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古時又稱十三勢,勢者,趨勢也。如洪水之就下,勢不可擋,如高山之圓石其勢強勁。總之敵背我順謂之得勢(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之意)!掌握太極十三勢,就走上了「太極拳」從入門到提高的大道正途。
太極拳,處處反映陰陽,體現手的方位與腰的五行的轉化。太極十三勢,上肢是八卦,即方位,四正四隅。腰是五行,體現與步。合稱為十三勢,又稱八門五步。 八門五步十三勢為太極拳的原生態。
勢法者,順勢,變勢借力而打人,如張弓射箭,勢不可擋。交手重在用勢,主要以勢法擊人而不是靠拳打腳踢。在蓄髮之間,通過一松一緊之變化即可將對方擊出。此為太極拳之根本,否則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徒勞無功!
太極行功詩云:「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渾圓一體也」。
極拳在身法中正自然的基礎上,上肢由「中指領勁」起,墜肘沉肩,通過小指領,大指合,或大指領,小指合而形成纏絲勁。下肢在松胯屈膝的基礎上,通過松、沉(或微踩地)、轉(轉腰)和松(松踝、松胯)、提(提膝,支撐隨之膝有上提意)、合(合髕骨)而形成下肢的纏絲勁。
太極拳套路無論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無論哪一派,太極拳最主要的就是練成一個運動體系.形成以下丹田為核心,全身協調配合的一個整體,身法要求之松肩墜肘,含胸塌腰立身中正等,其尺度皆是貫通丹田!
以丹田為核心,一動全動,節節貫串,丹田與全身的關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當形成此運動體系時,日練一日,功進一層,否則就不能產生養生健身、技擊攻防實效!
至於身法高一點,低一點,直一點,彎一點都不是最主要的!鬆緊緊松剛柔用,一吸到兩腎,一呼到四梢,腰如車軸,公轉自轉相隨相生。兩腳帶勾勁,以形成周身合力。
太極十三勢在手法上為掤、捋、擠、按、採、挒、 肘、靠八法。
掤要撐(全身關節皆有掤撐之意以對拉而拔長,一蓄一發如張弓射箭!(動之如張弓,靜之弓不存!)關節背面彎曲的部位有內撐的意念,也就是關節背面不要軟!),形於手臂,如水之結冰,其勢由下向上向外向四面八方膨脹,但擊人時力點要清晰!堋要撐要圓而沉,但主於向前上,其意以拔敵根(即所謂打敵後腳跟之意)。使來力不能進至我之胸前中線。
搭手即為掤,手向上,身向下,臀向下,則膝有上提之意,手不掛力而能活。但來力通過乍肘而不能作用到我的胸部。掤勁在蓋房子中如同地基又如框架,承重牆,不可須臾離。(掤勁義何解 如水負行舟 先實丹田氣 次要頂頭懸 全體彈簧力 開合一定間 任有千斤重 飄浮亦不難)
捋要輕,搭手隨掤勢轉腰即為捋(但右轉右不轉,左來轉,反之亦然!),如抱物而轉移,捋勁主於掌中,如引水流(敵)順溝走(我之雙手隨腰之勢 由肘定住位置,收肘而不收手,但其根在腳之虛實變化。一蹬一撐,配合轉腰可以完成。)捋勢用時順對方之勁稍加轉向,使敵不知而受我制也。捋勁與擠勁,採勁一般同時使用,效果更妙!又雲搭手捋開擠掌使,敵欲還招勢難逞!說明捋擠採挒連用之威力更大。捋分上下左右前後等捋法,總以順勢為妙。(捋勁義何解 引導使之前 順其來勢力 輕靈不丟頂 力儘自然空 丟擊任自然 重心自維持 莫為他人乘)
擠要橫,要有鑽勁,為佔位性進擊,先化而後擠,以腰擠為主,手擠為副,如同堋時以腰脊為軸向外(腰圈之外圍切線)走一個圓弧。再加上一個加速度。勁點在前臂外側,掤勁加螺旋向前向上或向下鑽則為擠,主要形於手背,如水之衝涮之力,使敵順我之意向外螺旋擠出。前擠之中有後撐之力,故擠勁有交叉外堋之意!故擠勁又被稱為堋勁的副勁。(擠勁義何解 用時有兩方 直接單純意 迎合一動中 間接反應力 如球撞壁還 又如錢投鼓 躍然擊鏗鏘)
按要腰攻,按勁分上下由腰帶動。下要潛,如水之下灌,又若水中按瓢,不翻不沉不跑方為合格;上要湧,如水之向上湧動,其勢不可擋。其勁要整!意即敵高我向上掀按,敵低我向下按。(按勁義何解 運用如水行 柔中寓剛強 急流勢難當 遇高則膨滿 逢窪向下潛 波浪有起伏 有孔無不入)
採要實,如水之落坡,突然向下行!又如果園摘果,其意在一瞬間。主要形於手指,或以掌根,以及肘、膝下採等。採勁用法意大於力,身形俱下,一採到底,主要以身形帶動下採,手掌不掛力。其理在槓桿之原理。主要用於採拿,擒拿,捋採等用法。(採勁義何解 如權之引衡 任爾力巨細 權後知輕重 轉移只四兩 千斤亦可平 若問理何在 槓桿之作用)
挒要驚,是來回勁,其意用在敵回掙時打反折勁,形於兩肱!如水衝堤遇阻反折回,突然改變方向而行。或者我捋時突然旋轉改變方向則為挒勁。此為搓擊。用挒勁時,在腰勁的帶動下,突然向左或右打橫勁。
(來勢兇猛挒手用,肘靠隨時任意行!(挒勁義何解 旋轉若飛輪 投物於其上 脫然擲丈尋 君不見漩渦 卷浪若螺紋 落葉墮其上 倏爾便沉淪)
肘要屈使,是部位勁,有遠拳近肘貼身靠之說。要求近而有力。如水之漩渦,上下左右皆可走,以得人為妙。(肘勁走連環,開花捶更兇,六勁融通後,運用始無窮。)六勁即擰裹,鑽翻,崩炸,螺旋,抖擻,驚彈!
靠要崩,含炸勁,以質量速度取勝。以貼身發靠方顯威力,如水在峽谷中穿行,敵一近我則靠發。以肩靠,胸靠,胯靠為主。(靠勁貼身用,意在肩胯胸,仔細維重心,失中徒無功!)
口訣云:靠勁義何解 其法分肩背 斜飛勢用肩 肩中還有背 一旦得機勢 轟然如搗碓 仔細維重心 失中徒無功。
雙手分輕重,下為重,上為輕,下為實,上為虛。
注意太極八法者,掤法為母,每動皆不離,八勢連用,單用效果不好,掤接捋,捋接擠,擠接按,按連採,採接挒,挒連肘靠,靠即身掤也。手掤時注意下塌外碾,注意肘墜,肩沉,膝掤而扣,兩足帶勾勁,胯松縮,襠圓,周身形成合力!
下肢五步者,進,退,顧,盼,定也。 在步法上為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但其令由心出,由腰帶動,所謂腰為五行也)。
定也,中定也,兩腳一實一虛,一定一動也(相對而言)周身輕靈,得機得勢不雙重。步法隨時可變換方為靈活。(古語云:進退反側應機走,何怕敵人藝業精;敵人逼近來打我,閃開正中定橫中) 進退為一體,顧盼伴隨行。中定分陰陽。進退中有顧盼,顧盼中有進退,中間以中定相連!進則縮短間距 。退則加大間距,總之以我順人背為目的!八法融於五步,單用效果不好,五步含八法。也不可單用。否則攻防不能一體,於拳用處不大!
進,如火上炎,遇風則穿行,即遇敵阻攔則繞行。左顧右盼而進。
退如水回流,順勢不亂行。退而顧盼左右,身形步法不亂,使敵攻擊不會湊效。
顧盼如水環繞,遇隙則發行不定。即隨勢前進或後退,上下相隨,左右皆可擊敵。
雙方交手,要隨時保持自身的平衡不失,設法破壞對手的平衡,發力時要勁走螺旋,使對方受力不均衡而摔倒。
雙足分虛實,支撐腿為實(為相對的定),另一條腿為虛(為相對的動)。運動時以腳趾領勁,松踝,堋膝(定),松胯,松腰,扣膝不亂擺扭,膝蓋腳尖同向。
眼法:在眼法上為左顧、右盼二法以及覆蓋法。是觀察敵情、地勢,以指揮肢體因敵變化的器官。左顧的同時應有右盼。反之,則右盼的同時也必須左顧。顧處是視力的集中點,是眼法的實處。盼處是除集中點外所及範圍,是眼的虛處。
身法:在身法上為中正一法(含縱橫高低進退反側技法)。負責帶動步手因敵變化。它的規律是動中的中正安舒,是全身的立體螺旋運動。轉身一般不超過45度,胸以下可以隨襠勁的下塌轉的略多於45度。當然在步法進退時,身法可以隨勢加大角度。身體旋轉時,肩部可一邊略高,一邊略低的傾斜,才能形成螺旋立體。但不可走得太過,使勁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