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空」的含義,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2020-12-12 有書

看過這樣一段話:

「年輕的時候,我們面對世界,總是迫不及待地去創造、去填滿。用斑斕又飽滿的色彩,用華美又真摯的筆觸,告訴世界,告訴自己:我愛過,我來過,我成功過。然而,在生活的畫布面前,我們任何人都不是一個能肆意揮灑色彩的畫者。」

人生需有度,過滿則成災。

空,是生命必要的調試;空,是張與弛不可或缺的過度;空,也是身心保養的潤滑劑。

年歲漸長才懂得,為生活留「空白」,是人生的大氣度、大智慧。

空,是忙裡偷閒

聽同事聊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年輕的公司經理,因神經高度緊張而看了數月心理醫生,情況並無好轉。

晚上,他吞下安眠藥後,仍抱住手提電腦工作;語無倫次地打電話遙控他國外的生意,手心冷汗不絕。

一位朋友勸他學會忙裡偷閒,每天找一件不那麼有用的瑣事來做,而且做的時候全身心地關注此事,其他什麼都不想。

他苦笑道:

「自己的企業有用的事還做不完,哪能考慮做無用的事?」

朋友覺得,也許這才是問題所在,他的事全是重要的,連打場球都是職場心理戰,午飯和晚間應酬更不必說。

朋友問他公司裡可有一盆案頭植物,有的話不妨每天抽出15分鐘好好照顧它。

除了澆水,還可買點潔白的沙粒,覆蓋在泥土表面。

再準備一塊小小的乾淨的布,細心地抹抹葉子。

他對朋友說:

「這樣做,別人會以為我瘋了。」

朋友告訴他,美國有位富商,每發覺自己精神陷入高度緊張的時候,就會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從抽屜裡拿出塊布來釘紐扣。

如今花樣更多了,那個富商削鉛筆、做摺紙、拍攝窗外風景,甚至給下屬畫素描。

朋友的話讓他心動了,於是他開始擠出閒暇,試著做一些養花、爬山、讀閒書等與業務無關的瑣事。

慢慢地,他的神經得到了舒緩,終於體會到平靜處事的美好感覺。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有一種慣性思維,凡事總喜歡問有沒有用:

「讀詩詞有什麼用,能當飯吃嗎?」「練書法有什麼用,能賣錢嗎?」「釣魚有什麼用,能拓展人脈嗎?」

梁文道有句話說得好:「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些時刻。」

真的是這樣,彈簧繃得太緊會斷,人太忙了會「心亡」。

忙裡偷閒,做些看起來「無用」的事,就是為了讓自己喘口氣、緩緩神、歇歇腳,積蓄能量,輕裝上陣。

忙裡偷閒,偷來的不僅是閒,偷來的是一種趣味,是一種輕鬆,是一種安然,更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辜負。

如果說閒時吃緊是未雨綢繆,那麼忙裡偷閒則是一種了不起的人生智慧。

空,是學會克制

王陽明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人生不要設計得太擠,凡事都應給自己留點空間。

不懂得克制欲望,什麼都想要,反而會什麼都得不到。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1889年,愛德華·米其林在法國克萊蒙費朗創辦了一家輪胎作坊,因為需求量大,他的輪胎作坊沒幾年就成了一家大公司。

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愛德華接觸到的業務也越來越多:

他發現造船挺賺錢,於是成立了一家造船廠;他覺得釀酒業也很不錯,於是又成立了一家釀酒公司……

當愛德華慢慢成為克萊蒙費朗最有錢的人時,問題也開始出現了——

他每天有處理不完的事情,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決定,他每天都忙得精疲力盡。

可是幾年之後,包括輪胎公司在內的所有業務卻都開始虧損了,愛德華非常納悶。

有一天,愛德華到一座葡萄園考察,看到農戶們正整籃整籃地把一些青葡萄摘下來倒掉,他心疼地問:

「這些葡萄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要把它們摘下來扔掉呢?」

農戶們解釋說:

「如果不摘掉部分葡萄,所有葡萄會相互搶奪養分,而摘掉一部分就能為其他葡萄省下更多養分,其他葡萄也就能長得更大更好了。」

愛德華反覆咀嚼他們的話,漸漸地悟出一個道理:

「這和我管理公司又何嘗不是一樣呢?我總以為攬下的業務越多就越成功,其實這是在分散我自己的精力,結果連一件事情也做不好。」

此後短短半年時間,愛德華就果斷關閉或出售了除輪胎以外的所有公司和業務,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而最終這件事也成就了他的偉業。

如今,公司的輪胎業務已經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米其林輪胎也被譽為「全球輪胎科技的領導者」。

很喜歡詩歌《人的一生》中的一句話:

「人的一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每一個欲望。」

如果把欲望比作車的油門的話,那麼節制就相當於車的剎車,如果一輛車只有油門沒有剎車,後果很有可能是車毀人亡。

有節制的人生,才能活得更高級、更幸福。

空,是懂得清零

1954年的世界盃足球賽中,巴西隊本來被寄予厚望,卻在半決賽中意外輸給了實力遜於他們的法國隊。

回國的飛機降落後,巴西隊的球員一個個鬱悶地走了下來,他們甚至不願和來接機的球迷們說上兩句。

此時,人群中突然出現了一位老者,他舉著一條醒目的橫幅,上面寫著「不過如此」。

看到這句的那一刻,很多球員都很驚訝,隨後他們釋然了,感到了難得的輕鬆。

四年後,巴西隊一路過關斬將,終於取得了世界盃冠軍。

在機場迎接的球迷載歌載舞,歡迎和讚美的橫幅隨處可見,現場熱鬧非凡。

巴西隊的隊長留心觀察了—下,他發現那條「不過如此」的橫幅又出現了。

他心裡很是不解,便徑直走過去問那位老人:

「我們失敗時,你舉著這橫幅;我們成功了,你依然舉著這橫幅,有什麼特殊的寓意嗎?」

老人說:

「對於生活來說,一切不過如此。沒有什麼痛不欲生或者得意忘形,失敗了如此,勝利了也不過如此。」

巴西隊隊長深思良久,對老人說:

「能把這條橫幅留給我們做紀念嗎?」

老人同意了,在巴西隊的榮譽陳列館裡,「不過如此」的橫幅,現在就懸掛在最顯眼的地方。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白巖松曾說過的一句話:

「學會歸零,讓壞的不影響未來,讓好的不迷惑現在。」

人的一生,難免會有成功與失敗,如何面對順境和逆境,考驗著一個人的心態和智慧。

順境時,把自己適時「歸零」,才能戒驕戒躁,既不躺在榮譽上睡大覺,也不把成功當「包袱」背起來。

逆境時,勇於把自己 「歸零」,才不會自暴自棄、一蹶不振,而能夠從頭開始,東山再起。

一味地陷入昔日的痛苦中而無力自拔的人是可憐的,一味地陶醉於昔日的成功而不思進取的人是可悲的。

好事壞事都會成為往事,學會放下,善於清零,人生才不會迷失方向。

空,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段話的大意是:

三十根輻條湊到一個車轂上,正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才有車輪的作用;

糅合黏土做成器具,正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才有器具的作用;

鑿了門窗,蓋成一個房子,正因為中間是空的,才有房子的作用。

「有」帶給人們便利,「無」卻有著最大的作用。

聖哲的智慧,啟人心智,令人開悟。

物因「空」而有價值,人心因「空」而變得靈動。

有人說:

「人心就像是個口袋,東西裝得少時叫心靈,多一點時叫心眼,再多一些叫心計,很多時叫心機。」

忙裡偷閒也好,節制欲望和善於清零也罷,都是讓精神「空靈」起來的妙方。

鳥兒的翅膀系上黃金,就無法自由翱翔;人的精神空間太滿,就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

一個「空」字,蘊含人生智慧,令人回味悠長。

悟透一「空」字,活出精氣神。

共勉。

相關焦點

  • 【住真實慧】【1】為什麼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念佛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
    最高的享受唯有學佛才能得到,因為學佛能使我們廣大眾生都能得到純淨純善的自性之中,無量的壽命福報、智慧德能,無量的善好快樂、稱心如意,而且永遠不會失去。所以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該有多好啊!念佛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 何謂緣起性空?高僧:當你歷經人生這一大劫時,你就會明白
    之前和一些佛學愛好者在微信群裡聊天,聊佛法,聊自己對於人生的徹悟,聊著聊著就有一位道友提出這麼一個問題。他說自己在翻閱佛經時發現有這麼一個詞,叫做「緣起性空」,自己學佛時間不久,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想請高僧解釋一下。
  • 孫悟空名字中的「空」,究竟有何含義?其實對應著人生的三大階段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和我們如今的大多數人一樣,都有一個三個字的名字,但是在這三個字中最有意義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最後一個字「空」!而且這個「空」字簡直可以說是大有學問,其中的含義直接貫穿了孫悟空的一生,分別對應著三個不同的階段。
  • 失戀了一次,好像突然明白了所有情歌的含義
    1.人在有的時候,心是一座空房子,這時候什麼也聽不到,哪怕是自己的心跳;什麼也觸摸不到,甚至是自己的足跡。所有都是空,沒有空氣沒有塵埃,只有空,甚至,就連你的空房子也是懸置著地,漂浮著的。2.失戀了一次,好像突然明白了所有情歌的含義。
  • 《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一、道生萬物道是生養萬物的本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生出氣,氣又分化為陰氣和陽氣;陰陽兩氣、陰陽交合所生的陰陽之氣,加起來就是三,這個三分化衍生出了萬物。
  • 《道德經》全篇最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的人生智慧
    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一、道生萬物道是生養萬物的本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道不僅是產生萬物的最高存在,還是萬物變化運動的規律。「反者,道之動。」(第40章)意思就是萬物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都是根據道的規律進行的。道是永恆不變的。萬事萬物,因為有生,所以就會有發展和滅亡種種變化,而道自身不生不滅。萬物滅亡後,都要復歸於道:「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 智慧打開的最高標誌,是「宇宙意識」
    天台宗以《法華經》為宗經,華嚴宗以《華嚴經》為宗經,這是大乘佛教公認的兩部最高經典,加上《楞嚴經》並稱三大經王,兩宗的判教也是站在了這樣的高度。因此可以說,天台宗和華嚴宗的判教,稱得上是對佛法全體和佛法究竟的一種審視。天台判教先出,後出的華嚴判教,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前者,但更明白暢達。華嚴判教將全部佛法判為「五教」:小、始、終、頓、圓。
  • 俗語:三貧三富不到老,十年興敗多少人,背後含義盡顯古人的智慧
    古時候的人們會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一些話語,這些話語就是我們所說的俗語。 多了解一點兒俗語,對我們的人生還是有幫助的。畢竟能夠流傳上千年的俗語,其中肯定有古人的智慧。一些古時候的俗語甚至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所以俗語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 一半一半的人生,才是智慧的人生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所以說,從此學會凡事只求「一半」的稱心,就應該知足。只要你用心去思考,就會發現生活處處充滿「半」的智慧。結合文章,談談自己的分享心得。友誼,一半牽掛,一半忘記。這一點是深有同感,在此特別要提醒學生的就是這個道理。很多學生的友情來之快去之也快。
  • 明白「水滸」的三層含義,才讀懂《水滸傳》!
    要明白「水滸」一詞,要從字面含義、典故含義、文化三個層次來理解。字面含義「水滸「一詞的字面含義最為簡單。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水邊」的意思。何為「滸」,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滸,水厓也。」《爾雅·釋丘》也說:「岸上滸」。
  • 再刷《海賊王》,終於明白路飛在馬林梵多「敲鐘16下」的含義了
    比如,木子之前不明白路飛馬林梵多「敲鐘16下」的含義,如今終於懂了。文/木子在頂上戰爭中失去艾斯這個引作「路標」的哥哥,海軍總部馬林梵多對路飛來說,就是一個絕不能再提起的傷心地。五老星:不僅僅是海軍,連世界政府的最高領導者——五老星都全部露面了,稱路飛是個「話題不斷的男人」。尤其是雷利為了路飛再出山,甚平也和世界政府徹底作對,讓他們有些懷疑其意圖。
  • 何謂智慧 智慧從哪裡來?
    什麼叫智慧?    智慧是指善於明察秋毫,並能通情達理。在複雜的環境中,找到正確的定點,明白到世間萬物就像《金剛經》所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就像《心經》裡,佛在介紹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時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得到解脫自在的境界,都是因為他能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都是空無自性,並能在空的境界中悟到真空妙有的道理,而發起大慈悲心去廣度一切受苦的眾生。    智慧從哪裡來?
  • 「潛龍勿用」——感悟《易經》的人生智慧!
    這部經典很難理解,但即使搞明白其中的冰山一角,也足以讓我們受益一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潛龍勿用」這句話的感悟,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大德不吝指教。潛龍勿用,這是乾卦初爻的爻辭。這句爻辭雖然僅僅四個字,蘊含的人生道理卻很深刻。
  • 明白「路」的含義,你的人生之路,將一帆風順
    但是,如果你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漢字組成,「路」字所包含的含義就不難了。如果你能做「路」字給的含義,你的朋友滿天下,路自然寬了,你走的路就會更穩更平坦了,你的人生自然會一帆風順。
  •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可是一定要明白要知道,他為什麼墮地獄呢?地獄裡面的眾生都犯了極重的罪業,業力牽引著他墮地獄了,他帶給眾生的危害很大。你能去利益眾生,帶給眾生無量廣大真實圓滿的利益,那你就能修無量廣大,無量真實的功德,依據自性修的,依據自性修到的就沒有障礙。你把你修到這個功德,回向給地獄裡面的,跟你有緣的那些眾生,你的過去父母,親人眷屬,你的同學,鄰居,朋友,你的有緣人,你回向給他,你能救度他出離地獄。
  • 王陽明的智慧:人生的最高境界,原來是這兩個字!(深度好文)
    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原來是這兩個字!那就是……不貪!不貪之所以是人生最高境界,是因為,作為俗世中的人,我們誰都有一定的貪慾,貪慾是人的私慾使然,要想做到不貪實在是太難了,能做到的人大概也只有聖人,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普通人以不貪為人生目標,減少私慾,遏制貪慾。
  • 儒釋道三教的內涵及人生智慧
    中國的人文精神,尤其表現在人生智慧上。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人生智慧是德性的智慧、禮樂教化的智慧,通過修身實踐的功夫,盡心知性而知天。道家老子、莊子的人生智慧,是空靈的智慧、逍遙放達的智慧,超越物慾、超越自我,強調得其自在,歌頌生命自我的超拔飛越,肯定物我之間的同體融合。
  • 《庖丁解牛》中的人生智慧感悟
    庖丁解牛》是莊子的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這篇文章中蘊含了道家很多思想的精髓,對於提升我們的人生智慧也值得借鑑。「無」與佛學中的「空」有很多相似相通之處。人生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通常都是「有間」的,面對「有間」的問題,不是依靠看上去威猛強大的武力對抗去解決,就像太極拳中強調五陰五陽,用"空」的技巧,通過接引進轉來戰勝比自己強大的對手一樣,「無厚」入「有間」,通常更能做到遊刃有餘。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 空杯,空船,空籃,空碗,空瓶:5個小故事,5種人生大智慧
    來源:經濟日報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故事一:空杯心態有位學者,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問禪,卻一直喋喋不休地說著自己的觀點。老禪師默默無語,以茶相待。眼看茶水就要滿了,老禪師卻還是不停下來。學者著急地說:「別再倒了,馬上就溢出來了!」
  • 「空」是什麼空,《金剛經》「空」的境界
    《金剛經》的全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其中「般若」意為「智慧」。但般若又不等同於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智慧。在佛教看來,世俗凡夫的智慧不過是小聰明或者是愚妄,因為這種智慧屬於經驗的世界。而般若是超越了經驗世界的認識境界,它是對空的體認。「空」是沒有煩惱阻礙的清淨狀態,保持一顆空靈之心才能包容萬物,獲得圓滿自在。佛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空是心的一種狀態,空亦是心的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