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重慶消息 十八大以來,重慶市彭水縣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對渝東南發展定位,結合自身區位優勢和生態資源,大力實施「旅遊+」發展戰略,推動當地全域旅遊創建,真正做到「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如今,「旅遊+」戰略對促進彭水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錢建超:為發展插上「旅遊」的翅膀
彭水縣委書記錢建超表示,實施「旅遊+」發展戰略,推進旅遊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互動發展,為相關行業和領域發展插上「旅遊」的翅膀,不僅能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還能優化和提升相關行業和領域的發展水平,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新價值,形成經濟發展新增長點和新支撐點。
《重慶市2016年旅遊業增加值測算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彭水縣旅遊業增加值為32.5195億元、全市排名第14位,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5.27%、全市排名第2位,佔旅遊業收入的43.48%。
縣域旅遊蓬勃發展的背後,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在旅遊發展思路上的轉型,以及在政策、具體舉措方面的大力推動。
據了解,去年11月,彭水被重慶市旅遊經濟領導小組列入第一批「市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名單,近年來,彭水也在尋求轉變旅遊產業發展模式:推動旅遊產品由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閒度假相結合的複合功能轉變,由過境式快遊向腹地遊、深度遊轉變,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
而在不久前,彭水縣旅遊局官方網站也發布消息稱,隨著重慶市2016年旅遊業增加值測算結果出爐,旅遊業正逐步成為彭水縣第一支柱產業。
全域旅遊初具規模
據了解,彭水是重慶市唯一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同時也是全國苗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濃鬱的苗族風情、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優美的自然山水,賦予了彭水豐富的旅遊資源。
在推進旅遊發展的進程中,彭水緊扣「一線四區」旅遊發展大格局,著力突出「民族、生態、文化」特色,豐富完善「世界苗鄉,養心彭水」、「中國愛情治癒聖地」文化元素和活動內容。
目前,彭水已建成蚩尤九黎城、摩圍山、阿依河、烏江畫廊、鬱山古鎮五大精品景區。
另一方面,在旅遊開發配套服務上,目前,彭水已經擁有旅遊星級飯店3家、旅行社及服務網點8家、星級農家樂120家、旅遊推薦接待單位40家、旅遊特色商店和商場20家、電子商務產業園1個、電子商務服務站點172個、市級美食街2條、特色型夜市街1條。
特色突出,形象鮮明,彭水旅遊品牌優勢已經日益凸顯。
「旅遊+」脫貧見成效
大力實施全域旅遊,也為彭水帶來了看得見的經濟效應。「旅遊+」戰略催生當地城旅、農旅、商旅、文旅等多產業融合、聯動發展的格局,構建了旅遊產業為紐帶的關聯型生態經濟發展體系。
依靠好山好水,旅遊帶動農戶脫貧已逐漸成為彭水當地新常態。作為其中農旅融合發展較好的典型案例,彭水縣潤溪鄉就利用區域優勢,培育旅遊項目,帶動當地農戶參與其中,農戶可以通過林地、現金入股等方式獲得回報,以此打通農旅融合之路,帶動村民共同增收。
由點及面,潤溪鄉只是如今彭水旅遊轉型、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2016年,彭水累計接待遊客1718萬人次,是2011年的7.8倍,旅遊綜合收入達74.8億元,是2011年的14.7倍。
今年1至7月,彭水累計接待遊客1289萬人次,同比增長26.6%,實現旅遊收入56.36億元,同比增長27.8%,旅遊產業對該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已經日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