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引起了一些爭議,有網友說:「我寫的一些拳理不切實際,太極拳應用應該有太極拳的特色,如後發先至、捨己從人,以柔克剛等等」。雖然觀點可笑,卻也代表了大部分學者對太極拳的認知。卻不知道上訴拳理都是前輩對太極拳推手訓練的總結,而不是對太極拳散手應用的指導。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為了模擬實戰技擊的一種訓練手段。這種訓練手段可以讓練習者在不用護具的狀態下,通過雙方剛柔矛盾轉換的運動來感知自身及對手的陰陽變化,達到控制與反控制的目的,並檢驗太極拳的各種技法和原則在接近實戰情況下的運用。對太極推手的研究和訓練都要以實戰為目的,通過推手檢驗太極拳的知己和知彼功夫,提高近身搏鬥的能力。而絕非推手即為實戰。
太極拳拳架為體,技擊為用,太極拳推手是體用的過度階段。太極拳前輩所創推手的目的,是為了讓習練者對太極拳意念與形的運用得到檢驗,而不是為了推手而推手,如果認為一切太極理論都是為了推手而服務的話,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太極拳推手練習中,經常有學生問我,太極拳的招數動作可以在推手和散手中應用嗎?我的回答是,你覺得可以用就可以用,你覺得不可以用就不可以用。你問出這個問題,就說明你的水平就是要用招數的水平,還沒有入道。但完全不用招法,就會意念上有,動作跟不上,這也不對。正確的做法是要練習單式的運用,然後將其融入意念中,變成潛意識,便可運用自然。很多太極拳練習者一看有人用招數把自己打倒,他就說了,你這是小功夫,不是高層次的東西,問題是你都被低層次的放躺下了,那你不成了沒層次了。關鍵不是對手用不用招法,而是符不符合太極拳的拳理,運用的是不是自然。金庸先生在小說中寫太極拳要學會招數,然後忘記招數,應用時才能自然,心中不受拘泥。這種說法真是對太極拳的體用理解深刻。我一直是主張技擊時要應物自然不需要用招式,但前提是要練習過,並練習的很好。有了之後才能空,而不是一直啥都沒有。
太極拳推手能否轉化成太極拳散手的標準就是控勁。三大內家拳的運用,形意拳偏重於以整打人,八卦掌偏重於以閃打人,太極拳偏重於以粘打人。這種說法雖然不全面,但如果只用一句話概括的話,說的還是有道理的。不是說太極拳不重視整,但粘打對太極拳來說太重要了。張義敬前輩曾經提到太極八法: 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是粘勁運用的表現形式,這種觀點我深表贊同,我對粘的理解就是控制,控制對手的勁,控制對手的重心,讓他不舒服,讓他背勢。我順他背,我舒服他不舒服,我重心穩他不穩,我能打他,他打不了我,這時對手完全在我控制下,這就是粘制,也就是控勁。在實戰中,只要有一瞬間粘住對手,就可以打了,不用粘得太久,因為實戰中變化很快,未必像在推手中通過壓迫,能找到更好的點,在這一瞬間只要感覺自己是安全的,粘住勁了,就要進行粘打。如何粘打,後面文章會提到。
能否粘制住對手,關鍵在於聽勁。要用心意來感知對手來力的方向、快慢、長短、大小、曲直,要順人之力,讓其落空,才能判斷出對手的力源,進而控制其重心。聽勁的進步,在於用心感知,用意滲透,進而控制對手。太極拳推手講究控肢體為下、控路線為中、控意氣為上。
太極拳推手練習是太極拳散手實戰的基礎,沒有太極推手的各種練習,是練不出「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之所向無敵矣」的上乘太極拳實戰功夫的。反之太極拳推手不經過實戰的訓練和檢驗亦不過是紙上談兵。
那麼太極推手練到什麼水平可以進行太極拳散手訓練呢?我認為達到兩個層次的太極推手的練習者可以進行太極拳散手練習。一是聽勁有一定水平,能運用粘勁控制對手,在推手時,通過接觸點,能判斷對手的重心,發放時意念和動作能做到統一,發勁果斷乾脆,不拖泥帶水。二是已經達到無形無相、無跡可尋、全身透空、應物自然的高深境界了。太極推手到達的水平決定太極拳散手的水平,但太極推手的水平不等於太極拳散手實戰的水平。有很多太極拳推手水平很高的練習者,沒經過太極拳散手的訓練,一實戰就發現平時練的就完全忘了,不知怎麼打了。所以,不論太極拳推手達到了什麼高度也要進行太極拳散手練習。
散手,就是實戰搏擊的組成部分,因為是徒手搏鬥,所以稱為散手。太極拳的實戰搏擊應從散手開始練習,因為在技術上太極散手是在太極推手的基礎上形成的。那麼哪些太極推手的形態在太極散手實戰的應用中能充分發揮作用呢?我認為還是聽勁和粘勁,也就是知彼及控制。聽勁和粘勁要想在變化更加快速和兇狠的搏鬥中運用,就要比太極推手中的運用有更高的要求,因為實戰搏鬥是生死之爭,沒人會擺在那讓你慢慢聽。我認為聽勁和粘勁在太極散手中主要做到兩點就可以達到目的了。
1 控制對手意念(斷意)
太極推手的聽勁和粘勁主要是通過接觸點,來判斷和控制對手,我們知道心起意然後通過意念來指揮肢體作出動作,在太極推手的中後期,我們通過接觸點來感知對手心意的變化,並據此來判斷對手肢體的動作。但在散手的初始階段,我們無法從接觸點來獲得需要的信息,有人說可以通過接手一瞬間的毫毛來感知,其實這還是太極推手的要求,因為我們想接手,對手想擊打,這時有這個接手的念頭,都是危險的。正確的做法是應該與對手的心意相接,通過意念來感知對手的意,進而做出判斷。
除了聽對手的意外,我們還要去粘對手的意,也就是控制對手的意,讓對手的意,吐不乾淨,我的意念永遠根據對手的意念變化,而對手如果不變化又會被我的意念困住,意念變小,難以對肢體傳遞出信息。
2 形成勢(控勁)
這裡說的形成勢不是間架,而是在與對手近身搏鬥時,要形成太極拳的得勢狀態。在瞬息萬變的搏鬥中,我們的肢體難免會與對手的肢體相接觸,這種接觸的時間非常短,這就對要求在瞬間的聽點和陰陽變點的時機把握上要準確,利用聽點來判斷,用變點來控制對手的後續勁,形成經常練習的太極推手的粘制狀態。
形成控勁的狀態,對時機把握上的要求是很高的,不能後退躲閃對手的來力,採用迎擊和側擊的戰術,封堵對手,一旦接觸上了,馬上卸力變點,控制對手重心,粘上對手,不給對手變勁的機會。
控勁不需要太長時間,這不是推手,不要想著推對手,也不需要將其發放出去,要充分利用粘住對手勁的一瞬間,發出短勁,對其猛擊,但不能將其擊打出去,而要不斷控制對手的重心,讓對手沒有空間組合攻勢,不斷被動挨打,我應在控制對手的情況下,連續攻擊,讓其徹底喪失抵抗能力。這才是太極拳的控勁打法。
太極推手就是訓練自身及對手的陰陽轉換能力,調整和控制重心的平衡,從剛學習太極推手時的頂、丟,到後來的不丟不頂,從剛開始的局部力量到後來的內外相合,輕靈均整,這就逐漸由太極推手向太極拳散手過度了。太極拳通過拳架、站樁、單式、推手練出的知己知人功夫,在太極拳散手中將得到更大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