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刪《孟子》與政府淨化《三字經》

2021-01-19 騰訊網

朱元璋刪《孟》

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幹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沒文化的事情,就是刪節《孟子》,居然膽敢跟亞聖叫板。

此前20年,這位農民出身,造反起家,當過和尚,做過盜賊,對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懷牴觸情緒的皇帝,就曾經下令把孟子的牌位,從文廟裡撤出來,取消其配享資格。滿朝文武慌了手腳,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執行命令不行,執行命令又感到極其荒唐。幸虧,欽天監的星象專家出來說話了。他說,熒行於惑,是天要發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麼政策舉措,讓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朱元璋楞住了,遲疑了。第一,他終究是個農民,而且是小農經濟社會下靠天吃飯的赤貧農民,因為靠天吃飯,從基因中就有這種對天的敬畏之心,別人是不敢對他發脾氣的,但老天爺要發脾氣,他還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雖然貴為天子,唯闢作威,唯闢作福,誰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偉大,他再英明,他的命掌握在老天手裡的,閻王要你五更死,決不留你到天明。所以,這位本質上的農民,讓步了,撤消聖旨,總算讓孟夫子在祭孔時,可以有一盤冷豬頭享用。

這位農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鬧劇,在清人全祖望的《鮚琦亭集》中,有所記載。

戰國時的孟軻,怎麼會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當時沒有人敢試探一個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離撤享的二十年以後,滿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乾乾淨淨;沒料到,小人之記仇,真到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地步,他對亞聖的憎恨情結,不知怎麼搞的,又一次地神經質起來。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締《孟子》這本書,人們終於明白,孟夫子是因為什麼招他的恨了。

封建社會,科舉年代,《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是學塾的基礎教科書,是稱之《四書》的古典讀本。現在少了一書,也不是辦法。這位皇帝發話,那就另出一本刪節版《孟子》。在這本新版《孟子節文》裡,凡他不喜歡,不愛聽,反感的,有損帝王威嚴的詞句,統統刪節掉了。他對主持這項刪節重任的編纂者,惡狠狠地咆哮:「如果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裡,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看看朱元璋認為必須刪掉《孟子》裡的章句,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如「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如「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這些話,就了解他為什麼要跟孟夫子結下深仇大限的原因了。因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當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這還了得?居然勝過做皇帝的他,這可大大觸怒了本是一個流氓無賴,卻坐了江山的他,加之他的文化劣勢對知識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過不去了。

這本《孟子節文》,到他的兒孫接班當皇帝後,也不怎麼強力提倡了。後來,也就終於湮沒無聞了,再後來,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經發生過的這場鬧劇。現在,據說在國家圖書館裡,還收藏有這本書,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讀者是不會借到以飽眼福的了。

最近,某些地方要將淨化過的《三字經》,給小孩子朗讀,引起一番物議。我是絕不贊成兒童讀經的,既然有人堅持要小學生讀經,那還是讓孩子們讀真經為好。我總在想,朱皇帝活著的時候,何等牛岔,可刪《孟》的結果呢,到頭來還不是歷史的笑話。

(中華讀書報)

相關焦點

  • 【三字經】三字經讀後感
    【三字經】三字經讀後感2012-07-02 10:47:5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三字經》讀後感  這學期老師要求我們背誦《三字經》。通過閱讀和默記,我深深地體會到《三字經》中所講的仁、義、智、信在我們小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 朱元璋和孟子死磕,要拆其牌位,為什麼最後他又慫了?
    朱元璋上位不久,做了一件大事,他要把亞聖孟子移出廟宇……這事可不是鬧著玩的。孟子雖不及孔子偉大,但多少也是「子」級別的,論分量,論地位,那也是槓槓的。最最重要的是,孟子是儒生們心中的超級大偶像,精神領袖。
  • 《三字經》通篇解讀(新)
    《三字經》的作者是南宋王應麟,修訂者是章太炎。三字一句的格式使得其文字通俗,朗朗上口;被認為是傳統的啟蒙教材。但閱讀《三字經》後,可以知道它前半部分是在講解關於教育當中存在的客觀事實以及教育的注意事項;而後半部分則是教育的摘要和目錄,所以也可以認為《三字經》是一本學習目錄和學習的注意事項摘要。
  • 藏在《三字經》裡的育兒經: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從《三字經》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以及幼兒的忠孝行為準則,一步步讓幼兒獲得完整、獨立的人格。今天我從下面兩段《三字經》裡的故事,來看看古人教育子女是如何做到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的。孟子作為與孔子齊名的儒學大家,數千年來一直被人們尊奉為「亞聖」。古人在談經論道的時候,必定要提及孔孟。《三字經》將孟子成長的故事濃縮成了兩句話,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而這裡面也包含了兩個小故事,孟母三遷和斷杼教子。孟母三遷講的是,由於孟子父親早逝,家道中落,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 《孟子》是一本什麼書
    所以,確切地說,朱元璋讀《孟子》,不是被氣壞了,而是被嚇壞了。那麼,《孟子》一書到底講了些什麼?它反對什麼?倡導什麼?輸出的是怎樣的價值觀?向來愛打筆墨官司的學者們,對於《孟子》的觀點竟難得地實現了統一:作者是戰國時期的孟子,主張仁政(義利之辯)、民本思想和性善論,是該書的三大看點。
  • 《三字經》中的「綱常」 宗璞到底該不該刪?
    流傳甚廣的國學經典《三字經》近日有了一個新版本,即年已九旬的著名作家宗璞和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李存山合作編注的《三字經節簡注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因不認同《三字經》中有關「三綱」、「君臣」的內容,宗璞大膽對其進行了一些刪改,認為這是「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之舉。
  • 易中天:不要給孩子讀「三字經」,我卻發現三字經對孩子好處更多
    文|凝媽有個北京的朋友,孩子上一年級,需要背誦《三字經》。語文考試滿分110分,有10分是國學知識,主要就是三字經。孩子背三字經的時候,吭哧半天,總是記不住,每天愁得哭。不只他家孩子這樣,其他家長也表示為孩子感到累。
  • 白話譯文三字經
    《三字經》是一部中國傳統蒙學讀物,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三字一句,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內容豐富生動,又言簡意賅,自南宋以來,三字經已有700多年歷史,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流傳至今。
  • 朱元璋的「匪」氣
    朱元璋的「匪」氣作者:王正中國歷代皇帝中除了劉邦和朱元璋是草根出身,其他皇帝大都是貴族出身劉邦比朱元璋還好一點,至少當過「亭長」,應該比朱元璋還多認識幾個字。而朱元璋出身貧寒,自幼放牛,還當過和尚。連個名字都沒有,只有一個小名叫「重八」。至於朱元璋,字國瑞這個名字是他參加紅巾軍起義以後,當上了義軍領袖郭子興的親兵以後才正式起名。在1368年當上了皇帝,到1398年去世,在他當政的三十一年中,有著水泊梁山相同的江湖義氣的,與弟兄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
  • 《三字經》英文版神翻譯,美哭了!
    今天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三字經》的部分翻譯,小夥伴們學起來! 釋義: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 朱元璋請名師教子,對方反問,調皮能打嗎?朱元璋回答了4個字
    但是朱元璋因為小時家境貧寒,雖然學了一點點知識,後來大部分成就應該都是在實踐中鍛鍊出來的。當他的長子朱標於龍鳳元年即1355年9月5日出生後,他一直都在忙於打仗。 1355年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已成為這支隊伍事實上的主帥,他不甘屈服於他人之下,遂以龍鳳紀年號令軍中。
  • 【神爾 今日分享】國學一刻-《三字經》三
    【神爾 今日分享】國學一刻-《三字經》三 來源於國學機旗艦款X1音頻 《三字經》三 凡訓蒙 須講究 詳訓詁 明句讀 為學者 必有初
  • 深讀|緣何順德陳村出了《三字經》?
    據悉,《三字經》與順德陳村有著頗多的歷史淵源。此前,歷經多年嚴謹考證,由順德學者提出宋末元初的順德陳村登洲人區適子是《三字經》作者這一觀點,獲得學界普遍認可。據明萬曆年間出版的《順德縣誌》記載:「故老傳今《三字經》,適子所撰也。」
  • 《三字經》中蘊藏的數字常識
    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 文字獄以明清為盛,明太祖朱元璋忌諱哪些字眼?
    朱元璋稱帝後,冷酷無情,臣子百姓,略有不敬,或者言語誤觸,就會被殺。不但現世,就連古人也不放過,聖人孟子也不放過,明太祖曾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洪武二年下令將孟子牌位撤出孔廟位;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令刪節《孟子》,書中被認為言論荒謬的共85章,一律刪去,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一,刪定後定名為《孟子節文》。
  • 一篇文章,讓你讀通《三字經》
    今天帶大家走進《三字經》,一起了解那老祖宗的啟蒙文化。說起《三字經》好多人張口就來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可這本書到底是幹什麼的,裡邊講了些什麼,估計大多數人都沒有仔細閱讀過,一是篇幅較長,難以抓住重點,二是通篇以文言為主,閱讀起來不方便,那麼今天,我們就以通俗易懂的閱讀方式,帶領大家走進《三字經》《三字經》通篇有1122字,篇幅上也就高中生的作文框那麼大,但內容包羅萬象,小編總結了一下,大抵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 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性本善,性是不會改變的,比如火是有燒熱性,水是有溼熱性,這個特性是不會改變的,只是隨著不同的緣來顯現,人生宇宙都是以這樣的不改變的體性為根基,所以性相近。這一章孟子性善說,荀子性惡說,楊雄說善惡相混。這如果對著人的體性有不改之意,那善的人應該後來不會造惡,惡的人後來也不會造善。
  • 亞聖孟子誕辰紀念日
    傅斯年認為荀子之說法與孔子相近,反而孔子與孟子對性的看法迥不相同,而此差異「宋儒明知之,而非宋儒所敢明言也」。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此即孟子之民本思想(部份人士以此認為孟子為民主之先驅)。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民眾有權將其顛覆。孟子認為取得政權須愛民之心與有合法手段。若上位者之德行、為政不為百姓所接受,則上位者將喪失其繼續秉政之資格。
  • 古代沒有標點符號,武將瞎斷句,朱元璋差點被武將騙了
    話說明初時候,朱元璋靠武將得天下,但坐天下的時候,需要文臣,慢慢的就冷落了武將。武將感覺心裡很不舒服,那些淮泗老將裡也有能人,找準機會就對朱元璋說:文臣心眼多,陛下不可親近他們。朱元璋聽後很納悶,就問何出此言。武將們說,以前張士誠的名字就是文人起的,但是《孟子》裡卻說:「士誠小人也。」可張士誠沒有讀過《孟子》,所以他被文人罵了也不知道。
  • 少見的英文神還原《三字經》, 果斷收藏!
    洗腦的不一定是神曲,還有穿越千年的國學經典《三字經》;根本停不下來的不一定是炫邁,還有《三字經》「彪悍」的英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