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樓下有確診患者,氣溶膠會飄進家?還能開窗通風嗎?專家解釋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的消息備受公眾關注,甚至出現「空氣中處處都帶毒」「開窗通風病毒會從樓下飄到樓上」等傳言,引發不少擔憂。今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專業組組長、呼吸與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曾祥伯解釋,氣溶膠傳播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呼吸道傳播方式,並不罕見,由於公眾對這個專業名詞相對陌生,因此會產生擔憂。

「氣溶膠傳播其實並不可怕,它需要有足夠的濃度和活性才會引起傳播。現有的防控措施已經考慮到氣溶膠傳播的可能,公眾在預防氣溶膠傳播時與預防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採取的手段是一樣的,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和少聚集即可。」他提醒道。

氣溶膠粘附病毒感染人體,需要有足夠的活性和數量

曾祥伯進一步解釋,氣溶膠是指空氣中所有含水分的微小顆粒,包括我們肉眼可見的霧、霾、水蒸氣,還有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一些微小顆粒。例如,在天氣晴好時我們可透過一束陽光看到有一些顆粒飛舞,這就是氣溶膠的一種。人體頭髮絲的直徑是60微米左右,而氣溶膠的大小在0.1到100微米之間。

所謂氣溶膠傳播,是指病毒粘附到這些氣溶膠顆粒上,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肺部進而發生感染的傳播方式,它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呼吸道傳播方式,並不罕見。

他介紹,目前,並沒有完全明確新型冠狀病毒是否有氣溶膠傳播這個途徑,但即便是可通過氣溶膠傳播,大家也不必過度恐慌。曾祥伯指出氣溶膠傳播的兩大弱點:

第一,病毒離開細胞以後,它的存留時間很短,而且活性下降,即便氣溶膠攜帶了少許病毒,但是它的活性不強,而且目前並沒有發現氣溶膠裡有活的病毒的證據。第二,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得有個前提,就是需要有足夠數量的病毒,而這種情況僅會發生在較密閉或狹小的環境中,比如長時間待在公共運輸環境裡、久處於電梯中或者聚集性發病的區域。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近距離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因此,要絕對注意避開近距離說話、咳嗽、打噴嚏,正確佩戴口罩。

資料圖 王金輝 製圖

樓上樓下有確診患者,沒必要擔心氣溶膠飄進家

樓上樓下有確診患者,病毒會不會隨著氣溶膠飄進家,從而被感染?曾祥伯認為,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氣溶膠如果通過患者所處環境的窗戶「飄」出來,會在開放的環境中迅速被稀釋,濃度顯著降低,這時如果氣溶膠真攜帶有病毒,活力也會相應減弱,被人體吸入的概率與劑量都大幅度減少,不足以對樓上樓下進行相互傳播。因此勤開窗通風,保持空氣的新鮮和流通非常重要。

但他強調,勤開窗通風同樣有個前提,就是要明確自己所處的小區、樓棟周圍並不是聚集性發病區域,否則,就要儘量減少開窗。

曾祥伯還提醒,在無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產生的場所,開啟中央空調時仍然要注意開窗通風;在有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密度大的醫院,或者人群密度大的超市等場所,不要使用中央空調;而在小汽車等狹小空間裡有兩人或者兩人以上者建議開窗通風。

延伸閱讀:

聚集性疫情83%是以家庭為單位,小區裡有確診病例,生活還安全嗎?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聚集性疫情,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所謂聚集性病例,是指在一個相對小的單位裡出現兩個以上的病例。對全國近千例聚集性病例的分析發現,其中83%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另外還有常見的一些場所,包括醫療機構、學校、商場、工廠等。

聚集性病例的特點,首先是從嬰幼兒到老人,範圍比較廣。據統計,聚集性病例中,有一代的大概佔到22%,有兩代病人的佔到64%,也有個別的會出現三代甚至四代。

聚集性病例的形成,通常是首例病人有在湖北的居住旅遊史,由於家人生活接觸或者照顧病人,加上聚餐等,引發二代傳播。而三代四代的發生,主要是第一代的病例臨床特徵不明顯,防範意識不強引發的。

目前的聚集性疫情,表明防治措施效果比較得力,沒有再大範圍擴散。

如何防範聚集性疫情?首先要認識聚集性病例發生的場所和背景,如果家裡有病人或者照顧病人,一定要做好防護,家庭居室要注意通風,個人要注意衛生防護,戴口罩,洗手,儘量避免參加聚會聚餐。乘車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北京共發生73起聚集性疫情,小區裡有確診病例,生活還安全嗎?

2月10日消息,「目前北京市一共發生73起聚集性疫情,其中66起屬於家庭聚集性疫情,佔90%左右。」

2月10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吳疆介紹說,目前家庭聚集性疫情涉及197例確診患者。這說明需要居家進行醫學觀察的對象沒有落實好的相關措施。

吳疆說,目前北京市對需要進行醫學觀察的對象,主要採取集中醫學觀察。在這種情況下,被觀察對象可以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嚴格按照防控措施的要求,減少接觸機會,減少感染機會。

小區裡有確診病例,生活還安全嗎?

吳疆表示,小區裡面一旦有病例,相關工作人員會排查密切接觸者,對小區進行終末期消毒。

目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已經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病例所在小區居民防控指引。發現確診病例並隔離後,疾控機構會在病例離開後,對病例住所進行徹底消毒。小區物業部門(自然村村委會)會在疾控機構的指導下做好小區公共區域的清潔消毒。

小區裡的人員,其中在無防護狀態下與病例有共同居住、學習、工作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會被通知為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小區的其他居民注意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勤洗手,堅持在這些情況下按照六步法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劑:外出回家後;準備食物前;清理垃圾後;接觸口、眼、鼻前後;照顧老人、兒童、病患前後;拆快遞後;進食前;如廁後或懷疑手髒時。

儘量減少鄰裡串門,減少與他人密切接觸。做好居室通風換氣,每日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保持環境衛生,採取溼式清潔。乘坐廂式電梯應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保持手衛生。

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或紙巾遮住,不用手接觸口、眼、鼻。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時用紙巾包好,棄置於垃圾箱內。

儘量避免聚會聚餐,進入人員密集場所或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務必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與他人儘量保持一定距離。

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充分休息,保持心態平和、心情放鬆。食物加工時,生、熟分開,禽肉蛋魚要充分煮熟後食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提示,目前尚無證據顯示貓狗等寵物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依然建議與寵物接觸後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保持手衛生。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應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前往發熱門診及時就診。

有人確診未住院,可以舉報嗎?

有人已經確診為新冠肺炎,卻沒有住院治療,是不是可以舉報?

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目前本市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均按要求在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定點醫院收治床位數量充足,可做到應收盡收。

高小俊說,請市民注意區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不需要住院治療,但需要進行隔離醫學觀察。市民如有疑問可撥打12345進行舉報或聯繫轄區衛生健康部門和公安部門。

來源:綜合長沙晚報、北京日報客戶端 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空氣有毒?還能開窗嗎?
    」沈銀忠進一步表示,當前有些醫院建議在沒有做好防護的情況下暫停可能存在冠狀病毒感染風險患者牙科手術,「在口腔治療器械的旋轉操作等情況下,會產生一定升溫,從而導致氣溶膠形成,但至於牙科手術是否會通過這種氣溶膠形成感染他人,目前仍沒有定論。」「醫學上類似的情況還有,進行呼吸機治療、霧化吸入治療等情況均會產生氣溶膠,這些情況下要注意防護氣溶膠可能導致的病毒傳播。」
  • 釋疑「氣溶膠傳播」專家強調通風很關鍵
    釋疑「氣溶膠傳播」專家強調通風很關鍵 2020年2月9日     本報長沙訊2月8日下午,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衛生防疫專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還包括氣溶膠傳播。
  • 新冠病毒會通過氣溶膠傳播?專家今天最新解釋是……
    針對網絡上關於「新冠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的言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回應說,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還有間接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和糞口傳播途徑有待進一步的明確。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多數病例是可以追蹤到跟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史的,這個情況符合當前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的一些特徵。
  • 香港曝抽氣扇傳新冠病毒事件:廁廚太近飄毒入屋,所涉居民撤離
    14日,香港新增82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多例來自黃大仙東頭邨貴東樓。目前,該大廈累積確診病例達9人,牽涉6個單位,其中3個單位屬同坐向的15室,且涉及兩個樓層相連的單位。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與衛生署人員14日到場觀察後,解開了此次傳播事件的緣由。
  • 「沒必要恐慌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中央指導組專家解釋原因
    2月19日晚,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控科主任吳安華等三位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就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新冠肺炎的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特點及救治情況。
  • 什麼是氣溶膠?是否等同經空氣傳播?我們該如何...
    2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提到了一個新冠病毒傳播的新名詞:氣溶膠傳播。   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我們都聽過,那麼氣溶膠傳播又是什麼?是不是隨空氣傳播?還能不能開窗通風?
  • 香港曝抽氣扇傳新冠病毒事件:廁廚太近飄毒入屋 居民連夜撤離
    14日,香港新增82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多例來自黃大仙東頭邨貴東樓。目前,該大廈累積確診病例達9人,牽涉6個單位,其中3個單位屬同坐向的15室,且涉及兩個樓層相連的單位。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與衛生署人員14日到場觀察後,解開了此次傳播事件的緣由。
  • 新冠肺炎出院轉陽患者會傳染嗎?普通人會氣溶膠感染嗎?
    出院核酸轉陽患者未出現再傳染現象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部分省份報告,出院患者中出現核酸檢測轉為陽性的情況,我們組織專家進行研究,也加強了對這部分病例的連續監測,發現這部分患者沒有出現再傳染的現象,部分患者再次檢測轉為陰性。
  • 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你被嚇到了嗎?這篇給你壓壓驚
    2月8日下午,在上海市衛健委舉行的發布會上,有衛生防疫專家表示,目前可以確定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增加了一條:氣溶膠傳播。「氣溶膠傳播」的公布引發新一輪恐慌,很多人認為氣溶膠傳播就是空氣傳播,覺得呼吸都不安全了。
  • Downtown的Condo現在還能買嗎?
    不得不說現在的樓市真是瘋狂,無論是北邊還是東部,可謂漲聲一片,看好的房子沒多久就Sold了,要不就是5-6家搶,價格超出預期很多。現在80萬買個像樣點的TH都夠嗆,囊中羞澀,只能一再錯過機會。有朋友勸我:80萬現在在DT可以買到不錯的Condo了,還能隨便砍價,急出的人真不少。為什麼不及早布局呢?
  • 開窗唱歌,會帶來病毒,不開窗唱歌會憋壞,怎麼辦
    在這種情況下,對一些武漢市民集體開窗唱歌的行為,他們的心情可以理解,這也是疏解這種「憋得慌」情緒的一種途徑;為身邊人加油打氣,緩解緊張情緒,其實也是一種「共渡難關」。輿論對此或許不宜過度苛責。但是,很快就有醫生致電媒體稱,小區居民打開窗戶唱歌的行為極度危險,樓上樓下的飛沫有可能會造成病毒傳播,應該立即被叫停。
  • 科學理性看疫情:通風換氣有啥講究?
    因此,在封閉空間裡通風換氣就成為避免感染的關鍵。科學通風換氣有講究,健康哥帶您看明白。室內每天至少通風2次,每次半小時自打「氣溶膠傳播」的說法火了之後,有些人趕緊把家裡窗戶關了。他們害怕新型冠狀病毒隨風飄散,隨時會飄進家裡導致感染!實際上,這有些擔心過頭了。
  • 關於「氣溶膠」傳播,解讀你最困惑的7個疑問
    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2月9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的總體流行特徵來看,我們尚未看到支持氣溶膠是主要傳播途徑的證據。」 「尚待明確」的氣溶膠傳播,究竟是什麼?氣溶膠傳播和空氣傳播能劃等號嗎?
  • 樓下老人每天在家燒香 樓上被燻天天開油煙機換氣
    樓下老人每天在家燒香 樓上被燻天天開油煙機換氣   家住金花北路建設機械廠社區的王女士有個心事,令她非常煩惱。兩年多來,樓下的鄰居每天都會在家裡燒香,搞得住在樓上的王女士家屋子裡煙霧繚繞,時間長了,就連家裡的被褥都是一股檀香味,只能每天開著油煙機給家裡換氣。
  • 關於近日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幾點釋疑和建議
    近日來,有媒體報導新冠病毒有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成為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之外的另一種傳播形式。因此,當作為宿主的帶有病毒的微粒以含有雜質的小液滴方式通過病人呼吸進入空氣後,成為帶有病毒的氣溶膠。但進入大氣環境或者建築室外環境的含有病毒的氣溶膠,很快會被其它不攜帶具有病毒氣溶膠的空氣所稀釋。按照SARS期間對一批出現感染場合的案例的研究,只要摻混的空氣量大於病人呼出空氣量的10000倍,空氣即為安全的(Jiang et al. 2009)。
  • 穿雨衣有沒有用?復工辦公室防護八大要點,專家解釋!
    文/圖 羊城派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林偉吟受訪專家:餘濤 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黨支部書記 特殊時期,復工在即。高層寫字樓到底能不能開中央空調?穿雨衣、用塑料膜把自己和電腦罩起來,有用嗎?
  • 知乎8問氣溶膠 權威專家帶頭打好防疫攻堅戰
    上周,有專家稱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包括氣溶膠傳播,再度引發大眾擔憂。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有多大?普通人應如何「通關「?近日,知乎推出氣溶膠專項科普,針對用戶關注的新冠肺炎主要傳播途徑、日常防護、潛在威脅等方面的八大問題進行解答,第一時間為廣大用戶提供氣溶膠傳播的專業知識。
  • 氣溶膠傳播等於空氣傳播嗎?我們該如何預防?
    胡必傑對此表示,首先是針對抽水馬桶,我們需要衝糞便時蓋上蓋子,定期能消毒清洗,其次是不要隨地吐痰,更不要用腳去踩碾地面上的痰,「在這個用腳踩痰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存在氣溶膠傳播的風險。」另外,他也表示,平時打噴嚏的時候要記得用衣袖去遮擋,「這時候噴出來的飛沫有大有小,大顆粒的飛沫會直接沉降到地面,而一些小顆粒的飛沫可能會懸浮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而用衣袖去遮擋會儘可能地將病毒傳播風險降到最低。」在不通風的環境尤其要當心氣溶膠要減少懸浮的氣溶膠的影響,適當的通風措施是必要的。
  • 新型肺炎氣溶膠傳播是真的嗎?氣溶膠傳播是什麼意思和空氣傳播有何...
    2月8日,在上海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上,官方確認了新冠肺炎的三種傳播途徑,包括此前被微信闢謠助手定義為謠言的「氣溶膠傳播」。按照衛生防疫專家的解釋,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那麼,氣溶膠傳播意味著什麼?專家稱,不是病毒在空氣中瀰漫,不用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