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練習對於太極拳的重要性

2020-12-10 太極小叔

在解放前,太極拳練得好不好,看實戰能力,在八十年代,太極拳練得好不好,看推手行不行,現在太極拳練的好不好,看是不是合乎標準,是不是好看。大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趨勢。其本質原因是在全民健身,全民普及的思想下只追求形式化產業化,而捨棄了內涵,急功近利。

現在許多太極拳老師其實是不教推手的,一個原因是自己不會,一個是推不好。作為一個學楊氏太極拳的,你說你推手不會,那就代表你對最基本的掤捋擠按,攬雀尾,雲手,毫無了解。這三個動作但凡你稍稍了解一個,推手都是毫無問題的。如果感覺自己會推,但推不好,那就證明你對這三個動作的理解不夠深刻。常常見到一些大師在教學員時說這個動作要如何做如何做,怎麼才規範,才標準,但為什麼要這麼做,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凡有學生想推下手試試,體驗一下,就以各種理由推脫。

還是那句話,推手是不用學的,推手就是拳裡面的動作,尤其是楊氏太極拳,掤捋擠按這個動作就是四正推手的單人練習,具體大家可以參考公眾號講述掤捋擠按的相關文章,這裡就不多論述了。

推手其實就是一種實踐,通過推手時的應變,看你對拳理解的深刻層度,練拳到推手就可以看作是一個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在推手中發現問題,再回到套路的練習,這個就是實踐回到理論的過程,不斷地從拳架到推手,推手到拳架,理論與實踐相互驗證,我們的太極拳水平才會提升,對太極拳理解才會深刻。

推手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許多拳架中不易發現的問題,比如拳架中動作與動作的轉換之處,這個易為拳友們忽略,最常見的就是掤捋擠按中掤轉捋時,許多人掤出去後手掌一翻就直接往回拉了,中間的轉換沒有了,到推手時你就做不順。還有做捋的時候許多人一動就全向左面轉了,在推手時往往在捋時被人輕輕向裡一擠就站不穩了,但是在沒有推手驗證的時候他可能覺得自己這樣做是完全正確的,畢竟好多大師們也是這麼做的。還有掤捋擠按按,現在人打的都是推,當你去嘗試著做一下四正推手,那你就會明白這個按到底應該怎麼做。

前幾天有個拳友看了我公眾號的文章後買了一本我師伯的《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他和朋友一起照著書上的大捋講解練習,發現練不順,兩個人怎麼也配合不好。問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剛開始做不順,練不好,很正常,這不就是你通過推手的練習發現自己的不足了嗎?兩個人做不順,推不起來,首先暴露出來的就是不合拍,沒有身體感覺,下盤呆滯,這其實是多數練太極拳人的通病,這說明在練拳的時候沒有把下盤運動納入到自己的運動體系裡面來,我們可以通過修正拳架來改,在行拳時讓自己根據假想敵的動作前進後退,也可以拿出來單練,讓自己的朋友拉著自己走,他拉我到哪我就走到哪,或者他推我到哪我就到哪,就象跳交誼舞一樣。這種感覺出來了,再配合上手上動作。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第五講 推手在太極拳練習中的重要作用
    太極推手還是檢驗拳架的標準,如拳架有問題,那推手就一定有背式,可以說不練太極推手就一定練不好太極拳。練習太極推手要以實戰技擊作為訓練目的,可又不等同於實戰,它是太極拳能否實戰的重要訓練手段,是太極拳獨特的技擊方法在實用上的實際體驗,所以太極推手在每個階段訓練的方式和目的是不同的。
  • 太極拳第二十三講 從太極拳推手到太極拳散手
    太極拳前輩所創推手的目的,是為了讓習練者對太極拳意念與形的運用得到檢驗,而不是為了推手而推手,如果認為一切太極理論都是為了推手而服務的話,就是本末倒置了。在太極拳推手練習中,經常有學生問我,太極拳的招數動作可以在推手和散手中應用嗎?我的回答是,你覺得可以用就可以用,你覺得不可以用就不可以用。
  • 從推手的「捨己從人」說起|只剩下軀殼的太極拳還能走多遠?……
    於是提出問題的網友頗為感慨的嘆息:「無人回答,真正的太極推手難道失傳了?」網友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該網友已有太極拳「盤架子」的基礎,業已接觸過推手。對有沒有「捨己從人」這樣的推手教練之重要性,自有深刻的認識。
  • 太極拳推手的「四字」訣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傳統武術中的一種優秀的養生、健身拳種,當然目前練習太極拳的人都以養生、健身為目的。太極拳其實也具有較強的實戰功能,只是被現代練習者們忽略了。要想讓太極拳發揮作用,就必須練習太極推手,太極推手的練習秘訣在於掌握四個字:聽、靈、沾、纏。
  • 這樣的太極拳推手,就是誤入歧途,誤人子弟
    大多的太極拳練習者,學練一段時間之後,自認為自己功力「非凡」,都想要學習推手以便練習並獲得更多的「發放」技巧,縱觀近些年來的太極拳亂象,特別是所謂的一些「正規」的推手競技擂臺賽(應該是高水準的),雙方上臺來不是蠻力扭摔,就是暴為撕踹,往往是體壯力大者獲勝,很少見或絲毫不見太極拳推手的那種韻味,讓人看了既無奈又擔心,無奈地是,當今的太極拳習練者
  • 練習推手的前提條件,心平氣和,不要有好勝之心
    推手是太極拳習練者在定樁、活樁、太極步、跟步,或者套路有了一定的基礎,周身具備一定的六合勁之後,而進行的雙人對練並從中獲取和提升習練者對於技擊的認識和功夫。因此,筆者反對把推手作為太極拳修煉的最終目的,因為它只是一個練功的功法,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懂勁」。不以追求技擊為目的的推手,最終都會變成推手遊戲,而偏離主題。
  • 菏澤市首屆太極拳推手教練員培訓班開班
    開班儀式現場  10月5日上午,菏澤市首屆太極拳推手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史長華,市體育局科研中心主任郭守剛,省武術運動協會太極拳及推手專業委員會主任楊彥青,省太極尚武俱樂部主任兼教練杜林功,市太極拳推手協會會長王文勝,菏澤學院教授路建民,市武術運動協會秘書長盛建忠等參加開班儀式,儀式由市太極拳推手協會副會長兼助教王旭望主持。
  • 「陳式混元太極拳」的練習奧秘(一)
    太極拳的練習包括拳架練習、功法練習和推手練習,三者結合起來練習才是太極拳。決不是會練幾趟拳和會練器械就算會太極拳了。練功可以培養和增長內氣,使拳架練習和推手練習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所以說功為本;練拳是練知己的功夫,以意行氣,氣通全身,培養太極內勁,培養閃戰騰挪的技巧。練功和練拳的結合,而形成混元一氣,在技擊時即能力發一點、點點透骨,所以說拳為母;推手則是練習知己知彼的功夫,即檢查和調整拳架動作的正確與否,從而真正達到知己。
  • 太極拳推手十大勁論—懂勁論
    所以初學者對於懂勁甚感困難,一時難以做到,只有經過相當一段時間勤學苦練和細心揣摸,並有名師給予指點,才能逐步悟到懂勁。所以說在未能懂勁之前,推手就容易犯僵、直、丟、頂之病。待懂勁後,在推手中又會犯爭強好勝之弊,此時要注意克服訓練中常見的35病,即:抽、拔、遮、架、磕、猛、躲、閃、侵、凌、斬、摟、搓、欺、壓、掛、離、賺、撥、推、混、硬、排、擋、挺、霸、騰、擊、直、實、鉤、按、掤、抵、滾。
  • 太極拳推手是「跌」出來的,不是「摔」出來的
    作者:羅永平太極拳之「跌」太極拳推手(古稱「打手」),是練習太極拳搏擊技術的重要方法,是檢驗太極拳功架正確與否的重要途徑。當然,它對健身強體也極有益處,因此,凡是太極拳練到一定階段和水平的人,都希望會推手、善推手,推好手。
  • 太極拳第四講,練習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跟老師學拳,先要練好拳架,把一招一式練熟之後,才進入太極拳的第一個階段練體階段。練體階段也叫松沉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就是練習肢體的柔順,通過每天練習拳架和單式,在 輕、慢、圓、勻中去求得自身鬆柔力的不斷増加。在拳架初步達到柔順後,再去追求沉穩力的產生。
  • 太極拳 推手的技巧
    太極拳則特別強調這一點。和對方一接觸,就要做到「知彼」。所以學習太極拳推手,首要任務是練習「聽勁」。練習能吞能容之後,再練能吐、能放、能發就容易了。他來多少,我要多少,一點也不多要;他要多少,即給他多少,一點也不多給。儘量多練習大捋、大開大合,把身肢放長、放展,練習順勢而引,順勢而發的功能。
  • 太極拳推手介紹-原福全
    太極拳推手介紹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技擊訓練的一種方式,也是檢驗和提高太極拳練習者太極拳技擊功夫的一種套路。它和太極拳套路是「體」「用」關係,太極拳推手有單推手、雙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推手等。推手中,分別採用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等八種太極拳基本技法。
  • 太極拳愛好者如何正確對待推手
    現在太極拳界有一怪現象,那就是打拳的人不推手,推手的不打拳。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1:我健健身的,不需要對抗,會比劃套路就行了。2:我找不到同伴。所以一個人打打拳就行了。3:容易受傷,安全第一,輸了還丟面子,還是打打拳好。4:套路裡的動作在推手時一個也用不出來,練套路沒用。
  • 吳文翰:太極拳推手理論的發展
    4、走架(練習拳勢)要「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武禹襄拳論),遵循拳理要求,做到身法正確,拳勢合度,在外是輕靈圓活,鬆柔緩慢的拳勢演習,在內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至身動,意到形隨,導致內外相合,肢體協調,練出「根於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武禹襄拳論),一觸即發的內勁。這種鋒藏於內,含而不露的表現形式,成為太極拳不同於別家武術的最大特徵。
  • 練習太極拳,我們缺的不僅僅是勤奮
    已故太極拳名家許禹生曾說過「一天一遍,只能保持不忘而已,一天練二遍只能熟練而已,一天至少練三遍才能有所長進」。所謂「悟性」,就是指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太極拳有十分高的哲學和科學道理,沒有過人的智力是不易理解的。除了有過人的智力能領悟太極拳的拳理以外,還必須有較高的模仿能力。沒有以上三個條件,要練成一名太極拳家,那是十分困難的。
  • 太極拳的正確練習途徑
    太極拳外似綿軟、柔和無方,讓很多人看成是老人拳,以青少年為甚,這是對太極拳傳播者在其教授過程中走進了誤區以至於沒能夠將太極拳文化精確的傳達。練習樁功需形、意、氣三者齊備,太極拳是以形變為基礎的意、氣運動,形要端正無偏,渾圓樁要求渾圓圈從前後、左右的四面支撐逐漸做到八面支撐,且勞宮穴斜對檀中
  • 發揚、傳承傳統武術 菏澤市首屆太極拳推手教練員培訓班開班
    開班儀式現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廣輝 菏澤報導10月5日上午,菏澤市首屆太極拳推手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史長華,市體育局科研中心主任郭守剛,省武術運動協會太極拳及推手專業委員會主任楊彥青,省太極尚武俱樂部主任兼教練杜林功,市太極拳推手協會會長王文勝,菏澤學院教授路建民,市武術運動協會秘書長盛建忠等參加開班儀式,儀式由市太極拳推手協會副會長兼助教王旭望主持。史長華在講話中指出,太極拳是太極文化與武術運動融合而成的偉大成就,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閃爍著中國人智慧的光芒。
  •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特徵及太極拳推手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特徵及太極拳推手王宗嶽《太極拳論》說:太極拳「非力勝」,亦即不以力勝人。據《王徵南墓志銘》記載:「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這段話告訴我們:先發攻擊有弊端,「人易得以乘之」。「以靜制動」可使「犯者應手即僕」。何為「以靜制動」呢?
  • 太極拳第三講,太極拳練習的三大原則
    太極拳充分地運用了陰陽之道來解釋人體的結構,以及如何利用陰陽之道來調節身體機能,保持身體內在平衡,從而達到健身、養生的目的。太極拳和其他內家拳或是古時修煉方法,都是把練習內氣看做是學拳修行的根本。莊子說:「人氣聚而生,氣散而死。」老百姓也把人離世說成「沒氣或是斷氣」。可見氣對人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