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冠王到一抔黃土——遼足生前身後事

2020-12-14 球之家侃球

2020年的5月23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普通的周六,但是對於遼寧足球來說,這是值得永遠銘記的一天。在這一天,由於存在欠薪問題,曾經在國內乃至亞洲賽場風光一時的遼寧宏運足球俱樂部(遼足)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頭頂「十冠王」光環的遼足被中國足協取消了註冊資格。中國足壇從此再無遼足!

對於很多「90後」、「 00後」球迷來說,遼足的輝煌只能通過泛黃的歷史照片和幾張發黴的報紙回憶,這些新生代球迷更願意為恆大這種新貴班霸吶喊,遼足對他們來說只是一支不值一提的弱旅。

從某種角度上講,遼足也是新中國足球發展的一個縮影。遼寧作為共和國的長子,體育事業的發展曾經一直走在全國前列。1953年,遼寧省成立的第一支足球隊——東北體訓班隊,這便是遼足的前身,東北體訓班不僅在東北地區所向披靡,而且在首屆全國足球聯賽中就以不敗戰績奪得全國冠軍。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裡,遼足風光一時羨煞旁人。

1978年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遼河岸邊,彼時的遼足也走出歷史陰影。1984年,遼寧足球隊獲得首屆足協杯冠軍,在此後的十年內,遼足一直稱霸中國足壇。2個足協杯冠軍、6個全國甲級聯賽冠軍、1個亞俱杯冠軍和1個全運會冠軍,十座金光閃閃的獎盃見證了遼足的「黃金十年」,「十冠王」的名號也由此打響。

1992年不僅有春天的故事,也有屬於中國足球的故事。這一年,號稱中國足球「遵義會議」的紅山口會議召開,職業化改革成為中國足球發展的方向。紅山口會議結束2年後,首屆甲A聯賽開幕,中國足球邁著蹣跚的步伐進入職業化時代。遼足的甲A處子賽季雖然獲得了第4名,但是隨後的1995賽季由於多名主力球員出走,遼足無奈降級至甲B,這次降級似乎為後來的遼足悲情奠定了基調。

1998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對遼足來說也是值得銘記的一年。在傳奇主教練王洪禮的率領下,一支以年輕球員為班底的遼足衝破陰霾,重新回到甲A聯賽。他們雖然只拿到了足協杯的亞軍,但是「遼小虎」的威名已經傳遍大江南北。

「遼小虎」雖然成為遼寧足球的一張名片,但是危機已經悄然來臨。2002賽季遼足移師北京,並更名為北京三元隊,在部分球迷的謾罵和質疑聲中,這支球隊最終走向低谷,隨著李金羽等代表人物的紛紛出走,「遼小虎」最終土崩瓦解。

在夢斷京城之後,遼足又回到了熟悉的關東大地。在經歷了無數波折之後,彼時的遼足早已不復當年的霸氣,徹底淪為二流球隊,在中超和中甲之間沉浮。2008年,遼寧本土企業宏運集團注資遼足,遼足抱定了復興的決心。2009賽季,在「務必衝超」的氛圍下,遼足將士不負眾望,時隔一年重返頂級聯賽。2011賽季,在于漢超、秦升和于漢超等新一代年輕球員的努力之下,遼足獲得聯賽第三名,重返亞冠聯賽。與其說這是遼足的中興,不如說是迴光返照。

2017賽季,人員不整的遼足終於未能再度上演壓哨保級的好戲,雖然球隊傳奇肇俊哲出任主帥,但仍未挽狂瀾於既倒,在一番掙扎後,遼足提前兩輪降入中甲聯賽。很多遼寧球迷堅信遼足會再回來,但是事與願違。如今的中超已經不是當年的甲A,「遼小虎」也只能是美好的回憶。遼足在中甲的兩個賽季表現毫無出彩之處,甚至一度深陷降級區。對於這支遼足,離開或許是一種體面的選擇。

雖然遼足已成逝者,但不少人仍在追問究竟誰應該為此負責。筆者認為,足球在中國不僅僅是單純的足球,而是地區綜合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的一種反映。中國本身的足球基礎就十分薄弱,發展職業足球必然要靠強大的財力支持,強隊往往集聚在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相對落後的區域發展職業足球簡直是天方夜譚。

遼寧所在的東北地區在由於受到種種歷史原因的制約,最近40年的經濟發展速度一直落後於全國其他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昔日共和國的長子今天已經顯現出疲態。1990年,遼寧省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062.70億元,佔全國比例約為5.5%,2019年這一比例下降到2.5%。2016年,遼寧省經濟甚至一度負增長2.5%,此後連續17個季度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無論怎麼說,遼寧早已不再是當年的「遼老大」。站在破敗的重工業廠房裡,凋敝的景象使人難以釋懷。對於遼寧足球來說,遼足這個大旗已經倒下,復活遼足已經沒有任何希望。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從底層建築入手,抓好曾經引以為豪的青訓工資,說不定那個在青年大街上顛球的小孩子就是下一個肇俊哲,就是帶領遼寧足球復興的靈魂人物。

相關焦點

  • 澎湃:從十冠王到欠薪解散,遼足是中國足壇窮死的「貴族」
    文章指出,遼足近兩年欠薪、欠稅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今年2月,多名球員遞上舉報信,終於成為壓垮遼足的最後一根稻草。經過漫長的對峙和扯皮,遼足的命運還是沒有任何改變。目前俱樂部還拖欠近億元的工資、獎金,以及超過4億元的稅款。不少球迷認為,宏運是遼足走到今天的罪魁禍首。但在接手遼足後,宏運集團確實沒有得到應有的甜頭。2006-2014賽季,宏運集團在8年期間為球隊投入了6個億,但俱樂部依然入不敷出,隨後只能以「賣人求生」。
  • 職業聯賽消失球隊之遼足——「十冠王」已成往事
    「十冠王」譽滿中國足壇;一支具有六十七年輝煌歷史的球隊,培養出傅玉斌、馬林、唐堯東、李鐵、張玉寧、曲聖卿、李金羽、肇俊哲、于漢超、楊旭等新老國腳,可以稱得上是幾代遼足球員撐起了國足江山;一支具有六十七年輝煌歷史的球隊
  • 昔日「十冠王」倒下 中甲新軍接過遼足大旗 欲打造全新「遼小虎」
    遼足此前一直希望中國足協能夠網開一面,只取消其準入資格而非註冊資格。但本月23日,中國足協一紙令書,徹底宣告了遼足的「死亡」。5月24日晚,已經4個多月沒有更新動態的遼足官微發布官方公告,正式告別職業聯賽。遼寧宏運足球俱樂部在公告中寫道:「遼足精神代表著自強不息,永不放棄。俱樂部離開,遼足精神猶在。相信自有後來者,血脈傳承,重塑輝煌。」
  • 「十冠王」遼足的後一戰,他們註定是中國足球經濟泡沫的受害者
    一個非常有趣的小細節,徐友剛從上海申花到遼足在確認表中簽名,「友」被寫成「有」,看來俱樂部太粗心了事實上在中國足球的歷史上,遼寧足球的輝煌永遠是老球迷心中美好的回憶!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俱樂部,他們幫助中國足球贏得歷史上第一個洲際錦標賽,並創造了「十冠王」的統治階級紀錄!
  • 愛國女儔楊令茀的生前身後事
    她的生前及身後事,精彩紛呈且曲折離奇,值得回顧。壹一幅照片的機緣巧合我最先接觸楊令茀的資料,源自一次誤會。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2015年舉辦了一場全市性的上海統一戰線歷史圖片展,作為工作人員,我參與了籌備工作。
  • 拒絕亞冠成遼足轉折點,原本是一次崛起的大好機會
    足協為了「挽留」遼足,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為他們開啟方便之門,但還是沒有等到遼足傳來的好消息,現在足協不得不通知中乙4支球隊,準備替補進入中甲取代遼足的位置。十冠王遼足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都是中國足球人不願意看到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遼足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說到遼足,他們的十冠王光環肯定要被提出來,但其實很多球迷不知道的是,在遼足十冠王時期,大連籍球員佔得比重非常大,達到了70%,可以說遼足的軍功章有一大半都是大連球員創造的。
  • 《球報》「東北大帥」痛陳遼足興衰事(4)
    融會貫通締造「十冠王」「十冠王」是遼寧足球最輝煌的時期,李應發指導也由此獲得「東北大帥」的殊榮,「『十冠王』的遼寧隊很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學習,我最近就在整理這方面的資料。這並不是我個人『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而是那一時期遼寧隊確實有著冠絕中國足壇,可以與亞洲強隊抗衡的實力。
  • 中國足壇十冠王的「死刑」前夜:奄奄一息中道盡悲哀
    1993年的第七屆全運會上,遼足再次奪冠,由此加冕「十冠王」。在國內其他球隊還處於當地體委管理的專業隊時期,進入半職業化體系的遼足靠著本地人才優勢和資金優勢,成為了那個時期國內足壇的絕對霸主。但當1994年中國足球進入職業化時代後,遼足優勢不再。大連萬達拿下甲A聯賽元年冠軍,國內足壇也由此開啟一段新王朝。
  • 再見十冠王!再見遼小虎!
    【再見十冠王!再見遼小虎!】#遼足退出聯賽# 中國足球的歷史上,遼寧足球寫下的輝煌永遠是老球迷心中無法磨滅的美好回憶!這是一家擁有67年悠久歷史的俱樂部了,他們曾經幫助中國足球拿到歷史上第一個洲際冠軍,也曾經創下「十冠王」的統治級紀錄!
  • 遼足,也可以不再見!
    這是個悲情的事件,甚至可以說是中國足球的大事件,因為曾經十連冠的遼足終於撐不住了,因為培養了孫賢祿馬林李鐵李金羽肇俊哲張玉寧徐亮楊旭的遼足,終於在疫情之後倒下了,似乎疫情阻隔了遼足的生機,實則是遼足的生存環境一直在惡性循環,在這個十六家足球俱樂部集體退出的大事件面前,遼足,顯得尤為悲壯!
  • 遼足十大國腳
    遼足十大國腳特約記者江河報導 遼足解散,但「十冠王」的榮光不會磨滅,而遼足為中國足球輸送的人才們更是不會被忘記專業時代,尤其是「十冠王」時期,遼足國腳輩出,戚務生、遲尚斌、馬林、高升、李華筠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戰將,甚至一度遼足成為國家黃隊,和國家隊(紅隊)競爭。職業化後,遼足繼續輸出國腳,「遼小虎」一代,很多人都進過國家隊。
  • 每日詩詞 | 宋·辛棄疾《​破陣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髮人!
  • 遼足退出聯賽,遼足前領軍人卻感謝足協,四點揭秘退出原因
    67歲的遼足是中國足壇歷史上的老牌俱樂部,也是曾經的"十冠王。遼足不僅是遼寧球迷關心的球隊,也是全國球迷關心的球隊。宏遠沒有按照足球規律辦事,解散在所難免。早已不是當年在計劃經濟時代下的遼足了,那時可以舉全省之力培育青年人才,可以讓全省乃至全國最優秀的教練來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於是乎,十連冠和遼小虎便應運而生,水到渠成。從輝煌到漂泊再到解散,而宏遠經營下的遼足則失去這些優勢,成為一支以生存為目標的球隊,宏遠何來資金和硬體來強化青訓工作。
  • 遼寧省體育局牽頭遼足沈足「整合」 目標三到五年完成衝超
    許多球迷都認為,遼寧宏運隊解散,等於擁有67年歷史的遼足消亡。實際,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宏運作為遼寧足球特定時期的一個運營者,他的身份相當於當年的東藥、新世界、航星、三元等企業一樣,任何一個企業撤出都不會讓遼足消亡,任何一個企業只是擁有遼足的經營權,遼足的品牌(智慧財產權)擁有者永遠是遼寧省體育局。遼足品牌是鐵打的營房,企業只是流水的兵而已。
  • 號外|遼足生死劫:宏運集團的西牆沒補住
    昔日足壇「十冠王」為何落得如此境地?宏運集團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昔日「十冠王」面臨生死危機2020年2月28日,遼寧足球隊的隊員們最終未等到2019年的工資。欠薪不僅意味著球員們過去一年的付出化為泡影,同時也預示著這支球隊將放棄參加2020賽季,並面臨被解散的命運。
  • 再見遼足,瀋陽隊將扛起遼瀋大地足球大旗
    從本賽季開始,這支中甲新軍將肩負一項新的使命——扛起「新遼足」大旗,準備利用3-5年的時間衝上中超。 由於遼寧宏運俱樂部未能在中國足協規定期限時間內補發2019年欠薪,面臨失去聯賽參賽資格甚至解散的局面。
  • 遲來的紀念:中國首個「亞冠冠軍」解散,他們曾是「十冠王」
    普遍認為,遼足應該追溯1953年組建的東北體訓班上,這樣算來,遼足的歷史長達67年。但也有人指出,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上的「遼寧隊」才是遼足真正的前身,這樣算來,遼足就是61年歷史。六十餘年歷史的遼足,就這樣略顯尷尬退出了歷史舞臺。
  • 中國足球十冠王,默默死去!沒有奇蹟,甚至臨死前沒有過太多掙扎
    中國足協公告截圖瀕死狀態下挺過一個春天的遼足,終究還是迎來了命運的判書。中國足協23日發布的公告,徹底宣告遼足「死亡」。沒有奇蹟,甚至在臨死前沒有過太多掙扎,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足壇「十冠王」,消逝在2020年的夏天。
  • 再見遼足,從此江湖再無遼寧宏運
    遼足官微中寫道:關心遼足的各界朋友們:5月23日,中國足球協會官方公告取消遼寧足球俱樂部聯賽註冊資格。至此,俱樂部所有努力告一段落,遼寧足球俱樂部宣布告別職業聯賽。遼足精神代表著自強不息,永不放棄。其實在06年宏運接收遼足之前,遼足一直屬於張海的「健力寶」系,06年張海事發,宏運不得不被迫接收球隊。在中國職業足球的投資人中有兩類,第一是真的愛足球的,比如綠城宋衛平,建業胡寶森,但是還有另外一類人屬於真正的商人,宏運老闆無疑屬於後者,知道裡面有利可圖。06年宏運花費6700萬接手球隊,他們佔80%股份,遼寧體育局佔據20%。
  • 重磅:遼足降級成球員超市 唯一國腳被申花預定 遼小虎成明日黃花
    尤其是曾經風光無限的十冠王遼足第三次降級令人唏噓,過去30年遼足起起落落,總能成為輿論焦點,如今落魄不堪,江湖再也見不到遼小虎了。今年年初石笑天曾經入選裡皮的國家隊,遼足雖然是本賽季丟球最多的球隊,但是作為守門員來說,石笑天的責任並不算大,如果沒有他的發揮,遼足的丟球數據恐怕更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