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派記者 梁懌韜通訊員 成廣聚
把垃圾桶從樓道撤除,居民到樓下分類投放垃圾。這種由廣州首創的「定時定點」垃圾收運模式,被國內不少城市寫進垃圾處理法規,卻沒有在廣州的垃圾分類法規中得以體現。
3月27日,廣州市召開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暨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動員部署會,宣布加強推動「定時定點」。記者觀察發現,「定時定點」不僅需要基層有恆心去創建,同時也要在細節上滿足居民的需求。
堅持「定時定點」5年,「黃埔經驗」從小區傳遍街道
會場所在的廣州市黃埔區黃埔街道黃埔花園小區,2014年起便實施「定時定點」制度。記者看到,該小區所有住宅樓樓內均不設垃圾桶,每棟住宅樓樓下設置較大型分類垃圾桶;
部分住宅樓樓下,更設有居民手機掃碼分類投放準確可換積分及變賣低值可回收物的「吶吉島」智能分類箱;為教導居民垃圾分類,社區會所設有垃圾分類宣教館;記者到訪期間看到,不少居民提垃圾下樓分類投放。
「能夠做到這個效果,基層和居民都有努力。」黃埔街道黨工委書記黎廣寧介紹,2014年黃埔花園初試「定時定點」時曾遭基層和居民反彈,「居民不滿垃圾桶撤樓下要求減物管費,有的居民堅持把垃圾扔樓道。」
為破解問題,街道引導小區所屬物管企業以黨建引領堅持「定時定點」制度,同時要求物管加強日常樓道洗掃讓居民感受樓道撤桶後的乾淨,如今該小區已實施「定時定點」近5年。
「『定時定點』不僅是要求居民下樓扔垃圾。」黎廣寧介紹,居民下樓扔垃圾的操作,有利於教導居民準確分類和後端分揀。通過近5年的勸導,黃埔花園小區居民分類準確率已達73%,小區每天大約2.4噸餐廚垃圾、大件垃圾0.4噸、可回收物0.25噸等物品不用運到填埋場焚燒廠處理。
自2017年引入「吶吉島」智能分類垃圾桶後,500多天收集到125.6噸可回收物被回收,居民還因變賣可回收物獲得收益。
「『定時定點』在黃埔花園取得成功,我們把經驗用在其他社區。」黎廣寧介紹,從2014年至今,街道16個社區,有14個已全部完成樓道撤桶工作。
滬杭深等市「定時定點」寫進法規,廣州打算這樣做
「這個模式在廣州首創,但廣州沒有用好,可惜了。」在今年2月27日「廣州市街鎮餐廚垃圾就地減量處理工作現場會」上,一名參與《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立法工作的市城管相關處室工作人員便表示,2014年垃圾分類走在前頭的廣州,引來其他兄弟城市學習。
此後,曾赴廣州學習的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紛紛在各自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範性文件中留下「定時定點」條文。「廣州立法時草案也有『定時定點』條文,後來因擔憂難以一刀切實施,所以最終立法時沒有保留。」該工作人員認為,如廣州能擴大「定時定點」範圍,垃圾分類在社區實施的效果會比現在要好。
在3月27日現場會中,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陶鎮廣,宣布了廣州有關「定時定點」的工作安排。
對於新建樓盤的生活垃圾投放和收集,將要求按定時定點模式操作;已入夥的物業小區單體樓和各類高低層住宅,被要求根據不同情況開展樓道撤桶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工作;為起到帶頭示範作用,陶鎮廣要求以公務員居民為主的天河穗園和荔灣芳村花園小區,帶頭「定時定點」,並倡議各小區參考「黃埔經驗」中的黨建引領作用,堅持推廣垃圾分類。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陶鎮廣在講話中,並沒有透露上述「定時定點」工作安排會在什麼時候必須完成,但卻透露了廣州市委市政府垃圾分類工作的部分會議節點:4月份廣州市委常委會聽取廣州全市垃圾分類工作匯報,廣州市人民政府將在常務會議中每季度研究一次垃圾分類工作,並計劃今年上半年開一次全市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
「定時定點」要減少居民麻煩,減緩垃圾露天集中堆放
3月27日中午,羊城派記者來到被陶鎮廣「點名」的天河區穗園小區。記者發現,該小區已帶頭「定時定點」。樓道撤桶樓下設收集點的設置,和黃埔花園類似;住宅樓大堂內,貼有廣州市固廢辦要求「定時定點」的公告。投放後的垃圾被環衛工送到南3門旁的分揀點進行二次分揀,裝在手推車後露天放置等待收運。
「樓道是乾淨了,但全部垃圾都集中到1樓了。」小區居民陳伯告訴記者,垃圾桶不再設樓道,異味和老鼠確實少了。但扔個垃圾,他需要從16樓搭電梯到1樓才能扔,比過去麻煩很多。據陳伯觀察,不少居民僅到1樓投放垃圾,是否分類無人把關。
不管分類是否準確,環衛工人均把垃圾拿到分揀點進行二次分揀,大量垃圾集中在南3門一帶且露天擺在車內等待裝運,對小區環境造成影響。陳伯建議,如長期實施「定時定點」,儘量不要讓垃圾集中在1樓某個地方。如確需集中處理,則保持對垃圾的密封性,如用大垃圾袋裝好已經分揀的垃圾或者用密封小推車裝運,減少垃圾露天堆放的不良景觀。
來源 | 羊城派責編 | 孫磊 實習生 | 羅俊琳