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大發展 「壯族老家」展笑顏

2020-12-26 南寧日報
    上林縣加快建設路網,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上林縣經過8年建設,鄉村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上林縣塘紅鄉弄陳村扶貧車間的女工正在製作塑料花,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促增收。    ▲上林縣大力發展小龍蝦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目前全縣養殖小龍蝦達6000多畝。    ▶上林縣農戶依靠發展大紅八    角種植業實現增收致富。

  山中喬灌兩木參差而生,蒼松翠柏茂密而長;大廟江壑深川長,蜿蜒於山腳,水雖不深卻清冽……這是上林縣重大項目——大廟江生態旅遊度假區內呈現的美好畫卷。

  近年來,上林縣以「壯族老家·養生上林」為形象定位,結合自身旅遊資源,突出重點,狠抓鄉村旅遊工作,統籌推進建設旅遊度假村、田園綜合體等,以宜居鄉村建設為契機,大膽創新、主動作為、多措並舉,摸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的全域旅遊大發展的新路子。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更完善

  上林縣自2013年開展「美麗上林」鄉村建設活動以來,歷經了「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四個階段,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繪就了一幅幅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為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村村都通上平整的硬化路,上林縣結合本縣經濟條件,在2015—2016年集中開展道路硬化工作的基礎上,以「一通二改善三提高」為目標,通過「示範引領,以點帶面」的方式,硬化道路146條162.745公裡,全縣134個行政村已經連接上級路網或其他鄉鎮路網,通村路率達100%;1185個具備道路建設條件且有農戶20戶以上(含)的自然村屯已全部通硬化路,通屯路率達100%。

  自啟動「飲水淨化」以來,為全面解決農村人飲安全問題,上林縣實施飲水安全戰役項目661處,項目總投資超過3億元。到2020年底,全縣集中供水普及率達92%。此外,完成上林縣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的投資共20座,項目總投資金額約為2113.42萬元。

  發展鄉村產業重在富民。上林縣全縣131個村(社區)完成了村級經濟發展計劃,各打造了1個現代農業生產示範基地;全縣131個村(社區)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126個行政村各培育了1個帶動農戶增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成率達100%;112個行政村各建成1個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點,完成率達100%。

  服務群眾打通「最後一公裡」。全縣115個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已全部掛牌成立,設置「六項」服務辦理窗口734個,配備「六項」服務人員954人,落實協管員服務費、網絡費以及運行維護費共290萬元。建立了村級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庫115個,定期更新農村勞動力資源數據信息。全縣城鄉居民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77807人,已參保206130人,參保完成率115.93%,完成自治區下達90%以上的年度目標任務。應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83925人,已參保478408人,參保率為98.86%。全縣115個行政村已經建立100個「兒童家園」,每個行政村還配備了村級兒童福利督導員。

  基礎設施建設顯成效,上林宜居鄉村更美麗。目前,上林縣已經完成改廁改廚任務;在實施道路硬化的基礎上,投資6506萬元建設屯級道路167條180公裡;整治農村公路隱患裡程3公裡以上;2013—2020年,共建成2個市級生態宜居綜合示範村、3個民俗民居特色村屯、12個鄉土特色示範村屯、11個區級綠色示範村屯、6個區級綠色村屯、1個市級「十佳綠色村屯」、13個市級綠色示範村屯、17個市級綠色村屯等。實施「危改」項目7043戶,完工7043戶;完成易地搬遷安置16019人,完成率100%。   

 觀光旅遊業、生態農業產業等迎來新發展

  上林縣壯族老家田園綜合體是南寧市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該項目規劃面積100平方公裡,總投資20.25億元,重點依託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選擇產業基礎紮實、交通便利、自然稟賦較好、文化底蘊深厚的白圩鎮萬畝垌及清水河沿河帶先行試點,探索田園綜合體公共服務供給、土地利用、多元投入、產業支撐、鄉村治理新機制,通過串點連片、組團建設、集聚開發,實現農田園區化、產業融合化、鄉村景區化、服務便利化、經營市場化,打造集高標準現代化農田建設、農文旅結合、鄉村宜居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同時,上林縣依託打造田園綜合體的契機,建立脫貧長效機制,實現全域旅遊經濟大發展。以「一種兩養」(即水稻種植、高值漁養殖、山水牛養殖)產業為核心,集中使用區、市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建設高標準現代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利用涉農整合資金及引進社會資本,開展「一鄉一帶一園」(即萬畝垌狀元米鄉、特色漁業清水河風光帶、山水牛生態循環產業園)建設。目前,正在實施推進的項目有萬畝垌防洪排澇工程、萬畝垌生態生產農旅結合道路工程、山水牛產業基地、山水壯都特色小鎮、不孤村家風家訓文化村、振林(粵桂)扶貧莊園、良水莊鄉村振興(生態綜合)示範村建設項目。

  大廟江生態旅遊度假區被列為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今年1月18日開園。景區內風景秀麗、植被豐茂。景區致力於打造「自然養生,激情漂流;三月賞花,七月品果」的特色旅遊品牌,主要建設內容有張鵬展「忠孝廉節」文化園、音樂漂流、溯溪踏水觀瀑、戶外拓展、星空帳篷營地、鄉村旅遊和現代農業觀光體驗區等。景區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優先吸納當地約300名貧困戶務工。項目建成後,將新增2000—3000個就業崗位,並帶動當地餐飲、住宿、運輸、旅遊、生態農業、養殖等產業發展,有力推進上林縣觀光旅遊業、生態農業產業等經濟發展,為上林旅遊、扶貧產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巷賢鎮多彩三角梅基地總體規劃建設三大區域(核心區1290畝、拓展區1500畝、輻射區2300畝)共5090畝。目前,項目前期流轉土地3600畝,主要以三角梅育苗、種植、銷售為基礎,大面積種植多種常規及稀缺三角梅花卉苗木,園區現種植(含育苗)近1100畝,共80多個品種。園區月均用工人數達四五十人;自開工建設以來輻射帶動光全村、大山村、萬嘉村共90戶以上貧困戶脫貧致富,成效顯著。

  上林縣矮化八角產業基地流轉土地2000畝、平整土地1200畝,已種植八角1.5萬株,每日用工人數達70多人,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該基地計劃於2021年12月前完成200畝、500萬株的新品種嫁接大紅八角苗苗圃建設;2021年4月前完成1萬畝、40萬株以上的新品種嫁接大紅八角種植。   

 全域旅遊引來八方賓客

  在鄉村建設工作中,上林縣積累了不少好經驗、好做法。

  創新機制提升汙垃項目高效長效運營。自2016年以來,上林縣委託第三方公司對全縣汙水處理設施、環衛作業進行運行維護管理,確保建成的汙水處理設施正常發揮作用,環衛工作有效開展。

  創新「上林模式」推動鄉村建設與扶貧攻堅融合發展。比如,依託「一個服務中心、若干實訓基地」(縣服務中心和趙坐高值漁示範產業創業孵化實訓基地、達謀實訓孵化基地等)實施「兩培兩帶兩促」六大行動,大力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已創業成功216人,帶動6100戶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其中5087戶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佔全縣脫貧總戶數的58%,加快推動了貧困群眾邁向小康生活的步伐。上林縣鄉村建設與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以及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的充分肯定。2018年3月,全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工作現場會在上林縣成功召開;2018年7月,上林縣在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推進會上作經驗發言。

  上林縣還對資源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貧困村實施整體規劃開發,聚力產業扶貧,夯實脫貧基礎,發展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化幫扶,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戶一業」。已完成確定「5+2」(優質稻、牛、豬、雞、桑蠶+魚、花生大豆)及貧困村「3+1」特色產業上報,全縣14個深度貧困村產業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完成,各項目主要以「村集體+農戶」模式自主經營及「合作社+集體經濟+農戶」模式委託經營,產業項目涵蓋旅遊,山水牛、生態雞、高值漁養殖,大棚蔬菜、沃柑種植,食用菌、種桑養蠶、小蠶共育,拋光加工、光伏發電等,貧困村扶貧產業項目每年將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68萬元以上,帶動貧困農戶500戶以上。

  堅持與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相結合,興縣富民。憑藉獨特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從成功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到成為全國首批262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之一,上林縣旅遊業開始由「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為加快推進旅遊項目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林縣採取多元化投入機制,先後投入36億元實施縣城「五化」工程、縣城街道立面改造、旅遊公路、旅遊廁所、汽車營地、騎行專線等建設,完善的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為遊客營造了高品質的旅遊環境。同時,以各旅遊景區景點、旅遊度假區、旅遊驛站、酒店、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公路沿線等為重點,加大全縣範圍內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力度。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良好的旅遊環境,靚麗的「上林名片」引來八方賓客。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韋薇

  通訊員黃英運盤銀燕本版圖片:上林縣鄉村辦

相關焦點

  • 上林縣:全域旅遊大發展 「壯族老家」展笑顏 - 縣區動態 - 廣西...
    近年來,上林縣以「壯族老家·養生上林」為形象定位,結合自身旅遊資源,突出重點,狠抓鄉村旅遊工作,統籌推進建設旅遊度假村、田園綜合體等,以宜居鄉村建設為契機,大膽創新、主動作為、多措並舉,摸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的全域旅遊大發展的新路子。
  • 南寧市武鳴區繪就全域旅遊發展的美麗新畫卷
    濃鬱的壯族風情,壯美秀麗的山水風光,厚重的歷史文化,共同演繹出了武鳴青山綠水、錦繡壯鄉的華美樂章。  2018年,武鳴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區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武鳴區旅遊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武鳴區以全域旅遊的新理念對旅遊業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創新性的提出「兩融導向,三化同步」的全域旅遊發展路徑,對空間布局,城鄉統籌,產品開發,產業融合,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市場營銷,共建共享,旅遊綜合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規劃,到2025年將實現武鳴區全域休閒化、景觀化、文旅一體、景城聯動、產旅互融、主客共享,將武鳴區建設成為我國著名的以壯文化為特色休閒旅遊目的地。
  • 上林縣推進全域旅遊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堅持生態優先 做足綠色文章——上林縣推進全域旅遊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5月19日,一年一度的上林生態旅遊養生節將開幕。作為該縣最有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養生節活動將為廣大市民、遊客提供深入了解上林生態優勢的窗口,一探「壯族老家」的自然風光與「旅遊+」產業的發展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是上林縣推進縣域經濟特色引領、差異發展的重要依託。
  • 智慧文創產品「文旅護照」有效助推全域旅遊實現大發展
    隨著全域旅遊向縱深方向發展,以「文旅護照」為藍本的智慧文創類產品開發也會越來越多。 全域旅遊時代,抓手至關重要 全域旅遊概念的提出僅僅是短短幾年的事情,對佔據優勢旅遊資源和發展潛力的旅遊目的地來講,創建和發展全域旅遊幾乎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 全域旅遊如何藉助大數據更好的發展
    大數據如何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從供給角度分析   全域旅遊是供給側改革,大數據帶來旅遊目的地戰略定位、精準營銷與業態創新。物聯網中商品與物流信息、網際網路中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是大數據的三個主要來源。
  • 漳州南靖加快推進全域旅遊融合發展
    8月19日,南靖縣全域旅遊融合發展大會暨世遺土樓文旅產品發布會在該縣田中賦土樓群舉行。8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國家全域旅遊評審組組長張凌雲通過線上,如是稱讚南靖縣近年來推進文旅融合取得的成果。
  • 踐行「兩山」理念 常州市溧陽全域旅遊撬動全域發展
    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在山東省威海市舉辦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全域旅遊、大眾旅遊發展」培訓班上,正式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溧陽市委書記徐華勤代表全域旅遊示範區成功創建典型,介紹了溧陽以全域旅遊撬動全域發展的經驗,受到與會領導、專家的一致好評。
  • 發展全域旅遊 建設詩畫電白
    關鍵詞全域旅遊「十三五」期間,伴隨粵西集體邁入「動車時代」,濱海旅遊資源優勢成倍放大,電白髮展全域旅遊駛入快車道。圍繞打造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目標,電白區加快旅遊業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
  • 陽曲:發揮資源優勢 高質量發展全域旅遊
    天藍水清,張拔白桃、中兵酥梨、河上咀豆腐、陽曲小米等名優土特產品眾多,人文歷史悠久,民風淳樸,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為陽曲依託省城發展周邊遊提供了絕佳條件。隨著國家提出要完善旅遊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閒遊、全域旅遊的宏偉目標,借著「全域旅遊」的東風,陽曲縣旅遊產業發展鏗鏘前進。
  • 慶陽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慶陽市「十四五」文體廣電旅遊發展...
    慶陽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慶陽市「十四五」文體廣電旅遊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啟動 2020-08-11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景鳳翔 魅力四射——陝西鳳翔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大發展
    2018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就加快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優化旅遊發展環境,走全域旅遊發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搶抓機遇 全面部署鳳翔縣按照「文旅融合,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思路,深挖文化旅遊資源內涵,實施「旅遊+」戰略,培育文旅融合發展新動能,打造文旅產業新高地。
  • 從「景區旅遊」到「全域旅遊」
    據了解,當前該景區正以中山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圍繞文商旅融合發展思路,充分挖掘現有資源優勢,聚焦旅遊產品品質提升,全力推動景區文化旅遊產業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轉變。●每年超百萬人次前來參觀採購據了解,華藝廣場前身為舊華藝門市和南方電飯煲廠,是我市三舊改造的成功案例。
  • 【全域旅遊示範區】又添國家級榮譽!體育+旅遊融合發展,延慶全域旅遊顯優勢
    ▶▶加強人文關懷,堅定備戰奧運信心延慶區作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北京冬奧會賽區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今年3月以來,開闢綠色通道,服務保障奧運備戰工作。聚焦京張文化體育旅遊帶建設,舉辦2020年北京首屆鄉村民宿大會暨第四屆北方民宿大會、2020年北京市延慶區全域旅遊發展論壇等高水準會議活動。
  • 2019番禺全域旅遊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開展
    2019番禺全域旅遊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優秀作品展開展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19-11-27 近百件文旅創意作品亮相,令市民既能享受「舌尖上的盛宴」,還能欣賞到精美的文旅創意作品。
  • 長子縣:助推全域旅遊持續「井噴」發展
    近年來,長子縣立足境內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以「金山銀山文化旅遊」為形象品牌,力促旅遊品牌創建、旅遊服務設施和旅遊發展質量提升,紮實推進全域旅遊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助推全縣旅遊持續「井噴」發展——最美人間四月天,丹朱大地百花豔。
  • 華僑城集團:東部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旅遊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華僑城集團發展全域旅遊,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統一規劃布局、優化公共服務、推進產業融合、加強綜合管理、實施系統營銷,不斷提升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遊消費需求。華僑城集團打造東部華僑城旅遊度假區,更好的推動全域旅遊的發展。
  • 江蘇全域旅遊蓄勢待發再創佳績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全域旅遊工作推進會精神,全面展示江蘇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成果,凝練和總結全省各地在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中的創新經驗和特色亮點,近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了專題採風活動。  發展全域旅遊從理念提出到付諸實踐,已歷時4年。目前我省已創成南京江寧區、南京秦淮區、徐州賈汪區3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認定23家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 彭水「旅遊+」戰略激發新動力 全域旅遊促新發展
    鳳凰網重慶消息 十八大以來,重慶市彭水縣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對渝東南發展定位,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和生態資源,大力實施「旅遊+」發展戰略,推動當地全域旅遊創建,真正做到「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 助推全域旅遊發展,武平梁野旅遊客運公司在行動!
    車隊經理鍾茂生介紹,2019年,梁野旅遊客運公司從事旅遊客運行業的時候,武平縣還沒有規模化、規範運營的旅遊客運公司,武平旅遊經常向龍巖、梅州等地租車,費用成本大。而這個讓武平縣旅遊行業服務面貌煥然一新的公司,採用了一批外觀上檔次、配置高檔的旅遊客車,車輛車身外觀統一形象設計,突出「梁野旅遊」的標識。公司開闢了由武平往來江西、廣東、福建省內等地的旅遊客運線路。
  • 生態底色繪就高質量發展畫卷 鹽田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從華南首個國家生態區,到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聯合國首批「SUC國際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再到12月17日,正式被文化和旅遊部正式確認並公布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鹽田正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發展戰略,構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濱海城區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