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明白太極拳定義和太極拳力學原理就不懂太極拳實戰之道
但是搞清楚什麼是太極拳和太極拳原理是什麼的太極拳大師卻沒有一位。我這樣說,大家肯定不會贊同。王宗嶽的《太極拳論》雖然是太極拳大師們公認的太極拳經典拳著,但除了我讀懂了外又有誰真正讀懂了呢?讀不懂王宗嶽《太極拳論》,又怎麼會知道什麼是太極拳呢?僅僅知道什麼是太極拳是不夠的,還要搞清楚太極拳原理。很多人會說太極拳原理不就是太極陰陽之理嗎?
-
太極拳祖師張三丰並不懂太極拳原理!
「雀不飛」是太極拳宗師和大師由於不懂太極拳力學原理而不得不借用比喻解釋以柔克剛所舉的一個例子。其實這個比喻很不確切,跟太極拳力學原理根本不相符合。傳說張三丰偶見龜蛇大戰時蛇以柔克剛,從而悟出太極拳之理其實太極拳原理跟蛇以柔克剛的道理並不是一回事!這個傳說恰恰說明張三丰根本不懂太極拳原理。
-
太極拳大師懂不懂「松」?
、鄭曼清青………………所有以往的太極拳宗師和大師也不知道。儘管他們都有最高的,很高的、較高的太極拳推手功夫,他們依然不懂太極拳原理。你想一想,如果張三丰懂太極拳原理,或陳王廷懂太極拳原理,還需要後人絞盡腦汁悟個沒完嗎?該視頻中劉應文和邱貽國講解推手時雖然都說了很多話,但是並沒有講出什麼道理來。胡天狐以鬆柔勁概括之。這不是原理。
-
必須重新認識太極拳!
凡是上擂臺比武的太極拳「大師」都是過高估計自己本事的人。凡是不上擂臺比武的太極拳大師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所有的太極拳大師都不懂什麼是太極拳,不懂太極拳力學原理是什麼。所有觀眾更不知道什麼是太極拳,更不懂太極拳力學原理是什麼!觀眾平時看到的太極拳視頻不是太極拳套路演練,就是太極拳大師給弟子們上課的推手教學視頻,或者是展示太極拳以柔克剛原理的視頻,都不屬於搏擊格鬥實戰,更不是擂臺比武搏擊格鬥!
-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特徵及太極拳推手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特徵及太極拳推手王宗嶽《太極拳論》說:太極拳「非力勝」,亦即不以力勝人。據《王徵南墓志銘》記載:「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這段話告訴我們:先發攻擊有弊端,「人易得以乘之」。「以靜制動」可使「犯者應手即僕」。何為「以靜制動」呢?
-
太極拳第二十三講 從太極拳推手到太極拳散手
太極拳推手能否轉化成太極拳散手的標準就是控勁。三大內家拳的運用,形意拳偏重於以整打人,八卦掌偏重於以閃打人,太極拳偏重於以粘打人。這種說法雖然不全面,但如果只用一句話概括的話,說的還是有道理的。不是說太極拳不重視整,但粘打對太極拳來說太重要了。
-
太極拳大師展示的太極拳神奇現象的原理是什麼呢?
太極拳大師展示的太極拳神奇現象是如何發生的呢?原理是什麼呢?是「內功」「內氣」「內力」的作用嗎?是因為「放鬆」而產生了超乎常人的巨大潛能力量嗎?太極拳大師展示太極拳功夫做演示動作肯定是藉以說明一種道理。所有太極拳大師演示過程所出現的現象都讓人感到莫名其妙,難以置信。
-
太極仁拳再談為什麼必須研究太極拳力學原理
有人說:「楊露禪沒上過學,沒有多少文化知識,更沒有學過化學物理,但練成了絕世武功,創立了楊氏太極拳。這更說明不懂太極拳力學原理,照樣能練出高深的太極功夫。」楊露禪有沒有絕世武功,其武功絕到什麼程度,目前只有傳說,尚無法考證。
-
[珍藏訪談]楊振鐸宗師講近百歲人生的太極拳故事
幾百年來,時代更替,從太極拳世家到普通百姓,太極拳養生延年之功效被人們一次次提及和證明。本期記者帶您走近中國當代太極拳名家、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已年屆94高齡的楊振鐸先生,聽他講一講近百年人生裡的太極拳故事。
-
【極度罕見視頻】大師vs大師切磋交流——1992年全國首屆太極推手研討會
1946~1982年先後從師楊禹廷、常振芳、史正剛、駱興武、單香陵、劉談鋒等名師,學習太極拳、器械、推手、查拳、大悲拳、形意拳、六合螳螂拳、程派八卦拳等。現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榮譽國家級武術裁判、國家武術協會會員、北京市吳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曾任東城區政協常委。1995年被中國武術協會評為「中華武林百傑」之一。武術段位首批七段(現八段)。從事武術教學、訓練、調研、評審、裁判等工作30餘年。
-
太極拳大師們懂太極拳的真諦嗎?
《太極拳大師們懂太極拳真諦嗎?》 所謂「起根」的說法是太極拳大師們的一種習慣語言表述,是缺乏科學知識的表現。所謂「起根」也常被某些太極拳大師表述為「拔根」或「失去重心」。太極拳大師們還把使對手「起根」或「拔根」或「失去重心」稱作「粘」或「拿」。太極拳大師們常常說:「只有粘得起,才能發得出」或者「只有拿得起,才能放得出」。
-
炮錘才是真太極!陳發科含笑受辱,守住陳氏太極拳秘密
作者:極禪(文章來源 gzh 太極心法)各門派宗師的故事、傳聞都很多,雖有演繹,但都不是編出來的。切記,古人不欺人!當時XXX大師應邀參會,開會前他突然發問:今天開的是什麼會?張甄回答說:「開的是太極拳研究會。」XXX大師又問:不是練太極拳的人參加這個會,應當怎麼辦?是算他們出席還是算列席?因為如果算列席的話,就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
吳文翰:太極拳推手理論的發展
楊澄甫在王、武、李等前賢拳法理論基礎上,結合個人心得口述之《太極拳之練習談》(張鴻逵記錄整理)、《太極拳術十要》(陳微明記錄整理)、《論太極推手》(陳微明記錄整理)影響很大。他的《論太極推手》,無異給太極拳推手下了一個定義。在他的影響下,黃元秀、陳微明、董英傑、鄭曼青、李雅軒等都有著述,對太極拳推手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在楊門傳人拳論的著述中,有兩位的著作不容忽視。
-
一代宗師陳發科和陳氏太極拳的「中興」| 太極文化
認真回顧幾十年來陳式太極拳的發展,對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太極拳、更好地傳承太極拳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19世紀50年代,學拳於陳家溝的楊露禪來京傳播太極拳。在其子楊班侯與楊健侯、其孫楊澄浦三代人的努力下,太極拳在北京已經相當流行。但是發源於陳家溝的陳氏太極拳卻不為人所知。 當年武術詩人楊敞(1886-1965,湖南湘潭人,精八卦掌)曾有詩云:當初誰知太極拳,譚公療疾始流傳。
-
雷公太極的楊氏太極傳承竟是假的!李雅軒宗師女兒否定林墨根一系
雷公太極的雷雷,稱其師公是林墨根,而林墨根的師父則是李雅軒宗師——李雅軒,乃楊氏太極拳第三代宗師楊澄浦的得意弟子,其太極拳功夫得到了世人公認。我作為李雅軒先生的傳人和女兒,思之再三,現特鄭重聲明如下:一、關於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和太極拳宗師問題,先父李雅軒自抗日戰爭期間,將楊氏太極拳帶進四川,傳授太極拳數十年,培養了整整一代太極拳人才,開創了太極拳事業的局面,武術界尊稱他為四川楊氏太極拳的傳播者;「四川楊氏太極拳的宗師」,是恰如其分的。
-
【求真】簡化太極拳之父李天驥大師:「你們毀了我的太極拳,我的形意拳不能再毀在你們手中」.
一代宗師、武術大家李天驥先生於1954年出任全國競技指導科武術班(即中國武術隊)第一任總教練。
-
太極拳的長拳快練,才是太極拳自始至終所要追求的結果
為什麼說太極拳的長拳快練,才是太極拳自始至終所要追求的結果呢?在最原始的祖本「老三本」《太極拳譜》中,記載的搭手樣板是「活步搭手」,也就是二人很快速的搭手練法,而搭手與練拳架是一致的,「走架即是搭手,搭手即是走架」嘛,所以,按《太極拳譜》說的高級成熟階段,無論是二人搭手還是個人走架,都必須要做到快練,也就是長拳快架。而我們比較常見的定步推手,只是個半成品而已,只是通向活步快速搭手的過程。
-
著名太極拳大師「馬保國」宣布參演電影《少年功夫王》
馬保國,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2020年5月17日,馬保國在和國內著名搏擊教練王慶民切磋的過程中被直接擊倒。(小編在這裡要說一下)是連續三次擊倒,第三次馬保國大師直接倒在地上起不來了。(可能馬保國大師低血糖了)之後馬保國解釋說,自己已經叫停比賽了,可是這個年輕人還是在繼續打自己,自己不會還手的,因為要有武術精神,不能和年輕那個人一般見識,後來馬保國大師在視頻網站上對這次比賽發表言論,說現在的年輕人太「不講武德耗子尾汁」。
-
太極拳第五講 推手在太極拳練習中的重要作用
但也是因為站樁和試力太重要了,一兩篇文章根本說不清楚,我會在後面意拳(大成拳)系列文章裡詳細講解,這裡還是以太極拳的講解為主。前面的文章都是對太極拳攻法的總體說明,由這篇開始講解太極拳的各種練習技術。 太極推手是運用太極拳的實用技巧和原理進行模擬實戰的形式和方法。
-
太極理論 | 高效練習太極拳的三大要領
因太極拳練的是「內功」,是在輕靈圓活基礎上練沾粘連隨,又在沾粘連隨運作中練聽化拿發,然後才能達到神奇的隨心所欲。從另外一個層面講,練太極,不是單純的鍛鍊身體,而是以身體為道具的心意修煉。所以,要練好太極,僅靠苦幹蠻幹很難取得大師級的成就。那麼,對於初學者來說,如何快速掌握高效練習太極的要領,減少摸索階段在時間上不必要的浪費,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