到『三綱』的地方或有別的不當處,我就沒有力氣去研究了……我希望有人印一版新《三字經》,將『三綱』那幾句話去掉,也許有更好的詞句代替。可以討論。我以為真善美是我們應該多思考,常在心的。」
為什麼要改?
宗璞在《三字經節簡注本》序言中自述道:「我不喜歡其中的『三綱』思想,『三綱』尤其是君臣道義,長期束縛了我們民族思想的發展,早該徹底清除。我們廢除帝制已經100餘年,皇帝早已不存在,何必再講君臣關係。刪去『三綱』以後,加上了一些想法,這本書並沒有坍塌,而是更精煉了,更有光彩了……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早已是人們的共識。怎樣取,怎樣去,空談是沒有意義的。只能在這一點、那一點,這一件、那一件的具體事物中實踐,把壞的清除,把好的留下。我沒有專門研究過國學,知識粗淺,只能盡我微薄的力量,銜一粒沙,添給大廈。這是一粒具體的沙。」
另一編注者李存山介紹,《三字經》在元、明、清三朝都有不同的版本,現在流傳最廣的《三字經》版本是清朝賀興思的「註解備要」本,《三字經節簡注本》也是以這個版本為底本的。李存山表示,既然《三字經》的版本一直在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化,那麼自民國以後,我們的政治制度較之此前的封建王朝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字經》自然也應該作出相應的修改,使之更適合現在的兒童來學習和誦讀。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宗璞刪改《三字經》裡「君臣」、「綱常」內容的想法可謂由來已久。在2014年年底發表的一篇名為《美芹三議》的文章中,她就提到對《三字經》中「三綱」思想的不認可:「我從翟志成教授的書裡知道,在秦以前,儒門的思想其實是雙方都有責任的,要求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後來,變成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一方絕對統治、一方絕對服從。《三字經》裡那幾句話(指「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編者注)必須刪除扔進垃圾堆。因為小兒讀者這樣多,更必須早一些改掉。以免在我們可愛的後代小腦袋瓜裡又裝進一些糨糊。全書刪去『三綱者』那幾句話,並不影響文字的連貫。」
外界怎麼看?
《三字經節簡注本》的出版方為上海東方出版中心,在刪減的同時,他們還請錢文忠、劉心武、黃榮華三位文化學者作聯合推薦。出版方表示,他們也覺得《三字經》裡面有些內容並不適合現代家長用於對孩子的教育,「這本拼音節簡注本《三字經》是我們經過精心挑選、反覆醞釀之後再出版的,它的裝幀設計也是非常精美的。」
不過對於宗璞的觀點,學術界早有不同意見存在。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教授姚小鷗曾通過個人博客發表文章表示不認同,「宗璞認為,『《三字經》裡那幾句話必須刪除扔進垃圾堆。』這一說法使我想起新文化運動時反對『賢妻良母』的主張。我記得有質疑者問:不要賢妻良母,難道主張女人都作惡妻劣母不成?其不通是顯見的。」他還引用《禮記·昏義》、《郭店楚簡·六德》等古書中的字句說明:「《三字經》中『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幾句是有來歷的……這幾句話,並不是哪一位思想家心血來潮杜撰出來,也不是哪一位統治者個人意志的體現,而是社會發展一定階段社會組織形式的理論總結。即使在今天,難道要君臣無義,父子不親,夫婦不順嗎?」
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由於剛出版不久,而且是針對低齡兒童群體的拼音本,目前該書在豆瓣讀書上尚無條目,在亞馬遜和噹噹等購書網站上也無人評論,只有在京東圖書中有寥寥幾條評論,內容都為「經典書籍,值得推薦,買來給小朋友看的,學學國學,真不錯」、「不錯,挺好的,給小朋友看的」之類。可見,購書者應該只是奔著《三字經》的名頭而去,並沒怎麼在意宗璞的刪改。
文/本報記者 崔巍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