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混元太極拳」的練習奧秘(一)

2021-02-13 太極的秘密

戳上面藍字關注 本公眾號!

1997年,我去北京的時候,我的陳式太極拳老師馬國相先生讓我代他去拜訪馮志強老先生,順便請他指點拳藝。老先生人非常的好,下樓接,下樓送。期間言辭和藹,樸實近人,沒有一點大師的架子。

他高貴的武術家品質和深厚的太極功夫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每每回憶起來,音容笑貌猶如就在眼前。我的太極成長之路和傳播情懷也不乏受著他的這種人格魅力的影響。

他所創編的「混元太極」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但混元太極是老先生晚年的大成之作,是他在前半生通過和陳發科與胡耀真兩位老先生的學習,體悟之後才逐漸形成的,所以他前期的功夫並不是練「混元太極」練出來的,那個時候也沒有形成「混元太極」。

因此,學「混元太極」若直接上手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這也是很多習練者深有感觸的。而對如何練好「混元太極」,老先生也在他的《陳式太極拳入門》一書中的「入門勁法」裡有過交代。

太極拳的練習包括拳架練習、功法練習和推手練習,三者結合起來練習才是太極拳。決不是會練幾趟拳和會練器械就算會太極拳了。

練功可以培養和增長內氣,使拳架練習和推手練習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所以說功為本;

練拳是練知己的功夫,以意行氣,氣通全身,培養太極內勁,培養閃戰騰挪的技巧。

練功和練拳的結合,而形成混元一氣,在技擊時即能力發一點、點點透骨,所以說拳為母;

推手則是練習知己知彼的功夫,即檢查和調整拳架動作的正確與否,從而真正達到知己。

又可以在推手的實踐中,貫徹太極十三勢的法則,巧妙運用拳術的分解動作招式,從而達到引進落空合即出、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因此,以功為本、以拳為母、以推手為用三者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

太極拳架和太極推手都離不開十三種方法,也就是太極十三勢: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前八個字是八種手法或八種勁法,後五個字是五種步法。

這十三勢貫穿於全部太極拳套路和推手當中。可以說,在太極陰陽之理的指導下,能掌握和運用這十三勢,就是掌握了太極拳的靈魂和核心了。

所以說,太極拳就是太極十三勢。練太極拳者不可不明太極十三勢,不明此,即不明太極拳。

從太極陰陽生生不息之理來看,太極十三勢即八卦加五行,也稱八門五步或八法五行。

太極八法為四正四隅,坎離震兌為北、南、東、西方位;乾坤艮巽為西北、西南、東北、東南方位;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八卦五行分布在人體的各個部位,並各有竅位。

為了便於掌握和練習太極十三勢,下面就其微妙關係分而述之。註:為了便於把老先生所說能幫助大家更加具體的了解,附上十三勢的對應圖片。

掤屬坎,正北方,為水,人身竅位在會陰,屬腎經。習拳練功時,用意引氣,由下丹田(會陰穴內)起,隨手臂上棚而行至上丹田(祖竅穴內)。此為「抽坎填離」,可使心腎二經之氣相通,水火既濟。

八門之掤字勁☝

捋屬離,正南方,為火,人體竅位在祖竅,屬心經。兩手臂由前伸回收或由左右向後收為捋,意由祖竅而回收,手自然相隨捋回。能調整心經所屬的臟腑功能。

八門之捋字勁☝

擠屬震,正東方,為木,人身竅位在夾脊,屬肝經。以兩手指尖(或掌或拳)或右手心向裡、左手掌附於右腕裡側向外推為擠,意由夾脊引氣向前出。可調理肝臟的功能。

八門之擠字勁☝

按屬兌,正西方,屬金,人身竅位在羶中,屬肺經。兩手心下按,意由羶中引氣向下丹田(會陰穴)沉降,以肺經之氣補腎經之氣,此為金生水。

八門之按字勁☝

採屬乾,西北方,屬金,人身竅位在性宮(囪門)和肺俞兩處,屬大腸經。以手回抓的突然頓挫為採,用意由性宮引氣到肺俞穴直下湧泉。可調整大腸經而補腎,以金生水。

八門之採字勁☝

挒屬坤,西南方,屬土,人身竅位在中丹田(神闕穴內)屬脾經。抓截對方反關節用彈抖力施之為挒,用意由中丹田引氣,經兩肋上達性宮,可補肺經之氣,此為土生金。

八門之挒字勁☝

肘屬艮,東北方,屬土,人身竅位在肩井,屬胃經。用肘向外靠擊,經意引氣由湧泉穴上升,經尾閭分由兩肋至肩井,可調胃部機能,降心中之火。

八門之肘字勁☝

靠屬巽,東南方,屬木,人身竅位在玉枕,屬膽經。靠擊對方時,經意引氣由湧泉上至尾閭、玉枕,可調理肝膽功能。

八門之靠字勁☝

進則以氣摧身向前進步,其竅位在會陰,屬腎經,屬水。進步時,意想會陰以氣摧身前進。

五步之進字功☝

退則以氣催身向後退步,其竅位在祖竅,屬心經,屬火。退步時,意由祖竅引氣催身後退,神氣要攝取對方。

五步之退字功☝

顧是左顧,其竅在羶中,左顧時,以意引氣於羶中催身向左閃轉。

盼是右盼,其竅在夾脊,右盼時,以意引氣貫注於夾脊催身向右閃轉。

五步之顧盼功☝

定是中定,其竅在中丹田(神闕穴內)屬脾經,屬土。要求氣沉丹田,動中能定,動中有靜,中定在虛實之中。 

五步之定字功☝

老先生在書中接下來又說:以上就是太極十三勢與八卦五行、人體經穴竅位的相互關係,以及修煉時的內在要求。

太極十三勢的練習分單式練習、組合練習和套路練習。單式練習就是一勢一式一法地單操單練;組合練習就是四正法或四隅法組合起來練習;套路練習就是在拳架動作中的練習。

每一個動作或每一式中都有太極十三勢,或隱或顯,或明手或暗手,或以某式某法為主。

……太極十三勢的方法就是培養太極十三勁的方法,就是以意運氣、以氣摧身、意氣神形合一地向不同方位發動的必然結果。


……由此可見,太極八法五步十三勢是太極拳行氣走架和推手運用的總的要領和法則,是意氣神形運動的八個方位和五個方向。

註:以上就是老先生對太極十三勢到底是什麼,以及它的重要性的說明。可見練習混元太極拳也好,還是任何太極拳都應重視對太極十三勢的了解和習練。

對於只有通過太極十三勢的習練才能進入更深的層次,對此老先生在書中接著上文又說:

從有方位到無方位、從角到圓、從圓到點、從全身十八個關節小球的旋轉到周身一家的太極球的螺旋纏繞、從大圈到小圈、從有圈到無圈(外形無圈而內氣有圈),而形成一粒混元氣,隨意所行,隨心所發,隨時所用,混元一體而又力發一點,點點透骨,無堅不摧。

以上是老先生就太極十三勢和練「混元太極拳」是怎樣的關係做的講述。從中可見想要練好「混元太極」是需要學習太極十三勢的;練「混元太極」不出功夫也和沒有練習太極十三勢是有緊密關係的。我曾仔細回憶當年向老先生請益的情形,老先生當時並未提到太極十三勢,或許是時間的關係。但當我得知老先生的弟子傳人也沒有一位會太極十三勢這部功法的時候確實感到頗為奇怪。至於原因也隨著老先生駕鶴西去而成了迷。
近兩年也有習練「混元太極」的人陸續來和我學習。有一次我就問其中的一個人,我說你們為什麼和我學太極十三勢?這個學員說,你的文章裡寫的和我們練的「混元太極」有很多相似相近的地方,讓我們有親近感。我聽了後就樂,我說,大道相通。只要是正法,就沒有二致。這就是所謂的天下太極是一家。而我在20歲的時候就去拜訪過馮志強老先生,老先生的拳理體認對我的拳學之路也是有著影響的。所以,你當然會有這樣的感受了。凡是和我學太極十三勢的人都說對原來所練的拳有很明顯的提升幫助,問我是怎麼回事。我說,十三勢是一部通用的功法。任何一門太極拳在風格上,特點上確有不同,但是在根本上都是相同的。

十三勢不是拳法,而是功法。所以是通用於各種太極拳法習練者的。通過這部功法可以解決無法松沉,松活,輕靈,圓活;沒有內氣,內勁,內功等諸多問題的。而這些和任何門派的太極拳是沒有任何衝突的。

所以,這就是無論練「混元太極」還是其他門派的太極拳都可以從中打破瓶頸,提升自己的道理所在。所以,老先生在其書中特意用了一章專門講述了太極十三勢。

我所傳的這部太極十三勢功法是在楊露禪先師那個時候傳給我們這個門的祖師爺李瑞東先師的。後經我師陳慶國先生再傳於我。當時陳師也曾說過:「這部功法是開始學太極和後續想練好太極的根基,你和我學的武當猶龍派太極很難學,雖然你已經練了六年的陳式太極拳,但你六年下來也就是腰腿功夫尚好,可內裡卻什麼皆無,否則你也不會來找我了。你若想學我的猶龍太極你就必須重打根基,補上這一課,這對你日後的功夫會受益無窮。」

每每回想陳師所言,我都感激不已。高樓萬丈平地起,沒有根基怎能行!今天偶然在我徒弟家看到老先生的這本書,翻到此頁睹文思人,也感嘆歷代先人前輩們的一片苦心,故有感而做此文。暫就述之於此。若有想進一步了解太極十三勢或相關事宜者可掃描下方二維碼諮詢。

相關焦點

  • 陳式太極拳要怎麼練才能練好?
    轉眼間練習陳式太極拳也有些年頭了,自2003年開始系統學習陳式太極拳,到如今已近二十年了,在這些年中也只練習陳式太極拳一種拳術,以及各種兵器,其實我個人練習陳式太極拳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當年練習雙節棍時,下盤的力量太差,再就是機緣巧合認識了第一個陳式太極拳的師傅。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經常說的一個勁法就是纏絲勁,陳式太極拳講究處處都體現出纏絲勁,每一個動作的變化,每一個動作的轉換,每一個力的發出都有纏絲勁在其中體現,那麼究竟什麼是纏絲勁?這種勁法初學者應該如何去練呢?
  • 陳式太極拳與養生氣功的關係
    很多人認為陳式太極拳的養生價值是通過武術運動的體育鍛鍊而實現的。其實無論從陳式太極拳的經典著作還是從歷代陳式太極拳宗師的實踐來看,陳式太極拳首先是養生氣功,武術技擊必須通過練習內氣才能得到提高。 有一本太極拳書的序言這樣寫道:「不空談太極拳的意,氣,而注意實用技法的練習」,有這種認識人的很多,甚至現在有些拳師為了迎合練拳者的口味,課程中主要講如何拆招,發人,這完全是誤人子弟的做法。
  • 陳式太極拳必練的基本功有這些
    基本功紮實的人,無論練習什麼拳術都會進步很快,比如你讓一個武術冠軍來學習太極拳,他們的學拳速度以及練習起來動作的瀟灑程度,可以趕上一個練習兩三年拳術的人。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的基本功非常的紮實。馬步,弓步是一切武術的基礎,太極拳的弓馬步雖然有所不同,但一樣是組成太極拳套路的關鍵。
  • 陳式太極拳傳人陳錦文 練好太極拳要專一持恆
    第六代傳人陳長興將秘不外傳的陳式太極拳傳給了楊露禪,楊露禪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演變出楊式太極拳,成為楊式太極拳創始人,後逐漸衍生出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多家流派。適應性:太極拳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練習時架子可高可低,運動量大小可以根據個人體質調整,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都能從中受益,不受人數限制,不受場地限制,不受時間限制。
  • 初學者應該怎樣習練陳式太極拳,收藏版!
    一、要深刻理解拳式的內涵陳式太極拳作為內家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強調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力,以不變應萬變,因此在攻防格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要了解陳式太極拳的養生要領對一般人特別是中老年人來說,練陳式太極拳的主要目的,就是修身養性、青春常駐、延年益壽。許多陳式太極拳大師都認為「陳式太極拳不僅是武術,它還是健身術、養生術,還是醫療術「。
  •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怎麼練?
    一、動作要柔順圓活 有很多人都說陳式太極拳容易學習,而且它的動作優美。 對如何練好練好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指明了方向。太極拳是意氣運動。是用意練意的拳,用意不用拙力是陳式太極拳基本要求。 因此,在學練老架一路拳時要牢牢把握這一原則。 現在很多喜歡打太極拳的人都只是隨便的亂打,使很多的力氣,可是效果卻很差。
  •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張三丰王宗嶽由此而悟出太極拳技擊之道:太極拳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傳張三丰創立了太極拳。陳鑫則從萬事萬物皆有陰陽兩面的太極之理悟出了陳式太極拳技擊之道:太極拳有剛有柔,剛柔並濟。傳陳王廷創立了陳式太極拳。因此陳式太極拳不是太極拳。
  • 混元拳友談修煉心得:不惑於流派,不困於拳法,生活無處不太極
    這篇文章,我就大膽和拳友們談談馮志強先生創立的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吧!初步說一說混元太極拳的創立、成就、理念、練法……不一定全面,希望同門別怪罪。我也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喜歡混元太極,並能一起受益!1979年應陳家溝黨支部邀請,馮志強先生先後三次赴陳家溝,將陳公發科親授的陳式太極拳返傳給陳家弟子。1981年北京體院請馮志強先生出山,挫敗了西洋武師,為中華武術和陳式太極拳揚威爭光。
  • 太極拳,纏法也!細說太極拳纏絲勁的奧秘,不明此即不明拳!
    陳氏太極拳大亨陳鑫,在自己的著作《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說,「太極拳,纏法也」,第一次明確了纏絲勁在陳氏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他甚至還補充說道,「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見,纏絲勁是整個陳氏太極拳鍛鍊的核心!每天勤奮練習太極拳的拳友們,是否覺得太極拳的纏絲勁異常難練,又或不明所以,功夫總練不上身呢?今天,我們就來一窺其中奧秘!
  • 釋延龍二十二式、二十八式混元太極拳拳譜與動作名稱
    混元太極自編創以來,歷經數代,傳承、發揚和創新已逾百年;混元太極是繼承和發揚中國佛、道、儒三家精髓的基礎上衍生發展而來的,是「混元」、和「太極」融合、發展、迭代創新的歷史產物;混元太極不單單是拳法,更是功和道的兼容體,包括「混元太極拳」、「混元太極功」和「混元太極道」三個層次,即混元太極主要拳法(十套)、主要樁法(九套)、主要器械(八套)、內功心法(三十六套)、
  • 陳式太極拳名人堂裡不會練太極拳的人——張蔚珍
    張蔚珍從不習武練拳,當村支書後卻挽救了頻臨消失的陳式太極拳。1958年陳照丕從黃河水利委員會退休後回到陳家溝,發現村裡已經沒人練習太極拳了,感到非常著急,開始免費在村裡教拳。「文革」開始後,曾經在國民黨時期教拳的陳照丕被批鬥,被扣以「偽國術教官」的帽子。多次批鬥使得他精疲力竭,最終跳井自殺。
  • 陳式太極拳伸展的重要性(中英文)
    美國陳家溝陳式太極平臺恭祝來自五湖四海的拳友們2016年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感謝太極讓我們相聚,讓我們健康,太極讓我們神清氣爽,感恩太極帶給我們的正能量。 多數太極拳老師在論述太極拳時,談及太極拳圓的道理較多。涉及太極拳伸展的要領較少。容易使練太極拳的人陷入了圓的誤區,陷入圓的誤區人在練太極拳過程中,只重視了圓,而忽視伸展,動作還沒伸展到位就拐彎了。在生活中,我發現了很多類似這樣陷入圓的誤區練習太極拳的人,他們自以為是,還沒有辦法給他們講清楚。
  • 2020中國·五蓮第一屆「綠水青山」運動大青山太極拳比賽 本周開賽!
    81式套路、陳式太極拳混元太極拳24式、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劍術。>五蓮大青山風景區太極文化廣場(小廣場)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一路81式套路比賽2020年10月17號下午3點五蓮大青山風景區太極文化廣場(小廣場)陳式太極拳混元24式套路比賽2020年10月24號下午3點五蓮大青山風景區太極文化廣場(小廣場)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劍術套路比賽
  • 馮志強先生精解陳式太極拳"纏絲勁"
    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獨特的運勁方法。欲求纏絲勁,須外循螺旋之形,內合纏絲之徑(內氣)。外則通過腰脊的螺旋運轉、胸腹的摺疊轉化來貫串和帶動肩、肘、手、胯、膝、足和頸項的螺旋運動;內則以心神為君,腎間動氣,發於丹田,貫於經絡,行於血脈,入於骨髓,達於四梢,纏繞運行,使之流布周身而復歸丹田,形成一股纏絲內勁。
  • 陳發科弟子洪均生傳「洪架陳式太極拳」
    1930年,洪均生開始跟吳鑑泉的弟子劉慕三學練吳式太極拳。數月後,劉慕三攜三十多名學生,一起隨陳發科學陳式太極拳,洪均生於是成為陳發科弟子。1938年,洪均生在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做秘書。1939年至1943年給人當私人秘書。1943年家道中落,1944年洪均生告別陳發科,攜全家投奔濟南母親娘家。
  • 陳式太極拳訓練法解析(一)——陳桂珍
    在練習太極拳時要弄清楚每個階段需要掌握什麼內容,需要糾正哪些問題,明白自己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程度。陳式太極舉系統化訓練共分為六個階段,這就是學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順架子、拆架子、定架子。通過六個階段的訓練,可使你能較系統地掌握正宗的陳式太極拳。通過太極拳名師的指導,再結合這樣一步一步的訓練,你就能較系統地掌握它的風格特點、運動規律、勁別用法等,為向更高層次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
  • 好文共賞 | 太極拳基本功——踢腿練習
    踢腿基本功也是太極拳的必須課「太極拳」從字面上來看,太極拳練的是拳頭,跟腿沒多大關聯。其實,太極拳練腿是基本功,在練拳之前,務必先練腰腿的柔韌性,其中踢腿是腿功柔韌性訓練最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鞏固壓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為實戰腿法訓練打下基礎。
  • 釋延龍八式、十二式少林混元太極拳拳譜與動作名稱
    一、混元太極拳簡介釋延龍八式少林混元太極拳以習練內功為主(修煉丹田混元氣),是整體混元太極拳的八個基本招式,男女老少皆宜。在混元太極拳整體套路習練中都有八個基本招式(拳譜名稱:混沌無極、太極出世、無極化生、來去自如、撥雲見日、蓮花盛開、天人合一、返回無極)。八式混元太極拳就是由這八個基本招式組成,其中,「來去自如」轉「撥雲見日」(動作名稱:攬雀尾轉單鞭)是本拳法之精髓,可以循環習練。「來去自如」、「撥雲見日」這兩式旋轉一圈又是一個八式,成為「十六式混元太極拳」。
  • 觀正宗陳式太極拳演練 出手不凡 正宗陳家溝太極拳走進大武漢
    9月8日,受武漢陳炳太極院閆紅君行政院長的邀請,慕名探訪了新近成立的武漢陳炳太極院,觀看陳式太極拳教練的現場教學和學員們的研習表演,加深了對於太極拳「強身健體、養生滋體」的感悟。來自陳式太極拳故鄉陳家溝國際太極院的頂級教練出手不凡,盡顯大師風範;學員們一絲不苟,一招一式像模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